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敢问几位是?”
冯永疑惑地看了看对方,确认自己从来没见过他们。
“鄙人杜祯,此乃我的好友柳伸。”
带头的男子自我介绍道。
“原来是杜别驾和柳别驾。不知两位今日找永有何事?”
冯永连忙拱手还礼。
张姬向自己推荐柳隐,冯永在跟诸葛亮说这个事之前,自然是要先了解一下此人的情况。
不然诸葛亮问起来,他什么也不知道,你叫大汉丞相心里怎么想?
不过了解的过程也是简单,他本着就是想叫李遗去帮忙打听一下。
哪知李遗一听到柳隐这个名字,就直接说了一句:柳隐少与同郡杜祯、柳伸并知名于益州,三人乃是知交好友。今皆任益州牧别驾从事。
所以冯永这才知道杜祯和柳伸两人。
“冯郎君既知道我二人,想必也知道我等与那柳休然乃是好友。今日他随丞相南下,无法抽身,故托了我二人前来代他道谢。”
诸葛亮确实很给冯永面子,听到冯永说柳隐有将才,虽然没有当场答应下来,但在南征的前两天,最后还是把柳隐调入丞相府,给了一个最低的军职,牙门将。
所以柳隐只有一天的时间准备随军南征,没来得及亲自上门感谢冯永,那也是正常。
这事要是换了别人,那肯定是没戏——眼看着没几天就要南征了,你给我加塞?把国之大事当儿戏呢?
但冯土鳖有一个别人无可比拟的加成光环,那就是在许多的知情人眼里,都怀疑他有相人之术,或者说是能知人善用。
诸葛亮更不例外,因为他知道的事情更多。
王平父子和赵广就不必说了。
就连一个小小的贴身侍女,他都能培养成算学大家。
还有,如今别说是在汉中,就是锦城这边给南乡运粮食的,谁不知道南乡有一个慕娘子,乃是女中豪杰一般的人物,多少人指着她吃饭呢!
但在诸葛亮却是知道此女的底子的,那特么的就是他扔过去给冯土鳖测试人品的诱饵!
怎么跟了这小子,转个身就成女中豪杰了呢?
对于这些事情,除了冯永有相人之术这个解释,还能怎么解释?
恰好此时冯永又给他推荐了柳隐,诸葛亮心里想的就是,正好看看柳隐此人的本事如何,若是当真如此子所说的那般腹有韬略,那这小子有相人之术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所以诸葛亮在花了一些日子查完柳隐的底子之后,直接就把他调入丞相府中,让他随军南征。
“柳将军胸有从戎之志,又久有盛名,我也只是为朝廷举才,两位又何必如此客气?”
冯永没有托大,对着两人摆摆手,“若是他当真腹有韬略,就算没有我举荐,迟早有一日也会出头。我这般做,也只是让他早一日能施展才华,算不得什么大事。”
“再说了,此事还是张家四娘子跟我所提,你们要谢,还得去谢她才是。”
杜祯和柳伸对视一眼,杜祯又对着冯永说道,“张家四娘子那边,我等自会上门拜谢。但冯郎君这边,也是万不能缺了礼数。”
柳伸接口道,“没错。南征乃是大汉新帝登基第一次出兵,又是丞相亲自领军,休然能赶上,多亏了冯郎君,又如何能说不算大事?”
“此二位小郎君乃是休然家的公子,今日就让他们替休然向冯郎君道谢吧。”
说着,只见那两个十来岁的少年郎齐齐躬身行礼,“柳充(柳初)谢过冯郎君。”
“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冯永连忙上前,扶起两人。
“我等知道今日冯郎君与人相约宴会,故特地给冯郎君送几坛好酒,以助席兴。”
杜祯说着,侧过身子,指了指身后。
冯永这才注意到,原来几个身后的下人,每人手里都提着酒坛子。
看来,这酒如今已经成了送人的最好礼物了。
冯永终是没有矫情,让人把酒送到了食肆里。
“冯郎君还要赴约,我等就不再耽搁了,就此别过。”
杜祯柳伸见冯永接收了谢意之后,便拱拱手道别。
倒是没有一丝拖泥带水,态度也是不卑不亢。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冯永笑笑,说了一声,“名士风流,原来如此?”
说完,又对着李遗和杨千万说道,“看来我是学不了这等风流了,一身的铜臭味。”
“兄长学识,又如何会比他们差了?不说治国之道,就算是文章之道,兄长三篇佳文传天下,就算是他们,也写不出这等文章。”
李遗却是不同意冯永的说法。
“你可别捧我。”
冯永指了指李遗,笑道,“我自知自己有多少斤两……”
说到这里,又顿住了,疑惑地看向李遗,问道,“什么三篇佳文?”
