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快要病死’的王全斌()
对朝堂上所发生的大变动,孙悦暂时还并不知晓,此时的他,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回京了。
封赏没下来,但新差事却下来了,那就是让他陪着曹彬一起,押着孟昶一家和后蜀的近十万俘虏进京,赵匡胤也知道,忠武军的将士们和那些大兵们现在肯定都烦死他们两个了,巴不得让他们赶紧滚。
这任务没什么军事风险,但政治风险却也着实不小,因为孟昶当皇帝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他是整个五代十国期间,所有的大小政权加一块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许多人都建议直接将他杀掉,甚至是一家子都杀掉。
这其中,甚至包括以仁德著称,善良而又懂事儿的曹彬,这货在这件事上一反常态,言辞激烈的请官家杀掉孟昶的全家,不过赵匡胤却没同意,反而讥讽他‘好雀儿的肚肠’。
因为赵匡胤也是个有收集癖的人,到了他这个程度收集什么奇珍古玩未免太没意思,所以他喜欢收集的,就是那些曾经敌对的一国之君,平日里好吃好喝的供着,高兴的时候领出来溜一圈,权当是在养宠物,这可以使他的心情变得无比的通畅。
不过原本历史中孟昶还是刚到开封就死了,史书上的说法是水土不服,具体有什么阴私孙悦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民间的说法是因为他看上了花蕊夫人。孙悦得暗暗留神一点,别一不小心把自己给卷进去。
而与孟昶相比,更麻烦的其实还是那十余万的川蜀降兵,因为就这么点哔事儿,已经隐隐有激起兵变的意思了,连一向沉着冷静的曹彬一时都有些慌。
因为赵匡胤的命令是:“行者,人给钱十千,未行者,加两月食粮。”
什么意思?就是说,大家一块去开封,身强力壮且军事素养好的就当禁军,条件差一点的也会分给你土地另行安排,走不走全凭自愿,愿意走的每人给十千钱,算是精神损失费,而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给你两个月口粮,该干嘛干嘛去。
仁德吧,真是太仁德了,历史上对敌国战俘这么敞亮的君主真的不多,可是这一笔预算赵匡胤却没有给,一下子,就把那些伐蜀的将士们给惹炸了。
还是那句话,咱不是都说好了,蜀川地面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归我们吗?
凭什么,还每人分他们十贯钱,这就是一百万贯啊!他们每多拿十贯,自己不就少拿十贯么?本来就一个个的都憋着一肚子火呢,也不知是谁先起的头,反正这帮大兵们冲着孙悦和曹彬就来劲了。
而王全斌呢,特别巧的就‘病’了。崔彦进的态度是不置可否,稍稍约束了一下他自己的那些嫡系,但对忠武军将士的兵变却有点隔岸观火的意思,只有刘光义勉强出了点力。
孙悦对此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十贯钱对于他来说那就是零花钱,可对于这些大兵来说,那就是半个媳妇,民间雇佣混混的话这钱都能买一条命了。
他这个大宋首富之子倒是有心想把这一百多万贯的空给补上,但他估计孙春明能杀了他。
孙悦可是很清楚的,这帮忠武军都是沙陀人,没素质的,他们什么事儿都能做的出来,一点不夸张的说,原本历史上这些俘虏虽然没在他和曹彬的手上,但赵匡胤也是下了这样的命令的,忠武军的反应是:杀。
把后蜀的降军杀光,就没人跟他们分这笔钱了。
就是这么神奇的脑回路,要知道这后蜀的降军可一点也不比侵略过来的宋军人少啊,而且都是刚刚才放下武器的职业军人,说白了宋军这分明就是没拿他们当人么。
蜀军推举了他们的老将全师熊本来想跟王全斌谈判的,他们要的不多,起码的生活物资和一点点可怜的尊严就行,受不起大宋天子的大仁大义。
结果,还没等王全斌做出反应,生怕主帅答应协商影响他们收入的大兵们不干了,一个姓朱的将领直接去了趟全师熊的老家,将他全族都给杀光了,只留下了他的一个女儿,因为长得比较漂亮给收做了小妾。
而这次杀降,也就彻底拉开了两年蜀乱和百年造反的序幕,全师熊直接就疯了,领着那些已经放下兵器的蜀兵就跟王全斌干,而当时这帮仗着剑门关都守不住俩月的蜀军,摇身一变,全都成了洪水猛兽,生生的就将整个大宋的国力拖住了两年之久。
现在,这个难题被踢到孙悦和曹彬的头上来了。
孙悦真特么觉得,自己现在想死。
如果真发生了历史上一样的事情,那他差不多真的可以找根绳上吊了。
孙悦和曹彬正慌着,一个叫王继涛的将领,就点燃了兵变的第一把火。这老爷们悍然的闯进了孟昶的后宫,领着部下悍然的就玩死了几个孟昶最漂亮的嫔妃,当曹彬铁青着脸将他绑起来之后,这货居然梗着脖子肆无忌惮的跟曹彬对骂。
杀么?似乎必须得杀了,但这货虽然百死,可眼下这么个节骨眼上,整个忠武军甚至部分禁军全都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万一把将士们给激怒可如何是好?
