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才给一百二十文?军属,老兵,是他们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的么?难民?难民也配跟军属相提并论么?他们的家人,他们的青春,都已经奉献给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献给了大宋官家,难道国家就不应该给他们一些补偿么?同志们那,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啊!”
“那……那您说,应该给多少?”
“三百文,不能再少了,又不是不赚钱。哪个股东不同意,就把他踢出去,滚一边玩去,这两个项目,有的是人抬着银子等着投呢,谁有意见,你们尽管闹,便是出一二条人命也不要紧,别忘了,你们的职责,永远都是服务于军属和老兵的。”
说的口有点干,孙悦给自己倒了一杯甜酒喝。
几个工会主席也纷纷表示领回了领导指示,并且一块拍了一顿马屁,都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类的。
孙悦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闭嘴,毕竟这帮人大老粗出身,拍的马屁并不如何高明,而且多少也是要点脸的,并不如何的爽,要知道,上个月他跟慕容嫣低调祭拜慕容延钊的时候,当地知县可是直接跪在坟前放声痛哭的,哭得慕容嫣都懵逼了。
顺便说一句,他们家大门口扫大街的,经常碰上曹官这种级别的高级官员亲自事必躬亲,若不是他们爷俩不太喜欢这一套,估摸着他现在吐口痰都能有人过来接着。
“至于你们平日的工作么,两件事,一个是关心他们的生活,最关键的就是居住条件和配偶两样,就是分房子和找婆娘,你们完全可以搞一搞集资,找我方伯伯建几个水泥的小高楼,专门赏赐那些平日表现好的人,第二件事么,就是装哔了,这甚至是比关心他们生活更重要的事情,人么,有点里子之后都是为了面子。
时不时的就带人去一趟开封,找新军将士们多搞一些军民鱼水情,让那些老兵们一定保质保量的给我把洛阳的生活给吹足了牛哔,就是让他们各种羡慕嫉妒恨,最好给那些因战功受过伤的,落下残疾的,都找俩小妾,实在不行可以组织人去倭国或者高丽买么,那边的女人便宜,总之,一定要让他们吹完牛哔回来之后,那些开封的新军一个个都恨不得直接给自己来两刀,这样他们上了战场杀敌才会有动力。”
众人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只能是用心记录了呗,堂堂一个儒家子弟,说出过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物,居然撺掇着一帮老兵痞去高丽和倭国买女奴,这聊天记录要是曝光,估摸着他得被口水喷死。
见这帮人都领悟了,孙悦也松了一口气,叹息一声进入他本来想进入的正题道:“朝廷要迁都的事儿,你们都知道了吧。”
第四百一十三章 妇联()
虽然朝廷目前还并没有明确的迁都旨意,事实上这事儿能不能成谁的心里也没个定数,但是这却并不影响这个消息传遍了朝野,不仅是大人物,就连平头百姓每天谈论的也都是这个话题,尤其是洛阳百姓和开封百姓,这都是实际的利益方。
就连后世,帝都户口都得值个三五十万的,何况是这封建社会呢?洛阳本就有作为都城的传统,民众素质方面,甚至他们比开封人更看中这些政治方面的事。
所以,要说这些人对迁都没点什么看法,根本就不可能。
“今天找你们来,本来是要说另一件事的,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孙家和军委会进一步深化合作,盐铁司也已经决定,将矿产部分适当向军委开放,加上洛阳这个即将要正式投产的钢铁厂,我们会有很大量的劳动力缺口,应该足以满足京中新军,甚至是雄州禁军的需求了。”
“你们也知道,国家的稳定就在于军队,而迁都洛阳,说实话所谓的文武百官反对与否,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却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儿,关键还是要看军人的意思,如果京中的新军全都想迁,要迁,迫不及待的迁,恐怕就连官家本人想要反对也做不到。”
“老实说,洛阳如今论繁华,确实还比开封差着一筹,况且故土难离,任谁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轻易恐怕也是不会乐意搬的,这都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咱们军委来出力了,我问问,目前工会中,有没有女子,又有多少女子?”
