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养只不过是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在大明朝幅原广阔的地盘当中行走和交往而已,就跟大明朝周边那些番属国是一个道理。
明朝中枢那群成了精一般的大人物们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就连崇祯皇帝也都清楚,大明朝的边疆若是没有李天养等存在,他们实在是拿不出余力来应对漫长海疆线上那杀之不绝地海贼流寇之辈。
现在其实大家也不错,明朝政府有洪门在海面上钳制住野心勃勃地西洋夷人,同时保障着大明朝海疆周边的安宁平静,时不时的还能出兵帮助一把大明属国当中的动乱,宣扬一番华夏中心之国的浩荡天威;而洪门这边有了明朝这身官皮穿戴着,齐心堂在明朝可以光明正大地行走经商,洪堂军队也能打着明朝军队的旗帜,在周边属国当中肆意加强己方的威仪,这可以说是两利之好。
不过要说明朝中枢没有想过对李天养这个听宣不听调的家伙动手,收拾收拾这个桀骜不驯之辈,怕是连李天养自己都不会相信。
别看现在李天养跟南居益两人联盟稳固,配合默契、互通有无,可真要是大明朝要对洪门动武,其中必然会有南居益这厮的一份贡献。
但是!如今大明朝内忧外患在那摆着,就算大明朝中枢和崇祯皇帝有心对付洪门,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于他们反而更担心李天养会趁机暴起,加入到瓜分大明朝数百年基业的棋盘当中来。
熊文灿请求调集洪堂军队北上的奏章未必不正确,可是朝堂当中的大员们,无一不害怕这事儿会被李天养所驳斥,压根儿就不愿意离开老巢,去为大明朝奉献牺牲。
到时候李天养真要是无视朝廷的命令的话,那又该怎么收场呢?
收回陈命?那岂不是置朝廷威仪如无物,将大明朝堂中枢本就所剩不多的威信给践踏在脚下吗?到时候有了洪门这个前车之鉴,那么像左良玉之流的骄兵悍将也跟着抗命等话,那朝廷是不是也要收回陈命呢?
问罪洪门李天养?那岂不是逼着李天养这个家伙反叛吗?以现在大明朝水师实力,以及江南一带卫所驻军实力,谁能对大本营远在南洋的洪门产生威胁,而的那个李天养反叛之后,大明朝又拿什么来抵御来自海上的骚扰袭击呢?
朝堂对于熊文灿所提建议,产生了长时间的议论,最终朝堂诸位大员们还是把稳起见,并没有同意熊文灿的建议。
但是也因此,让崇祯皇帝知道了这位远在南洋的从龙功臣,原来有如此实力,之前一直韬光养晦,原来却是在扮猪吃老虎,不过崇祯皇帝性子里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之前一直忌讳李天养曾跟阉党魏忠贤一伙走得很近,后来虽有从龙之功,但是崇祯却在心底对于李天养是瞧不起的,认为他也是那种投机取巧,四处下注的人。
这些年李天养一直被崇祯给遗忘了一般,放任其在福建做那个空有名头的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其中固然有李天养自己从中操作等缘故,可是也未尝没有崇祯皇帝刻意打压,想要让李天养自生自灭的想法在其中。
而如今眼看着朱氏一族数百年基业危在旦夕,突然发现有了李天养这么一个强大助力,崇祯皇帝却是想都没有多想,就此以私人名义,派出一名公公去给李天养下达了一封口谕,让其助自己一臂之力。
李天养早在朝堂之中对熊文灿所建议之奏章进行讨论之时,就已从南居益口中获得了情报,对于熊文灿有这种想法,李天养也是再早有预料的,大明朝这群有能力的文人,还是有些作为的,不管是出于想要更上一层楼,还是真的有那忠君爱国的思想,只要是对大明朝有利,而又对自己利益无害的事情,他们总是愿意为大明朝出一份力的,否则他们也实在是一点江湖道义都没有了。
只是李天养却没有想到,他没有等来朝廷以中枢内阁书就的圣命,却等来了一位缺少了一点身体构造的大内公公,以及崇祯皇帝连文字都不敢书写等口谕。
“……你我君臣之仪始于当年信王府,至今已有十余载光阴了,朕视卿为心腹,委以重任,为我大明固守海疆;而卿不负朕之期盼,为我华夏杨威海外,立下汗马功劳!”
“然则我大明江山内有闯贼为患,外有强敌女真贼寇觊觎,朕虽有心提拔赏赐于卿,却奈何国库空虚,朕贵为一国之君却也有无能为力之时,与卿有所亏待,还请爱卿体谅则个。”
“如今北方女真蛮夷为患,朕坐镇京师有心杀贼,却苦于手下无重臣名将,一干外强中干之臣固守城池尚显不足,更勿论夺回失地,击贼于关外之地!!”
