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 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冯永让人专门开了养猪场,原本是为了奖励那些表现突出的下人,同时在逢年过节时,还能给所有人都补充点油水。

    所有人一开始都觉得冯永对那些奴仆们实在是好得有些过分。

    后来李慕在结算工坊粮食的时候,发现了这其中的秘密:若是没有油水支撑,粮食消耗少说也要增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如果在某一段时间给的肉食和油水足够,那么奴仆的工作效率不但会提高一些,而且还会少吃一些粮食。

    得知了这个秘密,李慕开始大力支持养猪。

    在听到自己的阿弟在学习养鹅时,她尽自己的能力给予方便,本想的就是只要自己这个阿弟能安分下来,不出什么状况就行。

    哪知老天眷顾,却是在这个时候给了个大好的机会。

    “这鸡啊鸭啊鹅啊,想来都是差不多,你既然学了养鹅,那么自然对这事更容易上手,所以我才借此帮你求来的这个差事。”

    李慕微笑道,“若是办好了,那就是大功一件呢。”

    自己作为一个女儿身,仅仅是得了工坊大管事的位置,即便是族里的大事,自己也能说得上话。

    若是阿弟得了冯郎君的相助,再有自己这个阿姊的支持,等太公去后,族长之位,未必就不能考虑一番。

    到时候,看她怎么收拾族里当初对自己姐弟落井下石的那些人!

    “冯……郎君怎么会把这祝鸡翁之术公开呢?”

    李同可没有李慕这种深远的心思,他听到阿姊的话后,又是大吃一惊,连忙翻开一看,果见里头正是养鸡鸭的方法。

    “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李慕摇头,“你不用管那么多,只管把这里头的门道学会了,把这鸡鸭养好了就行。”

    “去年你不是起了几间大院子用来养鹅么?听说还上了炉子?如今天寒,正好拿来试试这祝鸡翁之术。”

    “那我的鹅怎么办?”

    李同脸色一变。

    李慕却是浑不在意,“自己想办法处理了。冯郎君当初没想着养鹅,想来自是有他的道理。你又如何能比得过冯郎君?有了这祝鸡翁之术,还白费那心思养什么鹅?”

    “阿姊,不是这样的,这鹅……”

    李同想要辩解一声。

    “啪!”

    李慕却是不耐烦地一拍桌子,喝道,“怎么?你又想跟我拧着干?”

    李同看到坐在上头的阿姊,正冷眸凛然地盯着自己,当下心里就是一慌,嗫嚅道,“小弟不敢。”

    “那就最好不过。”

    李慕看到李同那一副畏缩的模样,心里叹了一口气,放缓了语气说道,“我这也是为你好。你是我的亲阿弟,我如何会害了你?”

    “待你能真正学出来,真正立下功劳,我自会去向冯郎君求个情,若是能从了仕途,那是最好不过。到时候你在族里说话,也能硬气起来,谁还敢小瞧你?”

    李同低头做驯服状,“小弟谢过阿姊。”

    “你是我亲阿弟,你不帮你还能帮谁?”李慕摆摆手,“我们之间,何须说谢?这本子你且好好先看着,莫要随意传出去。”

    “小弟明白。”

    送走了李慕这后,李同回到养鹅的院子,看着院子里正昂首迈步走来走去,不时伸脖叫唤两声的鹅,眼中露出心痛之色。

    与此同时,原本正在汉水边上巡视的黄崇回到了县里,换下沾满泥巴的靴子,人刚走进厅堂,便大声叫道,“信厚,可是兄长从锦城传来了什么好消息?”

    早就在厅堂等着的李球笑道,“意致莫急,先喝口热汤再说。”

    “如何不急?兄长在南中那里得了好大的名声,我们却只能在南乡眼巴巴地看着,难不成你当真不急?”

    黄崇坐下后,急吼吼地说道。

    李球比黄崇年长一些,所以也显得稳重一些,闻言指了指黄崇,笑道,“我还当真是不急。先说说汉水的情况吧,今年水情如何?”

    说着,从桌上拿起一封书信递了过去。

    “这年头还当真是奇怪了,这一年比一年冷。前年河里还没结冰,今年就发现上头有河道堵上了。我去那里看了一下,那河水两边竟然都有冰碴子。”

    “不过幸好这两年疏通了不少地方,又让人多注意河汛,所以倒没造成什么不便。”

    黄崇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信封。

    “那就好。”

    李球听了这话,点点头,“兄长曾说过,大汉这些年,总是一年比一年冷,看来确实如此。”

    黄崇却是专注地看起书信来,过了一会,脸上露出喜色,抬头看了看李球,“兄长欲让我回锦城了!”