一篇《蜀道难》,一篇《长干行》,哪来第三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遗凑过来,暧昧一笑,“这首乐府,”
说着指了指杜祯柳伸等人离去的方向,“还是从那杜家桃林传出来的呢,如今锦城谁人不知兄长又有了一篇新作,乃是……”
李遗压低了声音,“有人说,此乃是专写给张家四娘子的。小弟这几日也是好奇得紧,一直就想问兄长来着,此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第0380章 花容月貌()
这几日的锦城在流传着一个词,叫花容月貌。
此词源于一篇诗赋。
这篇诗赋源于一个女子,姓张,名星忆,待字闺中。
据说,只是据说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据说那个巧言哦,不是,是那个大汉第一少年郎君冯郎君,前些时日从汉中锦城,骑马经过锦城外的杜家桃林时,与一个女子偶然相逢。
只见那漫天的桃花纷纷飘落,桃树下站着的那个女子,当真是人如花娇。
此女正是张家小娘子,文采斐然的冯郎君看到此等美景,怦然心动,于是就说了一句话:人面桃花相映红。
然后又赋了一篇文章,赞张家小娘子乃是花中仙子,说她当真是群玉山或者瑶台那里下凡而来谪仙女。
先汉时孝武皇帝广求天下美人,有李延年赋文一篇: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于是孝武皇帝就有了一个倾城倾国的李夫人。
所以就有锦城的百姓觉得,咱如今也不差嘛,有一个花容月貌的张家小娘子相媲美。
因为这篇诗赋,连带锦城外的桃林这几日都遭了殃,许多心存好奇的人都跑去那里看个究竟说不定会遇到那个谪仙子下凡来的张家小娘子呢?
只是这事给杜家带来了些许烦恼,听说去得人太多了,连带着桃枝被折了不少。
气得杜家最先种桃树的那个老太公站在桃林边的官道上骂了半天街,骂折了桃枝的人简直是一群鄙夫,竖子,小人
冯永这些日子忙得不可交开,不说多少人送了名帖到府上,就是南中那边的战后重建工作,他也要有个规划,天天窝在房里写写画画,
连庄子都没出半步,哪里知道如今锦城又有了新段子?
听李遗说完这个事情,冯永再看看眼中闪烁着八卦之光的李遗,当下长叹一声,说道,“我就是让他们吃太饱了,撑得!”
后世有人说袁大德鲁伊就是让有些人吃太多了,所以才会闲出那么多事。
此时我终于知道其意矣!
要不是这两年大汉粮食大收,一场南征下来,粮价不又得暴涨?我看谁有闲心去讨论这个?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是什么?
“还有文轩,”冯永幽幽地说道,“你也变了。自义文南下后,你变得越来越像他了,以前的你,可不是这样的。”
李遗干笑一声,“小弟也就是随口一问,毕竟关娘子”
你妹啊!
要不要这么扎心?
“行了,你莫要再说了。”
冯永想起那日关兴临走前的眼神,心道这位舅子哥可是亲眼看到自己和张姬在一起的。
这事传到他耳里,也不知他心里会怎么想?
唉,真到提亲的那一天,也不知此事要为自己增添多少难度?
还有这个三娘,这些日子也偶尔到庄上来,要么是帮自己抄一些东西,要么是替黄月英传话。
现在针对冶铁炉子的改进和鼓风机制作已经开始了,黄月英时不时会让关姬过来说一下进展,同时还会让她带来一些问题咨询一下冯永。
看得出,黄月英是一个非常有求知欲的女人,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
不但会问冯永为什么要改进炉子,还会自己尝试着再做进一步的改造。
所以关姬这些时日也算是和自己经常见面,可是现在城里出这么一个传言,她竟然连吭都不吭一声这就有点不对了吧?
难道你就不关心一下自己的男朋友和别的女子的绯闻?
心里这般想着,冯永却是嘴硬地对李遗说道,“三娘胸怀,岂是一般女子所能比拟?她自知我心。”
说着,又看了一眼李遗,“你堂堂男儿,却是连三娘也不如。一天到晚光想着这么些个儿女私情,有个甚意思?”
然后看也不看李遗,便向食肆里走去。
话虽是这么说,但冯土鳖其实心虚得很,打定主意去后要想个法子探明关姬的心里所想。
“来了!”
