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辛见高珣没有同意,反而挽留,嘴角顿时微微翘起,很快又恢复原状,道:“府君有所不知,为了应对近段时间,陇西郡内羌蛮不断滋事的事,卑职已经心力憔悴。也同样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府君乃一代名将,在军事上定有非凡之处。何不抽出一些时日,来指导一下陇西郡兵马?”
高珣心中顿时一阵意动。他要想把陇西郡郡完全掌控下来,那兵权就必须掌控在他的手中。而陇西郡的郡兵也在他的盘算之内。
杨辛让他执导陇西郡兵马,这是他高珣把势力伸向郡兵的好机会。何况,他身为太守,特别是陇西郡这样的边郡,他不仅一手掌管着陇西的民事。也同时可以插手军事上的事。
只是他初来乍到,对陇西郡的势力构架还没有理清之前,理智告诉他,不能轻举妄动。要不然很容易鱼没有吃到,反惹一身腥。
一旁的李宾看看杨辛那意味深长的神情,几年内的相斗,他对杨辛已经知根知底。双眼一转顿时明白了杨辛的心思。同时,李宾带着意味深长的眼神,看向高珣。他倒是想看看,这个名动天下的海盐侯,在心动的利益面前,是否会上钩。
在场的一众陇西郡掾吏,在听到杨辛的话后,一部分也是意味深长的嘴角上翘,另一部分则是不置可否。
高珣本来就在关注在场之人,见众人的神情有点玩味,以及当高珣与李宾不经意的对视一眼后,看到了李宾那种看好戏的眼神。心中顿时一冷。这都是一些别有心思的人。
“杨都尉的好意,恐怕是要让君失望了。珣自打接受朝廷的任命后,就一直赶在来陇西郡的路上。从本府的家乡扬州来到这千里之外的凉州。从来就没有好好的睡过一个安稳觉。所以,这段时间,本府只养精蓄锐,以便接下来应对羌蛮。至于其他的,本府暂时还没有能力去管。”
高珣也没有把话说死。直说暂时不管。至于以后的事,那就由杨辛,以及李宾等人想去。
杨辛听到高珣模凌两可的话,眉头微不可察的皱了下。不过,又很快恢复了正常。在他趁机对高珣一翻关切的问候后,就退了下来。
而高珣则又与陇西郡其他掾吏又是寒暄一番后。向黄忠,戏忠等人招呼一声,在李宾,杨辛等人的簇拥下,入了狄道城。并在郡守府住了下来。
高珣入住太守府后,也就正如他在狄道城门外所说的。一连三日,高珣除了在府衙中休息。其他的事,依旧是像原来的一样,民事还是李宾在管,军事还是杨辛执掌。
而他则是带着典韦,许褚等一众鹰扬卫,完全是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在狄道城中到处乱逛。
当然,高珣让黄忠等人带过来的一千多疾风营将士,他也没有少关心。同时,高珣也让李宾把陇西郡各县的一些文札给他抄录一份过来查看。
高珣来狄道县的事,整个陇西郡都已经知晓。本以为高珣年轻,精力旺盛,一到陇西郡就会风风火火上任履职的。可是,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事,高珣既然到了任上,连续三天不管不问。
高珣这样的行为,陇西郡内欣喜者有之,失望者也一样有之。冷眼旁观者一样不少。
第四日一大早。高珣就带着礼物,与典韦,许褚等人就出了郡守府。
一众人经过打听,来到狄道城南的一处小巷子中。在巷子中的一处低矮的民房前停了下来,并叩响了大门。
不到片刻。民房的大门大开。
“不知哪位。。。。。”
一个三十多岁,留着整齐的三寸胡须,又带着竹冠,穿着粗布袍服的男子,出现在了门口。此男子话还没有说完,当他看到高珣的相貌后,眼中顿时一闪,道:“哦,原来是高府君光临寒舍。在下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君认识我?”高珣诧异的道。
“府君这三日在城中带着手下走马观花,在下身处狄道城中,又怎会不知?”男子笑着道。
高珣仔细的打量了一眼眼前男子,最后道:“君就是成公文节,成公先生吧?”
这次到是轮到男子诧异,道:“在府君面前,英当不得先生。只是让英费解的是,府君是如何知晓英在此的?”
这人正是成公英。
高珣突然出现在他家门口,确实是让他费解。他与高珣没有任何的交集。而高珣也是初来陇西郡,怎么知道他这号人的?
(本章完)
第521章 策略再提()
高珣没有理睬成公英的诧异,而是指了指成公英身后的大门内,笑着道:“成公先生不打算让珣进去坐坐?”
