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霸拿着一叠纸张,脸露为难之色:“晋王,这些都怎么做啊!”
常歌行仰望苍天,真想对天狂吼:我恨代沟!
想归想,说归说,该解释的还得解释,不然白花花的银子怎么会到自己的腰包!
“猛龙过江就是一碗清水上放一根大葱!”
“踏雪寻梅就是西红柿拌白糖!”
“乌云压城就是黑木耳炒肉!”
“星光璀璨就是大米白饭!”
。。。。。。
在几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中,李元霸缓缓伸出大拇指:“晋王,你也后就是我老大了,我老爹都没你大!”
萧美娘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四下看了一下,确定这的的确确是军营,而不是黑店。
李元霸捧着菜单子匆匆离开,如获至宝,这哪里是什么白纸啊,分明就是银票,而且是金额随便写的那种。
李秀宁缓缓站起身,轻轻叹了一口气,眉宇间似乎有难事不得开解。
“晋王殿下,你明目张胆的勒索兵士,恐怕不妥。私拥甲兵,可是犯了皇帝的大忌,给别人落下了口实!”
常歌行盯着李秀宁沉默不语,这个丫头虽然是一个军事奇才,对于人心诡谋还是嫩了些。
“美娘可有什么不同看法?”常歌行没有回答李秀宁的顾虑,反而把问题抛给了萧美娘。
萧美娘脸上浮现出淡淡又略带神秘的微笑,让人看了着迷、沉醉却又偏偏捉摸不透。都说女人如书,男人如猪。但萧美娘这本奇书,即便是饱学之士也会头痛一辈子。
“夫君此行虽然看似荒唐,却也算是阳谋。让远在长安的皇帝老儿看得真切,看得一览无余,想要怀疑也无从下手。纵然责怪,也是敲打一番罢了,若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兵士便是夫君羽翼,逢此乱世也多了几分自保的能力!”
“还是美娘知我心意!”
常歌行一手环住腰肢,大嘴在娇媚的脸蛋上“吧唧”就是一口,看得李秀宁脸似火烧,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夫人,不如今晚我们再好好交流交流!”
萧美娘腰肢扭动,转眼间就摆脱了常歌行的熊抱,来到李秀宁身侧。一只玉手挑起李秀宁的下巴,今晚我还是和姐姐一起睡吧,美人如玉错过了怪可惜的。
(本章完)
第130章 天神()
李秀宁羞得不行,打开萧美娘的手,转身便一路小跑着出了营帐:我这是被一个女人,还是一个美女,调戏了吗?
常歌行看着两道渐行渐远的瑰丽景色,痛苦的摇摇头:该死的能量条,老子要吃,老子要大补!
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在纷扰的红尘中演绎着无数的故事,或是欢喜、或是悲苦、或是发人深省、或是名垂青史。
但,这看似轰轰烈烈的一切,对于几近永恒的宇宙来说,只是南柯一梦,醒来便是新的开始。
长江水上泛着鳞波,让人不敢直视,如卧龙的鳞甲,耀人眼目。随着流动的江水,阳光变换着光线,使一向呆板的阳光变得灵动起来,有了几分活泼的样子。
江边上,一长排迷你型的帐篷,与军中营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面壮大,一面矮小;一面破旧,宛若难民营,一面华丽工整,让人心中生畏。对比之下,这些迷你型的帐篷,更显寒酸。
钱千万在自己的小帐篷内,感受着从窟窿中透进的江风,紧了紧浑身的肥肉,一双豆粒大小的眼睛盯着那道“猛龙过江”发呆,再看向那碗“星光璀璨”,很难得的眼角抖动了一下。要知道,以钱千万的体型,做出这个细微动作得多难。
这恐怕是他出生以来吃的最贵的大葱了,钱千万虽然体型肥硕,但脑子里却不全是肥肉。大隋帝国大小门阀林立,早已经将利益瓜分干净。想要从底层崛起,不光是有钱就行的,有钱无势就是被人看不起的暴发户。
杨广此人虽看似颠狂,在长安城并不被各门阀看重。经此一番折腾,更是将长安有头有脸的实力得罪了一个遍,若此时自己。。。。。。倒也是一盘好生意。
常歌行并不知道自己正被一个肥硕的家伙算计,他正忙着挑选自己的军士。
在杨素、李渊、高熲、韩擒虎的授意下,一大早,六十万军队集结。呈六个十万人的大方阵排列,每个大方阵又分十个万人队,在晨曦中巍然站立。
这些都是大隋的精锐之师,一身战甲闪着乌光,如同一团黑压压的乌云,盘旋在巨城内,随时都可以劈下万道惊雷,将所有一切轰杀至渣。
常歌行站在高台上,看着一眼难以望到边际的军士,心中如海涛般激荡不已。这就是铁血军人,在这个冷兵器时代,他们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开启一个个新的时代,推动着一代代君王更迭。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铭记了那些当世名将、那些雄才伟略的君王,这些士兵或许注定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但,就在这个时候,无人能掩盖其光芒!就算恒宇中的帝星都不行。
杨素瞥眼看着常歌行,要想从这六十万人中挑选合适的兵士,简直就是不可能。这些人挨个看过来,就算晋王浑身是眼,也会眼花缭乱。
几位将军默不作声,静等常歌行表演大戏。没准儿这大隋朝廷中,从此又要多了一件乐事。
“将士们,你们辛苦了!”常歌行说出了发自内心的第一句话。
常歌行就算嗓门再大,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听到。所以每隔一定距离便设了一个专门传话的兵士,重复常歌行所言,依次传下去,直到通达全军。
“本王今日要挑选悍不畏死之辈,组成本王亲卫。”
“此军名为骁果,取骁勇、果断之意!”
