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距离洪朝渡过黄河展开攻势,已经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了,而洪朝也是到了洪宪二年的二月份了,距离春天的脚步已是不远。
随着李天养的询问,各部门连忙将这半年多来提前准备好的事情,一一在朝议之上,向李天养汇报着。
至少李天养现在听来,底下各部门的负责人们倒是勤恳,都不需要自己过多提醒,便已经做好了春耕的所有准备。
374 民间之乐()
茫茫原野之上,到处还残留着硝烟的气息,以及冬雪未化干净的身影。
但是同时,这里也有了一道道忙碌的身影存在,在一片片依稀还保留着几分田地模样的荒地上,挥舞着手中镰刀、锄头,辛勤地开垦着。
如果说江南之地胜在水利发达气候湿热,故而成为了闻名在外的鱼米之乡的话,那么北方中原我华夏文明起源之地,就胜在其中土地大多平坦如一,虽少了几分肥沃,可是却也让人耕种之时节省不少的麻烦。
这些年里,华夏中原之地夜算得上是多灾多难,先是一年冷过一年的寒冬,连年不断的天灾,然后又是农民起义军起义带来的兵灾,好不容易走了一个闯贼,又迎来一个女真蛮夷,接连几番中原在几路势力之间易手,使得这数百年里所开垦出来的土地,好些又因为失去了它们原本的主人,成为了一片排班长满杂草的荒地。
百姓们若非不得已,谁又愿意眼睁睁看着大好土地沦为荒芜,可是前些年即便他们费尽千辛万苦种上粮食,到头来还不等粮食出产成熟,就被旁人一锅端走,只留给自己等人满目疮痍,换做是谁,恐怕也再不会做这种蠢事了。
不过好在,先在随着洪朝新立,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倒是终于让生活重新回到他们的正轨上来,百姓们重新操持着藏的好好的劳动工具,走出村落和城镇,开始他们最是拿手的手艺。
当然,天灾人祸固然带来诸多的问题,以及强大的破坏力,可是同样地,它其实也给这片早就布满问题和矛盾的土地,带来了新生。
原本分布在这片土地上的世家大族,地主之流,随着一次次的清洗,到如今却是没有留下几个了,即便现在还有高门世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可是随着洪朝人的到来,他们的日子其实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曾经几乎一个村落都属于一门世家的事情,在洪朝之中是觉不允许地,很多世家大族为了保住他们的田产,纷纷开始对他们的家族分家,以此保证他们的土地在自己族人手中。更新最快 手机端::
而按照洪朝对于一个人头五到六亩地的标准配置,世家之中多余的土地,则被洪朝以市价給回收了回去,掌握在了朝廷手中,然后分发到需要它们的百姓受众,或者干脆收为军屯待用。
这对于饱受土地兼并之苦的百姓们来说,可以说是欢欣雀跃,在加上洪朝制度中除了固定的税赋之外,向百姓许诺永不加征任何苛捐杂税,至少自爱这一刻,洪朝以此俘获了绝大多数百姓们的人心。
这从百姓们踊跃登记注册自己家人可见一斑,甚至就连刚刚出生的孩童,乃至尚在妇人肚子里的婴孩,都被百姓们早早取上了名字,登记在了自己的户籍之下,为的就是等到孩子们十五岁之后,可以获得属于他们,由政府分发的那数亩良田。
“过了一条黄河,那个没喝黄河的水~”
陕北高原,此时的自然环境,其实还没有像后世那般,变成光秃秃、黄悠悠地一片,山头沟壑之间仍旧还保留了无数的丛林灌木。
偶有开阔平稳之处,便有那几人在地间劳作,一边唱着那高亢地民间小曲儿,一边则不忘将手中的工具举得高高,然后锄向地间,翻动着有些板扎的土地。
“我说大牛他爹啊,你们家啥时候去县里面支借春粮,还有那什么贷款呢?”
其中一个脖颈上围着一条汗巾的汉子,突然打断另一块土地上高歌的伙计,询问起一件让他关心的事情来。
“去借那玩意儿作甚,我们家又不是莫有粮种,这锄头和镰刀也好用的很的!”
被叫做大牛他爹的人,姓杨名德旺,是现在新建陕西省山阳县的一名普通老百姓,这些年运气好,接连的战乱都让他们躲在山里給夺了过去,等到新朝廷建立起来之后,这才从山里面走出来,重新再故土上生活了起来。
“这可不一样啊,我听到村里来的先生们说,他们手中有的新粮种,不但耐干旱,而且产量也高,远比咱们现在的粮种优秀多了!”
