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逆清- 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年寒窗苦读的经历历历在目,在官场几经沉浮终是坐上了正四品襄阳知府的位置,就这么去了,真是亏大发啦!对了,还有自己精心变攒的诗集文稿也都还没有装订成册,对外印发,俗话说‘人过留声,燕过留名’,自己怎么能就这么轻易死去,什么都不留下呢?

    还望李克青真能成事吧!反正自己已经从了贼,身上也被永久打上了印记,这辈子跟大清已经无法共存了。

    “唉!这缴文我写!”

    经过一番天人交战,顾駉叹息一声,终是动笔了。

    不到半个时辰,洋洋洒洒上千字的伐清缴文就新鲜出炉了!

第一百零五章 非常手段() 
今奉天讨胡,总统天下水陆大师兴汉讨虏大将军李,檄告天下文武官吏军民知悉:慨自有明失政,三桂启关,满洲乘我内虚,雄据京师,混乱中国,窃取神器,汉家始覆。强令剃发,变人为禽兽,胡衣猴冠,变我中国之冠裳,以夷变夏,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兹彼夷君无道,君昏臣暗,屠我汉人,淫我妻女,虏遂奄然高踞,骄吸民脂,浸淫百年,汉族义师,屡蹶不起,吏酷官贪,苛政横征,民怨于野,商怨于涂,工怨于肆,天怒人怨,人神共愤,天地之所不容。

    。。。。。。。

    今吾兴汉讨虏大将军李,伐暴救民,顺天应人,维我四方豪杰,共襄义举,檄示布间,告庙兴师,克期进发。调集水陆官兵百万,直捣燕山,横扫漠北。义旗一举,云集响应,共雪人神之愤。

    凡我汉族,宜当各勉尔力,揭竿起义,敢有背汉从虏,据险扼隘,抗我大汉王师,本将自当亲率铁骑,犁庭扫穴,鸡犬不留。千古勋名,争之顷刻。布告下天,咸使闻知。

    “这篇檄文,气势磅礴,有理有节,让人读过之后不免热血上涌,产生共鸣!好,很好!”

    虽然李克青的肚子里墨水不多,不过这檄文的好坏自然还是听得明白,当张元松当着大家的面儿堪堪念完后,李克青当即称赞了顾駉一番,连连叫好。

    “这檄文的事就定下了,范富学你立马就安排人手将檄文多加印发,传檄四方。”

    檄文和口号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李克青便开始着手准备整编、扩充军队的事儿,火器专家王茂桢也被打发到了刘湾村火器基地,与宋典父子一道合作制造西洋火器。

    一千多清军俘虏也被带到了谷城县,加上这些日子,光复军声名鹊起,不少四方贫民、流民等下层百姓纷纷闻风而动,拖家带口的赶到谷城县,要求加入光复军,期间还有不少谷城本地人也加入了光复军。

    但是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很多青壮并不是单枪匹马加入光复军,而是全家老少都来了,而且加入光复军的初衷大多都是为了全家吃上一口饱饭,要是只许青壮加入了军队,青壮的家人怎么办?难道一起收留吗?

    如果不能让其家人也跟着有饭吃,那么这些新加入的青壮也不会安心留在军中,战斗力肯定会大打折扣。

    还有就是不少谷城本地人也许为了吃饱饭,也许是因为其他一些原因加入到了李克青的光复军,日后若是光复军战略转移,转战其他省份,这些本地士兵能否与家人别离,跟着大军转战也是一个问题。

    试想,若是有一天为了战略计划需要放弃谷城乃至离开湖北,要是手下的士兵不肯离开家乡,或是害怕留守的家人遭到清军报复,士兵大面积逃散或者哗变都是有可能的。

    当这些问题摆在李克青的面前,因为李克青起事,先前的蜂窝煤和生铁的生意已经停歇,没了之前那样的收入,不仅要养活军队还要养活这些家属,这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思前想后,李克青倒是想到了一个好法子,只是这个法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明末的流贼。

    那就是将军队的家属整编成营,像军队一样实行军事化管理,眼下在谷城县将一些原本属于士绅地主的土地交给这些家属耕种,以自给自足。

    若是以后大军需要转移,那么这些人也要跟着大军一起走,编成后营,说通俗点也就是变相的裹挟百姓。

    此方法也不稀奇,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之初,大多就沿用此法,例如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还有太平天国等都是通过裹挟大量百姓从军,

    在起事之初,这种办法有许多好处,一来可以壮大声势,造成人马众多的假象,二来可以破坏满清统治的根本,如蝗虫过境一般,破坏满清在当地的统治根本,也就是人口,第三就是可以使将士用命,因为将士的家属都在后营,为了家属安危和生存,前线的将士焉能不用命!

