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将永世长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意志将永世长存- 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希特勒也想去做不来梅和汉堡这两个城市的市长,这样方便管理自己的工厂,但是想了想不行,一方面沿海城市土地价格太高,建不了多少房子,另一方面这两个城市有他的企业,为了避嫌,是不能当这两个城市的官员的。

    希特勒来雷根斯堡市担任市长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艾伯特所说的要他当急先锋了。

    艾伯特作为德国总统,看起来官不小,实际权势却并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他是在德国战败时而被紧急启用的首相,并无根基,他所依靠的是德国工人阶级的支持,但他上任这一两年来,一方面迫使德皇退位、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致使****指责他为“民族的叛徒”,并一直反对他。

    另一方面,****以其曾镇压工人起义并杀害许多知名的左翼领袖,而被指责其为“革命的叛徒”。

    所以,德国国内的左右两派都不是很支持他,他能一直稳坐高台,除了有军队的支持,还有部分工人、平民、农民的支持外,还有个原因是他作为一个温和派,可以公正的处理国家的事务,暂时没有人选比他更合适总统的位置。

    在议会中,支持艾伯特的议员本来就有些少,这下又要提出“危险”的改革,就更没有哪个议员愿意提出,艾伯特是一个政治老油条,也不会冒风险提出房屋税改‘革。

    在议会中提出改革的,也就只好是希特勒。

    要进议会提出改‘革,就要成为议员,成为议员就要参加民众的选举,所以,希特勒要成为雷根斯堡的市长,雷根斯堡本来人就少,通过搬迁和移民,让穷人们住得起房,就将会获得雷根斯堡绝大部分人的支持,他成为议员也就轻而易举了。

    距离下一次选举议员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希特勒就要抓紧这几个月俘获人心。

    “这可是我们德国最古老的石桥,你们看,对岸的圣彼得天主教大教堂是我们德国南部哥特式建筑的代表。”

    雷根斯堡的副市长介绍道,副市长名叫维塞克利安,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一行人中,还有农业部部长、环境部部长、警察局局长等等二十多个人。

    几乎在雷根斯堡市的主要官员都来了,令人好笑的是这些官员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五六十岁的老头,大部分都快到退休的年龄,看来雷根斯堡成了养老的好地方了。

    是啊,雷根斯堡位于德奥边境,人口稀少,事务清闲,山林众多,环境幽雅,的确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不过,对于那些年轻人,如果来这个地方当官,一般来就说明是被发配了,毕竟这个地方远离柏林,也没什么立功的机会,想要升迁,就十分难了。

    希特勒也是一个年轻人,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他来到市政府上任,大家都以为他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有些轻视,其中一个副市长就完全看不起他,想要夺权,把希特勒接到市政府,完全不让他做事情,副市长就处理了本该市长处理的文件,希特勒明白过来后,直接招来驻扎在附近的边境军队就把那个夺权的副市长给关押起来。

    这一招完全雷根斯堡的政府官员吓傻了,一个市长,哪有权力命令军队?

    后来,希特勒把兴登堡和艾伯特两人签署的命令给他们看,他们才明白过来,希特勒并不止是政府派来的市长,而且是兴登堡和艾伯特两人派来的市长,这一下,把所有官员都吓得规规矩矩的。

    希特勒此次出任市长,在兴登堡和艾伯特的帮助下,获得了军队、总统府、政府的全力支持,比如可以自由任命雷根斯堡的官员、凭兴登堡手令可以调动不大于营的军队、成立民兵巡逻武装。

    有了这些放权,希特勒就算是密谋造‘反都是轻轻松松的。

    希特勒不是一个人来的雷根斯堡,施潘道三鹰、乔纳斯、海德、斯普丹顿也都来了。

    叫来施潘道三鹰和海德是因为辅助他管理好城市,叫来乔纳斯,是希特勒准备成立一个救助机构让乔纳斯管理,虽然希特勒认识不少做生意的朋友,但他还是比较信任老班长乔纳斯,至于斯普丹顿的任务就是要大肆开发雷根斯堡,让更多穷人来到这个城市有房住。

    还有,一战军神鲁登道夫也跟希特勒来到了这个城市,在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德国前线遭遇到从所未有的失败,以及保加利亚退出同盟国,这对与鲁登道夫来说是一个双重的打击,他的精神很快地垮下来,开始变得焦躁不安。

    丧失斗志的鲁登道夫被兴登堡和马克西米利安亲王强迫停职,旅居瑞典,撰写不少文章和回忆录,停战后,他又返回了德国,拥护极右翼的政策,并极端敌视现有政权。参加了所谓的“民族俱乐部”,计划密谋消灭魏玛共和国和建立军事独裁。

