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阅汉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阀阅汉末- 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高氏拜受后准备离去,高珣拜送,然后高氏又拜。这一过程中,作为儿子的高珣只对高氏拜一次,而母亲高氏则要拜了两次。这是古时代妇人对成年男子的拜法,称为“侠拜“。

    高珣拜玩礼,回到父庙,又在戏忠的唱和中,拜高诚,高泽,高江,高珙,高瑀等一众兄弟。以及高珣的伯父,伯母,叔父,叔母等人,当然,即使是高珣的妹妹高颖等人,高珣也要一一拜到。

    这些仪节与见母亲一样。这拜家族中父辈,兄弟姊妹,是表示高珣从此时开始,在家中以成人之礼相见。

    拜完亲人,高珣又开始向海盐县县令晏侨等一众官长者拜。宴侨按照礼节,向高珣一番劝勉与鼓励后。高珣的冠礼已经到了尾声。

    不过,最后的礼仪需要完成。一是向蔡邕,刑松这两位正宾与赞宾拜谢。二是取高珣所在的乡野中,向那些长者拜访。

    所以,最后由高父,在戏忠的唱和中,拜谢蔡邕与刑松二人。而高珣则是更换礼服,戴玄冠,穿玄端服,饰赤黑色蔽膝。携礼物拜见乡野中长者。

    最后,高家又在高家坞堡,大摆筵席。宴请前来观礼的吴郡士族。

    在宴席快要结束,也在高珣赶回来,用酒向一众吴郡士族,以及高珣的属下黄忠等人表示感谢后。蔡邕来到高珣的身边。

    “老师。”高珣躬身行礼。

    “云轩,从今日起,你也是成人了。既然成人了,那就应该戒骄戒躁。为师知道云轩你性情稳重,眼光深远。不会因为以弱冠之年,得封列侯而有所骄傲自大。但是,在有些事情上,还是有点沉不住气。”

    “请老师教诲。”高珣又再一次躬身行礼。

    “你中平元年,领兵出征中原,在豫州汝南的事,赵彦信早就来信与我说了。袁氏固然态度不对,但你也不能见死不救。正因为你的见死不救。使得袁氏老宅毁于一旦。而袁氏也因为这样,记恨于你身上。以至于,你在冀州为官时,通过他们的门生故意来针对你。”

    “后又通过他门家族的势力,把你赶出了冀州。所以,为师要嘱咐你的是,在官场上,一切都以忍为先。在没有确切把握,或者你的势力不如他人的时候,先要学会忍让。暂时的退一步,虽然会让你失去了一些脸面。但是,也会让你更进一步的看清楚形势。”

    “等到你实力强劲,或者有你的敌人露出弱点时,在突然攻击。这与你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一个原则。攻击政敌,不攻则以,一攻必要致人死地。只有这样,你才能不让政敌死灰复燃。当然,也必须留有余地。像政敌的什么家眷,亲朋之类的,就尽力去少碰。不然,这很容易引起公愤。明白了吗?”

    现在高珣盘住在家,但是,蔡邕知道,以如今大汉风雨飘摇的局势,高珣不会在家待多久。一定会得到启用。何况,在高珣回扬州的消息,传到他的耳中后,蔡邕就向朝廷的好友去了书信。让他们有机会,为高珣举荐一下。

    所以,既然高珣迟早还要进入官场。那高珣一些在官场上的不足,他这个做老师的,就有责任为他指点出来。

    “诺。”高珣恭敬的行礼,道:“珣定会谨遵老师的教诲。”

    蔡邕刚才对他所说的话,无论是哪朝哪代,这都是官场的基本准则。

    “对了,云轩。你已经进冠成年。是不是该考虑成家了?”蔡邕突然问道。

    本来像这种话,是不该由他来提出。不然,别人还会以为他蔡氏女嫁不出去,在逼着高珣要娶亲。但是,蔡邕也有他心中的打算。

    高珣不知道何时而复出。万一过不了多久就被朝廷启用。那高珣留在扬州吴郡的时间就不会太多。一旦高珣离开,也不知道高珣什么时候回来。而蔡琰去年就已经举行了笄礼,已经成年可嫁。

    如果高珣离开的时间太长,那他的女儿岂不是就成了老姑娘了。同时,如果高珣在外面的时候,又纳了妾,对他女儿的以后在高家的地位,又是一个潜在威胁。

    所以,必须趁着高珣还在扬州的时候,赶紧把这婚礼给办了。

    “老师放心。过了今日,珣就开始准备彩礼。只要彩礼一准备完成,就登老师家门。”高珣大概知道蔡邕的一些心思。不过,对于这,高珣也没有什么在意。在这个时候,加冠成年,紧接着完婚的,很是常见。

    “那为师我就在家中等候了。”

    蔡邕也不在打扰高珣,转身立即离开。

    (本章完)