    不过这裹挟的手段也只能在起事刚开始的时候使用,因为裹挟百姓也有不少坏处,对于起事者的名声,军队作战的机动性等都有不小的影响。等到有了稳固的地盘,这手段自然就不能再用了。

    当李克青把他的想法告诉张元松的时候,张元松却非常反对。

    “自古从未有流寇能成大事者!远的不说,这前明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是如此,要是真的裹挟百姓,将军不仅名誉扫地,而且就沦为流寇,于事无补!”

    “现在的情势,相信你也看的很清楚,咱们四面都是鞑子,军队不过几千人,咱们相比起满清鞑子来说太过弱小,要是不用非常的手段,壮大自己,咱们最终也是死路一条,推翻满清,恢复中国也只是镜花水月!”

    虽然李克青也不想用这一被人诟病的招数,可是自己当下并没有稳固的大片地盘与满清王朝王对王、将对将。而且如今的形势是满清千倍万倍强于光复军,统治根基稳固无比,要想夺取整个天下,推翻满清辫子皇朝,必须要行非常之手段,哪怕被天下人唾骂。

    “你说的是有些道理,可是我还是觉得这个法子不甚妥当,是否能再想想有其他什么好的办法?最好少惊动百姓为好!”

    对于李克青的想法,张元松口气开始有所松动,可还是有些犹豫。

    李克青见状,心道:“要是当年满清入关都像你这样想,那天下就太平了,汉人也不为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李克青暗自抱怨了几句,不过面上仍然继续劝道:“这也只是权宜之计,要是咱们往后有了稳固的地盘,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行此手段了!”

    “好吧!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不过,要是有百姓不愿意加入,咱们也不能强求,只能手下那些愿意跟我们走的百姓。”

    张元松也清楚李克青所说的正是现在光复军所遇到的实情,除了李克青的办法,眼下的确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第一百零六章 阶级斗争() 
李克青的政策颁布之后,谷城县县衙门前,招兵的队伍就排成了长龙。

    四处而来的流民、失地农民纷纷涌至报名点,就连前几日在大火中失去家园的部分谷城本地居民也都积极热情的参与其中,他们如今已经什么都没有,与其没吃没穿的等死,不如加入光复军先活命再说。

    除了全家吃饭管饱之外,李克青还规定了只要是家中有青壮参加光复军的,每家每户一次性奖励三两银子,而且当兵每月也有二两饷银可拿。

    光复军的政策传达下去之后,由于纷至沓来的流民、百姓实在太多,早就将县衙门前的报名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李克青公库里的银子哗啦啦往外流,粮食等也大把大把往外撒,很快就入不敷出,之前的存银和粮食按照这个速度也支撑不了一个月。

    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应该尽快将这些新兵整编训练,以尽快形成战斗力去大城市抢银子、抢粮食才是。

    “流贼,蛊惑人心,危害天下,不得好死!”

    忽然人群中站出来一个老头,身着长衫,气势轩昂,一身正气,此时正指着招兵处的李克青谩骂。

    “这人是谁?”

    李克青惊讶之余,朝身边的一名正在登记的小吏问道。

    “此人是咱么谷城县的前任教喻孔文昌,据其自己说是孔圣人后裔。”

    见李克青发问,小吏恭敬答道。

    “咦?这孔老头怎么没去襄阳府,还待在谷城县不走?”

    “是啊!这其他的当官的和大户人家不都早跑到襄阳府去了吗?”

    不时有底下的百姓对着突然站出来的孔文昌指指点点。

    老头刚站出来没多久,立即就被一旁的光复军士兵给按住,押到了李克青跟前。

    “流贼,流贼!祸国殃民,不得好死!”

    老者虽然被两名士兵按住,可仍然破口大骂,想要作势抵抗。

    冥顽不明,这是李克青给孔文昌下的定义。

    “流贼怎么了?老子就是流贼!当今满清鞑子朝廷昏暗无道,官府横征暴敛,还有和你一般无二的劣绅、官吏骑在老百姓头上吸食咱们的膏血,咱们老百姓辛苦一年到头不仅没有余粮还要被你们催逼债务,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给咱们老百姓出口气儿!”

    人不患贫,而患不均,李克青已经决定把这个前任教喻孔文昌当做阶级教育的典型,以唤醒劳苦大众对满清统治阶级的深恶痛绝,借以笼络贫苦下层百姓的人心。

    “来呀!去把孔文昌的家给我抄了,看看这家伙到底吸食了咱们老百姓多少民脂民膏!”

    在李克青的命令下,亲兵马齐带着熟悉孔府的百姓和上百名士兵的立即赶往孔文昌的府邸抄家。

    “果然是流贼,本性不改!朝廷不会放过你们的!”

