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蜀汉之庄稼汉- 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着,李遗眼神飘忽,不敢去看自己的大人,又瞟了一下赵广。

    兴汉会李恢当然知道,在他没带兵离开平夷前,远在锦城的李遗曾给他写过信,说过这事。

    只是在李恢看来,这也就是一群不得志的勋贵之后自己给自己找点路子,没想到竟然还能做出这等利国之事。

    只是大郎这语气,这模样,却是让李恢心里有些嘀咕,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呢?

    想了一下,心里猛地一惊:你这是……话中有话啊?

    这时,只听得赵广在旁边帮腔道,“是啊叔父,这豆一般人家种得不算太多,故收集起来,颇费力气,只能零零散散地收。”

    “也是多亏了兴汉会的兄弟们齐心,这才没把事情耽搁了。连收豆的钱,都是自己平日里的体己钱呢!”

    李恢这回终于听明白了,斜眼看了一下赵广。

    当初李恢投靠刘备时,曾受了赵云的引荐,所以南中李家与赵家,交情不浅。

    赵广叫李恢一声叔父,并不算错。

    只是李恢此时心里想的是:刚才还叫我李都督,一有事就喊我叔父?

    你们几个小子,跟着那冯明文,究竟学了个什么玩意?

    别的不说,就是自己这个儿子,慧则慧矣,但以前自视甚高,却是不太合群。

    哪像现在,和他人联合起来,做这些蝇营之事就算了,竟然还公然跟自己搞肮脏的钱权交易?

    这真是……太令人欣慰了!

    只要再这样继续保持下去,经过几年的历练,就算是自己死了,李遗凭着这份能力和脸皮,也吃不了什么大亏。

    我本就是想给你们几个加点功劳而已,没想到你们的胃口竟然比我这个都督还要大得多,自己得了功劳还不算,还要拉上一批人。

    李恢在感叹。

    “算上锦城的人,你们手里究竟有多少豆?”

    李恢开口问道。

    “正在收着呢……”

    赵广还要打马虎眼,李遗却是咳了一声,打断了赵广的话,他可比别人更了解自己的大人。

    既然大人问出这话,那就是准备应下此事了,自然不必再遮掩了,免得引起大人的不快。

    “回大人,锦城能收上来的豆,此时应该已经差不多收完了,汉中那边,已经差人送了信,有黄娘子和诸葛郎君帮忙,想来也**不离十了。”

    “还有就是,南乡县黄家的郎君,李家的慕娘子,还有沮县何家的郎君,兄长都去了信……”

    李恢脸皮抽搐,这么算来,全大汉的豆,不就被你们掌控了大半?

    “这般多的豆,你们为何不早说?南中道路崎岖,加上时间仓促,如何能按时运送到南边来?”

    “大人放心,兄长早就成立了一个东风快递,正是做那物流之用的,不必朝廷帮忙,只要大人开了口,兴汉会的兄弟们自会齐心协力把那豆送下来。”

    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李恢觉得有点跟不上自己这个儿子了。

    “何谓东风快递?何谓物流?”

    “所谓物流,便是货物流转配送之意。兄长成立的这个堂口,便是专门做这一行的,堂口名字就叫东风快递。”

    李恢一听,眼睛都直了!

    听你们这意思,原来老夫我刚才想错了,你们的胃口不是单单比我还大,简直就是要吞天!

    控制了全大汉大部分的豆,还能送到想要送去的地方,不是吞天是什么?

    有朝一日,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控制大汉的粮食?

    “你们……你们好大胆!不知这是犯忌讳之事吗?”

    李恢有些哆嗦地看着眼前这三个脸带兴奋的孩子。

    没错,你们都还是孩子啊!

    怎么就敢做出这等惊世之事?这与造反何异?

    “大人莫慌,这其中,”

    李遗指了指天上,“有四成的份额。”

    哦,那还好。

    也不对!

    李恢看了他们一眼,“怎么才四成?至少也得一半吧?”

    “还有一成是丞相府里的,丞相当时没在府上,夫人代收了……”

    李遗缩了缩脖子,“剩下的才是我们兴汉会的众多兄弟分了。”

    此话一出,李恢顿时又觉得自己想错了,这特么的哪里还是个孩子!