第501章 准备() 
高珣目送蔡邕离开后,又拿着酒樽,不断的向一众观礼嘉宾敬酒。这是高珣第一次戴冠参与宴会,所以,他的一举一行,都必须面面俱到。

    何况,高珣此时是高家家主,又是朝廷新封的海盐侯。一旦他在这宴会上出现了什么失礼之处,很容易给人留下话柄。说他家族底蕴稀薄,即使是已经贵为侯爵,也只是沫猴而冠。

    于是,高珣就像一个谦谦君子一般。每与嘉宾交谈,都是彬彬有礼。即使是吴郡四大士族与高珣有间隙之人,高珣也好像完全忘记了彼此之间,曾经发生的不愉快。也都是言而有雅,行而有礼。

    宴会结束后,高珣都一一亲自送到门外。

    高珣回到后院,把他要去蔡氏女过门一事,向高父与高氏禀报一番。

    《诗经》有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在得到高父与高氏双双许可后,高珣趁着吴郡太守,还在蔡邕那盘旋的机会,立即把刑松给请了过来。毕竟高珣能与蔡邕联姻,都是刑松一手凑成。所以,刑松也算是他的媒人。

    刑松对于高珣成亲,要他做媒人之事,自然是欣然答应。他如今还能安稳的坐在吴郡太守这个职位上,高珣的功劳必不可少。

    光合七年,扬州黄巾军反贼,在刚起事的时候。如果不是高珣领着高家私兵平定,以当时黄巾军势如破竹的形式,吴郡定不可保。那他当时这个吴郡太守,就必少不了被朝廷追责。

    要知道黄巾军反贼被平定后,中原地区的许多郡县的太守,国相,县令、县长不是被朝廷免职,就是被朝廷派廷尉抓入了大牢。其中的原因,就是他们平定黄巾军反贼不利。

    所以,为了感谢高珣能让安稳的坐在吴郡郡守位置上,对于给高珣做媒人一事,刑松根本就没有抵触。甚至还向高珣提出,在高珣完婚当然,他还来给高珣当司仪。

    对于高珣来说,刑松这个两千石的吴郡太守,能来给他当婚礼司仪,他当然是求之不得。汉代重礼仪,如果高家请的司仪身份越尊贵,那也就表明他对女方的越尊重。这也算是间接给蔡邕长了脸面。

    于是,第二日。

    刑松就带着高家准备的礼物,亲自上蔡邕的大门。

    而高珣则又一次打开高氏的父庙大门,准备好三祭,又是一番礼仪禀告。

    《礼记》规定: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同时,汉代婚礼,秉承周代礼仪。

    周代婚礼,不仅是华夏历朝历代婚礼的原型,也是后来所有汉族婚礼,在礼制上的集大成者。

    所以,汉代婚礼,它包括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婚前礼又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个步骤。而正婚礼包括: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婚后礼又叫成妇礼。它包括: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舅姑的称呼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是男方父母。

    而且,正婚礼又是整个婚礼中的重中之重。不像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把婚前礼与婚后礼给消减了,甚至是取消。当然,在一些农村,还有一些这样的习俗。

    所以,汉制婚礼的正婚仪式有:沃盥礼、同牢礼、合卺礼、拜堂礼、结发礼。而且都由赞者、司仪、执事等数人主持整个婚礼仪式。

    同时,因为周制婚礼不举乐,不庆贺,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婚礼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所以,汉制婚礼也是一样。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妁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在高珣禀告父庙后,就立即带着黄忠,赵云等箭术好的人,就出了坞堡。

    他要为婚礼准备一件必不可少的聘礼。大雁,而且还是活雁。

    大雁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他们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于是,婚礼中用大雁做聘礼,也就象征着对婚姻的信誉。

    幸好此时是三月末,正是大雁北飞的时节。

    半日下来。高珣等人带着好几只大雁满载而归。

    等到高珣一众人等回来时,刑松也已经到了高家坞堡。告诉高珣,蔡邕已经同意,可以开始上蔡家门纳采礼了。

    于是,第二日,高珣派遣他的文士手下中,年纪最长,也是士族旁支出身的杜衡,作为他高家的宾客,提着高珣准备的大雁,上了高氏庄园。

    高珣选择杜衡做他的宾客,主要是在汉制礼仪中有所规定,男方以家臣年长者为佳。何况,杜衡身为士族旁支,他对婚礼这些事,也最了解。

    婚礼作为《礼仪》中: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射礼、朝礼、聘礼中的第二大礼仪。它的礼仪复杂程序,不比冠礼差。

    幸好蔡邕的情况特殊。蔡邕因为是躲避朝廷宦官而在扬州避难的。他蔡家的宗庙还在兖州陈留郡。而且,此时蔡邕又客居高家。所以,一些纳采礼仪可以免掉一些。

    同时,也为婚礼的进行,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如果要是蔡邕回豫州陈留郡。高珣想要与蔡氏联姻,一场婚事下来,来来回回的奔波,最起码需要一年的时间。

