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种事毕竟不可能在仓促之间决定,今天二者之间也就是互相透个意思,事后肯定还是要再谈的,只是临走之前那刘欣冲着孙春明饱含风情的一瞥,和桌子底下偷偷伸出去的小脚,都不免让人想入非非。
等到人走了,杨蓉不由皱眉道:“老爷可是想要答应她?”
“怎么,吃醋了?”
“妾哪有资格吃醋,只是此事在妾看来,着实有些诡异,此时不比妾身那会,她便是加入进来怕是也得不到多少的份子,于老爷和妾身此前又没什么交情,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想到此节呢?再说据我所知,这开封城中追求她的公子王孙也并不在少数,这般主动的贴将上来,会不会……有诈?”
孙春明的神色也颇有些郑重,他才不认为自己的魅力能大到让一个花魁主动凑过来倒贴呢,想了想道:“你知不知道,她背后的人是谁。”
在开封城,想要做这般一等的女子背后必然是要有靠山的,毕竟客人的素质还没到后来宋朝的时候,没根没底的大美女,随便来个富二代官二代就给硬上了,什么特么的卖艺不卖山,玩完不给钱不就不算卖了么?
所以这刘欣背后之人必然也不会是什么一般二般的人物,如那杨蓉当年身后不就站着魏仁浦么。
杨蓉道:“前朝之时,是符后,她原来是后汉李守贞他们家的人,因符后入宫前曾先嫁给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所以有一分香火之情,不过入宋以后,我就不晓得了。”
孙春明想了一会,突然间苦笑不已,良久才叹息道:“我晓得了,这事儿咱们没得选,你去跟她谈吧,不管她说什么,咱们都答应便是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熟夹生()
杨蓉见孙春明的神色不对,不由奇道:“这是为何?莫非是老爷猜到了她的幕后之人了?可是以老爷您今日在开封城中的面子,难道朝中谁还能逼迫于您么?”
孙春明无奈道:“人家根本就不是冲着丰乐楼来的,她是冲着我来的,几月之内,必是要纳她做妾室的,如果没猜错,她背后的人应该是二大王。”
“二大王?”
“周亡宋立,但却是柴倒符不倒,可是府家的势力集中在河…北,若说她背后只是符家,肯定是罩不住她这么大的名头的,可是符后的六妹,如今不正是二大王的夫人么。”
孙春明这么一说,杨蓉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惊恐道:“二大王要在您身边插探子?这……他不是很信任您么?这是为何啊。”
孙春明倒是看得挺开,笑道:“因为悦哥儿是赵普的徒弟啊,是正式拜了师,磕了头的,你看这拍卖会办的多好,这长得可都是大殿下的脸面,若你是二大王,你会不会多心?”
杨蓉一时无言。
“那……那该如何是好,他们两个打架,咱们在下边挤得难受,要不,您让二大王把悦哥儿调出枢密院呢?也算是表明态度了吧。”
孙春明笑笑道:“我的儿子我了解,他不会离开枢密院的,我也不打算干扰他,就这样吧,挺好,二大王这不是还给我送了个大美女呢么,你就当实在分散投资便是,将来不管新官家是谁,咱们家总不至于饿死,就算吃不上三文鱼,至少也还能吃条鲤鱼填饱肚子。”
“可是……”
“好了,我心里有数,这几天没给二大王做出什么实事儿来,加上悦哥儿这办的这么好,二大王也就是心里有点慌罢了,放心吧,等过几天我这事儿做成了也就好了。”
“唉,等你这事儿做成了,我怕悦哥儿又夹在中间了啊。”
孙春明笑道:“想吃鱼就不能怕腥,官场上的事儿,哪有哪件事是容易的,又有几个人是不受委屈的?他既然选了这条路,对这些自然也就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放心吧,我相信我儿子一定会比我想象中还要坚强。”
…………
还是在赵德昭的府上,还是烤肉配啤酒,孙悦笑着道:“殿下,此次拍卖功募集到善款七十万贯,比咱们想象中要高出一倍还多一些,有了这笔钱,淮南的灾民今年就好过多了。”
赵德昭闻言志得意满,极其高兴,喝的舌头都有些大了道:“这可多亏了悦哥儿的妙策啊,若不是你帮着我,我估摸着我顶多也就能弄来个十万八万的,你可真是我的卧龙凤雏啊,哈哈哈哈。”
孙悦闻言微微皱了皱眉,道:“殿下喝多了,还是慎言吧。”
“没有没有,我是有些微醺,但要说醉,却还不至于,悦哥儿啊,这屋子里没别人,就你和我,还装特么什么大尾巴狼,我是父亲的嫡长子,今年已经一十有四,父亲正值春秋鼎盛少说还能在御极天下二十年吧?到时候我就三十四了,正是壮年,反倒是二叔,到时候怎么也得五十开外了吧?是,我知道国赖长君,才能避免后周之覆辙,可三十多岁,总不是小孩子了吧,你说,这天下哪有家业不传儿子而传弟弟的道理?”
