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好像是北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爸,这好像是北宋-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全斌笑道:“为什么要跟你说?某个方面来说,我其实要谢谢你,你这回太耀眼,连我都有点被你比下去了,而你又是个压根没有什么军权的文人,这对我的结局来说,倒是一件好事,相当于我肩上的压力小了许多,但就像我刚才所说的,老夫这个岁数,其实什么都看得淡了,便是这条老命,其实也没多在乎,也就只有后辈子孙,能让我真正动容一些。”

    “我家的子孙,三个儿子都是武人,官家看在我的面子上无论如何也不会为难他们,最少混个小官终老是没问题的,但同样,不入禁军体系,终究还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用不了几代,我王家也就泯然众人了。”

    “其实平平安安,未必不是福分,可是如今这势道风云变幻,如老夫这般,生于唐朝,如今都特么换了七家天子了,若身边没有这几万百战精兵,还不早就让人给撕了?都说我对部下放纵宽仁,可没了他们,我这个节度使算个屁啊!将来若天下真的再有剧变,凭他们的本事,就是官家不收,他们也控制不住忠武军。”

    “我若真因为‘宽仁’而获罪,这些将士们或许会念着点我的好,将来他们的日子能好过一些,不过这年头,隔代的恩义也就那样,其实并不太靠得住。”

    “但好在,我那个孙子不错,我听教导他的几个先生说,这孩子将来考上个进士什么的希望很大,而现在谁还看不出来,未来的朝堂,文官是你们孙家父子两人的天下了,如果你愿意照拂他,我自然也不介意卖你个面子,几个月后,等南诏,哦他们现在好像叫大理,等大理打得差不多了,我将战死在大理境内,将西南交托给崔、刘二人,这样,我死后应该也能追个异姓王。”

    “王……王老将军,何必……何至于此啊。”这王全斌,居然要用余生老命,来换一个孙悦的承诺?

    “咱们这位官家啊,心比谁都大,他那强干弱枝之心路人皆知,我们这些手里还有点实权的节度使,早死一点其实反倒是好事,只是身后事托付给你,你也得让我放心才行啊。”

    王全斌这是要孙悦开价了,毕竟这跟慕容延钊不同,他与王全斌之间全无恩义,这么大的事儿只靠口头承诺,人家肯定不放心。

    “我明天就和凯哥儿结为异姓兄弟。”

    王全斌点了点头,却道:“不太够。”

    孙悦想了想,道:“还请王老将军,为我取个表字。”

    孙悦今年十三,还没到取表字的年龄,不过以他今天的地位,没个表字确实已经不太方便了,通常来说给人取表字这活,都是师长,最起码也得是个半师,甚至孙悦的表字如果不出意外肯定会是赵匡胤亲自给他取,如今他将这个权利交给王全斌,几乎等同于向天下人宣告,他与王全斌有半师之谊了,孙悦这所谓的白袍名将,也就有了师承。

    毕竟,他名义上的老师赵普也是个文人,真正的授业恩师魏仁浦还是个文人,枢密院的文人就算在战略上再怎么厉害,实际作战中肯定跟那些真正的武人没法比。

    到时候,不管事实是怎样,天下人都会认为,孙悦这一身打仗的本事,是王全斌教的。

    如此一来,哪怕是单纯为了德行名声,孙悦也得对王家后人多多照拂,要知道这年头文人如果没有个好名声,那是很难混的。

    王全斌满意的大笑,与孙悦再干了一碗酒水,然后充分发挥了他沙陀人的文化功底,在孙悦一脸黑线的目光中,给他取字:化龙。

    孙悦特么的感觉自己简直想死。

    这两个字倒是不犯忌讳,因为这两个字已经烂大街了,比如慕容延钊,他就字这个,还有何继筠,党进,这些名垂青史单独列传的大将,都字这个。这些武将动不动就字化龙。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张伟,这是个喊一嗓子都不知道你丫的叫的是谁的破名字。

    这特么王全斌也太腹黑了吧。

    这破字,一听就知道是他给取的,毕竟沙陀人么,他们的皇帝都不识字,你还指望着他能有什么文化,而这么难听,如此一般的表字,孙悦都接受了,在外人看来,这得是什么样的交情啊。

    他分明就是在用这样一个极其一般,极其破的破名字,在绑架他的名声。

    但孙悦还得认,于是,从今以后,他就字化龙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字太破,基本上一辈子就没什么人叫过。

    价钱谈好,剩下的就到了实施的阶段了,孙悦跟王全斌道,这次回京会让曹彬把王凯寻了个借口留在身边,只等什么时候王全斌‘牺牲’,什么时候就让他进枢密院。

    而王全斌也答应孙悦,一会他睡一觉醒醒酒,身体就会‘痊愈’,帮着平息这场兵变,亲手斩了那个叫王继涛的混账。

    这勉强也算得上是一场宾主尽欢了。

    却听王全斌最后叮嘱道:“再跟你说两句真心话,老头子没什么文化,但这辈子见得多了,这些话或许还能值两个钱。”

