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程度的投资发展,对李飞而言,仅仅只是初步的,后续他还将有更多,更大规模的投资,毕竟安东这么大一块地方,相信潜力是巨大的。再则,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循循渐进,只能用激进一些的方式,那就是粗暴的投资,大量的投资。
经济建设的同时,军事建设也得同步发展,否则没有足够强有力的保障,一场动乱可能就让所有发展毁坏殆尽。
“安东兵额有多少,现在的实际人数又是多少?”李飞召集了所有将领到节度使府商议,看着吕信问道,其实李飞早前已经有所了解了。
“回节度使大人,安东原有兵额两万七千五百人,实际人数本有一万两千余人,但前段时间被契丹人袭击,损失了近两千,现在只有一万零四百多人了。”吕信一脸惭愧的道。
安东做为边境,不仅要东震慑新罗国,北震慑渤海国以及室韦诸部,西面还要面临契丹人以及其他草原诸部的威胁,这剩这点兵力,着实不太能拿得出手,也难怪吕信说出来会决定羞愧。
“实在是安东收入有限,如果没有朝廷的补给,养不起更多的兵员。”吕信无奈叹息。
要说以安东的规模,算上少数民族,好歹有将近两百万人口,不至于只养得起万余士兵。实乃大唐边军都是精兵,对外敌都是以一敌数,用最好的铠甲兵器,配置部分战马,吃也有讲究,还有军饷等等,要保持战斗力,花销确实是很大的。
高宗时期,大唐灭高句丽,安东都护府初初设立,为了防范渤海国,室韦诸部,以及高句丽遗民等等,巅峰时期常设有总兵力四万,之后才慢慢削减下来,但也一度保持两万七千五百人的实际人数。
再到后来,大唐重心转移到陇右,西域与吐蕃国的争霸,安东表面兵力虽然没有削减,但一直不满额。
自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与奚族,契丹族开战至今,安东的实际兵力又一再的被减少,主要因为安禄山以奚族,契丹族造反,补给不好运往安东为由,说服了唐玄宗扣下的原本给安东的银钱粮草补给,用来增加安禄山自己的力量,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安禄山快速平定奚族和契丹族,后来甚至还扣下的兵员的补给。
最终演变成安东只靠自己本身撑着,日子苦得不能够再苦了。
其实吕信自己知道,这不过是安禄山换一种方式逼他就范,让自己从此听命于他安禄山罢了。吕信不确定安禄山是不是有什么野心,但他绝不会向安禄山这个胡人妥协。
自从唐玄宗被李林甫说动,重用胡人,近几年,吕信几乎成了边境各道唯一的汉人掌权者了,心里也是颇感憋屈的。
“不管以前怎么样,从现在开始,军饷由原先的一贯半提升到三贯,给我把所有兵额招满,而且只要青壮的精兵!”李飞眸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足够武力的保护,谈什么都是奢望!
“节度使大人,这………”吕信大吃一惊,原本为了节省开支,军饷就从两贯压缩到了一贯半,现在李飞直接提升到了三贯,还要把兵额招满,这花销可不是安东能够承受的,难不成又李飞自己出钱?这合适吗?
(本章完)
第222章 意外之喜()
大唐边境兵员数额,并不把每座县城本身的守备力量算在内,而是可以全部带出去作战的人员,比如安禄山的范阳,平卢两道,总共能拥有兵力十一万,而安禄山就常常倾巢而出征讨奚族和契丹族。
“安东若是被契丹人阻断山海走廊,几乎便与中原失去了联系。安东地理位置复杂,新罗,渤海两国未必没有趁安东势弱而吞并安东的想法。想必你也知道,一年多前,渤海国便有进攻安东的念头,只是最后被朝廷吓住了,万一哪一天渤海国再起兴兵的念头呢?继续靠朝廷的威名吓唬,而我安东就只能瑟瑟发抖?”李飞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吕信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了,他掌控安东五年,很清楚,其实不仅渤海国,新罗国也屡屡窥视平壤城,如果不靠朝廷的威名,安东实在很难抵御渤海国和新罗国的双重压力,难道他们安东真就只能如李飞刚刚说的那样瑟瑟发抖而无法自行反击?
吕信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人,也希望安东能入西域安西那样,震慑诸国,可是
“可是节度使大人,就算您自信安东加上您自己的付出能养得起足额士兵,可是这不仅仅是兵员和粮草的问题,还有兵器铠甲,以及战马,这又当如何来办?”吕信一脸苦涩道。
李飞也愣住了,他刚才确实没想到兵器铠甲以及战马方面。
“安东本积累有两千五百骑兵,但上一次属下在边境被契丹怀秀可汗袭击,带去的两千骑兵近乎全军覆没,现在整个安东不足八百骑兵了。”吕信叹息道。
李飞眼角抖动了两下,偌大安东,不仅自身有产马的地方,东面草原,北面室韦诸部都是产马的地方,特别是东面的草原,整就是一片无边的大马场,竟然就积累了两千五百骑兵,现在只剩不到八百了,也太苦逼了吧!