“今后,此军所指不胜不归!”
“以我热血祭献苍天,搏出个万户侯,封妻荫子,大丈夫当如是!”
“将士们,愿往否?”
常歌行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就连在一旁的韩擒虎也不自禁的攥紧了拳头。常歌行所言正道出了他的心声,他入伍之初,就是为了改变命运,改换门庭,如今他做到了!
今天,他看到了自己的后来者。
“愿往!”
“愿往!”
“愿往!”
。。。。。。
杨素、李渊、高熲看着众将士激昂的样子,隐约中感到不妥。晋王殿下一番话已经得到了广大官兵的认可,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若此时晋王选兵,人人愿往。如此这般,恐怕大军精锐皆入晋王之手啊!
几位将军的顾虑还是有道理的,精锐就是大军的风骨,大军的气势。六十万人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精锐,但战场上只要有精锐作为引子,便可人人不惧死。大军失掉了精锐,便是抽掉骨头的老虎,只能作为一条虎皮毯子任人作践。
常歌行当然不知道他们所想,心中自有自己的盘算。
“此军所行皆凶险之事,所遇皆十死无生之局,本王不欲拖累诸位妻儿老小。”
“故,孤儿未娶妻者,进!”
众军士哗然,自古挑选兵士皆以战力论,哪里听到过专门挑选孤儿的。
李渊等人倒是长长舒了一口气,虽然感到常歌行如此行径奇怪,只要无损大军战力,他们倒是无所谓。
大隋,这个在战乱中新生的帝国,国中孤儿自然是有,就算数量没有那般夸张,却也不菲。
六十万人中足足有两万余人走到阵列前面。
“你们都是因战乱才家破人亡的,国家亏欠于你们,亏欠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若你们阵亡,家中便断了香火。本王给你们一个机会,现在你们返回原籍,朝廷绝不追究,本王还会发放百两白银作为盘缠,足够娶上一房漂亮媳妇,做一些小买卖,安安稳稳过日子。”
“本王数十个数,十个数之后,你们可能亡命在山间,也可能埋骨在幽谷,更可能暴尸荒野!十、九、八、七。。。。。。”
常歌行此番话后,这两万余孤儿兵中起了一阵喧哗,百两白银,绝对是一笔巨款。娶上一房娇妻,置办些田产,养育几个子女,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正是他们大多数人所想,封侯拜相实在太过渺茫。
随着数字越来越小,喧哗之声也越来越大。不过,就算治军严谨的杨素也没有制止他们的喧哗,他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看着常歌行,也在好奇这些兵士的选择!
(本章完)
第131章 “温柔”秀宁()
“五、四、三、二、一!”
常歌行话音落地,两万余孤儿兵,只剩下五千余人还在当场,其余之人纷纷低着头退到了旁边。
他们之所以当兵,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不是为了封侯拜相,只是简单的混口饭吃而已。
李渊与杨素二人互看了一眼,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与后怕。他们今天弄明白了一件事,这些兵士并不是心甘情愿来打仗的,只是被生活、被法度所迫,这种兵士若是身陷苦战,随时都有叛逃的可能。
韩擒虎一双虎目中,闪现着疯狂的冷意。这些人当杀,用活生生的人命立军威、壮军魂,是凝聚军心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
“好!好!”
