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贼是山东的特产,导致响马贼的原因很多,首先便是地形条件,虽然山东西半边除了泰山山脉,没有其他类似绵延不绝的大山,但丘陵地带不少,为响马贼提供了藏身之所。
其次山东自古以来就人口密集,相比于登莱二府平均只有一百万人,西南的兖州府人口估计得有两百五十万甚至三百万,土地兼并又很严重,偏偏还是黄河流经之地,洪灾和旱灾都很多,一旦发生天灾,官府赈济不利,就会出现大规模饥荒,为了活命也就落草为寇。
加上马政的影响,战马也不是稀缺物资,聚集成大规模的盗匪也是情理之中。
这半年里,山东官府为了对付日益扩张的天策军和白莲教,不得不把重心投入到平叛战事上,对于境内清缴响马力度也大为缩减,再加上为了筹集军费,底层官吏又趁机搜刮油水,普通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响马也就顺理成章的壮大起来。
根据白莲教提供的信息,青州府的响马大部分都被他们收编了,西三府的响马规模也不小,据说加起来有两三万,单是人数过千的就有六七股,具体多少尚且不清楚。
这些响马,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是祖传的职业,大部分都是因为遭灾,或者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选择落草为寇的,也有一些犯了人命官司的,不过只是少数。
这次毛承福出发的时候,孔有德给了他一大堆任命状,包含了三个骑兵营的编制,只要愿意归顺天策军,名声不是太臭,愿意遵守天策军纪律的,一律可以收纳整编。
至于不愿意归顺响马贼,暂时不用去搭理,只要他们不主动上来找麻烦,就随他们去,骚扰明军的防务才是要紧事。
九月一日,按照预定计划,孔有德带着一个半炮兵营,以及一个步兵师,来到了青州城下。
除了王林之外,侯八,徐诗铭,王好达,王好飞这四个白莲教的高层,早已等候多时。
“恭迎孔将军!”
“诸位客气了!”
侯八还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反倒是王好达两兄弟,虽然礼节上很到位,但还是能看出他们对自己并不是很感冒,仿佛对自己很不服气一般。
不过孔有德并不在意,反正他们都是炮灰,站稳脚跟之后,一样要收拾他们。
徐诗铭也没有了之前的傲气,取而代之的是意一种莫名的稳重,还有一丝茫然,看来这几个月军事行动受挫,让她明白战争不是那么简单,她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了,不再是那副天老大我老二的样子。
看来这次进攻青州失败,对她的打击不小,他们发动的兵力差不多有十二万,青州的守军只有一万五千人,结果他们打了三个多月,愣是没打下来。
这让她非常的失落,她有些弄不明白,为什么孔有德就能用一万人击败范景文四万人,他们有着绝对的兵力优势,却拿不下青州城。
难道,真如孔有德当初所言,她们只会一些邪门歪道?蛊惑人心?
“既然大家都在,那我也不废话了,我带人前来是协助你们拿下青州城的,现在该谈谈正事了!”
扫视了一遍周围的环境,孔有德开门见山道。
“不知孔将军此次前来,协助我教作战,带了多少兵马前来?”
这时一个傲慢的声音响起,孔有德忍不住扭头一看,发现居然是个王好达,同时也发现徐诗铭和侯八都一脸怒气的等着他,孔有德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但答案的说了一句“一万!”
“什么?一万人?孔将军莫不是来消遣我等的?”
“王护法,三岁小儿子是人,七尺壮汉也是人!我的一万人,和你的一万人,不是一回事,不要混为一谈!孔有德不客气的回应道。
王好达顿时涨红了脸,他如何听不出来,孔有德这话就是变相的说他手底下都是废物,连三岁小孩都不如。
看到他这样,孔有德又补充道“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就在两日前,我天策军成功消灭关宁军前锋吴三桂所部,同时歼灭祖宽所部,活捉祖宽本人!”
听到这话,原本还打算辩驳的王好达,顿时不敢接话了。
再说下去,那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当初吴三桂哪一出‘百骑破万敌’,搞得他差点命都丢了,现在孔有德却突然提到吴三桂,就是提醒他这件事情。
不再搭理这个王好达,孔有德向徐诗铭询问道“你们教中,此次能出动多少兵力攻城?”
“三万人!”
“差不多了,但你确定,这些都是能参与攻城的?”