“哦。失礼了!”成公英向高珣躬身行礼,又立即闪到大门一边,摆手道:“府君请。”
成公英心中顿时一阵汗颜。像高珣这样的两千石官员,他这几年见过不少。他成公英也算是见多识广之人了。可高珣的突然造访,让他疑虑尽起。使得他在高珣面前失了方寸,连最基本的礼仪也差点忘了。
同时,经过这简短的会面,也让成公英对高珣这人,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
高珣没有任何一点征兆,就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再结合高珣这三日来,在城中带着手下有目的的闲逛。这让成公英知道,高珣是一个不太按常理出牌的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城府深沉又心思难以揣摩的人物。
从刚刚高珣极力的掌控着说话的主动权。也更一步说明高珣是一个掌控欲很强的人。
“先生请!”高珣没有率先入成公英家的大门,而是很有礼节的摆手谦让。这也是间接告诉成公英,他这次来,不是以陇西军太守的身份而来。而是以一个普通的朋友登门造访。
成公英也是一个聪慧之人,对于高珣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快就理会了过来。他也不在与高珣客套,嘴角微微翘了翘,率先进了大门。
不过,在成公英的心中,对高珣的好感却提升了不少。高珣此时的身份,好歹也是一个牧守陇西郡的大员,而且还有一个海盐列侯在身。却能对他这个平民能以礼相待,可见高珣那宽阔的胸襟。
高珣在成公英的带领下,进了大门。
透过大门,就是一个有着三丈多长宽的天井。天井的左右两面,以及大门的正对面,都是一些用泥土垒砌成的,又低矮的厢房。有点像后世的四合院。
看着这低矮与平民房没有任何区别的房屋,以及成公英那身,已经洗的有点发白的袍服。高珣就知道,成公英在狄道过的不怎么好。
高珣的到来,打乱了这座民房中的宁静。一众男女老少,个个跑出来查看动静。当他们看到高珣带来的典韦,许褚等人一身戎装后,又立即脸色大变。全部一脸担忧的看着在前面带路的成公英。他们以为成公英犯了什么事,被官府带兵找上了门。
经过高珣与成公英两人的连番解析,并在高珣把带来的礼物拿了出来。他们才知道,家族中来了贵客。
在一番相互谦让之后,成公英最后不得不收下礼物,然后又领着高珣进入了他的宴客房中。
两人落座后,成公英举着茶汤,向高珣遥遥敬了一碗后道:“府君,寒舍简陋,一点粗茶招待,望君不要嫌弃。”
“珣能理解。”高珣毫不在意的端起茶汤,狠狠的喝了一口后道:“自打羌蛮去年叛乱以来,凉州地界就已经混乱不堪。先生又是从金城郡来到狄道客居,生活更是不容易。”
“府君。”
成公英心神震了一下,慢慢的放下茶汤,直直的看着高珣,道:“听君话中的意思,对在下的过往十分的清楚。英在凉州虽然有点小名气。但是,还没有达到让府君恁也知晓的地步。所以,还请府君为在下解惑。”
“成公先生的大名,自打珣从汉阳郡冀县离开后,就一直盘旋在珣的脑海中。可以说,先生的大名,珣已经闻名好几日时间了。”高珣道。
“从汉阳郡冀县?”成公英顿时错愕了一下,很快又反应了过来,试探的问道:“府君与南容兄熟悉?”
傅燮与高珣一起被朝廷同时任命为汉阳郡,陇西郡太守的事,早就在凉州传的人尽皆知。成公英这个一直在关注凉州局势的人也不例外。
傅燮与他是多年之交的好友。如果高珣从汉阳郡冀县那边过来,那就说明高珣与傅南容的关系也是匪浅。高珣从傅南容口中知道他的名号,那也正常不过了。
果然不是傅燮口中所说的,此君才思敏捷。高珣不由的感慨一声。他还只刚提个醒,成公英就已经快速的推断出问题所在。
“珣在冀州的时候,就与南容兄共过事。后又一起被朝廷任命为两地太守。在美阳的时候,珣又与南容兄相遇与皇甫将军的帐中。于是,我俩就一起来到凉州上任。”
高珣从怀中取出傅燮写给成公英的书信,起身交给成公英后,道:“在路上,珣与南容兄因为意气相投,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南容兄见珣初来陇西郡,人生地不熟,特意写一了书信,让珣带给成公先生。”
成公英点点头,接过书信,立即展开看了起来。
傅燮在书信中的内容,先是与成公英叙说了一下这几年的离别之情。后又详细的向成公英解说了高珣的为人与能力。最后,又恳请成公英出仕帮高珣稳定陇西郡。
成公英看完书信后,慢慢的把书信放在案几上。目光投向高珣,道:“府君,英有一事,需要向君请教一番,还请君为在下解惑。”
对于出仕,成公英心底里不排斥。但是,他必须了解高珣的施政理念。
如果他与高珣的理念相同,或者大同小异。他很乐意投入高珣的帐下。毕竟像他这种有名望,却无什么家族势力的人来说,机会难得。
万一要是他与高珣的理念不符。那岂不是在高珣的帐下痛苦万分?如果是那样的话,即使有傅燮的书信在,他也只能对高珣敬而远之。
“请!”