想来想去啊,似乎没有别的办法了,王全斌的‘病’必须得好!如果王全斌帮着他们安抚将士,这事儿也许压根就算不上是个事儿了,可如果王全斌像现在这样好像默认甚至支持一般,那他们俩就真的麻烦大了。
所以暂时将军中这些麻烦的事情交给曹彬,孙悦则接下了去请王全斌的重任,要知道前两天孙悦还将人家老头给憋屈的半死,真不知道这一趟要多费劲,这还真特娘的是风水轮流转啊。
好在孙悦手里多多少少算是掐了一张王牌,那就是王全斌的孙子,王凯。
老头么,对人家来说赵匡胤的圣旨可能都未必有他孙子挤出几滴眼泪来的好使。
于是,在王凯的安排下,孙悦顺理成章的就来到了王全斌的‘病床’前,就见老头左手搂着个孟昶的嫔妃,右手喝着小酒,面色红润,精神头看起来比自己都足,看这架势长命百岁都不在话下。
“额……王老将军,下官来探望您来了,您这身体……额,还好吧。”
王全斌顺势吧唧一口亲在孟昶那个嫔妃的脸上,然后中气十足的说道:“不行了,老了,快死了,我一会就给官家写信,请他批准我告老还乡,这军队的事儿啊,就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哈哈哈哈哈。”
“…………”
第二百九十七章 细思极恐()
孙悦当然知道王全斌心里的不爽,说实在的换了谁这时候看他恐怕也不会爽到哪去,这是变着法的收拾他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倒是一点不假。
“王老将军说笑了,这次伐蜀能竟全功,那都是您只指挥有度,统筹有方的功劳,下官只是恰逢其会,得了您的信任而已。”
王全斌皮笑肉不笑的道:“你这娃娃倒是懂的分功。”
“大家同坐一条船,总不能全让我多吃多占,最后把船给弄沉了吧。”
王全斌闻言哈哈笑了两声道:“你小子这是在点我啊,你的意思是说,真要把事情闹得大了,我也会吃不了兜着走是不是?”
说着,王全斌随意的挥了挥手,撵走了搂在怀里的美人,又让屋中的所有护卫全都出去,只留下孙悦自己,笑道:“从后蜀的皇宫里掏出了这么两坛好酒,没什么下酒菜,陪老头子喝一点?”
孙悦长长一躬:“恭敬不如从命。”
王全斌又大笑了两声,取出两个晶莹剔透的琉璃碗来,特豪迈的倒了两碗酒,然后一伸手,便示意孙悦喝了。
孙悦看着这满满一碗就起码有小半斤,一时间也有些发憷,但还是一咬牙给干了,火辣辣的味道直往鼻腔里返,呛的他眼泪都留下来了。
王全斌笑嘻嘻地将剩下一碗也一饮而尽,然后片刻不停就给孙悦又倒上了一碗,道:“我那个宝贝孙儿,对你很是推崇啊,尤其是自从跟你去了一趟夏州回来之后,提你的名字他眼里都会发光。”
“凯哥儿这是抬举了。”
“行了,别谦虚了,你个十二岁的娃娃,不管是文韬还是武略都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说实话老夫这六十几年见了无数的英杰人物,似你这般出色的还真是头一个,这没外人,你就别谦虚了,我不习惯你们文人的那套说辞。”
孙悦颇为尴尬的笑了一下,一时间还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接,难道要自己说,对没错,我就是那个能文能武的国士无双,天下才学共一石,老子占了九斗半。
虽然这是事实,但这么说话显得多狂啊。
“我孙儿看你的眼神我很熟悉,就想好像当年,我还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看庄宗皇帝的眼神差不多。”
孙悦噗的一口酒就喷出来了,“王老爷子你要是夸我就好好夸,别害我。”
王全斌呵呵笑道:“用不着这么紧张,你这人虽然能力无双,但据我看来却是个没有魄力的,听说你一身本事大半都是跟范质、王溥、魏仁浦学的,我倒是真没看出来,真要说像谁的话,我倒觉得你跟冯道挺像。”
孙悦哭笑不得道:“王老爷子咱还能好好唠嗑了不,完全听不出来你这是在夸我还是在损我啊!”
王全斌笑着就端起了酒碗,与孙悦又喝了一碗,道:“今天你既然来找我,我就跟你说几句心里话,你可愿意听?”