    “是啊,所以我才说我不着急,反正我又不能回去。”

    李球摊了摊手。

    “带兵?十五日内到?”

    哪知看到后面,黄崇又是一声惊呼,“那不得日行八十里?”

    李球点头,“南乡至锦城,算起来约有一千二百里,日行八十里,差不多刚好。”

    黄崇抬起头,神色凝重,欲言又止。

    李球知其意,又把桌上的一份公文递了过去,“这是丞相府的公文,同时还有一份行军通关公文。所以你要担心的不是锦城那边出了什么问题,而是担心你能不能按时到达才是。”

    黄崇一看,这才放下心来,笑道,“若是在别处,我自然担心。但对于南乡的士卒来说,却并非不能之事。”

    “这一年多来,我皆是按兄长的安排,让那些士卒每季皆有一个月的外出行军,如今日行六十里而无人落队,尝试一下八十里,想来应该可以。”

    黄崇自信地说道,然后又叹服一声,“兵法云,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兄长所遗的典操之法,却能使士卒急行六十里而皆至,确实大是有妙用。”

    说到这里,他又有些疑惑,“却不知兄长为何要做出这等要求?”

第0477章 封侯() 
南乡县的士卒黄崇已经接手一年,论起熟悉对南乡士卒的熟悉程度,他自信无人出其左右。

    对于南乡县的士卒来说,日行六十里,那是很正常事情。

    这算是一个很值得自傲的数据。

    若抛去沙场搏杀的技艺不说,仅以行军论,这已经是属于精兵的水准。

    但很明显兄长并不满意,从其来信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兄长打算趁着这一次,想要对士卒进行更进一步的测试。

    李球和黄崇对视一眼,同时在心里想着:兄长对士卒的要求,当真是苛刻。

    南乡士卒,平日里一日三食,在南乡的所有部门当中,伙食是最好的。

    每个人白日里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不准许去做其他事,夜里则须上夜校识字。

    所用的兵器,皆是精铁所制。

    每人皆着皮甲。

    若是换了其他县,别说是一千人,就是一百人,只怕也难以承担。

    但南乡底子厚,再加上手里有矿,有牧场,再加上冶铁技术的改进,所以有足够的精铁,也有足够的皮革。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千人,只要经过几次沙场搏杀,那就一等一的精兵。

    而且是与众不同的精兵,与孝武皇帝时的虎贲军羽林军有一处极为相似,那就是识字率极高。

    即便是最普通的大头兵,至少也要能说个三七二十一或者四八三十二的乘法口决来。

    因为学不会的要被饿肚子,甚至挨鞭子。

    到现在,李球和黄崇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因为识了字的士卒,比不识字的士卒,别的不说,就单单能更快地听懂各种军令这一点来说,就足以把其他的士卒远远地甩在后头。

    更不用说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军阵里如何站位,更快地学会掌握兵器,士气更加高昂等等。

    再加上兄长留下来的操典规矩,南乡士卒,就越发地显示出与众不同。

    但就算是再怎么与从不同,若是让他们连续半个月日行八十里,按黄崇的估计,虽说达不到“蹶上将军”的地步,一路上掉队的士卒少说也有两到三成。

    兄长如此苛求士卒,究竟为哪般?

    李球和黄崇皆是大为不解。

    建兴四年一月,朝廷大朝会后,开始对南征将士论功行赏。

    其中南中庲降都督李恢,因南征立战最多,被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派安汉将军,一时间风头无两。

    但最引人注目者,却非李恢,而是冯永与赵广。

    冯永迁越雋郡长史,兼任益州典农校尉一职不变。

    赵广以牙门将身份领千人,以李遗与杨千万为左右副将,驻守沮县。

    一个是牧守边郡,一个是镇守边县。

    只待准备完毕后,就去上任。

    两人皆是未到弱冠之年,大汉能以这般年龄而掌此等地方重权者,唯此二人而已。

    论功行赏的同时进行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大汉丞相以这两年人口滋增为由,决定重新清查人口田亩。

    南乡县清查只需三日,便已经有了结果。

    短短两年时间,南乡县的在籍人口就已经膨胀到三万人。

    还不包括那些未上户籍的奴仆。

    南乡在籍人口的增长,除了工坊牧场等地,李家放出来的隐瞒人口至少占了其中的一半。

    同时也可以看出世家大族隐匿人口之多。

    南乡县俨然已经成了李家六房在汉中的最重要的根基所在。

    南乡县则是一跃成为上县,南乡县县令李球,成了大汉为数不多的几个上县县令之一。

    冯永赵广李球,官职虽然都不算大,但皆是地方实权人物,再加上李遗王训等人,这标志着大汉的第二代人物开始正式登上大汉的政治舞台。

    同时也意味着以冯永为首的小山头开始露出了苗头。

    兴汉会众人皆是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一时间,竟是风头大盛。

    冯永在牢里呆够了一个月,终于可以走出牢房重见天日。

    甲士推开沉重的铁门,冯永刚从锦城的大牢里走出来,便觉得眼前一花,他不得不闭上了眼,用手搭了个凉棚,在里头呆久了,一时还真有些不习惯外头的阳光。

    再睁开眼时,只见自己前方站了一个老熟人。

    “咦,黄内传,你怎么在这里?”