几个人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说道:“整个工厂里压根就没多少女子,工会里有怎么会有呢,每家也就那么三两个吧。”
孙悦想了想道:“这样,你们回去以后,让那几个工会里的女子组织一个隶属于工会的组织,就叫妇联吧,专门负责解决女子问题的,往小了说,谁家爷们打个婆娘什么的,就过去撑撑腰,往大了说,可以关怀关怀你们这帮老爷们。”
几人哄笑,可还是有点不解其意。
“等这个妇联成立了之后,让他们发动老娘们给我闹,就说工厂里歧视女性,没有专门的女子工作区域等,你们不许管,闹的工厂不能开工才好呢,以后你们工会选代表,也尽量引导大家选些女人,不,干脆留出专门的女子席位。”
“额……孙副使,这个……玻璃厂和钢铁厂,可都是您自己家的啊……”后边还有半句没说,你特么让我们把工厂闹的不能开工,真不怕回家被爹爹打屁股么?败家子也没这个败法吧,关键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你们懂什么,我这叫舍家为国,老子自己都被自己的精神感动。”
想了想,还是解释道:“这人啊,一旦上了年纪,尤其是成家之后,跟自己的哥哥弟弟啥的也就难免不那么亲了,甚至爹妈虽亲,一年半载见一面也不会觉得就是不孝了,可唯独婆娘,那可真是,三天见不着就想得慌,普通士兵有几个能娶小妾的?”
“把他们婆娘弄到厂子里上差,总有些活用不着出太大力气吧?二十郎当岁的小姑娘固然是不太方便,三十开外的,有几个还那么矫情的呢?保不齐谁家生活比较拮据呢,只要你们把氛围做得好一些,起码别让那些女子整天看你们光膀子乱晃,我就让各级政委走访一些家里生活不宽裕的人家,将这些女子用工名额当做福利奖赏下去,不愁他们不去。
等他们可以接受女子工作了,我会专门再建设一些全是女子的工坊,比如丝织、棉纺之类的,进一步吸收他们的家眷,另外盐铁司和军委还会合作一些专门针对中层将官妻子的高端项目,不过这些就跟你们没关系了,等到这些将士们的婆娘一个个都被咱们拐到洛阳来,不用多,有三成就够了,你猜他们会不会愿意迁都?谁特娘的还敢反对?”
众人恍然大悟,又是一顿马屁,这事儿毕竟涉及迁都,想来他们都是能分得清轻重的,再说他们不管原籍是哪的,现在都已经算是铁打的洛阳人了,迁都洛阳这种事哪怕是为了切身利益,也不太可能敷衍了事。
至此,这顿饭终于才算是吃的差不多了,孙悦又比较客气的亲自敬了他们几杯酒,赞叹一下他们之前为国杀敌的功绩。
说来也是好笑,他发现这些工会主席清一色全是杀契丹杀出来的,细一问各厂的其他工会成员也都是大多如此,好像大家心中有一条默认的潜规则一样:打过契丹的才叫英雄,打南方诸侯的,那就是欺负人。
孙悦如今也算是南征北战了,虽然也知道这确实是事实,但还是觉得这样不好,很容易造成歧视,甚至演变成北方人瞧不起南方人的尴尬情况,可这种心中固有观念又不太好改变,况且南方群雄相比于契丹好像也确实太软了点,所以一时间他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得吩咐他们注意一下这方面情况。
最后,孙悦还亲热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道:“好好干吧,如今我手里其实特别缺人手,毕竟枢密院这样的衙门,即使拆分,愿意离开中枢的官员胥吏也几乎没有,使相刚刚上去,根基不稳,原来那些军委的老人手好多都得留下来帮着他,我也不好再去管他要人,所以日后军委的工作还真就得指望着你们了,本官向来赏罚分明,回去传达一下,工会中表现好的,我调他来军委做胥吏,这可是枢密院的胥吏,放出去不比一般的知县小,所以,尤其是你们几个,有时间好好读读书,将来是有机会光宗耀祖的。”
几个人闻言更是兴奋的都找不着北了,纷纷捧起了酒坛子直接就给干了,并表示终身以孙家马首是瞻了,一个个大有梁山好汉见了宋江哥哥的感觉。
孙悦也只得说勉励他们干好自己安排的任务,当众人终于散去出去之后,发现太阳已经西斜了,想起还有一点工作要做,便抻了个懒腰,直接回家了,今早上慕容嫣说她新学了一个新姿势,他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第四百一十四章 孙春明要铸币()
孙悦当天晚上亲自下厨,安排了一顿火锅,打算招待一下韩德让,安排安排他,毕竟这次工会改革,涉及到的很多地方都需要他配合。
结果他愣是和慕容嫣两口子尴尬的坐在桌子上等了将近一个时辰。