“故而,今日朕欲委任爱卿为辽东总兵,统兵数十万,发挥爱卿之才干,还我华夏边关之安稳!”
洋洋洒洒数百言,也亏的这传递口谕的公公记忆力不错,一字不漏地用那尖锐地嗓音抑扬顿挫地口述了出来,说与李天养的耳中。
这份口谕来得委实突然,李天养听后那感觉是五味陈杂,既有对崇祯的鄙夷,也有对其脸皮厚度之钦佩,还有对其委以重任的心动。
自当初自己在崇祯还是信王之时,就投资无数银钱,并在朝中多有奔波,甚至动用了魏忠贤阉党的渠道,为崇祯穿针引线,可最终换来的是什么?
什么都没有,没有晋升,没有赏赐,在崇祯皇帝自认为不将李天养打为阉党一派已算是帝王恩典了,可是在迁安李天养瞧来,却是已经明了了帝王对于恩情的淡泊无情。
第1271章 回言()
当然,李天养心中固然对于崇祯皇帝所给予的重任,颇为心动的。
辽东总兵职务之重要,相比大明朝其他总兵来说,却是高上不少,不仅仅是在兵力部署和武器配备,而且在兵员素质和战斗力上,也是大明朝屈指可数的精英。
明朝内陆的农民起义源源不断,肆掠不绝,而镇压他们的明朝军队看起来数目众多,可实际上其中大部分兵力都是明朝驻守本地的卫所将士,以及当地诏安的流民和农民降军,与驻守边关的边军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而让李天养心动等更重要一个原因,是李天养很清楚大明朝正处明朝末世,末世当中手握重兵的永远都是生活最好,最安全的人。
辽东总兵所处位置之重要,更不用所言,若是由李天养担任此位置,将大清人多拦截一些年月在关外,不但是给大明朝争取一些苟延残喘的时间,同样也是为洪门持续壮大、消化吸收大员吕宋等地创造机会。
但是,最终李天养却是依旧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曾经在辽东厮混过的尚可喜、耿仲明等原辽东将领,无一不对如今辽东将领颇有怨言,并向李天养建言,尽量别步入辽东武将官场这趟浑水。
辽东武将之中,一直都有世袭罔替的习惯,比如原辽东总兵李成梁死后,继承其位置的就是他的几个儿子,至于祖氏、满氏等一干辽东土著武将对于手中权力的把持,对于外来者的抵触,都是当前明朝边关一直被动挨打,毫无建树地重要原因之一。
当年毛文龙为什么不愿意跟辽东人一起厮混,而是冒着巨大风险在女真人的腹地皮岛艰难维生,还不就是有着这些顾虑和麻烦,让其干脆另立炉灶,自行发展。
而且,洪门根基从来都是在江南一带,以大员岛为中心,就算李天养为了辽东那十数万的军队所心动,那也不能舍本逐末,中断原本如火如荼一般发展着的洪门基业,而跑去接任这个很明显是个大坑的辽东总兵吧!
想了又想,李天养最终只能是放弃到嘴的这一口肥肉,决定推脱掉来自崇祯皇帝的口谕,但是他也不是完全地拒绝,逼近这崇祯皇帝出了名的记仇且薄情寡义,李天养可不希望这皇帝在背后给自己穿小鞋、记小仇。
“谢陛下隆恩,微臣虽肝脑涂地也万死不辞!”
李天养简直就是奥斯卡金奖得主附身,一脸的虔诚与感恩,不过随即等言语却是让前来传瑜的公公脸色变了一变,很是不大好看:“只是公公您看,下官自去岁镇压闯贼李自成回归之后,便一直病痛缠身,至今未有痊愈,下官担心会有负圣恩所托,反而误了陛下大事。”
也是赶巧了,李天养这些时日刚刚受了风寒,经历了针灸、拔罐和出痧之苦,看起来着实狼狈得很,再加上李天养等演技,奄奄一息的模样之下,这番话说得格外有说服力。
笨港冬季多阴雨,有些湿冷,加上前些日子殚精竭虑地搞定那券票的事情,不知不觉却是生了一场小病。
放下旁人身上,这小病也就是吃几副中药,贴几副膏药便好了,可是像李天养这种一年到头基本上不生病的壮汉,真要生气病来拿可真是有些头疼,故而这万般方法都使了上去,这伤寒却也不见有大效果,反倒搞得他自己很狼狈,模样难看。
当然,这一身刮痧、拔罐所带来等伤痕看起来颇为恐怖,加上伤寒所带来的精力憔悴,倒是让在场等公公看得一愣一愣,也不好怀疑李天养所言差池,但是内里李天养实际上的病痛,早就已经开始转好了。
“不过既然陛下需要微臣尽力,微臣也不敢有所推脱,还请公公代为转告,微臣麾下有熟悉辽东战局的尚可喜、耿仲明等将领,微臣可派出将士两万,从海上出击,夺回前任督师毛文龙所在之东江镇,在女真腹地嵌入一枚钉子!!”