    在组织一次暴动行动失败后,他被兴登堡勒令离开柏林,正好听说希特勒要去德国南部帮助穷人,给穷人建房子,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穷人什么都没有,也不怕失去什么,穷人更有激情,更容易利用,他也就跟着希特勒一起来到了雷根斯堡,看看有没有机会在这里发展力量,建立军事独裁政府。

    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穷人到来,他也就深居简出,一直在写文章。

    “雷根斯堡其实是一个好地方,巴伐利亚州东南方向最大的城市,只是没有开发出来而已。”希特勒望着脚下流过的多瑙河感慨道,雷根斯堡其实地理位置不错,可惜境内太多山林了,也没啥特产,人口也少。

    副市长维塞克利安说道:“在拿破仑时代以前,雷根斯堡可是德国南部的政治中心之一呢,是著名的自由城市,不过后来被拿破仑把它并入了巴伐利亚王国,从那时起,雷根斯堡就丧失了政治地位,越来越衰落。”

    “会越来越好的,这块广大的山林里,将会洒下我们辛劳的汗水,以及不屈的鲜血,我们将战斗在这个地方。”望着缓缓落下的夕阳,希特勒喃喃道。

第七十三章 大开发时代() 
“雷根斯堡要修建到莱比锡的铁路,直通柏林!”

    “雷根斯堡的大学要成为巴伐利亚州的主要大学,支撑上百万居民的文化知识。”

    “雷根斯堡的土地要充分利用,开垦的土地可以用来修建农场,满山的森林可以用来制造家具,巴伐利亚林山上有大量的石墨矿藏。”

    大开发时代开始,第一批政府送来的二十万难民已经通过河运和铁路已经到达了雷根斯堡,对于以前只有十万人的城市而言,突然涌进这么乱糟糟的难民,免不了混乱。

    好在兴登堡把德国防卫军第二团第一营调给了希特勒使用,在军事化的管理下,一切都有条不紊。

    防卫军第二团第一营,也就是以前的柏林团,柏林团被协约国要求解散,德国陆军只好把柏林团解散,因此大部分军官士兵都有各自的发展,不过大部分军官士兵都留在了第二团第一营。

    二十万难民只是第一批人,后面将会有更多人,对于这些难民,雷根斯堡政府进行团队分组式管理,这有点像屯田制度和集体化劳动,这种制度的缺点是不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生产落后,但希特勒却依然选择这个政策,这是因为德国人吃苦勤劳,做事怠惰因循的很少,而且处于大开发时期,相对混乱,这样的方式还是适合的。

    “我们要把这座山给砍秃!”

    希特勒扛起一把锯子,在他面前的是茫茫大山,是横跨近三十公里的巴伐利亚林山,大山中有富云杉、冷杉、山毛榉这些树木,无论是做家具还是做房屋,都是良好的木材。

    二十万难民,分成两万个小队,对整个雷根斯堡进行了开发,雷根斯堡支援不多,只有大量山林和少量石墨矿,政府对开发进行了安排,部分人砍伐树木,把木材生产好再运到各大城市贩卖,不过这个时候世界上到处都是森林,木材价格并不贵,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把树木砍了,把土地开垦出来。

    部分人修建房屋,让难民们有房屋可以住,这些房屋都是按照最经济简单的来制造,楼顶是钢棚,墙是木板,家具也是难民们自己做的,简单便宜,难民们修建的房屋都很大,像是工厂一样。

    还有部分人修建到莱比锡的铁路,雷根斯堡只有两条铁路,一条通往慕尼黑,另一条通往纽伦堡——只有两条铁路,对于雷根斯堡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必须要修建直通柏林的铁路,这样才能提高雷根斯堡的实力。

    开垦出的大量荒地洒下肥料,荒芜的农田开始耕作,石墨也在大家的努力下开始大规模生产。

    雷根斯堡交通不便,从美洲购买的粮食只能让大家勉强填饱肚子。在求生的欲‘望下,难民们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拼着力气干活,整个巴伐利亚州东南大地上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他们以前在城市里流浪,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工厂不要他们,国家仿佛也不需要他们这一群穷人,他们无路可走,每天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如今,好不容易在这块未开发的大地上找到了工作,不用再害怕死亡的降临,同时也害怕失去这暂时的安稳,所以,几十万难民们瘦弱的身躯中爆发出了惊人的热情。

    因为失去过,现在又能够得到,所以才难能可贵。

    “德意志需要某个强者拯救,让所有德意志人民团结在他的周围,才能再度崛起,没有核心意志的德意志,只是一盘散沙……”