“确定!”
“那就好!这次你们负责进攻南门和东门,你们以前怎么打的,现在就怎么打,具体怎么安排你们内部商议!北门我们天策军来进攻,有任何疑问吗?”
徐诗铭有些疑惑道“孔将军,就这么简单?”
孔有德毫不客气的说道“就这么么简单!你们要做的也不多,发动一次正常的进攻即可,打不下来没关系,破城的任务交给我们!说白了,你们就负责牵制敌人的兵力,这还不够清楚?”
说实话,虽然这次是联合行动,但他压根就没有配合白莲教作战的意图,还是各打各的好,这些人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自己卖给他们那么多武器,结果还是有人手里拿着上锈的长矛。
skbshge
第609章 我裤子都脱了()
估计自己不支援他们,他们一半人连武器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打仗了,完全就是靠着忽悠能力强,滚雪球把人滚多起来。
现在青州城内的守军,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换做是范景文的通州军,估计老早就把它们给剿灭了。
如果真的跟他们协同作战,稍微出现点不利情况,他们必定是一哄而散,最后还会连累天策军的进攻行动,所以还不如各干各的,他们就负责吸引部分守军就行。
青州城确实挺坚固,火力也还不错,有三十多门佛郎机,如果换做是半年前的天策军,还真不一定打的下来,但现在的天策军,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一个半营的炮兵,配合步兵师的火炮,拿下青州城真不是什么难事。
看到徐诗铭他们几个有些犹豫,孔有德冷笑道“怎么,你们对这样的安排不满意?你们要是有什么好办法,提出来也行,甚至我们天策军牵制兵力,你们主攻也行!”
“我们同意!”徐诗铭先开口答应道。
其他人想说什么,但有没有开口,也算是默认了。
“既然如此,那再好不过!现在商议一下发动攻击的时间,然后各自准备各自的任务,到了约定时间同时发动进攻!”
又是一阵简短讨论,把进攻时间敲定下来了,总共时间定在申时二刻。
敲定好发动攻击的时间后,孔有德便来到了青州城的北门。
说起来,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来了,去年十二月,他曾在这里与王道纯率领的抚标营大战一场,将其击溃,摆脱了一直被追击的状态。
当时他就曾对青州城展开过攻击,不过只是做做样子,打了一些炮弹,吓唬吓唬青州的高层,让他们向王道纯求援,增加他的压力。
现在一看,青州城的城墙,比原来高了不少,起码的有两米,一些老旧破损的地方,也进行了翻新,其余的各项防御工事做的也挺齐全,防御确实强了不少,但是跟莱州城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
“大人,敌人在北边的防卫,好像不怎么强啊!怎么就这么几个兵?”
查看着北城墙的防卫情况,程希孔有些疑惑道。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他们本身兵力就不多,充其量也就一万出头,白莲教之前的进攻都在东边和南边,这边自然是防卫松懈!这可是咱们的好机会啊!”
苏凯风也盯着城头,一脸兴奋的说道,既然明军防卫力量不够,那么这场战斗应该会轻松不少。
“既然北门的防守兵力不多,两个时辰之内攻进去,你们有没有信心?”孔有德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说道。
“有信心!”
“有信心!”
“有信心就好,那就去做准备,时间一到立即进攻!”