    无懈可击,让人根本挑不出毛病来。

    就算是丞相知道了,也只会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因为如今再没有比南征更大的事了。

    豆不用说能解毒,只要能解暑,丞相就会恨不得多多益善。

    不来南中,北人根本不知道南中的烈日和暑气有多厉害。

    “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此乃史书所载,非虚言也。

    也就是说,以前大汉征南州,未及交兵,就因为闷热中暑和中瘴气,军中将士就已经倒了近一半。

    勋贵之后的少年郎君们,不惜自掏腰包,想着法子买了能解南中暑气的豆,还想着法子送到南征军中,这不是忠心国事是什么?

    为君上分忧啊……

    一片赤心啊……

    反正怎么说都没问题。

    哪个敢说半点不是?

    更何况豆还能当半份粮食。

    能解军士之苦,又能早日平定南中,丞相又怎么可能会吝啬这么点功劳?

    “军中如今就有不少人发痧,你等速去熬些豆汤,若是当真有效,我便是应下此事又何妨?”

    “诺!”

    三人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兴奋之色此事,已经成了大半。

    豆能解发痧,此事他们早就验证过了,不需怀疑。

    “大郎且慢。”

    李恢叫住正要走出去的李遗。

    “大人还有事吩咐孩儿?”

    李恢直勾勾地盯着他,开口问道,“你们费了这么大力,就不怕有个万一?”

    万一丞相不答应此事怎么办?

    李遗咧嘴一笑,“大人放心,没有万一。平夷那里一直屯着从锦城那边过来的豆呢,就算丞相不答应此事,那也无妨,反正种植园也是要用的。”

    如今劳力也是很宝贵的。

    若是喝豆汤就能解暑的话,总比找医工治病或者直接让人病死了强不是?

    李恢深深地看了李遗一眼,点头道,“吾知矣!你去吧。”

    远在味县的冯永很快就接到了李遗的来信,看完后,嘴角翘起一抹笑意。

    “魏然,你看看。”

    冯永把信递杨千万。

    杨千万汉话说得流利,也能看得懂通用的汉字。

    看完后,他一脸的喜色,“兄长,李都督答应我们了。”

    “当然会答应。利人利己,还于南征有益,怎么可能会不答应?”

    南中道路崎岖,地无三里平,运粮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不然诸葛老妖也不至于让火阿济的部族帮忙运粮。

    豆既能解暑又对解毒有一定帮助,还能当粮食吃,傻子才不会答应。

    冯永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你马上去通知锦城那边的人,告诉让他们不必再有所顾虑。还有,跟他们说,东风快递缺乏护卫,让他们想法子招些人进来。”

    这年头不太平,运货上路要有安保。

    让兴汉会的人去跟他们家里人说一声,把南中那些无所事事的民团搞到东风快递当保安,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兴汉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之所以不受家里重视,只是因为家里的资源不够分,若是他们自己有路子找到资源,家里人没道理连顺手帮忙的事都要拒绝。

    比如赵广,他的身边,如今不就有赵府的部曲么?

    “小弟明白。”

    杨千万应下后,走了出去。

    远处传来隐隐的闷雷声,一阵微的轻风吹进屋来。

    冯永走到屋子门口,看看天空,不知何时,天上乌云又开始集结,吹来的风也不知何时变得清凉,看来这又是一场大雨。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说的就是南中。

    特别是到了夏日,几乎天天下雨,就算没有大雨,也要挤点阵雨落下来。

    唯一不变的,就是不管大雨小雨,老天都要打雷。

    冯永看着黄豆般的雨点噼里啪啦地落下,眉头微微一皱,方才的喜悦又不见了踪影,同时心里涌起了一阵烦躁,也不知道关兴如今究竟在哪里?

    为了不再耽误事,张苞一边派人走官道回锦城打探消息。

    一边自己亲自带人翻过堂郎山,重新进入越郡去邛都询问关兴的下落,因为关兴要回锦城,必然是要先回到邛都,再从那里出发。

    至于冯永提出去问诸葛亮的建议,被张苞不耐烦地否决了:因为现在丞相已经带兵渡过了泸水,进入了那不毛之地,丞相又怎么可能知道现在安国人在哪里?

    还不如自己一路追上去来得快,说不定半路就能追上人。

    对于这种谁都想找到对方,偏偏谁也不知道对方在哪里的情况,冯永感到极度的烦躁。

    没有电话,就是有个电报也好啊!

    最后他只得按约定,乖乖地呆在味县,被动地等着张苞派人前来传递消息。

    这一等,就是等了十多天。

    直到某一天,冯永正在院子里尝试着把酒坛里最后那一层薄薄的底液进行过滤时,只见张苞带着一阵风冲了进来,人还没站稳,嘴里就喊着,“快!快!”