    五十多岁的鲁登道夫也跟着难民们一起建设家园,和大家一起扛着一根巨木,一路上不断的诉说自己的政治理念。

    扛着巨木走在前面的希特勒回头笑道:“你说的和帝制有什么区别,一战的失败已经让德国人民不相信皇帝了。”

    鲁登道夫瞪他道:“你没认真听我的话,不是要皇帝,而是要由至强者领导,所有人臣服于他,都在他的领导下汇聚力量,这将是一股无往不催的力量。”

    “你说的不就是独‘裁崇拜主义么,嘿,小心管理委员会的把你给抓了。”希特勒还嘴道,暂时对他的政治理念不感兴趣。

    希特勒在山上工作了一会后,又来到铁路建设这边来,铁路正在工人们的努力下快速驶向莱比锡,莱比锡有到达柏林的铁路,只要铁路能够修到莱比锡,那雷根斯堡就可以直达柏林了,雷根斯堡又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

    大发展、大建设无疑是艰难的,除了某些老人外,雷根斯堡三十多万人同结一致,开发森林、建设铁路、修建房屋、播种食物,一天下来,累到直不起腰,辛苦而又充实。

    几个月后,二十多万难民们不再像当初那样骨瘦嶙峋,反而无论是意志还是身体素质,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政府,很快又运来了五十万的难民,如何处理这么难民,对于希特勒是一个难题,不过很快他就想到办法了,找上了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城市比尔森政府,比尔森政府紧挨着雷根斯堡,拥有许多重工业还有很多煤矿铁矿,以及著名的比尔森啤酒,经济要比雷根斯堡好得多。

    捷克斯洛伐克也是战败国,经济也受到了重创,但捷克斯洛伐克人口少,失业的工人也很多,所以希特勒打起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注意。

    希特勒向比尔森政府提出要购买比尔森地区的铁矿和煤矿,以及输出劳动力,这个时候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要还战争赔款,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来镇压国内的革命,所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很快就同意了这笔交易。

    就这样,知识型人才被希特勒留下来去雷根斯堡大学教授学生,很多工人们则被派往了比尔森,还有很多难民,依然在雷根斯堡建设生存。

    德国政府前前后后给希特勒总计运来了八十万难民,这八十万难民都是无家可归吃不起饭的人。

    还有些难民不愿意背井离乡,希特勒只好让斯普丹顿在全国各地都修建工厂式的房屋,让真正的穷人住进去。

    时间匆匆过去,雷根斯堡的人民依然在奋战着,茫茫大山,等待着他们的开发,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好了很多,协约国见德国经济恢复缓慢,想要催促其赔款以及害怕法国做大,降低了出口商品税收,经济一下子开始增长起来,再加上政府经济振兴委员会开始发挥作用,开始关注福利,制造就业机会,实施医疗改革。

    德国的形势一下子好了起来,至少大街上已经很少看见流浪者和乞讨者了。

    这八十多万难民,大部分都留在雷根斯堡,因为他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第七十四章 第一伟人() 
为了拯救失业率,国家开始修建莱茵河与多瑙河相连接的运河,全长大约170公里,宽55米,通航了将大大缩短大西洋和黑海之间的航程,两条河流所经过的城市都受益不小,到时整个德国的河流运输也将连成一片。

    缓慢恢复的经济并没有影响到雷根斯堡,每一天,雷根斯堡都是繁忙的景象,难民们已经扎根在这里,誓要把这里建设成为了美好家园,他们携妻带子,种地建屋,雷根斯堡日复一日的在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楼被建造出来,通往莱比锡的铁路虽然依然没有被开通,但是市内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

    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国内的木材市场已经饱满,下一步我们主要出口美国,美国的暴发户不少,那里的需求量应该很大,这件事主要就有金特尔负责,来,乌鲁奇儿,把这大白菜给煮了。”

    希特勒做工回来,浑身脏兮兮的,把刚采的白菜递给乌鲁奇儿。

    “哎哟,福利,天天吃土豆都吃腻了。”三鹰中的小鹰亚洛看着欢喜,抢先接过白菜。

    正在一旁炖土豆的海德笑道:“有土豆吃都不错了,以前我连发芽的土豆都吃。对了,说待会有记者要来采访你,希特勒,你准备一下。”

    “采访就采访呗,来采访的记者还少吗?”希特勒洗干净满是茧的双手:“关于成立工人组织的事情你们要好好做,要给他们伸张正义和争取权利。”

    “我们德国工人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