毕竟韩德让实在是太忙了,人家不比孙悦这个懒哔,牛哔哄哄的连枢密副使这样的官职都敢吊儿郎当的干,除了商钞盐引制之外,随着孙春明当上盐铁使,并且越干越顺手,许多孙家之前在商业上的布局全都大踏步的开始向前进,而这些事孙春明和孙悦都是没功夫亲自上的,老曹和老方明显能力不足,除了他之外还真没人能挑得起大梁。
嗯,他们家也算是把官商勾结给做到极致了。
这就很尴尬了,倒不是孙悦等不起半个时辰,而是他的火锅已经做好了,铜锅里滚着浓郁而又香甜的高汤,边上还放着已经切好的上好羔羊肉、鹿肉、牛肉、大雁肉,关键是他们俩还饿了。
这特么的,犯罪啊。
孙悦和慕容嫣饿的实在没办法了,又不好意思边吃边等,便只能无奈的开始啃起了对方,刚啃的兴奋一些,韩德让就来了,身边还跟着孙春明。
貌似更尴尬了。
好在孙悦的脸皮比较厚,慕容嫣也不是什么抹不开面子的人,很快他们俩就跟没事儿人似的,还张罗着韩德让罚酒了。
“对不住对不住,实在是太忙了,事儿太多。”
孙悦问道:“话说你们到底在忙什么?一直都没腾出时间来好好聊聊,一家人忙成咱们家这样,也是少见。”
孙春明特装哔地叹了口气,然后道:“没办法啊,咱们肩上扛着的,是朝廷和官家对咱们的信任,身后是整个洛阳甚至整个大宋的千万万百姓,生怕工作中出现一丁点的差错,我是管经济的,事关千万万老百姓生活的福祉,再小的事,在我这都是大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唉,难啊,有时候真想辞官弃印,在乡下买几亩薄田,过点简单日子啊,你不也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么。”
孙悦无语道:“好好说话,都是家里人你这是装哔给谁看呢。”
孙春明哈哈笑道:“最近这种话说得太多,习惯了。”
孙春明上辈子是混机关的,最擅长的就是唱高调,穿越过来几年本来都给改了,因为他那套为人民服务在北宋实在太蠢了,他又不会之乎者也,因此这些年下来已经基本改掉了,可现在他混成了副相,身边人对他愈发恭敬,除了赵匡胤之外貌似也没谁是他的领导,所以得意忘形的有点故态复萌了。
毕竟古代么,又没什么娱乐,女人玩了这么些年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点力不从心了,除了装哔还有什么乐趣?
至于辞官归隐什么的,就跟马爸爸悔创阿里,刘大哥不知妻美是一个意思。
韩德让则很无奈的挤出来一个笑容,虽然他也已经习惯了,但是看见孙家父子俩这么逗比的日常,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我要开钱庄了,多亏了韩哥儿,否则我脑子非得烦的爆炸了不可。”
孙悦愣了一下,“这么快?我之前以为少说还得筹备一两年呢,你确定这玩意的经济基础到了?凭咱家这点财力就吃得下了?”
“为什么要凭咱自己家的财力做这事儿,我用咱自己的钱去建设国家信用体系?我钱多烧的?舍家为国也没这么个舍法啊,一点点来呗,我打算先铸钱。”
“…………这不是还不如开钱庄呢么,爹,货币改革,很容易作死啊,稍微一个整不好,就是天下大乱,到时候谁也保不住咱家的,你确定官家同意了?”
“没那么严重,我打算铸银币,而且是自愿使用,又不是把铜钱给废了,之前几个月,盐铁司没干别的,几乎把全国的白银都给收了,这东西本来在市面上流通的也不算多,只要确定跟铜钱的兑换比例,并保证钱庄中可以兑换就行了呗,韩哥儿已经联合了目前洛阳和开封的所有豪商,在钱庄这件事上都会插一手,联合使用,钱庄也尽量在每个州都开一个。”
得,孙悦听明白了,这是用银币来暂时代替飞票的意思,只要基础价值在,信用体系在,说这玩意溢价个七八成,问题不会太大。
要知道宋初这个时候,白银在市面上并不是主流货币,甚至压根就不是货币,绝大多数都是放在国库中压箱底的,因为国内几乎不产白银,在此之前的白银几乎都是少数民族给唐朝进贡的,宋朝中期市面上出现的大量白银来自于对日贸易,这时候自然还没有,市面上的大额交易还是喜欢用黄金,白银真正当成货币用,已经是明朝时候的事儿了。
所以至少此时此刻,在宋初,白银乃是稀罕物,而且九成九都在朝廷控制之下,也就是盐铁司的控制之下,也就是孙春明的控制之下,这也是他这么干的底气。
说句题外话,其实不管铜钱还是金银,货币的价值从来也都不是按照实物价值来确定的,否则历朝历代的昏君也不会通过铸造大小钱的办法来搜刮于民了,白银整坨整坨的成为货币,本来也是一个历史发展中的意外。
多解释一下吧,整个明朝的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根本就不是一个烂字能概述的,应该说,明朝特么的几乎就没什么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