他还想将来天下大乱,靠着安东的力量安身立命呢,这怎么行!他就是倾家荡产的付出也得把安东的军事力量发展上去啊。
“以前都是怎么获得兵器铠甲的?”李飞问道。
“兵器铠甲都是朝廷拨付的,不过也被东平郡王以奚族和契丹两族截断通往安东的道路,不好运送,不如先增强范阳,平卢的力量,好尽快平定奚族和契丹族为由截下去了。节度使大人您没有注意到吗,安东许多士兵的兵器已经不统一了,后娘养的都没这么惨的。”说到憋屈处,吕信脱口而出,都没意识到他最后一句话已经等同于编排朝廷,对朝廷不满了。
李飞也苦笑一声,唐玄宗对安禄山当真是太好了,太偏心了,都是边境,可安东的防御范围更大,异族势力更多,却被挤压成这样,扣钱粮,扣兵员也就罢了,连正常的兵器铠甲损坏的补给也扣掉了,这确实后娘养的都没这么惨。
唐玄宗那么没有底线的助涨安禄山的势力发展,其实也难怪安禄山会生出滔天野心,本来他就不是汉人,而是野蛮的胡人出身,出生长大在苦寒的草原,心野着呢,还这么没有底线的惯着,你让安禄山的造反之心怎么能不被惯出来?
“四年前属下便曾上书朝廷,希望朝廷拨付的粮草兵甲等能够送到安东来,安东的力量不能再削弱下去了,否则真的镇不住渤海国和新罗国了。可是得到的回复仍然是优先增强东平郡王的实力,早日平定奚族和契丹族。一年前属下再次上书朝廷,得到的回复仍然是一样的,只是多敷衍了一句话,安东可便宜行事,先自行锻造些用着,待东平郡王安禄山平定两族,打通山海走廊后,朝廷定会一一补足。”
吕信非常无奈,朝廷的话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优先安禄山,等安禄山平定奚,契丹两族再说,安东有本事也可以自行锻造先使用着。
说得好听,大唐兵将制式兵器,第一为陌刀,第二为横刀,第三为马槊,最后是弓箭铠甲和盾牌等。不管是陌刀,横刀,还是马槊,用的都是百炼玉钢,做工精良,造价更是昂贵,不仅是大唐的巅峰兵器,也是当前世界最巅峰的兵器,哪些是安东自己有能力锻造的?所以吕信才是说敷衍。
当然,朝廷这么安排,他也没有任何办法,最后只能招募一些铁匠,自行打造了一批铁刀,铁剑等将就用着,但质量与大唐制式兵器的陌刀,横刀相比,简直不堪入目。
“朝廷真这么说过?”李飞大喜,太意外了。
吕信觉得憋屈,可他一听,却是喜不自胜。
“朝廷是这么说过,不然属下也不敢自行锻造铁刀铁剑。”吕信点头确认。
李飞高兴得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当真是意外之喜啊。正常情况下,将领自行锻造兵器铠甲等同于造反,而朝廷却给了安东这样的权利,现在李飞便是安东节度使,等同于李飞拥有了自行锻造兵器铠甲的权利,李飞怎么可能不高兴。
“好!好!既然如此,我们不靠朝廷,自己生产!两万七千五百将士,人人都要有足额的配置。”李飞大手一挥道。
不就是建一座兵器作坊的事情吗,建铁器作坊锻造普通铁器本来就在他的规划之中,现在多了自行生产军用兵器铠甲的权利,那建铁器作坊的同时,再多建立一座兵器作坊罢了。
要知道,辽阳南侧和东侧的长白山支脉,拥有整个华夏最大的铁矿群,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安东都护府最不缺的就是炼铁炼钢的铁矿。
说到就做,李飞当即让毛有德和展有为两人主持,在辽阳东侧山脚下大肆营造炼铁炼钢的作坊,待练出了铁和钢之后,在以安东都护府本来的铁匠,加上李飞从长安城带来的八个铁匠做为‘师傅’,主持锻造普通铁器,和钢制兵器铠甲。
铁矿方面,辽阳周围本来就有一座正在挖掘的铁矿,不过规模并不大,李飞另外派了人入山寻找铁矿,为此他标注出了后世大名鼎鼎的鞍山铁矿的大概位置。
于此同时,吕信,武胜,张说等人在李飞的命令下,也开始大规模招兵,准备招足安东原有的两万七千五百人的满额。
(本章完)
第223章 如火如荼(一)()
每月三贯钱的军饷,这样的待遇太优厚了。
而安东有近两百万的总人口,其中汉人就有一百万,招募一万七千人补足安东本有的两万七千五百人的兵员名额并不困难,应征的人数远远多于需要的人数。
老办法,跑步淘汰,每日应征的人都取五分之一,可重复应征,一直到招满额为止,如此可选出真正体力耐力皆强悍的精兵。
所谓招兵买马,组建一定比例的骑兵必然需要战马。
骑兵是冷兵器战争之王,游牧民族为什么能依靠落后的文明,落后的产出,却总压着比他们先进,人口是他们数倍甚至十倍的先进文明打,除了他们够野蛮之外,还因为他们全民骑兵。
买马李飞可不打算花金银铜钱之类的去买了,事实上金银铜钱之类的东西不一定能买来好的战马,更很难买到足够数量的战马,需要有草原等养马之人极度需要的东西换取才行,没看安禄山势力那么大,那么多资源照顾,也就组建了三万骑兵罢了。
金银铜钱在大唐这样的先进文明是硬通货,可到了草原,或者更苦寒之地的地方,人们更喜欢以物易物。
安东,更北的渤海国,室韦诸部等,还有西面的草原民族,都是苦寒的象征。
为什么同样是落后的地方,南方等则说蛮荒,而北方才是苦寒?
