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黄子健因此而晚了一些时候才回去。
临去之前的前一天,李天养再次接见了黄子健,算是为他践行,也是让他给自己的弟弟带一句话。
“买卖的事情,我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希望没让你们失望吧!”
李天养在提督衙门书房里,特意准备了一桌酒菜,算是招待这位实际上没有见过几面的黄子健,也算是向自己的弟弟无形地表达着善意。
“小的明白,这摊子撑得越大,很多时候门主您老人家也就越是不能随心所欲安,而且咱们狂鲨想要的东西也都拿到手了,哪里还有不满意的。要说的话,也还得谢谢门主您老,否则咱们也拿不到这些别人压根儿不会卖给我们的军品了。”
黄子健哪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满意,这些时日他在做着买卖的同时,也不忘悄悄地搜集洪门等情报,对于如今洪门的了解夜深入了几分。
南洋爪洼那边固然跟吕宋接壤不远,时常也能收听到有关于洪门的大体情报,但是这些情报要么都是一些过时的东西,要么则干脆只是一些谣传,让狂鲨李天生他们并不能真切知道这洪门真正情形。
而如今黄子健来上这么一趟,所见所闻却是让其心中对于这位他们帮主的兄长,充满了敬畏与敬仰之情。
作为狂鲨帮的老人,当初争夺权利的战败者一方,黄子健一直觉得自己在选择站队上没有问题,这些年虽然跟随李天生吃了不少苦,遭了不少罪,但是最终回报还是喜人的。
如今他黄子健的地位,在狂鲨帮中不敢说是数一数二,可是排上前十的地位还是没有问题的,手中掌管着数千人的身家性命,倒也让黄子健自觉有些成就了。
可是相比如今洪门的发展,黄子健却是觉得他们在澳洲就跟处在一片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一般。
火车、轮船、自行车等等新奇的实物,撩花了黄子健的眼睛,光是一个基隆镇上生活的人口,怕都已经能够抵得上狂鲨帮在澳洲整个的人口了。
更别说洪门在笨港、大安、大新等城镇当中的人口。
还有他们的军队,听说都已经跑去东北关外,跟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大清王朝展开战争了,这却是黄子健想都不敢想象的事实。
至于洪门跟明朝人达成的协议,彼此成为盟友这种事情,因为他们之间的秘而不宣,反而不会被黄子健这种背景不深的人所得知,否则保不齐他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记得派人到吕宋那边,知会那边的主事人一声,好歹我也是天生他的大哥!”
“是是是!”
“在那边记得让天生注重医疗问题,这些基础的东西是一个团队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的重要因素。”
“我已经让人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我们洪门这些年来积累经验所著书籍,你到时候记得带回去交给你们帮主。”
“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小的先代我们帮主谢过门主了!”
黄子健如获至宝,对于李天养突然给出的这一份厚礼喜出望外,看样子这李天养门主还是顾及他们兄弟情谊的,这却是对他们狂鲨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还有,或许你们在那澳洲粮食方面压力不大,不过若是有需要的话,我们洪门这边研制出了一些新稻种,回头你也可以运送一批回去,多一些粮食总归不是坏事!”
“那是那是!!”
“……”
李天养这一次的接见,与其说是给黄子健送行,倒不如说是在给李天生送礼,很多看似并非贵重物品等东西,却是像狂鲨帮这样开辟心土地之人所急需,或是未来有需要的物件儿和知识,足见李天养对他这个弟弟的重视了。
“最后还有这一封书信,记得一定要送交到你们帮主手中!”
临告别之前,李天养从怀中掏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书信,交到黄子健手中,语重心长地叮嘱道。
“好的,小的一定带到!”
