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着战士们虽然在生活上已渐渐汉化了,行为处事上也多半更像汉人的作风,可是在一些细节上他们依旧难免保留着他们民族固有的风情,比如纹身、刺面等等,让其在调动时,自然更会引人注意。
整合部队北上的时间并没有耽误太多,因为李天养早已经提前做了不少准备,至少不会耽误将士们北上的时间。
就在洪堂第二批,估计也将是最后一批将士北上之时,李天养同样没有闲着,他所召集的南洋商会、南阳钱庄等等洪门wài wéi体系成员,也没有耽误多少时间,便来到了基隆镇中,与李天养会面。
其实距离上一次李天养邀请大家来议事的时间,过去也并没有多久,如今李天养再一次召集大家会面,却没有引起诸多商号东主们的反感,甚至他们还有些踊跃与兴奋,当然同样也不无忐忑和惊慌。
“今日的会面,其实是我洪门想要向在座的各位盟友们解释一下,我哄她不够军队的动向与目的。”
李天养开门见山,并没有想要拐弯抹角的意思。
“我洪堂主力第一批军队五万人,已经进驻辽东边关,占据了遵化、山海关、锦州、宁远等坚城,将大清入侵我明朝之主力军队拦截于长城一线,难以归国。”
“同时,我洪堂偏师一支,与东江镇尚可喜总兵所部,已然进军大清腹地,距离大清王都盛京,不过只有百余里地距离,所获战果数不胜数。”
“就在前几日,我洪堂大军五万再次北上,前往大清国土,于吴杰等将军汇合,誓要于大清人决一死战,夺回我汉家江山。”
“或许有人会问,我洪门不是向来喜欢韬光养晦,与人为善吗?为何此次大动干戈,竟然出动全军前往千里之遥的大清国土。”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洪门容不得华夏故土沦为蛮夷之地,既然大明王朝无能,那我洪门当站出来收拾残局,以扬我华夏之威!!”
李天养这些说得霸道异常,仿佛真有王霸之气从其身上蔓延而出,震得在场的一干南洋商会东主们无不侧目。
“门、门主,你这是要zào fǎn不成?”
有人瞠目结舌,竟然顾不得所谓的窗户纸,竟然就这么将本不该在大庭广众下所说的话,给说了出来,引得周围一群同伴无不在心底将其人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却又不无好奇接下来李天养的答复。
“zào fǎn?”
李天养呵呵一笑,带着意味深长等眼神巡视了一圈之后,却转换话题问了一个看似并不相干的问题:“大家觉得,我洪门大员岛和吕宋诸岛上,所执行之制度章程如何?”
“那自然是极好的!”
“不错不错!!”
一群见风使舵的家伙,生怕接下来李天养会让自己站队,纷纷点头应和着。
“当然好了,因为我洪门制度的存在,你们这些做商人的在大员岛上和南洋吕宋群岛上所获得的,是你们在大明朝奋斗一生都得不到的尊重与礼遇。”
“在吕宋群岛上,你们这些商人的子弟能够成为主掌一方小镇的镇长、城主,你们是受人尊敬的贵族;可是在大明朝中,那些文人墨客们,虽然同样看重你们手中的银钱,却从来没有将你们当做同等的存在看待,你们依旧是士农工商当中那最为低贱的商贾之士。”
“就算你们付出庞大的代价,拉拢、培养一名名文人弟子步入官场,倚为靠山和助力,但是你们却也不得不分心去防范这些永远喂不熟的狼子,担心他们手中quán bing转头用来对付你们。”
“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大家同样是人,他们文人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登榜提名之后就能荣华富贵加身,而你们这些商人绞尽脑力、劳力,换来血汗钱,却还得看大明朝这些文人脸色,稍不注意就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肥羊。”
李天养慷慨激昂,所说所言无不是这些商家东主们内心多年来最愤愤不平之事,也是他们这些年来心甘情愿跟着洪门发展,听从李天养安排的重要原因。
只有在洪门地界当中,他们这些商贾之人走到哪里都不会被人歧视,甚至只要他们愿意,他们还能步入洪门等官场,成为zhèng fu机构的一员,而不用像明朝官府那边一样,需要盘查三代往上先祖的历史,因从商而让家族弟子们受到歧视和排挤。
利益很多时候固然重要,但是当一个人、一个家族的财富到了一定数量以后,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旺旺就开始转变起来。
相比大员岛作为洪门本部,洪门对很多事情都还有一些顾忌和防范,如今再吕宋群岛上等各种机构,因为西洋人所带来的文化冲击,洪门除了掌握最重要的军队大权之外,其余的民政大权,几乎都开放给了南洋商会、棉兰王国等等一干在吕宋发展的人。