高珣顿时一脸肃然。心神高度集中。能否把成公英这个历史上忠义尽节的人物收入囊中,就看接下来他的应对了。
“府君此时应该知道,英与南容兄是多年的好友。在英与南容兄交往中,我俩就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本朝自打光武中兴以来,凉州羌族叛乱不断。即便朝廷花费了好几十年,耗费了上百亿钱的财力,暂时把羌蛮镇压了下去。然而这几十年来,又开始死灰复燃。到如今,羌蛮甚至还已经兵寇到三辅之地。”
成公英顿了顿,向高珣拱手为礼后,道:“英请问府君,这凉州羌蛮,君当何治?”
成公英的问题,在路上的时候,高珣就与傅燮探讨过。这也是他即将要在陇西郡所执行的政策。于是,高珣就轻驾熟的道:“段纪明段公治羌之策,珣心向往久矣。当效仿之。”
成公英身躯顿时浑然一震,与当时傅燮一样,一脸惊骇的看着高珣,道:“府君。段公治羌,确实是效果极佳。然而,却是治标不治本。段公故后,凉州羌蛮又复起。他们此时依旧祸乱凉州啊。”
“段公治羌之策,确实是只能短暂平定羌蛮。但珣身为后来者,会在段公之策上,在加上一些政令。只要这些政令一直不变。几十年后,羌蛮隐患必除。”高珣带着自信的语气道。
(本章完)
第522章 答应()
“还请府君不啬赐教。”
成公英在席垫上,很是恭敬的向高珣行礼。如果高珣的话属实,哪怕只能实行一半,对凉州的汉民百姓来说,也是一种福音。真是那样,那他很是乐意在高珣的麾下,帮着实现这种策略。
“治羌之策,无外乎镇,抚,或者镇抚结合。光用镇压之策,势必会引起凉州所有羌蛮的同仇敌忾。那时,也一定会让凉州一直处于烽火连天之中。段公以前治羌,因为大汉国库充盈,所以行的就是这镇字。可如今的大汉,单就一个黄巾军之乱,就已经让朝廷见底。根本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来支撑连续不断的战事。”
“先生是久居凉州之人,对这些羌蛮的秉性,定是知根知底。这是一群奉行弱肉强食的蛮族。如果单用抚。定会让这些羌蛮因为我大汉软弱可欺,定会得寸进尺。到最后,如果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这些人还依旧会闹事。”
高珣喝了一口茶汤,润了润嗓子,道:“那剩下的就是镇抚相结合了。先行段公之策,让凉州羌蛮胆寒。然后在以官府政令,强制他们穿汉服,说汉语。当然,我中原的先进耕种技术,以及中原的礼仪,文化制度,也一并传授于他们。珣相信,只要这些政令执行下去,几十年之后,他们就是与我大汉百姓无二。”
“府君是要同化他们?”成公英惊诧的问道。
高珣点点头,道:“我华夏族自炎黄二帝相战于阪泉,后与九黎部落首领蚩尤,相战于涿鹿以来。就在不断发展涨大,并在中原建立起夏,商,周等皇朝。这其中就是一个融合,同化的过程。”
“就说这三辅之地,在周代之际,是犬戎之地。可到了春秋战国,就已经是秦国定鼎之基。在秦国时,我等现在所立之地,是义渠部落领地。可到了秦国一统天下,就已经成了陇西四郡。现在到了我汉朝,又多了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金城郡四郡之地并入为凉州。”
“既然我华夏先祖能不断开疆扩土,并不断把族人繁衍涨大下去。那我等为何就不能履行他们的遗志?”
成公英点点头道:“府君的一些话,英受益匪浅。也正如君所言,我华夏族能繁荣至今,确实是一个融合,同化的过程。可是,府君,今日不同往常。历代祖先能把领土不断向外扩张,并把华夏族人遍布整个领地。他们的先决条件是有强悍的武力做后盾。”
“君也知道,如今的大汉已经风雨飘摇,朝廷能让皇甫将军领着几万兵马,在美阳与羌蛮对峙,就已经难能可贵。根本就腾不出兵力来应对凉州。也就是说,即使府君想实行先辈的意愿,用铁腕手段,实行羌汉融合。已经没有朝廷做后盾支援了。难道君想以一己之力推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