黄子健郑重地将书信接过来,揣入怀中,肯定地做出答复。
望着五六艘海船从基隆镇出发离岗,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李天养心中也为这个失去音讯数年之久的弟弟而感到欣慰,同时也为洪门再次获得一大助力而感到庆幸。
103 僵持让人心寒()
洪门本部突然获得的大批钢铁,让紧缺的钢铁资源松了一大截,使得原本要减产的枪炮制造局、兵器局等工厂作坊,重新恢复了高负荷生产。
而随着洪门大本营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炮弹、子弹、刀兵等资源,源源不断运送到凤凰城,进而输送到一直坚守的弓长岭去,也让大清人重新感受到热兵器带来的压制力。
为了补给弓长岭的物资,特别是火炮,前些时日随着两万新来洪堂士兵一起运进弓长岭城寨的,还有从海上舰队战舰上拆卸下来的四十几门火炮,以及从大员岛运送过来的一万火枪。
有了这些犀利武器的投入使用,哑火了好几天的弓长岭城寨上,再一次发出了怒吼之声,让持续攻城的大清士兵人人闻之变色。
按说,除非是长久围困一座城池,否则的话像大清人这般久攻一座城池不下之后,就应该知难而退,或是转投其他目标的。只是这大清多尔衮起呢那个人他们却是清楚,如今在损失数万大军之后再转战其他地方不仅对整个军队士气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也会让弓长岭城寨之中那群汉人军队有了喘息之机。
对方在城防上面的建设实在惊人,让多尔衮他们都不敢轻易放弃这仿佛马上就要被攻破的残破城堡,生怕一个不小心给对方一个机会,这个城堡便会回复如初,重新修缮起来。
而洪堂士兵的坚韧性,则一如他们汉人的风格,倒是并不让多尔衮他们惊讶太多,无数次情女女真勇士在城墙上站住脚跟,但是又无数次被攻下城防,沦为失利,可是终归来说,这城堡的防御却已是摇摇欲坠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他们大清的勇士给攻陷了。
此时的大清军队,已经陷入到之前的那种骑虎难下的局面了,原以为前番数次与洪堂军队的交手事出仓促,使得大清军队实力无法施展开,多尔衮亲王他们却是心中有些不服气的。
然而此番经历半年休养,又准备了几个月的时间,大清十余万大军整体南下,可最终依旧还是在洪堂军队的铜墙铁壁之下刹羽了。
“要不然,咱们还是先退上一退吧?”
郑亲王努尔哈朗却是有些不自信了,作为众兄弟当中在军事上建树更少,但是也更加理智的努尔哈朗,开始有了其他想法:“再或者,咱们从西南的帽盔山突破也不错啊?”
努尔哈朗有这个想法,源自于他们大清军队的损失,作为攻城一方的清军将士损失极是惨重,到如今十七万大军折损了七万之数,而其中又有半数以上是他们大清女真八旗子弟,可是让努尔哈朗这些大清贵族们都感到心疼了。
“哼!!”
多尔衮亲王当初在攻陷山海关以后,正准备一鼓作气攻下宁锦之时,就曾遭遇过王国贵族的逼宫,最终不得已之下放弃了之前打算,绕道蒙古草原归国,直到现在多尔衮都觉得极是气恼和愤怒。
“现在撤退,岂不是意味着咱们战死的七万健儿鲜血白流了嘛!岂不是说咱们不如这汉人的军队,因此退缩了!!”
多尔衮还没来得及表达意见,原本跟他并非一条战线的豪格亲王却突然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大清国努尔哈赤生下的几个儿子里,皇太极、豪格、多尔衮这些都是战场上的老手了,同时也是亲身看着大清王朝一步一步走到如今的局面的,对于他们女真八旗子弟,他们无一不是充满了信心和骄傲之情,又怎么愿意看到有朝一日大军的败绩成为八旗子弟无法磨灭的烙印。
八旗子弟兵战无不胜的信心,是数十年来如同跟汉人军队争夺土地、彼此交战才建立起来的,而随着这两年跟洪堂军队的交手,八旗将士上下对于之前的信心,却是在悄然之间开始瓦解,让敏感的多尔衮亲王他们有所察觉。
若是这一次在弓长岭之战上,大清军队再无有什么战绩,并因此而退的话,那么相比对于大清士气的打击,将非是短暂性的,而是长久性的。
“可是就这么跟汉人僵持着,总不是办法吧?咱们的攻城器械,大多都已经折损在对方的火炮之中了,后面的交手将会更加困难,咱们身为皇族,应该将眼光放远一点,再这么下去,终归对咱们手不利的。”
努尔哈朗的言语也非是没有道理的,有着地利优势的洪堂弓长岭驻军,其损失兵力自然是没有大清士兵来得多的,甚至于因为有着强大炮火支持的缘故,其损失甚至仅有区区三万多人而已,远不足大清军队损失的一半。
除了一开始大清派出主力大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弓长岭之时,洪堂上下损失惨重之外,随后大清重新排兵布阵使用老一套的攻城手段,洪堂士兵的损失却是降到了最低。
往往洪堂军队炮火发出怒吼没有多久,那些顺着斜坡往上攀爬的大清汉军、朝鲜战士就溃不成军地往下撤逃,给予弓长岭城上的洪堂军队压力甚至不足大清女真、蒙古士兵的四分之一。
即便算上伤病,洪堂军队可战之士依旧还有两万以上,足以保证弓长岭城寨一段时间的安全。
“老子今日把话放在这里,你们当中谁能登上弓长岭、拿下这座城堡,老子给他一个旗主当!!但是谁若是作战不利,那可就别怪老子手下不留情!!”
