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境之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北境之王- 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放了刘玄德,让你们兄弟三人团聚。但不知你们接下来打算去什么地方?”

    关羽曾经考虑过,等青州战事一结束,自己和张飞就返回邺都,带走刘备,然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但经过征伐青州的战事,他意识到如今天下大乱,就算想归隐山林,估计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他迟疑了良久,才回答说:“回安阳侯的话,我兄弟二人回到邺都之后,会立即交出兵权,与大哥留在城里做普通的百姓。”

    “云长!”关羽的话刚说完,不知什么时候赶上来的郭嘉就叹着气说:“你和翼德都是一身的好武艺,正适合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勋,假如就这么隐姓埋名地做普通百姓,未免太可惜了。”

    韩湛不愿意让关羽为难,便对他说道:“云长兄,等回到了邺都,本侯会立即释放刘玄德,并给你们兄弟三人一笔财帛。至于接下来去什么地方,要干什么,都由你们自己做主,本侯绝对不会干涉的。”

    看到郭嘉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韩湛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继续对关羽说:“若是你们想在军中继续效力,本侯是求之不得;若是不愿留在邺都,打算去投奔他人,本侯也绝对不阻拦,一切悉听尊便。”

    关羽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听到韩湛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原来想一回到邺都,就带着刘备远走高飞的念头,不禁产生了动摇。他朝韩湛抱拳施礼,客气地说道:“安阳侯的一番美意,我兄弟三人是感恩不尽。他日若有差遣,只要一句话,关某一定会赴汤蹈火,为安阳侯效命的。”

第477章 班师回朝(下)() 
两天之后,黄忠、荀攸率领的南下兵马,与韩湛等人汇合。双方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开向了邺都。

    大军在路上走了七天,距离邺都不过一百五十里。韩湛见天色已晚,便吩咐就地扎营,同时向邺都派出了使者,向荀彧等人告知自己返回的日期,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夜无话,第二天大军继续赶路。到中午时分,在前面开路的黄忠,亲自带着一名信使来到了韩湛的马车前。韩湛见黄忠亲自前来,猜想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吩咐车夫停车。

    等马车停下后,韩湛撩开布帘探出半边身子,望着外面的黄忠问道:“汉升,有何紧要之事?”

    “启禀主公!”黄忠在马背上向韩湛抱拳施礼:“沮监军派人从京城送来了紧急书函,末将不敢耽误,便把信使领了过来。”

    韩湛朝黄忠身后的信使看了一眼,随口问道:“信函何在?”

    信使听到韩湛这么问,连忙翻身下马,摘下背上的竹筒,双手捧着举过了头顶。站在一旁的罗布,连忙上前接过了信使手里的竹筒,回到马车前,交给了车里的韩湛。

    韩湛打开竹筐的盖子,抽出里面卷成一团的信纸,展开浏览起来。等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韩湛不禁皱起了眉头。

    坐在车厢内的夏侯云,见韩湛眉头紧锁,猜测心中肯定出现了什么令他心烦的事情,连忙柔声问道:“公子,沮先生的书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韩湛将看完的书信递给了夏侯云,探出头吩咐站在车旁的罗布:“罗布,去把两位军师、子龙将军、子义将军他们都请到这里来。”

    “主公,不知关羽、张飞两位先锋,是否也一同叫来?”罗布等韩湛说完后,立即问了一句。

    韩湛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同意了罗布的提议。

    罗布见韩湛同意了自己的意见,躬身施了一礼,转身离开。

    黄忠等罗布离开后,恭恭敬敬地问韩湛:“主公,是否在路旁搭建帐篷?”

    韩湛在行进途中,遇到要召集手下文武议事时,都是临时在路边搭建一个帐篷,等议事完毕后再去追赶大军。此刻听到黄忠询问,韩湛觉得此事不宜在大庭广众下商议,便点了点头,同意了黄忠的请求。

    黄忠接令之后,立即亲自指挥人手,在路边平坦之处搭建帐篷。等郭嘉、荀攸和赵云等人接到罗布的通知,匆匆赶来之际,帐篷已经搭建完毕,陈到正在帐篷外布置虎卫军担任警戒。

    众人走进帐中,看到韩湛坐在正中,而夏侯云站在他的身后。郭嘉知道韩湛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不会在行军过程中召集大家的,连忙躬身行礼后问道:“主公,不知匆忙招我等到此,有何要事?”