    白白胖胖的黄胡脸上笑眯眯,“冯郎君,我在这里,自然是在等你啊,谁不知道你今天要出来?你看,大伙都在等着你呢。”

    说着,指了指身后。

    冯永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这才发现关姬率着众人站在不远处,却是没有直接靠过来。

    佳人眼中痴痴,柔情万千。

    冯永心头又是喜悦又是心如火燎,只是黄胡拦在自己面前,只得强行按捺住心头的炽念,“黄内侍在等永做甚?”

    “陛下让人拟了一道圣旨,请冯郎君接旨吧。”

    黄胡抖了抖手上的东西。

    “哦哦?陛下有圣旨?”

    心如猴挠的冯永这才注意到黄胡身后还站着几个内侍,有的人手上还捧着什么东西。

    “臣冯永恭聆圣意。”

    阿斗这个时候跑出来捣什么乱?没看到我正要去和未婚妻团聚吗?当真是不识趣得很!

    冯永不情不愿地行礼,准备听旨。

    “建兴四年元月,大汉皇帝一曰策书:冯永屡献奇策……累积功勋,特赐爵关内侯,寄食越雋邛都……”

    封侯?

    冯土鳖一愣,他本还以为,这是迁越雋长史的旨意,没想到竟封侯了?

    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谢过阿斗,而是看向关姬。

    这是不是意味着老子可以挺直腰板去跟关兴叫板,让他把关姬嫁入老冯家了?

    黄胡抑扬顿挫地念完,等了好一会,也没看到冯永领旨,心下奇怪,看向冯永,只见他正傻愣愣地发呆也不知在想什么。

    他还以为冯永是高兴得傻了,当下心里就有些安慰,看来冯郎君就算是高人子弟,也不能免俗嘛!

    毕竟封侯乃是多少人做梦都不可得之事呢,一时失态也是可以理解的。

    黄胡心里高兴地想道,若是陛下和皇后知道冯郎君听到自己被封侯时竟然欢喜地傻了,想必一定会很满意吧?

    “冯郎君,接旨吧?”

    黄胡悄悄地提醒了一下冯永。

    “哦,臣冯永接旨,谢陛下隆恩。”

    冯永接过圣旨。

    黄胡示意后面的内侍上前,指着他们手里的东西说道,“冯郎君且看,此乃侯爵印,紫授,双印白玉……皆是君侯专用之物。”

    远处的赵广李遗等人皆是闪着极是艳羡的目光,封侯啊!

    而且还是实打实地功劳得以册封的,不是袭爵下来的。

    兄长大汉第一郎君的名头,看来当真是落实了。

    关姬则是带着与有荣焉的神采,同时心里又有些微微的得意,她看上的男人,果然是最好的。

    冯永看着内侍手里捧着的东西,心想这么多我一个人也接不完啊。

    黄胡看到冯永的神色,知其意,当下便低声道,“冯郎君莫急,陛下故意令奴婢在此等候宣旨,就是想让众人知道,冯郎君乃是陛下看重之人。这些东西,待会奴婢自会送到府上。”

    冯永听了,连忙说道,“那真是劳烦黄内侍了。”

    同时想道,阿斗这个面子,给得有够大啊,也不知是不是在弥补双方的关系?

    “应该的,应该的。”

    黄胡摆摆手道,然后看了看正眼巴巴地看向这边的众人,笑道,“那奴婢就行走一步,不做这阻止冯郎君与友人相聚的恶人了。”

    说罢,率着众内侍离去。

    “兄长,封侯了,封侯了啊!”

    赵广第一个冲过来,激动得围着冯永团团转,浑身打着摆子,仿佛是自己封侯了一样。

    “兄长先是得一郡长史之职,如今又得封侯拜爵,实乃是大喜连连啊!”

    李遗稳重一些,虽然强行装出沉稳的样子,但眼神却是暴露了他的激动。

    王训杨千万两也同时上来,纷纷道贺。

    冯土鳖心里高兴,嘴里却是装逼道,“哪里哪里,封侯非我意,但愿汉室兴啊!”

    说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