这已是大清动员作战时的常态了,只是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些效果也渐渐有些失效了。
当然,对于汉人将领来说,所谓的高官厚禄固然心动,更让他们胆寒的,可是多尔衮这位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向来对待汉将不手软的作风,让其等大多噤若寒声。
又是一天的攻城,在多尔衮、豪格亲王的敲打过后开始了,无数的大清将士潮水般涌上不算高耸的弓长岭,半个小时或是一个小时之后又狼狈而回,只是上去的人多,下来的却是少了不少面孔。
104 陷落()
局势的发展,还是不如洪堂尚可喜他们的预期那般乐观,虽然身处后方的吴杰也很是照顾弓长岭,物资补给、兵员也都没有吝啬,可是在历时一个月的攻城战后,弓长岭依然还是陷落了。
陷落的原因其实很意外,就是作为临时修补城防的坚冰,突然在正面一段出现了冰裂,进而引发崩塌,就此让清军上下看到了机会,调集所有兵力不分昼夜地展开了凶猛攻势。
最终结果不言而喻,正面崩塌造成的缺口,即便洪堂军队在尚可喜的排兵布阵下,迅速构筑了好几道防线,但是清军士兵不惜代价、不给喘息机会的攻势,却是让哄她不够军队没有时间和机会补上这个缺口。
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从这个缺口涌入弓长岭城堡之内,让本就已经人手不足的洪堂士兵疲于应付,压力极大,最后还是尚可喜理智地做出了最好选择在洪堂将士阵型还没有被摧毁之前,提前一步做出了撤退的计划。
好在,弓长岭、鞍山一线的地形以丘陵居多,并不适合清军骑兵的出动,加上天寒地冻,洪堂撤出弓长岭城堡的行动倒也没有遭遇清军太多的追逐。
而且,为了掩护弓长岭、鞍山之中的矿场,在弓长岭城寨之后,洪堂军队也建立有一条不算简陋的防线,当尚可喜一部残兵退下来以后没有多久,就依托这些现有工事,重新构筑起一道防线来。
加上伤兵,洪堂军队尚可喜一部如今还有近四万能喘气的士兵,虽有三万将士折损在弓长岭城寨之中,但是却也仍有一战之力。
故此,直到现在尚可喜如同也没有打消将清军阻击在弓长岭一线,不使对方杀入洪堂占据腹地之间。
凤凰城吴杰很快便得知了弓长岭陷落的消息,只是此时他凤凰城中将士不过三千出头,就算有心却也没有余力去支援尚可喜他们。反而因为尚可喜一部失去弓长岭城寨,却使得凤凰城一带的洪门后方地盘,将面对来自大清十万将士的兵锋威胁。
“咱们还有兵力可以调动吗?”
作为中军主帅,之前支持尚可喜御敌于弓长岭之外的战略,如今算是有些失利的迹象了,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继续加大对尚可喜一部的支持。
“其他据点的兵力本就薄弱,我们若是调动的话,说不得反会给予清军可乘之机,属下不建议从这些防线调兵。”
施琅摇摇头,洪堂如今在东北关内外部署的兵力超过十万,看起来似乎跟清军主力大军只有数万差距,但实际上由于需要防御的地盘据点很多,而大清人只需要攻伐一点,却是比洪堂军队兵力更加集中。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数次跟洪堂军队交手,让清军在洪堂军队手中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故而这次清军的南伐却是一开始就没有想过分兵,却是让作为主突破口的弓长岭城寨成为了众矢之的,饱受沉重压力。
而其他地方的洪堂据点,比如帽盔山一线,却因为不知道清军到底有没有其他军队,又不敢轻举妄动,反而是无所事事,眼睁睁看着弓长岭这边打得如火如荼,平白留着两万军队驻守其间。
“那尚可喜他们能不能守住鞍山防线呢?”
吴杰很是担忧地望着地图沉吟。
“军长,还请相信尚师长,既然到现在尚师长他们还未求援,说明战事也还没有到危急之时,咱们且先看看尚师长他们接下来的行动吧!”
“至于兵力,咱们其实还可以先抽调西表岛上的琉球水师、东江镇上驻军,以及从外务局运送过来的人力当中招募新兵,在尚师长他们战线有危之前,也还能凑出近万将士,倒也不是真到了山穷水尽之地步了。”
“同时,下属也已经写了告急信送回大员岛,想必要不了多久门主那边又会给咱们送来一些新兵的。”
施琅他们这些参机成员,也是绞尽了脑汁地筹集兵力,物资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