……
青州城内,此刻气氛一场凝重。
青州府的高层,此刻都已经有些绝望了,因为天策军出现在这里,就意味着莱州城很可能已经被攻破了,他们面对的就不单单是白莲教的这些乌合之众,而是天策军这样的精锐之师。
上一次青州之战,给青州城的驻军造成的心理阴影,现在还没有退去。
虽然当时击败他们的是李九成,现在李九成已经被范景文消灭了,但孔有德此人可比李九成凶残多了,当时山东巡抚余大成的标营,都被孔有德短时间内击溃。
当初孔有德只有几千人,现在他们起码四五万人了,到了有多少来了青州他们不知道,青州城能不能挡住天策军的进攻,他们心里更是没底。
青州府衙内,山东左布政使张秉文,青州知府钱良翰,还有兵备道朱之裔,此刻正在紧急磋商作战部署。
他们三个也是倒霉,上一次青州之战,孔有德就差点还得钱良翰和朱之裔丢了官帽,好在他们朝中有人,并且找了替罪羊,才勉强没事,而张秉文也很倒霉,他就是去跟着范景文捞点战功,顺便混个连输的,结果摊上这么一档子事儿。
现在孔有德带着大军又来了,搞得城内流言四起,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弹压,禁止普通上街,各个路口都安排人驻守,防止滋生内乱。
倘若有聚众谋事,趁乱抢劫的,当场格杀,总之就是要扑灭内乱的火种。
一番折腾下来,因为天策军的到来有些崩坏的秩序,总算又平静了下去。
但源头还在城外的天策军,不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
而这个时候,三人又对接下来的战略发生了分歧,钱良翰认为应该尽一切可能拼死抵抗,等到朝廷平叛大军的抵达,最多也不过三五日功夫,只要撑过这几天,相信天策军再能打,也不是朝天十余万大军的对手。
朱之裔和张秉文就比较悲观了,他们觉得青州城最多能够抵抗天策军两天的攻击,甚至一天都扛不住,现在不是想着怎么防守,而是应该放弃青州城,寻找机会突围才对。
如果能够突破包围圈,向西逃奔至济南城,以白莲教的那些兵力,应该挡不住他们。
到时候等着关宁军打回来,他们再跟着‘收复‘青州城就是,运作一番,应该能平安无事。
但这个方案遭到钱良翰的反对,他认为逃不逃的掉难说,就算能逃掉,张秉文和朱之裔可能没事,他这个青州府的知府定然难辞其咎,他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这个方案。
“府尊,衡王来了!”这个时候,一个书吏进来禀报。
三人这才想起来,青州城还有个衡王啊,这是他们软肋,但也算是护身符,大明的亲王虽然没什么权力,但身份摆在这,这可代表着皇家的颜面啊。
要是有人攻击藩王,也就是打朝廷的脸,绝对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但他们的高兴也就一瞬间,因为他们发现用衡王威胁孔有德,并没有什么效果,朝廷这次出动这么多兵力,已经是不死不休了,孔有德就算杀了衡王,朝廷短时间内也没办增调更多兵力。
一喜一悲,让三人感觉格外的疲惫,钱良翰直接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无力的招呼书吏把衡王请进来。
很快,衡王就被带了进来。
衡王朱由棷此时年方二十,但已经肥的跟猪一样了,虽然没有福王那四百斤的体格,但起码两百五十斤还是有的,如果不是身上穿着华丽的王服,真的就跟一头猪差不多。
事实上,大明的藩王混成这样,也不能全怪他们自己,跟朱元璋和朱棣关系更大。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在与其谋士们总结历史上治乱兴衰的经验时,一致认为,宋朝和元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于是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于公元1370年(洪武三年)开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并规定一套严格的封藩制度。这一制度被明朝历代皇帝奉为万世不变的祖训,一直延续至明末。
这一套政策初期效果确实不错,九大塞王很好的巩固了大明朝的边疆,同时他们有着很大的自主权,可以随机应变的决定战斗,在与逃至北方的北元,以及后来的鞑靼和瓦剌战争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
但随着朱允炆上台,开始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由于过程太过暴力,半年之间削了五个藩王,先是朱棣同母弟周王朱橚被废,而后又接连削湘,代,齐三王。
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
朱棣担心自己也落得同样下场,起兵靖难,最终夺得了皇位,不过他知道自己是靠着靖难起家的,担心其他藩王势力过大,学着自己这么干,所以继续沿袭了朱允炆的削藩。
不过他不那么着急,一项一项慢慢来,先是恢复了被削藩后没死的四家藩王爵位,然后慢慢的解除其他藩王的兵权,也不是一次性全部解除,温水煮青蛙似的一点一点的来。
原本有三个护卫的,慢慢削减到两个,一个,甚至都给拿掉,原本一个护卫一万九千人,慢慢地削减到一万五千,一万,五千,三千,总之藩王的兵权就越来越少。
不过朱棣削减的兵权并不多,主要削藩是在明宣宗士气完成的,驻地孙子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登基的时候,他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对这个侄儿不服气,也想学着老爹起兵靖难,然后就被这个比他还猛的侄儿御驾亲征,给揍趴下了。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亲征平定叛乱后,明宣宗担心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利用其比也爷爷查不了多少威望,迫使大部份藩王交出了护卫,并从各个方面对宗室加以控制。
此后,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这些藩王活不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