    “沮授沮公与来了一封书信,诸位都看看吧。”韩湛说完,扭头望向身后的夏侯云,朝她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把书信交给众人浏览。

    夏侯云点点头,手捧着书信来到了郭嘉的面前,把沮授派人送来的书信交给了他。趁着郭嘉看信的工夫,韩湛对着急的荀攸、赵云等人说道:“沮公与派人送信说,如今京中谣言四起,说我们征讨青州犯了众怒,各路诸侯会像当初讨伐董卓一般,出兵邺都。结果导致京城人心浮动,众多的豪门富户如同热锅之蚁,纷纷收拾细软准备逃命。更有传言说,朝中有人因为对本侯不满,便私下勾结黄巾残部,准备在大军返回途中,对我等不利。”

    “安阳侯!”关羽听闻邺都城内人心惶惶,深怕刘备会出什么事情,连忙朝韩湛抱拳施礼,着急地问:“不知我们何时可以返回京城?”

    “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大军应该在明日午后到达邺都。”韩湛不知和朝中大臣勾结的黄巾残部,会如何袭扰大军,便决定放慢行军速度,这样就算遇到偷袭,大军也能从容应付,听到关羽的问题,便随口说道:“如今出现了变数,我们恐怕要等到后日,才能返回邺都。”

    关羽知道韩湛推迟到达邺都的时候,是为了防止在路上遭到伏击,对他的安排倒没有什么意义,而张飞因为急着见刘备,便有些沉不住气的说:“安阳侯,我们有十万大军,黄巾残部能有几个人?请让我兄弟二人在前面为大军开路,他们不来则已,若是来了,老张会让他们在瞬间俱化为齑粉。”

    “翼德兄稍安勿躁,此事要从长计议。”韩湛说到这里,见郭嘉已经看完了沮授的书信,便望着他问道:“奉孝,此事你怎么看?”

    “回主公的话,”郭嘉连忙回答说:“城中人心浮动,需要主公早点回去安抚人心,嘉觉得大军的行程不变,还是应该在明日午后赶回邺都。那些兴风作浪之辈,看到十几万大军返回,自然就会偃旗息鼓。”

    “除了城中人心浮动之外,朝中还有大臣勾结黄巾旧部。”韩湛提醒郭嘉说:“若是这些兵马在路上袭扰大军,恐怕会大事不妙的。”

    对于韩湛的担心,郭嘉只是淡淡一笑,随口说道:“主公多虑了。正如同张先锋所言,黄巾旧部能有几个人,敢与我们的十数万大军相抗衡?他们不来则已,只要出现,顷刻之间就可以把他们变成齑粉。”

    站在一旁的张飞,见郭嘉的意见和自己不谋而合,嘴咧得都快到耳根了。他心里暗想,如果按照现有的速度行军,明日午后就能见到久别的大哥了。

    看到韩湛依旧是沉默不语,郭嘉继续往下说:“以嘉看来,黄巾旧部可能会在我们返回京城的途中,派人行刺主公。因此今晚宿营之时,虎卫军要加强防卫才行。”

    听到郭嘉提到行刺一词时,韩湛不禁浑身一震,瞳孔剧烈收缩,他觉得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被行刺好像就和自己特别有缘似的,如果不是自己运气好,都不知死了几回。如果朝中大臣真的是派黄巾旧部来行刺自己的话,自己命令大军放慢行军速度,反而正中对方的下怀。为今之计,就是让大军继续保持行军速度,在明天午后赶回邺都。至于晚上,让陈到加强自己帐篷附近的防卫就可以了,黄巾残部的刺客工夫再高,难道还可以在十几万大军中出入自由么?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暗自有点后悔,自己为了安抚好归顺的青州黄巾军,把张宁和一帮黄巾出身的将领,都留在了青州。如果张宁在自己的身边,没准那些来行刺的黄巾旧部就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自己下手。

    “主公!主公!”郭嘉见韩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连忙喊了他两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看到韩湛的目光重新投向了自己,他才接着问道:“大军是否按照现有的速度继续行军?”

    “奉孝,你所言极是。”韩湛冲郭嘉点了点头:“我们放慢行军速度,只会给朝中那些大臣更多对付我们的时间。本侯现在宣布,大军继续保持现有的行军速度,务必在明日午后赶回邺都。”

    韩湛的话音刚落,众人齐声答道:“属下(末将)遵命!”

    

第478章 分兵() 
韩湛等人议事完毕后,继续跟着大军赶路。正如同郭嘉所分析的那样,就算朝中大臣勾结黄巾余部,他们也不敢在途中下手,毕竟韩湛是在十几万大军之中,黄巾余部能有多大的本事,敢与刚征伐完青州的冀州大军较量。

    天色将晚,赵云策马来到了韩湛的马车前,向他请示道:“二弟,此处离邺都还有六十里,是否命大军停下安营扎寨?”

    韩湛从车厢里探出头,朝天空望了望,见天色已经越来越暗,如果再不扎营的话,天就黑了,便吩咐一声:“就地扎营!”