“洗耳恭听。”
“伐蜀的功劳,用不着你让,我说实在的我也不稀罕,当武将当到我这个份上,如果不打算割据一方建国称王的话,说实在的已经算是走到头了,我伐蜀本来也不是为了功劳赏赐,以现在咱们这位官家这个揽权的劲,除了符彦卿也不可能再有其他的异姓王了,哦,或许还得加上归义军姓曹的他们家,所以你说你让功劳给我,我也并不稀罕,反倒是崔、刘两人,可能对你更腹诽一些。”
“您倒是真想得开。”
“想不开的,在这五十几年的天下动乱中早就死干净了,说句装一点的话,人活到我这个份上,除了青史留名之外,说是无欲无求也不为过了,你以为我弑杀,是因为贪财么?我是为了我的后世子孙啊。”
孙悦一懵,特别茫然而又真诚地问道:“此言何意?”
“自古以来,除了刘备那个实在没辙了必须要找个地方安身的以外,有一个君主亲自伐蜀的么?你也算熟知历史,那伐蜀的大将,都是什么结果?”
“这……”
“要么,身首异处,要么,占地为王,你见过一个光耀门楣,功成身退的么?”
孙悦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可如今王全斌这么一说,似乎……还真特娘的是这样啊。
莫非是这地盘邪性?
“川蜀这片地方啊,说是天赐之地也不为过,不管外面怎么乱,只要把剑门关和三峡守好,敌人飞都飞不进来,而它险山恶水之后,却是千里的沃土平原,君主自己是不敢亲自来的,因为这地方难进,却也难出,若是御驾亲征,一旦后方有变,想回师都来不及,可是派将领呢?谁能保证将领自己不会占山为王?后蜀是怎么来的?”
“想来,是官家相信王老将军的为人吧。”
“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你自己都不信吧,我一不是他嫡系,二不是他老友,甚至他是汉人而我是沙陀人,若他不防着我,何必要让他结拜兄弟与我兵分两路?禁军三帅中的两个下来给我当副手,你不觉得这待遇未免也太高了么,我若是不个官家找点麻烦,我还能不能有命出蜀都不一定。”
“…………”
孙悦这下真的是傻了,他之前可是一直以为,王全斌残忍嗜杀,只不过是军人的天性使然,脑子简单了些,不懂政治。
可是他也不想想,这货在五代这样的乱世之中比冯道活的时间都长,地位都高,又不像符彦卿那样有八个最低混了个节度使的亲兄弟,难道真的就是一普通武夫么?
再深思一步,历史上赵匡胤虽然恼怒他把川蜀给祸害成了焦土,可毕竟没杀他啊,虽然治罪,可人家换个地方依然当他的节度使,死后虽然没追异姓王却也追了一个中书令,人家确确实实是有史以来,所有攻蜀成功的将领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何着王全斌屠城、杀降、祸乱蜀中,都特么是故意的?
何着他其实是为了自保?
孙悦突然觉得,他好像已经看不透王全斌了。而且他一时也说不上来对他应该是个什么观感,你说他是个坏人吧,他用整个川蜀的百姓来给他自己一个人自保,这绝对是天大的坏人。
坏到掉渣的那种大奸大恶之徒。
可如果细想一下,这世上对文臣和武将的评判标准本来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冯道,因为最有亏于忠义,虽然为百姓做过不少的实事儿,但却被牢牢的钉在耻辱柱上,可是王全斌和符彦卿,换的主子难道就比他少么?
更重要的一点,人家是沙陀人,沙陀人打仗本来也是比较凶残的,而且人家也不是炎黄子孙啊。
如果再往下深思一点,赵匡胤那么精明厉害的人,有没有可能在这之前就已经将一切都预料到了?想想那自相矛盾的约法三章,哪有一边答应大兵抢劫,一边严令杀人的。还有那优待俘虏的所谓仁政,一百多万贯的仁德却要大兵们自己来掏腰包,这是赵匡胤这样的大政治家能干出来的事儿么?
他赵匡胤,是真的,就像他所表现处理的那么仁德么?这会不会是一场,君臣二人心照不宣的双簧呢?
细思,极恐。
“下官自问,跟王老爷子并无什么忘年的交情,不知您跟我说这些……”
第二百九十八章 世界观崩塌了()
王全斌这么一解释,很多之前想不通的,突然间全都豁然开朗了,不过孙悦却也更郁闷了。
五千年历史中唯一一个以不杀开国的仁义太祖,居然也是个手狠心黑的货,他觉得自己的信念都有点崩塌了。当然,这一切到目前为止还都只是他的臆测。
王全斌笑道:“为什么要跟你说?某个方面来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