所谓‘苦寒’,除了产出低的‘苦’之外,还有冬天来临时的寒冷。室韦一些地方冬天甚至令下四五十度,就算西面草原等,冬天也令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穿少点能把人生生冻成大冰块。
后世,毛子为什么嗜伏特加如命,因为伏特加的烈度,能让他们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暖身’,给予他们‘温暖’。
李飞没有伏特加,但却有烈度不差伏特加的蒸馏酒。
两百斤,甚至三百斤蒸馏酒换一匹良马,不信那些养马的游牧人能忍得住。蒸馏酒的成本不过二十文左右一斤,就算三百斤也不过六千文,折合六贯钱换一匹良马,李飞赚大发了,要知道正常良马都要三四十贯钱一匹的。
李飞直接建了一座专门酿酒的大酒坊。
“节度使大人,我们安东的粮食自己都不够吃,怎么能拿来酿酒呢。”吕信大吃一惊,赶紧对李飞说道,希望阻止李飞酿酒的想法,这真的要不得。
“放心,不用安东的粮食酿,从今往后,安东也不会有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了。”李飞笑着安抚吕信道。
“节度使大人,您这………”吕信不知道李飞为什么这么肯定。
“算算时间,应该快到了,过几天你可能就知道了。”李飞一副神秘的说道。
吕信狐疑,不过从他认识李飞,就没见李飞说过大话,所以倒也安心等待,想看李飞是怎么解决粮食问题的。
过了大约三天,沿海传来消息,来自江南的第一批海船终于靠岸了。
李飞当即带着,吕信等人策马赶往沿海,大约两个时辰,李飞等人便到达沿海了。
“小钟,曹伯父。”李飞看到了已经等在岸上的曹小钟和曹冲。
“咦,若水也来了。”李飞还注意到了刚从船舱出来的萧若水,没想到连萧若水也来了。
“兄弟,许久不见,可想死我了。”曹小钟惊喜的上来就给李飞来了个大拥抱。
这一次曹小钟坐船从海上过来,是李飞早就和他约定好的。
李飞要发展安东的经济,便要向外输出产品,走陆路面临契丹人的威胁,还要过安禄山的地盘,并不是好的路径,唯有海运,不仅运量大,而且范围极广。
本来大唐就有海运到新罗国,倭国,以及东南亚等地,高价之下,买下一些海船并不难,这不,曹小钟这一趟直接带来了三十艘大海船,每一艘的造价都要两到三万贯,三十艘下来足足花费了七十多万贯。
“兄弟,这整整三十艘船上面,全部都是粮食,粮食和船的钱都算我的,全部都送给你了。”曹小钟大手一挥,竟然准备把三十艘大海船和船上的粮食就这么直接送给李飞,虽然这些船上的粮食和船都是李飞授意买的,但曹小钟却自己付了钱,没动李飞的钱。
“这………”李飞刚想要拒绝,但立刻被曹小钟打断了。
“你我是兄弟,要不是你李飞,没有我曹小钟今日,我曹小钟当初便发过誓为兄弟上刀山下火海,兄弟你上任安东节度使,既然有心发展安东,我曹小钟岂能不出一分力。再说了,那七十多万贯原本就是你给我的呢。如果再拒绝,就是不把我当兄弟了。”曹小钟不给李飞拒绝的机会。
“好,那我收下了!”李飞很感动,也没有矫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