议会、fǎ yuàn、zhèng fu、医院、学校,等等等等,只要有人愿意参与进来,洪门都会打大度地放开xiàn zhi,由得大家效仿西洋人的各种制度,建立起一个个联系了各方势力的各种机构。
这个时代的西方人,尼德兰荷兰人开设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股份制东印度公司;英国人建立了上下两层议会,由贵族和平民组成,是制定、修订英国律法的最高机构;以及在西方各个国家都有的法庭,与东方官府迥然有异等西方zhèng fu机构,在吕宋群岛这片东西方交汇的地方,撞击出了绚烂的火花。
{本章完}
第1410章 无底洞()
权力、金钱、地位、尊严,等等因素其实早就将南洋商会的各家商号东主们,与洪门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就跟笨港联盟土著部族一样,在不知不觉当中,连商会的东主们都没有发现,其实他们早就已是洪门的一员。
等到如今李天养突然亮明洪门未来的发展目标时,诸位东主成员在脑海当中判断得失时,却不得不黯然发现,即便自己想要就此跟洪门分道扬镳,这外面的世界,似乎已经容不下他们了。
想要继续拥有如今的权力、地位和利益,他们除了继续抱紧洪门之外,再无他法,毕竟他们不但家族大半的家底都已经搬迁到了洪门地盘,而且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对外公示与洪门的关系,仗着洪门这棵大树而获得繁多利益,却也让外人以为,他们早就跟洪门是一体的,再是辩解夜不可能获得外人的信任。
李天养一番慷慨激昂,又带着诸多分析的言语,最终化为了一根根利刺扎进在座东主们的心里,既让人感到悲催绝望,却又有着几分期许。
“大清的地盘相对咱们吕宋和大元岛来说,那可是天壤之别,只要咱们能在大清站住脚跟,那么咱们洪门的体质制也必然能在大清的地盘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别的我李天养不敢说,但是大家在吕宋、大员岛所拥有的一切权力和地位,到了辽东地面上,我洪门站住脚以后,绝无任何更张。”
“至于需要大家做的,其实也并非什么太过欺君罔圣之事,只是需要大家动用南洋商会和南洋钱庄的力量,支持我洪门打赢这一必胜之战,日后所得回报绝对会对得起大家今日的付出的!!”
众人沉默,虽然心中知道跟洪门关系莫逆,实际上他们选择不多,但是在这种重要选择面前,大家无一例外都会有所迟疑,并慎重地思考。
李天养也没有过多的施加压力,对于他来说该说的他都已经说过了,而对方实际上最终选择跟自己想象差池不会太多,因而给予对方一些缓冲,也是应该有的。
与南洋商会等盟友的议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帮助大家做通思想工作的,除了是彼此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是洪门本身实力强大,已经他们在大清国土重话已经取得的成就和战果。
当然,其中自然更少不了洪门与南洋商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谈判,诸如接下来对洪门的援助,需要换取怎样等利益,大清国土占据之后,南洋商会这些投资者,将有怎样等收益等等。
或许是因为洪门很少利用手中权力去向势力范围内的商人施加压力,亦或许是在吕宋群岛与西洋人的交流,让商人们渐渐开拓了眼界,即便明知道不能摆脱跟洪门的关系,可是真当大家真金白银对洪门等行动感慨投入时,他们终归开始学回了跟洪门讨价还价。
这样一种商人与执政者之间等谈判,放在大明朝中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一来自然是商人地位天然劣势,二来也是掌权的士绅阶层绝不允许有另外一个阶层冒头分享他们的权力和地位。
但是在洪门所掌控的大员岛基隆镇重话,这一幕有如异想天开的场景,却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李天养面前,甚至身为洪门最高首领的李天养,还饶有兴趣地跟南洋商会、琉球王国等势力代表进行讨价还价,大家激烈却友好地磋商着。
最终谈判下来的结果是双赢地,洪门获得来自南洋商会、琉球王国等势力的粮食、金钱、甚至人力支援,而洪门啧需要付出战获一部分的利益,大清国内人口、土地等等,通通都有这些援助者的利益。