冯永掀开门帘,里头切切嘈嘈的声音立刻静了下来,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声,于是所有人都转过头来。
里头的人大半都没见过冯永,或者只能是远远见过一眼,至于少数知道他长什么模样的,那也是没打过招呼的。
只见这个眉清目秀的郎君进来,先是扫了一下里头,目光湛然,尚未言语,嘴角就噙着一丝笑意。
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这就是那个名满大汉,甚至文采之名传至了东吴的冯郎君?
不少人心里暗暗嘀咕。
长得与想像中的相差甚远。
哪有半点风流才子的模样?哪有半点手握让无数人垂涎欲滴眼红不已的生财之道的人物?更不用说心思狠毒之类的
可是当他们看到这位郎君身后跟着庲降都督家的儿郎,特别是胡人特征极为明显的杨千万时,便明白过来,这位走在前面的,确是冯永无疑。
“冯郎君,久仰久仰!”
“见过冯郎君!”
甚至还有人直接直呼:“兄长,当年我也是和赵家二郎称兄道弟的”
“见过诸位,看来是我来迟了!”
冯永拱手致歉。
“哪里哪里,我等也是刚到,冯郎君要送丞相,自是要迟一些。哪像我等,只能远远看着,自然要得早一些。”
众人皆是笑着说道。
糜郎君听到这话,眼睛古怪地看了一眼邓郎君。
这话,不是才对邓家的郎君说过?
邓郎君感觉到了他的目光,却是对着他微微一笑,脸上丝毫没有变化。
冯永边打招呼边向主位走去,离主位最近的案几,一左一右各有一人。
只见他们齐对着自己拱手说道:“邓良见过冯郎君。”
冯永目光先落在糜照身上,暗赞了一声,好一个俊雅公子,差点就比得上赵二郎了。
同时还礼道,“见过糜郎君。”
然后这才看向邓良,笑道,“邓郎君,烦请代我向邓尚问好。锦城的这些日子,一直忙着俗务,没有上府拜访,实是对不住。”
邓芝作为派往东吴的使者,竟然还会帮自己带东吴张温的信,同时还特意宣扬了张温极想与自己见面的消息。
第0381章 南中屯垦()
邓芝这般做,不但让自己在大汉的名声上了一个台阶,就连东吴那边都有所流传。
他对自己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后辈这般热心,实是让冯永大是意外。
所以如今见到他的儿子,自然要好好打一番交道。
“良一定把冯郎君的问候带到。”邓良一听对方提起自家大人,连忙肃手认真聆听,“前些日子大人亦是时时忙着公务,常不在府里,冯郎君就算是上门,只怕也难以见到。”
“大人说了,冯郎君乃是大汉少见的少年俊杰。不说其他,单单是两篇文章,就让他在出使东吴时脸上添光不少,还让良要与冯郎君多多亲近一些。”
两篇绝世佳文,一篇写蜀地之雄伟,一篇写吴地儿女之长情,出使时拿出来说,更能增添汉吴之间的亲密。
邓良性格直爽,直接就开口说出这话来,让冯永心里更是对那只闻名而不见面的邓芝心生好感。
正有此意。看来我们以后少不得要多一些来往。”
冯永哈哈一笑。
待冯永走向主位时,邓良看向糜照,眼中带着笑意。
糜照对着邓良隐蔽地拱拱手,脸上还着苦笑,认了输。
他此次来,其实也是受了自家大人的吩咐。
大人如今是虎贲中郎将,统领虎贲禁兵,负责中央宿卫,算得上是陛下的心腹。
虽然不知道此次冯郎君把这么多人聚到一起,究竟要做什么事,但从大人嘴里,他还是知道这位冯郎君前些日子曾密对陛下,而且这次聚会就与那密对之事有关。
只是这事又不能明着说出来,所以冯郎君虽是先跟自己打了招呼,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与那邓郎君更显得亲密一些。
“诸位,自我从汉中到锦城,承蒙各位抬爱,那是收到了不少的名帖。可惜的是,这些日子一直是俗务缠身,未能一一拜,还请各位海涵。”
坐上主位的冯永看着众人,首先开了口。
底下有人接了一嘴,“冯郎君这俗务,那是我等做梦都想要的啊!”
众人哄然大笑。
冯永也跟着笑了起来,“我就是一个俗人,也不跟大伙绕圈子,就直接找开窗子说亮话。大伙把名帖送到我这府上,我也能略略猜到一些缘由。”
说到这里,冯永顿了一下,看看众人反应。
此话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