    即使是如此,也因为汉代异常的重礼仪,轻礼物。蔡邕还依旧在高家安排的庭院中,为他已故的父亲树立了一个牌位。在杜衡上门前,焚香禀告。告诉他蔡氏祖宗,他蔡氏有女初长成。

    蔡邕先在牌位西边,布设筵席。等到杜衡一身玄端服到了后。蔡邕的在吴郡收的学生,也就是吴郡吴县顾家的顾雍,作为蔡邕的摈者,立即出庭院问道:“贵宾执雁来蔡氏门,所谓何事?”

    “回蔡氏摈者,蔡公有女,许我高氏讳珣者为妻室。今我高氏故遣某执雁,以古人之礼纳采。”

    “贵宾稍等。”

    顾雍进入庭院不久,蔡邕与杜衡身着一样的礼服,出门迎接。

    蔡邕先是向杜衡拜了两拜。按照礼制,杜衡执雁不回拜。

    等到蔡邕见礼完成,又与杜衡相互揖礼进入庭院。

    两人来到拜访蔡氏祖宗牌位房前,又是相互揖礼而入。来到牌位前后,又是相互揖礼。

    蔡邕与杜衡相互谦让三番后,最后由蔡邕道:“蔡某之子蠢愚,又弗能教。高氏子命之,某不敢辞。”

    杜衡立即道:“蔡氏有女,知书而达礼,文雅而娴淑,恭俭而贤良,乃我高氏之良配。恭请公纳采。”

    本来纳采之事,按照礼节是要才庙宇中进行的。蔡邕此时的情况特殊。于是,在杜衡的祝词一说后,在向祖宗牌位拜了一拜,又向杜衡一拜后,让人接下了杜衡手中的大雁。

    而杜衡也向蔡邕一拜,出了庭院。

    (本章完)

第502章 二事() 
杜衡回到高家坞堡,禀报高珣一番。

    隔了一日,杜衡又拿着大雁,开始上蔡家门。杜衡这次上门,是问名。也就是问蔡琰的大名。因为蔡琰是出身于陈留蔡氏,又是蔡邕这个大汉有鼎鼎有名的名士,所以,蔡琰在行笄礼的时候,蔡邕还为她取了字。

    问名与纳采的礼仪一样。所以,在杜衡的熟能生巧中,又很快的回到高家坞堡。告诉高珣蔡琰的名与字。

    然后,接下来就是纳吉,纳征,与取期。纳吉与取期所带的礼物都是一样,一只大雁。只有纳征的时候不同,以黑、红两色的五匹帛和鹿皮两张作礼物。不过,这三者的礼仪与纳采都是一样。

    在纳期,也就是确定婚礼后,高珣这边,也开始吩咐高家的一众下人做准备。一面准备婚礼所需要的器具与祭祀品。另一面又派人去邀请好友。

    高氏是几年前迁移扬州的外族,在扬州本地,除了高父三兄弟外,再也没有任何的亲人与族人。所以,高珣此时只需向他的伯父,叔父两家人通报一声就行。

    同时,高珣在扬州的好友,也就是他在吴郡为掾吏时,所结交的一众人,像此时在吴郡郡守府担任督邮的俞平,他在曲阿的屈鸣,季常,钟离煊等人。以及在海盐县为掾吏的牛山,谭农,谭商兄弟等人。当然,那些与高氏,因为食盐而有商业往来的一众人,也在高珣的邀请之内。

    最后,甚至连载豫州沛国,也就是高珣刚刚认识没有多久的许褚,高珣也特意派人去邀请。

    这婚前的礼仪,高珣为了保住蔡邕的脸面,他不得不按照规矩,一一进行。这来回几趟下来,一晃就是半个月。

    不过,这半个月高珣也没有闲着。虽然这些婚前礼仪,都是杜衡在为他办理。但是,高珣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高珣带着典韦,以及已经彻底把伤养好的邓当等人,亲自上了一趟丹阳郡的宛陵县。拜访了一下宋谦还在世的老母。

    宋谦在豫州战场上为救他而死。如今,他回到了扬州,而且还是衣锦怀乡。高珣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都必须亲自来一趟。

    如果不是宋谦的奋不顾身的相战,他高珣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按理说,高珣一回到扬州,他就必须要过来看望,但是,这段时间,高珣不是忙着加冠,就是忙着要举办婚礼。不得不把这事给拖延了。

    在高珣与宋母相谈一番后,见只有宋母独身一人,高珣以最真诚的态度,好说歹说,把宋母接到了高家坞堡,安享晚年。

    同时,高珣又逐一派人,去那些跟随他出征中原,却战死在他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