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时,联合河东郭子仪的朔方军,以及河北义军收复河北,最后与安禄山决战于洛阳城,则安禄山必灭。
李飞这是提出了一整条的大战略,只是希望唐玄宗能够让哥舒翰死守潼关不出,配合他的战略。等待他攻下范阳和平卢两道的那一刻。只要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战略,那么这一来一回的传递消息,加上他攻下范阳,平卢两道的时间,至少是三个月后。
按照李飞的判断,别说三个月后,再有一两个月安禄山还攻不下潼关杀进关中,安禄山就没机会了。
李飞的设想是很好的,可惜李飞还是没有想到唐玄宗此刻的心理。
看完李飞的书信,唐玄宗皱眉,目中有着浓浓的不满。
李飞要从后方攻打范阳和平卢两道,他很赞成,可是李飞远在安东都护府,怎么老是关心长安城和关中的事情,老是阻碍他的决策,上一次封常清和高仙芝的事情就是,现在他刚考虑着让哥舒翰主动出击,李飞的书信又正好来劝说他,真是胡闹!
唐玄宗觉得李飞是在胡闹,朝廷有他这个皇帝,有文武百官,而李飞隔着数千里,远在苦寒的安东都护府,要进攻范阳和平卢就进攻就好了,拿下了固然欣喜,拿不下就守好安东都护府牵制部分反军就是,胡乱操心朝廷的决策做什么?难道就他李飞知道怎么剿灭安禄山反贼?他这个皇帝和文武百官都是废物?
唐玄宗心里很不舒服,没有一点听从李飞建议的意思,反而越发坚定要哥舒翰出击,趁机拿下灵宝和陕州城,将防线推出去数百里。
唐玄宗一边传口谕斥责李飞,把李飞骂个狗血喷头,一边派人火速去潼关‘请教’哥舒翰,问询收复灵宝和陕州一事。
说是请教问询哥舒翰,实际上这个时候唐玄宗心里的天平已经完全倾斜了。
如历史上那般,哥舒翰当然是坚定死守潼关不出的。
唐玄宗很失望,但并不甘心,随后又问了杨国忠的建议。
杨国忠这阵子每天都在恐惧哥舒翰会不会来杀他呢,觉都睡不好,突然听到唐玄宗问他是不是该让哥舒翰主动出关作战,趁机收复灵宝和陕州的时候,杨国忠当即就惊喜了。
他现在巴不得哥舒翰死,或者离长安城远远的呢。
让哥舒翰主动出潼关作战,届时哥舒翰就算能胜,也将战线转移到了数百里外的陕州,而不是近在咫尺随时更够派人来杀他的潼关。而若是哥舒翰败了,要么被反军直接在战场上杀死,要么回来被陛下治罪,丧失元帅一职,不管是哪个结果,哥舒翰都不能再威胁到他的性命了。
而至于一旦哥舒翰惨败,会造成什么后果,则不在杨国忠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无论如何,杨国忠都坚信最终大唐还是能够剿灭安禄山的,在此之前,他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为此,杨国忠使劲的促使唐玄宗逼迫哥舒翰率军主动出关作战。
有了杨国忠的支持,加上唐玄宗本来也偏向让哥舒翰主动出关收复灵宝和陕州,当即唐玄宗不再有任何犹豫,一门心思的逼迫哥舒翰率军出关作战。
从长安城去潼关催促哥舒翰赶快出关作战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就如同数百年后,宋高宗接连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一样。
……
(本章完)
第311章 选择与命运()
自平定了契丹,奚族,击败幽州反军之后的几个月时间,李飞都没有什么动作,只恢复和发展实力为主。
如今,安东军已经扩编到了四万人的大军,其中骑兵两万三千人,陌刀兵一万七千人,而且大部分都是经历过数场大战的老兵,绝对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辽东半岛沿海,近百艘大海船又一次停泊,除了运来粮食之外,还有一千多名难民。
自安禄山造反,河北,黄河两岸一带连番大战,已经有上百万的百姓为了逃避战乱而成为流民。逃往淮南,江南等未遭战乱的地方。
安东都护府收容难民增加人口,是李飞一开始就制定好的策略。
两年多时间的拦河筑坝,兴修水利,开垦田地,积攒粮草等,安东都护府不缺良田,不缺粮食,只缺人口。
虽然不断有难民经海上来到安东都护府,但数量太少了,到现在加在一起也都不到一万人。
到底安东都护府在河北中原百姓眼里,一直都是苦寒之地,而且距离反军的老巢范阳,平卢太近了,谁知道反军什么时候把安东都护府也攻占了,因此就算要躲避战乱,流民们更向往的也是淮南,江南那等传统的富庶之地,如果不是李飞让人主动宣传,并且提供海运,恐怕一名难民也招部来安东都护府。