    见李克青要抄家,孔文昌怒骂不已。

    不消半个时辰,马齐就带着部分查获来到了会场,只见场子里的金银、账册等堆成一座小山,都是孔文昌家族历代所搜刮,看的周围的百姓眼睛都直了,他们当中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将军,经粗略估计这老小子的家中金银珠宝、瓷器古董折合现银最少不下三万两,还有不少田契、房契和满仓的粮食。”

    当马齐当众爆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周围的不少百姓当场震惊。

    有些谷城本地人直接叫道:“这孔老头平日里在大伙儿面前叫苦叫穷,吃馒头腌菜,没想到宅子里这么有钱,真够抠门的!”

    “是呀!往年缴租硬是一分一厘都不能少,一日也不得宽限,没想到这个铁公鸡却是个暴发户。”

    “咱们农民、佃户辛苦一年全都被这些财主、劣绅给盘剥了去,他们整天大鱼大肉,咱们老百姓却连饭都吃不饱!”

    由于平日摄于官府的威压,这些百姓平日里却是有苦不敢诉,更不敢指责这些高高在上的士绅老爷。不过,这会儿有了光复军做主,情况却不一样的,不少平日里受够了这些地主、官僚阶级苦头和迫害的百姓,情绪开始鼓噪起来,分明是对于孔文昌等“地主阶级”表达不满。

    见老百姓的情绪逐渐激动,李克青不由大喜,这不就是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吗?

    “各位乡亲,这些官绅、地主的真面目大家伙儿也看清了,平日里大伙儿肯定少不了被他们鱼肉、欺压,可是却不敢出声。不过,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今天我李克青就要为咱们老百姓当家做主,清算这个满清鞑子的走狗孔文昌,从现在起,要是谁家曾经被这孔文昌给祸害过的,大可以向我告状,若是查明属实,定然饶不了他!”

    李克青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廋弱的中年汉子从人群中站出来大声哭喊道:“大人,我有冤屈!天大的冤屈啊!”

    “是何人有冤屈,上前说话!”

    只见一个中年人分开人群走了出来,衣衫篓缕,瘦骨嶙峋的,活像个叫花子,不过,眼神中却有一股不屈。

    中年汉子一见李克青纳头便拜,指着被按在地上的孔文昌哭诉道:“禀将军,是小的有冤屈,小的要控告人面兽心的孔文昌!”

    孔文昌闻言有些疑惑的抬头看了一眼中年汉子,似乎有些心虚,随即又悻悻低下了头,不敢再看那中年汉子。

    李克青安慰道:“有何冤屈,说来便是,本将军自会为你做主!”

    “事情是这样的。”

    中年汉子顿了顿,接着便将自己与孔文昌之间的过节当众娓娓道了出来。

    这中年汉子名叫严六,是孔文昌家的佃户,有一个女儿唤作严芸娘,年方十八,贤淑貌美,十里八乡上门求亲的人都踏破了严家的门槛。

    谁知却引来了孔文昌这条饿狼,为了让严云娘做其第八方小妾,已经年过六旬的孔文昌见色心动,逼债上门,强令严六把欠他的租子加上利息一共二十两银子,限一月内还清,否则就以女儿抵债。

    当严六拿着东拼西凑的血汗钱十两银子到孔家还利息时,孔文昌要本利一起还,强迫严六在严芸娘的卖身契上画押,严六不从,便被孔府的家丁给打伤。

    最终,严芸娘也被孔文昌强抢进孔家,被孔文昌给玷污,不甘受辱的严芸娘当夜就在孔家上吊自尽,得知消息之后的严六去衙门告官,时任县令孙惟中收了孔文昌的银子,自然处处维护孔文昌,结果自然是严六告状无门,事后又被孔文昌迫害,只得逃奔山中做了流民。

    近日,听闻光复军打下了谷城县,四处招收流民,严六抱着试试运气的心思也就回到了谷城县,也就发生了刚刚的那一幕。

    “请将军一定要替小老儿的女儿报仇啊!”

    严六痛哭流涕的趴在地上哀求道。

    “杀了他!杀了他!”

    等严六讲完自己的故事之后,衙门口前的百姓群情激动,不少人更是感同身受,除了为严六鸣不平之外,更多的却是对孔文昌所代表的士绅阶层的愤恨。

    见自己的效果和目的已经达到,李克青扭头冷声道:“孔文昌,你还有什么话说!”

    “哼!流贼,要杀要剐悉听尊便,老夫圣贤之后,岂能怕了你不成!”

    孔文昌似乎已经猜到即将到来的结局,因此言语间还有些硬气。

    “好!本将军就成全你!也好替严家人讨还公道!”

    李克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