孙悦沉默,这赵德昭突然间跟自己表白心计,一副心腹的口吻,这是要干什么?想就此将自己收入囊中?还是别有所图?
“悦!我身边,最聪明的人就是你了,今日我也不避讳什么,我就是想要那个位置,我就是想当太子,你,何以教我?”
孙悦闻言心中暗起不满,这赵德昭,心思实在是浅了点,喝点哔酒已经有点失态了,况且自己刚给你办了这么大的事,满城的勋贵大佬都几乎是以一种后不要脸的方式要来了心头好拿去上拍,你不说先赏赐一番表表你的诚意,上来就借着酒劲问策,这是几个意思?
咱好歹也是个神童,这么急着就往自己兜里装么?
当然,孙悦也可以将其理解成是赵德昭的一次试探,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要跟他一条船走到黑,可是,这是不是也太早了点?
因此孙悦也不避讳什么,直接道“殿下现在说这个,时机上还是不太合适,不如等您年岁长一些,到时再谈及此事吧。”
赵德昭闻言笑容慢慢敛去,颇有些不悦地道:“那我这几年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么?”
“只需要如现在这般,告诉官家和百官,您聪慧就好,朝堂上的事,有我师父赵相在遏制二大王,您只要静观其变就好。”
赵德昭闻言笑意酒意全无,直勾勾地盯着孙悦,好半天才突然笑道:“明白明白,我就是瞎问问而已,悦哥儿不用介意,来,喝酒。”
孙悦只好苦笑着跟他干了一杯,刚放下酒杯,赵光美就姗姗来迟,他和赵德昭纷纷笑着打了招呼邀他坐下,罚他三杯,正乐呵着呢,赵德昭却突然问道:“悦哥儿以为,我和二叔谁的希望大些”。
孙悦一懵,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要怎么回答。
这特么你跟赵光义谁能上完全取决于你爹能活多长,你这话让我怎么说?尤其是还是当着赵光美的面!
赵光美也愣了,好大一口酒好悬没直接进鼻子里呛着他,这特么什么情况?我就是过来喝个酒,你们居然在聊这么重口的话题?悦哥儿已经完全投靠了?不对呀,就算是投靠了这话也没理由当着我的面说啊!
赵光美今年也已经十五了,早就不是几年前啥也不懂的纨绔了,他很清楚赵德昭交好自己的目的,只是他身份特殊向来懒得去真的参与这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纯粹当他们是二哥和大侄子在相处。
但你这么来一句,岂不是把我也要给装进去?这是喝多了?一时间,赵光美条件反射似的就看向了孙悦,看得孙悦心里咯噔一声。
这是试探赵光美,同时也是在逼迫自己表态。
咱平心而言,赵光美对他们俩谁上一点意见都没有,毕竟谁上去他都是王爷,不管是皇帝的弟弟还是皇帝的叔叔貌似都不错,不过真要说倾向的话,他恐怕还要更倾向于赵光义一些,毕竟二哥相对比侄子还是要亲近一些的,此时又没有什么金匮之盟出来,他也想不到未来有一天他二哥会杀他,再说如果是赵光义早死,也特么传弟呢?
看见赵光美的反应,赵德昭心里也是以喜,这孙悦对赵光美的影响,恐怕比自己原本想的还大,若真能拉孙悦上马,很有可能便是将小叔也给拉上了呀!想到此,不由万分期盼地盯着孙悦看。
孙悦却是已经心生不满,低头道:“殿下醉了,三大王,咱们扶殿下先回屋歇息去吧。”
赵光美点了点头,暗暗松了口气,赵德昭却是脸色瞬间就有些不好看了。
“哈哈哈哈哈,开个玩笑开个玩笑,好了好了,我不胜酒力,这就回屋歇着去了,悦哥儿,我这有一首乌,一会别忘了给令尊大人带去,补补身子,也谢谢他今日借出丰乐楼之恩情,孙家双杰尽是国士,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啊,哈哈哈哈。”
第一百九十九章 孙春明之能()
依旧是小朝会。
赵匡胤坐在龙椅上乐得跟那啥似的,手里捧着赵德昭的奏疏,显摆似的挨个给这些朱紫贵人们看去,脸上的得意之色只要不是瞎子全都看得清清楚楚。
“诸位看看,我这个儿子还可以吧,七十多万贯,可是起了大作用了啊,这可是解了燃眉之急啊。”
赵普笑着站出来道:“大殿下心孝,此乃大宋之福啊,臣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是要将这七十万贯的财物尽快换成粮食才是。”
赵匡胤闻言点头道:“不错不错,正是此理啊,金银之物饥不能食渴不能饮,若不能换成粮食,终究都是无用之物,此乃满朝文武对淮南灾民的一片善心,一定要保证物尽其用,千万不要被贪官污吏有所克扣,更不要被那无良奸商囤积居奇赚取其中利润啊,诸位可有什么主意没有啊?”