    孙悦也笑道:“您都是我半师了,也是该指点我一点东西了。”

    “我之前跟你说道冯道时,你好像颇为不屑,怎么,你也觉得此人品节有亏么?这势道改朝换代这么频繁,难道还要讲究什么身死殉节么?如果这样算的话,你那恩师魏仁浦不也是后晋出仕的么。”

    “这个……咱们自己人之间也就罢了,但他毕竟对契丹也……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王全斌可能是真没理解,挠挠头,道:“这是什么意思?侍奉契丹怎么了?莫非你想说民族仇恨,说他是汉奸?可是,这天下三十年前,还是我们沙陀人的啊。”

    哈?

    孙悦愣了一下,好半天没反映过来,但细一寻思,似乎还真是如此,他从后世而来,从没觉得沙陀人不是自己人,那是因为沙陀人在不久之后就彻底消失了,甚至现在也消失的差不多了,等王全斌和符彦卿一死,或许天下人就都不记得这么个种族了,可是对当时人来说,沙陀和契丹有什么区别?

    因为沙陀人对汉人好?可是契丹人对汉人其实也不差啊!

    “可是那契丹人,毕竟是咱们的敌人。”

    “你觉得,契丹人是被谁打跑的?”

    “当然是刘知远啊。”

    “真的是刘知远打跑的么?契丹铁骑何等雄壮,就是现在的大宋也未必就敢说能打得过他们,老刘他何德何能?我来告诉你吧,那是因为耶律德光攻占开封之后,没有屠城!

    契丹人无饷,对将士来说出征唯一的目的就是抢,可是耶律德光却严禁契丹人抢劫,契丹人只好四下在山间田间进行抢劫,结果激起了民愤不说,契丹人自己也觉得没意思,一百个乡间人,也不如一个开封人富啊。结果刘知远一起事,契丹兵都懒得打他,士气低落到了顶点,这才有了后晋。”

    “这……特么还能这样理解么?”

    “那你说,当年的耶律德光,为什么没有屠城?”

    “因为……冯道?”

    “对啊,就是冯道忽悠的他啊,所以你说,打跑契丹人的,到底是老刘,还是冯道?况且老刘是沙陀人,耶律德光是契丹人,他们可都没有屠城,反倒郭威是汉人,屠了三天。”

    “…………”

    “所以我之前说你像冯道,并没有半点讥讽的意思,事实上,你也真是像他,如果易地而处,把你跟冯道换一下,这事儿你干不干?我也真希望你能成为第二个冯道,这样,我家孙子跟着你我才放心,你这孩子是读书读的有点傻了,回去好好琢磨琢磨我的话去吧。”

    孙悦木然的点了点头,出了门,他今天受到的教育实在是有点多,好多以前觉得理所应当的,全都被无情的推翻,他感觉,他的世界观都有点崩塌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示与重新选择() 
押送着近十万的俘虏上路,有了王全斌的亲自镇压,一场兵变完全在他和曹彬两个人的能力范围内就给解决了。

    而当他们终于行到了开封附近的时候,也收到了王全斌在大理误中流矢而死的消息,忠武军所部,也一道归了崔彦进,据说赵匡胤伤心到‘声嘶力竭’,‘放声痛哭’,给王全斌的儿子孙子都进了官不说,还给他追封了个‘河东王’,请进武庙世世代代享大宋香火。

    这结局,除了早死了一些年之外比之他原本要好多了,也算是另一个意义上的一种双赢吧。

    这一切对于孙悦和曹彬来说,暂时关系不大,因为要继续向大理国用兵的原因,所以三个大帅级的人物都没有跟着一块回来,这次的献俘仪式也就全都落在了孙悦和曹彬两个人身上,这也算是一个很明显的政治信号,两个人此时的心情还是异常的忐忑和激动的。

    献俘,在历朝历代都是帝王炫耀武功的无上荣耀,而主持献俘的人,名垂青史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离开封城还有四十多里的时候,孙悦他们就看见赵匡胤的车架在亲自迎接了,这个赵大黑子看上去还是一如既往的豪迈,但看在孙悦的眼里却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曹彬先一步迎了上去,说了些礼仪性的没什么营养的废话,而赵匡胤也对他能约束部将,廉洁奉公的精神进行了大肆的褒奖,然后才轮到孙悦,打马上前然后利落的翻身行礼:“臣孙悦,西征归来,不负圣命,押送后蜀皇室亲眷一百二十一人,后蜀百官三百六十九人,将士十一万七千四百人,请官家检阅。”