李飞有些失望,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过很快,李飞就没有心思关心什么吸引难民增加安东都护府人口的事情了。
“驾!驾!”几骑快马沿着草原与大唐交界不断向安东都护府奔驰而来。
因为契丹,奚族被平定,加山郭子仪,李光弼收复静边,云中等地,李飞联合琪清商会的人,新开了一条从安东都护府到长安城的情报路线。
为了及时将唐玄宗没有听从劝诫,反而一拨又一拨太监去催促哥舒翰主动出关作战的消息传到安东都护府给李飞,琪清商会的人从长安城一路北上九原郡,最后走郭子仪刚收复不久的静边,云中等地,再走一段草原,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消息。
不过,相隔距离到底还是很远,就算一路接连跑死了数匹马,也整整六天六夜的时间才将消息传递到辽阳城李飞手中。
得知消息,李飞看着虚空沉默了许久。
“到底还是要走最后一条路啊,只是这条路一旦走上去,就只能一路走到黑,再也回不了头了。”李飞无奈叹息。
唐玄宗不听劝,还是想要让哥舒翰率军出潼关作战,那么如历史上那般惨败就几乎是必然了。
哥舒翰一旦惨败,潼关和长安城都保不住,安禄山杀进关中,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出逃,太子李亨与禁军兵变马嵬坡——…
那一段历史还是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啊。
杨国忠死不死的,李飞丝毫不在乎,他唯一的心结就是不想看着义母杨贵妃也如历史上那般悲情惨死。
李飞是一个重情的人,他最初来到这大唐,其实就跟梦幻一般,一点都不真实,没有自己的‘根’,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得过且过。
杨贵妃当初突然收他做了义子,其实一开始他没怎么当真的。更多的是抱住了杨贵妃的大腿,找到了巨大靠山的喜悦。
后来杨贵妃这个义母对他太好了,真把他当‘儿子’维护和宠爱,真如同亲生母亲一样,而恰巧李飞又那么重情,这时间一长,难免心里头也慢慢真把杨贵妃当‘娘’来看待。
再后来,好似成了一种习惯,有了‘娘’便又给了他在大唐有了‘根’的感觉,他就更加放不下了,特别是他又知道一些历史,便成为他的一个心结。
而心结又演变成为一种执着,那就是既然知道那段历史,就无论如何不能看着干娘杨贵妃继续如历史上那般悲剧,否则枉费了干娘杨贵妃给他的母爱,枉为人‘子’。
沉默了好一会,李飞的目光逐渐坚定了起来。
事到如今,本来就只剩最后一条路了,别无选择!
“夫君想好了便安心去做吧,悦悦永远支持夫君。”林诗悦是李飞事先唯一交过底,并且商议过的人。
别看林诗悦是女儿身,嫁给李飞之后,好似不显山露水的,但李飞却清楚得很,他这娘子厉害着呢,比许多男子都更有眼光,更能独挡一面。
“我带军离开安东都护府之后,安东都护府今后一段时间就劳烦娘子了,有张说,展有为,曹冲,元奎从旁辅佐,我相信娘子一定能管理好安东都护府,若平卢反军重兵来攻,守住辽阳城和辽东半岛的各项产业是根本!”李飞嘱托道。
“夫君放心,悦悦知道。”林诗悦郑重的点了点头。
次日,李飞带着两万安东铁骑从辽阳城出发,经过契丹与奚族领地,一路向西疾驰。为了赶时间,李飞几乎把所有老本都拿出来了,给每一名骑兵都配备了两匹战马换着骑乘。
就在李飞刚过奚族领地的时候。
潼关前线
在唐玄宗一拨又一拨使者的催促下,哥舒翰终于顶不住压力了。
“这明摆着是反军的计谋,陛下怎么这么轻易上了反军的当啊,潼关才是关中以及长安的命脉,现在这种情况,别说是否能把灵宝和陕州收复回来,就算收复回来了,又有个屁用!”哥舒翰老眼含泪,他很清楚,这一次出关作战,必然会遭到反军的埋伏,惨败的可能性极大。
然而,他又有什么办法,陛下不仅给他下了圣旨,而且催促一次比一次严厉,他知道陛下这是完全下定了决心,若是他在不从,可能陛下就要怒而换掉他这个主帅了,另换一个肯带兵出关作战的主帅。
哥舒翰哪怕再不情愿,起码由他带兵出关,还能有一些胜算,若换了个草包来,才当真必败,大唐才当真是没有希望了。
大哭了一场之后,次日,哥舒翰便带着潼关的十八万唐军出关了,号称二十万,向着灵宝和陕州城进发。
(本章完)
第312章 潼关失守()
由于明知道反军在前面设下了重重埋伏,并且反军一直有斥候盯着,什么兵贵神速,什么谋略都是笑话,再则也是不甘心出关的,因此哥舒翰情绪不高,只以稳重为主,慢慢推进,行军速度并不快。