李天养对此谈判结果心甘情愿,用大清王国利益来换取盟友们进一步与己方融为一体,未来真当自己揭竿而起、或是有其它动作的时候,他们这些盟友自然更加难以摆脱他们的阴影,不得不与洪门同流合污。
有了南洋商会等盟友的支持,洪门财政上的压力却是削减了太多,南洋商会如今真的是财大气粗,随随便便掏出个一两百万两银子、数十万石的粮食根本不是问题。随着吕宋群岛等逐渐开发,新式农作物的种植,气候宜人的吕宋群岛为南洋商会、棉兰苏禄王国都带来了不菲的经济利益,更别说如今在洪门的帮助下,南洋商会等盟友已经能够做到远洋贸易,航线直抵加勒比海等遥远西欧大本营,换来的利益让大家赚了一个盆满钵满。
后续支援的洪堂军队将士,在宁锦防线被大清攻破之前,终于抵达了原本大明的前沿阵地,如今挡住了大清多尔衮大军归国的最后一道防线。
经过一系列交锋,吴杰所部驻守的遵化、山海关一线,最终被大清人不惜代价的情况下,給拿了下来,吴杰一部残余将士,在大雪的帮助下,退回到肖秀荣一部精心打造的宁锦防线中。
进入寒冬之际后的辽东,不管是大清人的行动,还是洪堂军队的行动,都带来连队极大的不便,可是在大清主力军队拼死想要打开归家路线的情形下,双方早最后一道防线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大清人很残忍,为了归国,他们将从大明俘获数十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押送着送上城头,逼迫其不得不朝着高城围墙的洪堂防线去送死。洪堂战士们固然在战斗时不得不硬起头皮,随这些曾经的同胞统辖杀手,但是背地里却也激起了大家对女真蛮子更深恶的痛恨。
就这样,洪堂战士们如同侩子手一般,被逼无奈下几乎将所有前来送死的无辜百姓斩于刀下;而受风雪困扰,拥有庞大辎重拖累的大清朝主力军队,却也不能绕道而行,只能一如既往地将兵力和俘虏投入到这没有底线的攻城之战当中去。
最终战场可以说,没有真正等胜利者。
第1411章 分歧()
明朝应天府,刚刚安顿下来的大明朝堂中枢,重新开始发挥其王朝心脏的作用。
孙传庭一部陆续进入山东济南府一侧的黄河南岸,儿甘肃宁夏等地又处于大顺朝农民逆贼的手中,从军事角度来说,大明朝如今所要承受的重担,远比当初他们立身顺天府时要轻松太多了。
大顺朝李自成好歹也是草莽起家,倒是还有几分骨气,大清睿亲王多尔衮派出好几波信使前来诏安,许以各种高官厚禄,李自成都断然回绝,最后两次甚至还将前来诏安等使者当场斩杀,也算是彻底跟大清划清了界限。
受此影响,大明与农民军之间的矛盾,反而渐渐开始消散,彼此间的战争摩擦少了很多,双方将防御重心纷纷北调,安置在了黄河天堑一线,时刻关注着大清主力的动向。
对于大清王国腹地的动静,明朝官方的情报却是有些迟滞,受到王都南迁等影响,北方锦衣卫的谍子们搜集情报等速度和传送情报的渠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等到大明朝堂上得知大清主力停止扩张的步伐,突然转回北上时,其时间也已经来到了冬季,大雪封山之下,即便有心想要有所动作,却也难有作为。
而且,即便大明上下有所意动,其手中对北方还有所威胁的军队,也就只有孙传庭那一支规模十余万数目的步军,哪里是大清主力完好的军队对手。
此时明朝内阁获知的情报零零散散,且大多捕风捉影无有详细内容,只听说其刚刚占据的山海关一线突然落入明军手中,但是朝堂内阁一干大臣们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自己手中什么时候拥有这么强大一支军队的。
从民间传来等消息,让明朝朝廷莫名其妙,但是却又无法解释北方女真蛮子的异动原因,但是好歹这也让明庭终于能够松一口气,有时间和精力好生整顿一下。
大顺朝李自成也是紧惕而慎重,他们之前从未跟清庭交过手,如今双方领土接壤之后,为了试探一下女真人的真实实力,大顺大将田见秀派出了一支军队渡河狙击北留守北地的女真大将鳌拜,却不成想一万大顺军队竟然不敌大清五千战士,一番交手之后直接被鳌拜带领清兵杀了个人仰马翻。
就此大顺朝也算是明白了女真人的名不虚传,其部也从蠢蠢欲动的姿态转变为被动防守,同时加强大顺朝内发展壮大兵力的速度。
就此,只是区区几次试探之战,大清大将鳌拜便让黄河以北的广袤土地稳固下来,除了零星的地方土豪之流组成的义军频繁扰动之外,其余地方上却是平静得很。
北方人有由于民族大融合的关系在斗争意识上相比南方人确实是要差上一筹,一般而言只要能保证当地士绅地主的利益,以及普通百姓们的生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