赵普笑笑道:“臣以为,这钱既然是大殿下弄来的,也是他的一片心意,莫不如将此事也交给大殿下去办如何?”
“这……昭儿还是小了点吧,独立负责此事,会不会……”
“臣以为无碍,臣的劣徒孙悦不也才年方十一,大殿下既然能筹得来这些钱,想来这能力还是有的,只是缺乏一些实务的操办经验,如今这事,倒正好是个机会。”
赵匡胤闻言还是颇有些纠结,不由自主的就看了他弟弟赵光义一眼,发现今天的赵光义居然脸色如常,没有半分表情,就跟个老僧入定似得,一时间心里居然大感安慰起来。
这老二到底是长了城府了啊,这要是往常,就算什么都不说,那脸只怕也早就跟紫瓜无异了。
“老二啊,你来说说,此事如何是好?”
“回官家,臣弟以为,这钱用来买粮食,并非上策。”
“哦?”赵匡胤奇道:“这是满朝文武捐赠了心爱之物,好不容易凑出来的钱,是朝廷百官对淮南难民的心意,难道还能挪作他用不成?”
“官家,臣弟不是这个意思,臣弟也以为,这钱必须一文不差的全都花在淮南灾民的身上,但却不应该再去买粮了,日前朝廷向南唐借粮,其实已经解了目前灾民的当务之急,再去买粮,其实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再加上这天下的粮食是有数的,今年的年景又不好,大宋的其他几道虽未出现灾荒却也算不上丰收,臣以为,这钱还是花在别处比较好。”
“花在别处?比如?”
“臣弟觉得,不如趁此机会以工代赈,征淮南灾民修水利河堤,他们如今没有农事反正也是清闲,不给他们找点事做反而容易生乱,再加上他们今年刚受了水害之苦,想来干起活来也会耐心一些,如此,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赵普闻言噗的一声直接就在公堂上笑出来了,赵匡胤的面上也不太好看,不过却狠狠地瞪了赵普一眼,赵普却好像没看见一般,自顾自地说道:“二大王,您知道修一座如此规模的河堤,需要多少银子么?”
“多少?”
“显德五年,开封大水,世宗皇帝亲上河堤督修,历时五个月,花费了足足两百七十万贯,这才修成,大殿下这七万贯虽然不少,但要说修水利河堤……呵呵,二大王啊,这政事啊,不能靠拍脑袋就信口开河,还是要实际了解之后再说比较好。”
赵光义的脸色却依然如常,笑道:“原来才二百七十万啊,我还以为少说也得三百多万呢,官家,臣弟也有本上奏。”
“哦?你这是要揍何事。”
“开封城的义商巨贾孙春明牵头,联合了开封城几乎所有家资巨万者,共募财富总计三百一十六万贯,用于修筑淮南的水利河堤,此乃详细奏报,臣弟以为此事可行,只是臣弟毕竟经验不足,一时也看不太准,不敢应他,这才拿到朝堂上来,让兄长和赵枢密指导一番。”
赵匡胤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赵德昭募了七万,他都已经很高兴了,毕竟这是做慈善,这年头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可是这赵光义上下嘴唇一碰,三百多万?
“孙春明跟我说,这三百一十六万只是开封之资,若是不够,只要在江淮一带继续募捐,想来,凑个五百万还是没问题的。”
不光赵匡胤懵了,就连赵普一时间都有些恍惚,狠狠掐了自己一下才确定不是在做梦。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三百万,朝廷打荆南湖=南两国一共也没花出去这么多钱啊,他倒是也见过更大的数额,但那是打仗啊,几个商人就捐出这么大一笔?你把刀架在人家脖子上逼着捐的么?
“二大王,军国大事不可儿戏,开封城家资巨万以上的人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敢说都认识但起码也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他们怎么可能捐出三百万出来?砸锅卖铁了么?”
却见赵匡胤捧着折子道:“呵呵,还真是砸锅卖铁了。这帮商人豪强们并不平白出钱出物,喏,这上面还是附着水利工程的设计图的,若以此法修建,不但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水患的百年之灾,还可以顺便多开垦出数万亩的良田,二弟的意思是,以这万亩良田为报酬,到时候按照出资的多寡,分配给他们,淮南水乡,向来都是天下粮仓,这笔买卖他们不亏,而且这上面还说,修好水利之后他们还会顺便再整修一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