十八万大军走了整整一天也只走了五十里。
第二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又下了整整一天,唐军也耽误了一天,
听着这哗哗的雨声,明明是正午,天空却依然无比昏暗,犹如黑夜一般,哥舒翰心里压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布满皱纹的额头有着浓浓的忧虑。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啊!”哥舒翰很想下令不去攻打什么灵宝和陕州了,而是仍旧回军潼关固守。
可是,哥舒翰也知道,他这一次被逼率军出关,若是一点战果都没有,甚至没有与敌交战就退怯,回到潼关之后,恐怕陛下不满,再有小人攻诈,他必定会被陛下换掉,新的元帅也依然会被陛下逼着出关作战,结果都是一样的,让别人接替他来当主帅,还不如他经验丰富一些呢,因此哥舒翰打消了回军潼关的念头。
大雨下了整整一天,第三天,哥舒翰继续率军东进。
行军的同时,哥舒翰也将数百上千的斥候散播出去,尽可能的探知反军的埋伏,但就算明知道有埋伏又能怎么样呢,本来就清清楚楚这是反军的一场诱敌出击之策,他这种情况之下出关作战,本来就是中了反军的计谋了,犯了兵家大忌。
很快,十八万大军杀到崤函古道口。
这是一条长约七十里的古道,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大山,道路宽处有过百米,最窄处却仅有三到六米,是极佳的两军硬碰硬鏖战之地。
战国时期,秦国大军便常与六国大军在此鏖战。
一支大约万余老弱的反军守在崤函古道入口,似乎想在此挡住唐军东进。
然而,哥舒翰想都不用想,就清楚这只是反军的诱敌之计的一部分,他就算脑瘫了也不会相信反军仅有这点老弱残兵,反军肯定依托着崤函古道做了大量布置,在崤函古道做好了埋伏。
“杀吧。”哥舒翰挥了挥手。
“杀啊!”两万唐军冲杀了过去。
万余老弱病残的反军怎么可能挡得住两万唐军的冲杀,简直一触即溃,一窝蜂的往崤函古道‘败退’。
“追,全军追击啊,此时不杀敌,更待何时!”监军边令诚大声呼喊。
与边令诚一起呼喊追击的还有其他几名太监和杨国忠派来监视的几名官员,正是这些人拿着唐玄宗的圣旨日**迫,哥舒翰才不得不出兵。
这种情况下,别说哥舒翰了,就许多唐军将领都知道前方崤函古道内一定有诈,反军很可能就在里面埋伏,可是边令诚等草包可丝毫不懂军事,他们只知道敌人溃败了就一定要追杀。
“追吧。”哥舒翰忍着把边令诚等人生生掐死的冲动,叹了口气,下令全军追进崤函古道。
正如哥舒翰所料,反军主帅崔乾佑早就率领十四万反军在此做好了埋伏,就等哥舒翰带着十八万唐军进来决战呢。
别看唐军人数比反军多了四万,可是唐军十八万大军,真正有作战经验的不过万余人,其他的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相反十四万反军当中,却足足有八万是百战精锐,这是反军的绝对主力啊,综合实力几乎完胜十八万唐军。硬碰硬的话,反军都占优,更何况崔乾佑早早的便在崤函古道做好了埋伏。
“报——大将军,唐军已进入崤函古道!”有反军斥候前来向崔乾佑汇报。
“好!按计划准备迎战!”崔乾佑下令道。
虽然脸上还保持淡然,但崔乾佑心里却是振奋的,这场大战还未真正开始,他已经有了九成胜利的把握,不过要想把这十八万唐军全歼在崤函古道,倒是不太容易。
相比较崔乾佑这边早就做好了的重重准备,哥舒翰那边天时地利全部都没有,只能吩咐士兵小心一些,走一步算一步,只希望败也不要败得太惨,或者真能成功攻下灵宝和陕州城吧。
崤函古道只是一条最宽处也不过白来米的窄道,十八万唐军向前追击,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长龙。
当唐军一路追进去十余里之后,转过一道弯。
突然,那些溃逃的老弱残兵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崔乾佑亲自率领的一支精兵堵在前方。
与此同时,南面的山坡上,大量滚木,巨石滚落了下来,伴随的还有居高临下的反军士兵射来的成千上万的箭雨。
“咻咻咻——…”
“啊啊——啊——”
被石头滚木砸得血肉模糊的,中箭的,到处都是唐军士兵的惨叫。
这些唐军士兵本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