    “张君侯!你怎么会……”

    冯永话还没说完,突然一个激灵,下意识地想起了什么事,定眼向他身后看去,果见张苞的身后,又急促地冲进来一群人。

    领头的那个,是个俊美的郎君,看到冯永,凄惶地叫了声,“冯郎,救救我阿兄。”

    “三娘!”

    冯永这才惊喜地叫了一声,然后就看到她后面的关兴被两个人扶着,双眼紧闭,豆大的汗珠子正从他额上流下来。

    “发作了?”

    “没错,刚到味县就发作。”张苞语速极快地说道,“你不是有办法吗?赶快帮帮安国。”

    “先扶他到屋里躺下。”

    冯永在味县呆着,就是为了关兴的到来,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看到众人皆是一副慌乱的样子,当下沉稳地说道。

    只是让冯永没有想到的是,关兴才病了一个来月,就已经被疟疾折磨得不成样子。

    在锦城的皇庄,关兴那时还是一个神采奕奕的年青人,甚至还有精力用眼神狠狠地威胁了自己一番。

    而今的他,面上带着病态的潮红,两个颧骨像两座小山似的突出在那里。脸颊因痛苦而不时扭曲一下,好似每移动一下都是巨大的折磨。

    很明显,这是进入了发热期。

    发热期的疟疾病人体温会飙升至四十度或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等症状。

    平常的高烧只会把人烧得迷迷糊糊,但疟疾的发热,病人神志却是非常清醒,故身体里的每一点痛苦都能清清楚楚地体会到。

    有些病人,甚至只要稍微动一下,都会有万针扎身的痛苦。

    “快快,把安国扶进去。”

    张苞一听,连忙招呼道。

    不是,那是我的屋子!

    冯永眼睁睁地看着众人把关兴放到自己的床上。

    “接下来呢?”

    张苞又转过来急切地问道。

    关姬两眼含泪,正紧张地看着他,生怕冯永说出什么不好的话来。

    “接下来……”冯永环视了一下众人,指了指阿梅,说道,“阿梅你来,帮我煎熬点药。”

    他还有好些问题要问阿梅。

    等得过程是焦虑的,但只要见到人了,那就算是事到临头了,只要想着办法解决就是。

    泡了这么久的青蒿素,浓度肯定是够的,唯一的难题就是,如何把青蒿素注射入关兴的身体里。

    在解决这个难题之前,压制住关兴的疟疾半个月不发作,冯永还是有办法的。

    

第0415章 喝药() 
早就准备好的药材放到瓦罐里,再把水倒进去,然后开始煎熬。

    阿梅手脚麻利地烧火,火舌欢快地舔着罐底。

    看来这丫头跟着樊阿当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煎药的手法挺不错的。

    “你们怎么会来这里?”

    冯永开口问道。

    “是陛下的意思,有一天宫里派人来庄上传了旨意,说是让樊师傅和婢子跟着关娘子来味县。”

    阿梅脸上红扑扑的,发鬓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从冯永这个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她脖颈间的衣领因为汗水的原因,已经粘在了皮肤上。

    看来这一路是顶着烈日着急赶过来的。

    “樊师傅呢?”

    刚才并没有看到樊阿。

    “关娘子一路着急赶路,特别是在邛都接上关君侯后,一路上没停歇过。樊师傅年纪大了,跟不上,留在了后头。”

    阿梅抬头看了一眼冯永,只见主君脸色沉静地看着药罐,也不知在想什么。

    “刘夫人怎么样了?”

    樊阿和阿梅一直在给张星彩调养身体,一般来说,调养身体最好是不要半途而废。

    如今张星彩把两人都派过来了,这份胸襟,实在是让人佩服。

    “前些日子庄子上又来了一位李师傅,听樊师傅说是他的师兄,带来了不少药材,每日配药给刘夫人调养身体呢。”

    哦,李当之终于到锦城了?我都差点忘了这一茬了。

    “那个李师傅,留在锦城了?”

    冯永问道。

    阿梅点点头,“是。李师傅年纪大了,才刚赶路到锦城不久,需要休息。等休息好了,刘夫人再派人护送他过来。”

    冯永一怔,问道,“这些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婢子去给刘夫人针灸的时候,刘夫人亲口说的。她还说了,若是主君对关君侯的病也没什么好法子,要记得早早知会锦城。”

    “到时候她也好安排,免得李师傅在半路上错过了。”

    张星彩身为大汉皇后,为什么要对一个婢女说这些话?

    虽然和张星彩只见过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冯永知道张星彩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这个事实。

    所以说,这些话,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