《明末风云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风云起-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简介:明朝崇祯十一年末,清兵破边墙而入,劫掠京机山东;李自成兵败,藏匿深山中;张献忠投降,蛰伏于湖广。李信,字岩,一个拥有后世残存意识的生员,在河南开始了他拯救乱世苍生的传奇人生。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纷乱与璀璨并存的大时代中,且看李岩,如何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华帝国。
 54525

第1章 迷茫中前行() 
明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日,河南,杞县。

    清晨,李信听到鸡叫声,慢慢醒来。

    他坐在床上发愣,地上放着炭盆,下人伺候的很好,上好的白木炭烧的红彤彤的,让屋子很暖和。

    他又梦到那些奇怪的东西了,笔直宽敞的道路上,有各种颜色的车子,但是却没有骡马拖拽,而且还跑的飞快。四四方方的高楼,抬头看的话能让人仰倒。会动的影画,上面的东西都像是真的一样,人物说什么,做什么都能看的、听的清清楚楚。梦的最多的,就是一个小板子,用手指在上面滑来滑去,就会出现好多东西,文字,绘画,丝竹,无所不包。

    他叫李信,字岩,是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人。他和他的二哥李仲,字峰,陪着表兄弟陈奏庭去考武举,但是遭到了报靶人的刁难,于是心里不满的陈奏庭失手将人给打死了。所以作为保人的他们两兄弟,也都成了官府追捕的对象,只好逃到杞县暂避。

    由于李信过继给了他的叔叔李春玉做嗣子,而李春玉在杞县有一个粮行,所以他就进了粮行,做账房。而他二哥李仲,则是躲到了他的姨母家里,教表兄弟们练拳。至于失手打死人的陈奏庭,也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反正也没有听到被抓住的消息。

    李信是贡生。他二哥李仲是举人,还有教谕的职务。但是他们李家是文武传家,既要读书科考,又要习武强身,有不错的家传渊源。而且他们还在千载寺里学过武艺,拳术,枪术都拿的出手。和他们一起学艺的表兄弟陈奏庭射术了得,能在骑射的时候射出凤还巢(就是后面的箭射在前面箭的位置上),所以他也学的了很棒的射术。

    来到杞县之后,他就大病了一场,一方面是对于前途尽毁的伤心,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未来的恐惧。他病的很重,高烧不退,险些就救不过来了。还好他常年练武,身体远较普通人强健,终于转危为安。不过自从病好了之后,他就总是做那些奇怪的梦,跟人说了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自己不正常了,后来也就不再对别人说他的梦境了。

    可是那些奇怪的梦却是一直在继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不过还好只是梦而已,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

    李信起床之后,快速的吃了早饭,就背着弓箭出门。他这大半年都在练箭,似乎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总是在提醒他——拳脚是防身的,弓箭枪棒才是在乱世中更实用的。

    “李公子,早啊。”守门的兵丁热情的向走出城门的李信打招呼。射箭那是要大场地的,现在城外盗匪横行,有些身家的都想办法搬到城里来了,所以李信也只能每天来城外的城墙根儿下来练箭了。

    李信微微一点头,脚步不停的走了过去。但是那兵丁追了出来,也不敢上手抓,只敢在后面哈着腰跟着。

    “李公子,您能再赊给小人一些粮食吗?”那兵丁小声的问道。

    李信的嗣父亲叫李春玉,字晶白,号精白,所以杞县的粮号叫精白粮号,算是杞县城中不大不小的一个买卖。

    李信停了下来,皱眉道:“老王,你前两次赊的粮钱还没有还上呢。”

    老王依然笑呵呵的说道:“我家莲儿就送与公子抵账吧。我也好做个便宜老丈人。”

    “去去去!”李信挥手驱赶着老王,不耐烦的说道:“十岁的黄毛丫头,能做得了什么?本公子可不是爱吃亏的人。”

    老王回头看一眼,见没有人注意这边,小声的说道:“李公子,邸报的事情,我给您找着门路了,这总算能抵的了账了吧?”

    李信一听能弄到邸报了,于是点头道:“行,你的账免了,回头去粮店领一斗麦子。”

    “谢李公子!”老王喜笑颜开的拱着手,之后接着说道:“不过人家也不白给,每抄一份儿邸报,他要一石粮食。”

    李信扭头就走,边走边说:“你的账还欠着。”

    “诶,李公子,您别走呀,好商量,咱们好商量。”老王立刻追了上去,继续纠缠着。

    李信不耐烦的说道:“不管你找的是谁,就这个价码,我是用不起。朝廷的邸报十天半个月就有,要不了几次,我的粮号就要易主了!你跟他说,一份儿一斗,要是多了,我还不如去开封府弄去呢。”

    “行行行,我一定把话给带到。”老王赶紧答应下来。现在的粮食可金贵,有一斗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李信也不是没有同情心,实在是吃不饱的人太多,帮不过来。要是帮了一个人,其他人闻风而来,那他就算把粮号掏空,也帮不了多少人,最后还会被人们埋怨记恨,何苦来哉?!