    赵匡胤颇为欣赏地看了孙悦半天,才道:“当年那个做汤饼的少年,如今一转眼,竟已然成为了我大宋的顶梁之材,现在想想,还真是快啊,当年谁能想到,你们父子俩不但做的了汤饼,居然还治得了天下。”

    “官家过奖了,臣只是因缘际会,走了狗屎运罢了,这都是您的洪福齐天的缘故。”

    赵匡胤闻言哈哈一笑,随即便伸出手,亲自将孙悦给扶了起来,笑道:“此战,我不喜得后蜀,只喜得了你啊,我身边的这些弟兄们都已经老了,大宋开国这许多年来,一直都没出现什么新锐小将,将来这天下,还是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啊。”

    “…………”

    孙悦无语的瞅了赵匡胤一眼,这好端端的怎么还学上李世民了呢,说大宋缺将,这不纯扯犊子呢么,您自己今年才四十出头,在您的义社十兄弟中排行老二,剩下八个比您小的,一个个三十多岁都当上都指挥使或副指挥使以及节度使之类的高官了,合着您还嫌他们老不中用?

    当然,孙悦也明白赵匡胤的意思,其实这玩意跟老还是少都没有关系,关键在于一个新旧上,如今在大宋所有手握重兵的这些将领,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柴荣时代甚至更早就拼杀出来的,人家与大宋之间的恩义不深,包括他的义社十兄弟。

    真正由他所提拔起来的人,目前来看,除了自己应该也就是曹彬了,可这货还是柴荣的小舅子。

    如果没有自己的话,恐怕得等到潘美灭了南汉归来,赵匡胤才会有自己第一个根正苗红的‘宋将’。

    而此时自己出现了,赵匡胤又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说出这样的话,若说他没有所指,恐怕是七八岁的孩童都不会信的,而指的是什么,这恐怕要相关的文武百官们想破头了。

    “我记得你小时候,我吃汤饼的时候给了你一个扳指,你可还带着?”

    孙悦闻言连忙将东西掏了出来,这玩意自他得了之后就一直挂在脖子上,盘的油光锃亮的。

    “不敢有一日摘下。”

    赵匡胤笑着接了过去道:“送你的时候,跟你说等有朝一日高中,就拿这东西来找我,让你做我的魏徵,如今你虽新立大功,你爹却要你重考科举,哈,对你来说高中肯定是没问题了,只是如今你在军中已有如此成就,你,是愿意来做我的魏徵啊,还是愿意继续为我大宋开疆扩土,扫平天下呢。”

    孙悦闻言眉头一皱,本以为今天他可以打个酱油,让曹彬来当这个主角,可明明是寒暄两句的事儿,怎么着越聊越邪性呢。

    还没等回答,孙悦就感觉两道锐利如刀子一般的目光朝自己射了过来,顺着感觉一瞅,正是仅落后赵匡胤一个马身的赵光义,和落后赵光义好几个马头的赵普。

    这是给了我一次重新站队的机会?可是刚才说的那话,分明是想让我坚持走枢密院的路子啊!为了捧我,大宋的将领都已经‘青黄不接’了啊。

    自从跟王全斌聊完之后,孙悦已经习惯于用最叵测的角度来揣测赵匡胤了,这位赵大黑子绝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爽利干脆,或许人家是这世上心机最深的人也说不定,那么,这位世上权利最大之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隐隐的,孙悦好像已经有点抓住赵匡胤的心思了。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臣暂愿做官家手中的利刃,待得江山一统,收复燕云之后,臣再来当官家之魏徵。”

    赵匡胤闻言哈哈大笑,不管这孙悦是看懂了他的心思,还是心理真的如此作想,总之,他是越来越喜欢孙悦了。

    他确实是希望孙悦留在枢密院的,而且他生怕这孙悦有什么心里顾虑,他刚才甚至隐隐有一点施压的意思了,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帝王心术,平衡而已。

    孙悦和孙春明两人虽然都是国士之才,但他们俩到底是投靠赵普还是赵光义,对他这个官家来说,区别真的不太大,但不大,可并不意味着他会不管。

    就像之前孙悦所想过的一样,那赵德昭,毕竟是一直留在京城没有出去过的啊!

    于赵匡胤来说,孙家两父子分投既有其尴尬的地方,可同时也未尝就没有好处,这固然让他们俩会有失于信任,有点里外不是人,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逃避党争的理由?不管他身后之事到底是谁赢谁输,这两父子只要有一个留下,那可就是都留下了,不管谁赢谁输,这天下,终将都只会有一个声音。

    这是他对他们父子俩的一种保护。

    当然,孙春明的参知政事,算是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