说话咨询的人,对于杨老汉固执保守的态度有些不以为然,开始用他所听到的消息,劝说起对方来。
“再说了,就算你家现在这些镰刀锄头还能用,可是你家中大牛、二牛他们也马上成家立业了。”
“这人口一朵就算你们一大家子不分家,到时候土地多起来还不是也要多置办几件农具,否则农忙的时候,你们哪儿来那么多的工具干活呢!”
“俺悄悄跟你透露个消息啊,你可别告诉其他人哦!”
说道这里,先期发言的汉子仿佛有什么秘密,放下手中活计神神秘秘走到杨老汉身边来,放低声音跟他说话,一副生怕旁人听到的模样。
“俺家闺女不是刚嫁给了村里那村委会的小李了吗?俺这女婿前两天悄悄跟俺说,这回政府給俺们置办的这批农具,一水儿都是用的精钢打造的,使唤起来可比咱们手中这些家伙好使多了,而且这价格还不贵,买回来绝对划算得很!”
“真的吗?”
杨老汉半信半疑。
“这俺还能骗你不成,要不是看在当年俺家吃不上饭,你借给俺家半升杂粮面的份上,俺还真不稀得告诉你呢!”
好心好意给这位多年邻居透露这个小道消息,最后换来的却是对方对质疑,实在让这位热心的老农格外地伤心。
“俺是害怕这叫什么贷款的玩意儿,又是如高利贷一般,一借下去就还不完,最后再失去了这些个好田地,那可就不值得了!”
杨老汉看着脚下这一块块刚刚翻新的土地,欣慰而满足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不是俺说你,你这个老汉一天天除了侍弄你家这几块地外,就不知道出去走走,听听村里那些先生们说的道理!”
“人家先生们都说了,支借給俺们的这些贷款,两年之内不会有丝毫的利息,即便真到两年后还不上了,他们收所收取的利息也是极低的。”
“而且,要是俺们家中粮食富裕,还能用粮食抵债或是在农闲的时候参加村里组织的劳动,也能作为抵债手段。”
375 春耕支持()
山阳县城,杨老汉风尘仆仆抵从他们所在的村里赶路而来,难得进一次县城的他,面对这座熟悉而陌生的城市,很是有些不自在。
被自己的邻居老陈头说动的他,昨夜回到家中吃过晚饭后,就没有闲下来,而是难得地走出家门,跑到村委会的工作地点去,询问政府下发的各类政策。
在村委会那些有学识又有耐心的工作人员解释下,杨老汉终于搞明白了洪朝给予他们这些百姓的春耕支持。
再也没有了太多顾忌的他,在第二天一大早便放下了家中的劳务,拿着村里开出的证明信,和他们在洪朝的户籍证,来到了县城里,去支借朝廷提供给他们的粮种和贷款。
原以为大清早便赶来的自己,怎么说也能早早办完了事情之后,赶回家里去继续春耕工作,可是杨老汉来到县政府和南洋钱庄协同开设的办事点前时,这里早已是人头攒动,热闹得不可开交了。
“大人,这、这是我的户籍证,还有我们村委会开出的证明文书。”
一直苦巴巴排了整整两个多时辰之后,饿得前心贴后背的杨老汉,这才排到了前面,像办事处前工作的年轻人拿出自己捏的起汗的文书,结结巴巴地说道。
“老人家,请坐!”
年轻人抬起头,带着灿烂而和善地笑容,先是示意杨老汉坐下后,同时还有一名工作人员立即端上一杯温水,这位排队排了很久的老农解解渴。
“……”
杨老汉从小到大见过的官员,恐怕就是他们村里原来的里正,以及那群时不时就来村里征收粮食、耀武扬威地官差了。
曾经官府衙门的人,即便再是客气,但是面对像他们这种常年劳作,不善于跟人打交道的庄稼汉时,总是难免暴露出他们的优越感来,让杨老汉他们唯唯诺诺应答之余,却是自心中有所不满。
而眼前这个洪朝官府的年轻人也好,还是昨夜杨老汉所接触的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也罢,他们在面对这些庄稼人时,不但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出生,而且面对这些大字不识一个,大道理不懂几个的人一次次询问同一个问题时,他们总是能保持微笑,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位对方解惑,直到对方完全理解这些政策。
工资哦人员友善而温和的处事风格,很快别让杨老汉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一口气喝下大杯温水以后,这又开始开口。
“俺、俺想支借五斗的粮种,还有五块钱的贷款。”
“好的,请您稍等。”
工作人员依旧善意地笑着应答,然后这才拿起杨老汉放在桌前的文书,然后再身后架子上厚厚一大摞的名册中翻找起来。
“您好,你老的身份符合我们的贷款政策,可以满足您的需求。”
“但是,我们所发放的粮种种类不少,其中有高产量的红薯、玉米、土豆等,还有‘占城四号’水稻,‘麦芒’二号小麦,以及粟种、高粱种,不知您老是否需要我们派人为您专门介绍一下这些品种吗?”