    打发走了守城门的老王,他在百步(一步一米五六)之外摆好了箭靶,准备开始练习。他掏出了自己用骆驼骨打磨的筒形扳指套在拇指上,把箭杆尾部的凹槽往弓弦上一压,拇指一扣,就能把弓弦拉开,比原来的坡型扳指方便多了。

    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潜意识里有这样的想法,让他去做了这个筒形扳指,说实话,他之前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扳指。还有箭杆尾部的凹槽,也是一样,有了这个凹槽就不用虎口夹着箭杆了,射箭的速度快了许多。而且扳指的凸缘比较光滑,在释放弓弦的时候也不会有挘Т那榭觯棺既范雀摺�

    “嘣”,“嘣”,“嘣”,弓弦释放后绷紧的声音连绵不绝,在短短的几个呼吸之间,他已经射出了五支箭,每支都是在箭靶的中心位置,团聚在一起的雕翎犹如梅花盛开一般。

    “嘣”,“嘣”,“嘣”,弓弦绷紧的声继续响着,这次没有开始那么快了,毕竟他用的是一百四十斤的硬弓,即便是他每天练习运气的功法,也不能一直快速的放箭。要是连续快速拉弓的话,那胳膊可要有几天动不了了。

    “咚”,“咚”,“咚”,随着一声声的羽箭射入标靶的声音,标靶中心附近的雪白的雕翎不断的扩大,慢慢的形成了一大团白花。

    李信做了一次深呼吸,呵出一团长长的白气,放松了一下肩膀,慢慢的走过去,将三十支箭一支一支的拔下来,重新装在箭囊里。

    他现在已经把这个筒形扳指的用法掌握的如火纯青了,他有些迷茫的摘下扳指,看了一会儿之后收了起来,摇头失笑。他也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居然能弄出一个他完全就没有见过的东西来。不过想了这么许久也没有答案,他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收拾好箭靶等物品之后,李信在冬日的阳光中转身回城。他还要回去看兵书呢,功夫再好也不过十人敌,百人敌,能排兵布阵,统领大军的才是万人敌。

第2章 卢象升心中的阴影() 
“割呀!剐了大汉奸!”……

    “剐了袁崇焕!”……

    西市的刑场上人山人海,他们呼喊着,嚎叫着,想要亲眼看着引导东虏进京的大汉奸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在高台上的袁崇焕每被割一刀,人群就会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

    “我出一钱,助辽饷,买大汉奸的肉来吃!”突然,在人群中有一个人大声的喊着。之后他周围的人也受到了启发,一同大声的喊起来。一会儿之后,出钱买袁崇焕肉的声音在人群中反复的响起,呼声越来越高。

    过了一会儿,一个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上了刑台,和刽子手耳语两句。刽子手点头应命,停止了行刑,并且将止血药铺洒在袁崇焕的伤口上。这是为了让受刑人活着受完三千六百刀刑罚,要是受刑人中途死掉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受到同样的刑罚,所以他们家传的手艺,不但有刀法,还有止血。

    等一队兵丁过来,将人群向后驱赶,僻处一小块空地,一个箩筐被摆在了一个官员的脚边。军兵开始将叫喊的民众一个一个的放进来,进来的人把一钱银子放在箩筐里,就站在那里等待着他们的‘肉食’。

    官员向刽子手一挥手,刽子手恭恭敬敬的弯腰行礼,之后又开始了他精妙的刀法表演。他从袁崇焕的身上细致的割下一条一条的肉,每一条都是一寸长,半指宽。他每切下一条肉,就抛给下面付了钱的人。

    而接到肉的人,则宛如英雄一般,将手中血淋淋的肉条举得高高的,向其他民众展示着。

    “袁贼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那人在向民众展示之后大声的喊道,之后泰然自若的将那刚从袁崇焕身上割下来的肉条放进了嘴里,大口大口的嚼了起来。

    “好样的!”

    “大汉奸袁崇焕永世不得翻身!”

    “吃的好!”