李天养脑子急转,一直想方设法地筹谋着如何应对崇祯口谕,此时突然脑洞大开,想到了归降于自己的尚可喜等毛文龙旧部,以及如今被女真人占据摧毁一空的东江岛。
越想李天养越觉得这事儿具有操作性,使得李天养当即就跟皇宫公公给出了这个提议。
辽东原边关势力地盘,经由尚可喜他们给李天养详述过之后,李天养就没有想过去跟人家夺食儿了,毕竟不是文官出身,自己这条过江龙未必就能压得住祖氏、满氏、李氏这些地头蛇,到时候被这些人暗地里动手脚拖累自己,李天养反而不爽利了。
但是派出尚可喜等原辽东旧部,却是一个极好等主意:一来尚可喜等人作为当初毛文龙建立东江镇等心腹重臣,对于皮岛周边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甚至现在还有不少关系在那里,正可利用起来,方便重建东江镇;二来东江镇重新建立对于其他大明朝将领来说或许难如登天,可是在洪门来说,那却不过是举手之劳。
要知道,洪门最强大的地方,是他们的水师舰队,如今打遍整个南洋无敌手,而要对付一个连一支成建制水师都没有的女真蛮夷王国,这简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
当初毛文龙之所以能凭借区区一个皮岛,在女真人的腹心之地肆意捣乱而不担心被女真人围剿,就是因为他们皮岛与辽东一带一海相隔,女真人只能是望海生叹!
而占据皮岛,对于牵制女真人的动向来说,作用之大,仅从当年有毛文龙存在之时,女真人少有像如今这般,几乎每年一次的入寇,就能看出来了。
因此,李天养相信,只要这位公公将话带给崇祯皇帝,再交付中枢内阁商议,绝对会喜出望外,欣然同意的。
“……”
“好吧,咱家这就将将军难处与答复回禀圣上,由陛下定夺。”
中年年纪的公公不动声色地摸了摸衣襟之中那沉甸甸一个行囊,满意而温情地回答道。
“还请公公美言两句!!”
李天养收回手,重新站定。
“这是应该的!”
两人心知肚明,再无其他言语。
第1272章 收心()
来自京师的传旨公公心满意足地带着随从,在宣讲完皇上口谕之后,又在洪门搜刮了一番,满载而归了,留下依旧笑脸迎人的李天养,挥手向他们告别。
对方的船只刚刚消失在海岸线上,李天养转身便沉凝地让人召集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等一干原毛文龙旧部来基隆,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提议,李天养有七成以上的把握相信崇祯皇帝和中枢内阁只要不是脑子有病,都会同意的,并且怕是还会多加支持。
只是对于给予尚可喜他们如此众重任,李天养却是有些担心,这些人不比洪门自己培养的子弟,早就经历过太多、享受过太多的他们,如今即便归顺了洪门之后,这些日子里少不了触犯一些洪门繁杂章程,受些处罚。
除了尚可喜此人为人处事还算忠义、正直以外,对于孔有德、耿仲明二人的脾性,李天养却是不大放心的。
盖因孔耿二人心思深沉,虽表面上对于洪门等生活很是满意,可暗地里依仗权势作威作福、欺凌弱小等事情,却是略禁不止。
越是光明正大依据洪门章程处理他们惹出来的乱子,李天养越是不大敢重用对方奈何对方也是忍得住性子,虽然受到了处罚,可至少表面上却是一副任打任怨的模样,让李天养不好明着剥夺对方的权力,只能暗自派出内卫对其严加监视。
别说,这两个家伙不知道是真的记性不好,还是性格本就如此,有意为之,反正只要过上一段时间,他们就要闹出些不大不小的事情来,然后又摆出承认错误的良好态度,很是让李天养头疼。
故而,李天养虽然有意将二人派出去,独立在东江镇皮岛之上,由得他们在远方胡作非为,落一个眼不见为净可是作为首领,因为琢磨不透这二人的性格心思,仍然还是有些担心。
“你们在咱们队伍里,还习惯吗?”
除了作为鲸部副部首的尚可喜,时不时还能跟李天养碰上几面以外,孔有德、耿仲明二人却是天各一方,分别在鲨部和豹部担任重职,各自领导着一干洪门将士。
“习惯习惯,怎么不习惯呢!!兄弟们这些年里,就数在咱们洪门的这些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了!!”
面貌黝黑却有一双白净手掌的耿仲明连连表态,恭敬甚至带着几分阿谀之态地奉承道。
与他差不多穿一条裤子的孔有德也跟着附和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