“不需要了,我要玉米种一斗,高粱种一斗,还有那个‘麦芒’二号小麦种三斗。”
杨老汉早在昨夜找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打听消息的时候,便已经将这些事情打听得清清楚楚的,关于粮食方面的事情,资深农夫出身的杨老汉时一点都不会马虎的。
“好的,结案您老已经有了决定,那么请在这里签下您的名字吧!”
年轻人见对方肯定的眼神,便知道对方是有备而来,不再多说什么,在核对好对方户籍证与对应村委会公章之后,很快便他签署了文件。
“俺,俺不会写字!”
杨老汉有些尴尬地说道。
“没事儿,您老画押也可以的。”
“呐,在这里,这里,还有这里,画个押便好了。”
“好了,这本折子您收好,上面有你今日支借的粮种和金钱记录,到时候您要还钱还粮,每一笔您都需要凭此办理,到时候我们工作人员也会将您的还款情况,一笔笔记录在上面。”
工作人员拿出一本手掌大小,装订了十数页纸张,外面蒙了一层牛皮纸的册子,在上面填上了杨老汉的姓名,籍贯,以及支借银钱粮食数量金额厚,双手交到对当手中。更新最快电脑端::/
“这、这就办好了吗?”
杨老汉愣了一下,犹豫中接过册子,疑惑地问道。
“是啊,已经办完了,您老拿着这份册子,到后面的仓库领取粮种和银元便是。”
工资人员轻轻点点头,认真回答着,随之还不忘提醒对方一句:“千万记得要保存好您这份册子哦!”
“嗯,好!”
得到工作人员提醒,杨老汉连忙将册子揣进兜里,时不时还用手去摸上一摸,生怕这玩意儿会飞走一般。
“您请往那边走!”
工作人员办好事情之后,同时还不忘指引杨老汉方向,让其往左后放的仓库行去。
“下一位!”
“您好!”
送走杨老汉之后,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继续接待又一位百姓,望着他桌前那长长一条长龙,他们这些分成十余个岗位办事儿的工作人员,脸上虽然带着笑容,可内心实在是苦的紧。
不过还好,洪朝春耕支持工作做的扎实,之前早在人口统计之时就已经做足了详实登记的情况下,在给百姓们放贷粮食和金钱的时候,他们也不需要太过繁琐的手续,只要对方所给予自己的户籍证和村委会证明,与他们人口登记时一致,那么他们就可以给予对方放钱放粮了。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马虎大意的手段,会不会有人暗中作假,从中谋利呢!
当然这不是不可能,但是以洪朝如今刚刚占据北方所带来的威仪,还有他们没有消散的杀机,就算再是蠢笨的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撸洪朝这只大老虎的胡须吧。
很快,洪朝财政部所准备的千万银元,农业部囤积的一百万粮种就给下发了七七八八,算是给这个饱经磨难的土地中,注入了一股生机。
376 新生活()
“叮!!!”
清脆而悠长的金属声,听在杨老汉的耳边,却是如同一道清泉声。
“真是一把好刀啊!”
杨老汉想都不敢想,自己这个泥腿子的人家,竟然能够用得起这种精钢打造的镰刀,还有挂在一根草绳上的两把锄头,两把耙子,如今都成了自己家的家产。
虽然刚刚支借的四块银元,光是采买这几样农具就花去了四块,可是对于向来精打细算的杨老汉来说,却是觉得一点都不心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大道理,杨老汉或许不懂,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民间道理,杨老汉还是能够想清楚的。
“哟,老杨头,你这速度可够快的啊!!”
回家路上,过于高兴和兴奋的杨老汉,为了早点回家跟家人们分享今天的收获,却是没有隐藏行踪,顿时被他邻居老陈給看见正着,打趣地开了个小玩笑。
“老陈啊,俺在这里先谢过你昨天在田里跟俺说的那些话,要不然俺还真不知道有这些好事呢!”
杨老汉也不怕财富露給自己这位邻居,反而带着感激的神色,用朴实的话语向邻居表达自己的谢意。
“正好,昨夜俺家大牛在野外套了只兔子,要不今晚上来俺家聚聚,俺们两个喝一口?”
“那感情好啊,就这么说定了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