    ……

    外面的人群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那人将嘴里的肉咽下去之后,咧着血红的嘴,露着血淋淋的牙齿,向四下里打着拱,接受着英雄般的崇拜。

    ……

    明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巨鹿,贾庄。

    卢象升忽地从床上做了起来,满头大汗。他心有余悸,那梦境实在是可怕,他不想再回想,但是脑海中却是不断的涌现出来。

    那是崇祯三年时候的事情了,袁崇焕从蓟辽督师变成了汉奸,成了引导东虏入关,蹂躏京师的奸佞,就是因为袁崇焕想要议和。现在的杨嗣昌也想要议和,但是他的坚决反对的,他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主战。

    “老爷,您没事吧?”他的仆人顾显听到动静,赶紧过来问道。

    卢象升平静的说道:“没事,拿毛巾来。”

    顾显立刻去准备,一会儿之后拿了温水泡过的毛巾进来,等卢象升擦完脸之后,劝道:“天还早,老爷再睡会儿吧。一天两顿稀饭,任谁也顶不了多久的,老爷还是多歇一歇吧。”

    军中无粮,兵部的粮食供应已经断了七天,说是虏骑肆虐,运不过来。其实他知道,这是杨嗣昌和高起潜在给他施加压力,让他不能去作战,不要破坏他们的和谈大计。其实这种情况在他向皇帝表达了主战的想法之后就开始了,先是调走了关宁兵,接着又调走了大同兵,经过几次大战之后,现在他手里也就只有五千的疲兵而已。

    可是袁崇焕的例子就在那里,谁敢议和,那就是取死之道,真的是千刀万剐呀!不管怎么样,主战只能是他唯一的态度。而且不战而定城下之盟,条件必定是苛刻的,这种像宋朝秦桧那样遗臭万年事情,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所以即使现在只有五千疲兵,他也只能带兵出战。

    “军粮还能吃几天?”卢象升摇摇头,站起来,示意顾显帮他穿衣,随口问道。

    顾显一边将卢象升的麻衣帮他穿上,一边低声的回道:“就够今天的了。”这些粮食还是巨鹿没有逃难的民众给送来的呢。

    这几年年景不好,还有各种加派、催缴积欠和赔偿逃户的税赋(明朝的里甲,要是有逃户,那么逃户的税赋和徭役,就由同甲的人来赔偿),小民们真是要活不下去了。逃户越来越多,积欠和赔偿的也就越多。要么弃田逃跑,要么将田产投献给王公仕宦,要么狠下一条心,也参加到流贼当中去,世道是越来越坏了。

    “唉,”卢象升微微的叹一口气,说道:“该走了,否则斥责的旨意就又要来了。”

    顾显给卢象升把白网巾带好,小声的劝道:“老爷,您就服个软不行吗?至少也要让杨本兵(杨嗣昌)给咱们把粮草发过来呀。”

    “我父丧在身,陛下夺情,以卫社稷。孝,已然是不能全了,要是忠上再有亏,还有何面目苟全于人世。”卢象升淡淡的说道:“不必再劝,唯死而已。”

    顾显擦一下眼角的泪水,想了一下,才开口道:“那老爷就不用着甲了吧,等起营的时候再穿,能省一点力气就省一点吧。”别看卢象升是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现在刚降了一级,挂的兵部侍郎衔,但是他从来都是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将士们一天两顿稀饭,他也是一样,绝对不会多吃一点儿,这才让将士们在断粮七天的情况下依然跟着他离开坚城,追击让所有官军——包括边军都畏之如虎的东虏。

    “穿上吧,”卢象升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这一身麻衣重孝,让将士们看着不好,对士气也有影响。”

    顾显无奈,只好从架子上将那套山文甲拿下来,帮着卢象升穿在身上。整套铠甲有三十斤重,平时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现在每天只有两顿稀饭的情况下,就有些浪费体力了。

    卢象升整理好铠甲,出了军帐,看看依旧还黑沉沉的天空,还有火头军开始造饭的火光,一股伤感不自觉的涌上心头。

    此时帐篷里陆陆续续的走出了不少军卒,他们不是不想继续睡觉,而是饿的睡不着了,就早早的起来,哪怕是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开水先垫一垫也是好的。他们有的身上还带着伤,有的两鬓已经斑白,缓缓的向火堆移动过去,一边烤火,一边等着早饭。

第3章 遇敌() 
卢象升去了马厩,看了看他的战马。他有好几匹战马,有他自己养的,也有皇帝赐给的御马。虽然现在军中缺粮,但是给马的草料还有豆料还是有一些的,要是战马也没有力气了,对于远离坚城的他们来说,那可就算是自寻死路了。

    等卢象升回到主帐的时候,山西总兵虎大威和宣府总兵杨国柱已经来了。这两年他们合作的还可以,又有尚方剑的威慑,自然是能指挥的动的。虽然尚方剑只能对副将以下的军官先斩后奏,但是袁崇焕就能把毛文龙给斩了,虽然这后来成为他的罪名之一,但是面对尚方剑的威力,虎大威和杨国柱都是不敢用自己的脑袋来试。

    “参见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