    赵云传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之际,韩湛从自己的马车里下来,伸了一个懒腰后,吩咐站在一旁的罗布:“罗布,去把军师叫来,本侯有事情要和他说。”

    “主公!”没等罗布离开,郭嘉就骑着马过来了,他看到大军都陆续停下,便翻身下马和韩湛见礼,随后试探地问:“主公打算今晚在此处扎营?”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反问道:“莫非奉孝另有打算?”

    “若是朝中大臣欲对主公不利,势必会在今晚派出刺客潜入军中,行刺主公。”郭嘉提醒韩湛说:“以嘉之见,我们不如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湛把这个成语默念了两遍后,脑子里忽然灵光乍现,猜到了郭嘉要表达的意思。虽说周围站着的都是陈到和罗布所指挥的虎卫军,但谁能担保其中没有朝中大臣的耳线,因此韩湛压低嗓门问郭嘉:“奉孝莫非是让大军在此扎营,吸引那些朝中大臣的注意,然后本侯再带人连夜进京?”

    见韩湛猜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郭嘉不禁微微颔首:“主公,嘉正是此意。只要大军在此扎营,朝中对主公不利的大臣们,肯定以为主公会等到明日再入京,他们若要采取什么行动的话,就会在今夜动手。为了主公的安全,我们还是连夜带人入京吧。”

    “从此处到京师还有六十里,”对于郭嘉的这个提议,韩湛是颇为动心,不过他仔细一想,却有觉得有些不妥:“就算我们此时率轻骑赶路,到达京师恐怕已是一更天,那时城门早已关闭,就算我们能叫开城门,恐怕也会惊动那些大臣。不妥,不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韩湛果断地说道:“奉孝,反正离京师不过半日的路程,我们就在此地安心地歇息一晚,待明日天明之后再赶路。至于刺客嘛,只要让陈到、罗布等人加强防备,便能做到有备无患。”

    郭嘉本来还想再劝说几句,让韩湛改变主意,能够连夜进京。可是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立即明白,就算自己再怎么说,估计对方也不会改变主意,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在心里默默地思索,该如何加强夜间的戒备。

    韩湛来到这个时代不久,就曾经在袁绍的军营里遭到过刺杀,若不是赵云和罗布及时想救,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后来又或多或少地遭到过刺杀,因此对防范刺杀多少有些经验。

    在大军扎营完毕后,韩湛又命人在大帐的四周竖起栅栏,将包括大帐在内的五十几个帐篷都围在了其中。出入口派出了最可靠的虎卫军把守,除了郭嘉、赵云、黄忠、荀攸等重要人物外,其他人若是没有令箭令牌,谁也不准进入这个核心区域。

    陈到考虑得很周到,不光门口戒备森严外,另外还安排了三支巡逻队,不间断地在韩湛的大帐四周巡逻,若是发现什么异常,只需片刻便能冲进大帐。

    韩湛召集众人议事,讨论明日大军入城一事。荀攸觉得自己该说几句,便站起身说道:“主公,属下有话说。”得到韩湛的许可后,他继续说道,“十几万大军里,有不少是改编不久的黄巾,若是明日让他们也一同入城,属下担心军纪方面会出现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荀攸的话立即引起了好几名武将的响应,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道:“副军师所言极是,黄巾新编入我军不久,军纪不严,若是骤然进入京师这等繁华地带,恐怕会出现扰民的情况。”

    “不能让他们入城,不如另外找地方安置他们吧。”

    “……”

    众武将发言时,韩湛没有说话,而是保持着沉默,静静地聆听众人的意见。等大帐中重新安静下来,他望着荀攸问道:“副军师,不知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黄巾旧部?”

    “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对这种归顺的黄巾旧部,把他们分散编入各处的屯田农庄即可。”荀攸若有所思地说:“但如今在军中的黄巾旧部,则是从数十万黄巾中挑选出来的,还曾经跟随我们征战青州,也算是屡经战阵。若是一回到京师,就把他们就地遣散,属下担心会引起军中的哗变。”

    “副军师所言极是,上过战阵的兵士,若是贸然遣散,恐怕会为祸一方。”如果荀攸不提,韩湛还真没考虑过类似的问题,此刻既然荀攸提起,他便虚心地问:“我们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城南十里,有一片废弃的城镇。”荀攸回答说:“以属下之间,可以把他们安置在那里,然后派一名得力的将领节制。如此一来,既不怕他们擅自入城扰民,若是遇到强敌来犯邺都,他们也可以与城内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韩湛的心里很明白,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只要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各路诸侯是没有胆子贸然派兵到邺都来的,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后,邺都附近都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