常歌行说出两个好字,一个是对余下之人,一个是对回乡之人。
“留下的,是我大隋堂堂正正的战士。归乡之人是我大隋最好的子民,你们有着同样的荣光!”
那些想要还乡之人,本来已经做好了被训斥的准备,因为,逃兵是可耻的,可他们却从常歌行的话语中听到了荣光二字,当安稳过日子的老百姓与浴血沙场的战士同样荣光?他们心中起了疑惑!
同样疑惑的还有杨素、李渊、韩擒虎三人,高熲则在细细品味常歌行之言。
杨素胸口激烈的起伏,作为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将,他甚至常歌行这番话在军队中会起到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军人与老百姓同样荣光,那军人的荣誉何在?这不是明显在离散军心嘛!
常歌行脸上罕有的显出郑重之色,“告诉我,你们当兵是为了什么?”
场下几十万人无人作声,他们当兵本来就是盲目而来,大隋律法上有规定,所以他们来了;温饱不保,所以他们来了;为了封侯拜相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来了。
“你们又为何而战?”
为何而战?他们没有想过!他们只知道在战场上就是你死我活,别无选择。
常歌行负着手,在高台上向前走了几步,“你们为的是终结这个乱世,国家安,小家才能宁!你们是为了身后的父母妻儿而战!”
“大隋陷落,国中百姓必将惨遭屠戮,你们妻女会遭到欺凌,所以,你们是为了家人而战,国泰才能民安!”
常歌行一席话解决了众人心中所惑,原来自己当兵打仗是为了保护身后的家人,那些战死的兄弟并没有白死,他们是为了家人而死!
“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
“国泰民安!”
。。。。。。
三军将士高高举起戈矛,高呼着心中的信念。这一信念会随着时间的打磨逐渐转变成信仰,使他们可以死战不退,可以战至最后一卒,可以含笑面对生死。因为,他们背后就是家人,他们的血不会白流!
杨素眼角不断跳动,剑眉下的眸子熠熠生辉。这个晋王实在是不简单啊,如此诛心之言使全军气势提高了一个档次。畏死者杀的铁血军令,不如一句国泰才能民安。
常歌行很满意的看着三军将士,伟人曾经说过统一思想才是关键,看来自己得好好整理整理伟人的语录,也搞上几次思想整风。人心齐,泰山移嘛!只有让人的精神有了归宿,才会有战斗的动力!
“我们不走了!”
“对,我们不走了!”
“我们要跟随晋王殿下征战天下!”
。。。。。。
那些欲归乡的将士,突然觉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想法实在是太卑微了,为国为家血染疆场才是男儿应该做的事儿。
常歌行摆摆手,让这些人安静下来,倒不是他不想收归这些人马。一来是他们没有通过第一道考验,本就思想不坚定之辈,虽然经过了自己简单的思想教育,难保不会反复!
二来,这可是两万人马啊!足够支撑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也足以发动一场宫廷政变!常歌行求得是自保,而不是受到猜疑!
“本王说过了,做百姓也是荣光的。将士们吃的粮食、穿的盔甲、拿的武器、骑得战马都是百姓辛苦所得,难道百姓不是光荣的吗?”
“光荣!”
“光荣!”
“光荣!”
。。。。。。
三军将士又是一阵高呼,他们本都是穷苦百姓子弟,社会最底层的存在,如今从高贵的王爷口中说出了百姓光荣几个字,焉能不引气他们的共鸣!
“卸甲归田,你们还是我大隋的将士。为我大隋培养好儿郎,就是你们的责任,此去,后会无期!”
“但。。。。。。”
常歌行突然脸色一寒:“若是有归乡做那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之事者。即使万水千山,骁果军必杀之!本王今日之言,你等且谨记!”
这些卸甲士兵都是孔武之人,更是上过战场、伤过人命的悍兵,若是放任自流,恐怕是社会的祸患,常歌行此番训诫之言只是防范未然罢了。
常歌行或许没有料到,此次退去的一万五千孤儿军,到后来乱世彻底降临,又掀起了什么样的波澜。
常歌行走下高台,在余下的五千人中穿行,仔细的打量着每一个人。剩下之人都是性格坚韧之辈,都是不轻易言败之人,同时也是最能赌命之人。
他们敢豁出性命,赌一个封侯拜相,赌一个功成名就。
常歌行需要这样的人,他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所需,为这些勇士戴上荆棘之环。
“你,出列!”
常歌行指着一个兵士道。
他半眯着眼,审视的看着这个士兵:“我看你并不合适成为骁果军!”
兵士有些紧张低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