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这样的装饰,喜欢这样的建构,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只不过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己…好像又有些老了…
不过自从决定离开官场,退隐民间起,彭岳感觉自己还是稍稍减慢了些衰老的度,至少,自己还有一颗年轻的心。
他自忖这些年来,为大明做了不少事情,有公利,有私心,他甚至曾经渴望,史书上能给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渺小,自己的能力还是有欠缺,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有什么不同,它还是存在一样的悲欢,一样的离合,相同的奇事,相同的不完美。
彭岳现在看淡了,也看透了,事情总是有一个缓慢展的趋势的,不是人力所能够改变的,也许冥冥之中,真的自有安排吧。
这样也好,多了份清静,多了份安宁,多了份惬意,所以彭岳飘然离去,再也没留下什么痕迹。
不过作为多年的老友,彭岳还是给徐阶留下了一词以示勉励,或者说以示劝诫。那词当然不是彭岳写的,而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杨慎写的,只不过他远在云南,估计这词,徐阶还没有看到过,所以彭岳便事先告诉了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渔樵江堵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彭岳不知道当徐阶看到这词后,会是个什么反应,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何感想,但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深意吧。
本来彭岳还想告诉徐阶,小心防范朝中的高拱,还想要告诉他,东北的的女真族也是一个大患…
其实彭岳还想告诉徐阶很多很多,后来想想,真的没有必要,一切都是天意命数,不是几个人就能改变的,没有高拱来夺权,还有张拱、李拱。没有努尔哈赤造反,也许还有别人,一切都是定数,改变不得的。
况且这个朱厚熜根本不是一个明君,后来的万历也是,朱由校什么的也是,干什么要替他们担心江山?难道要把中华上下五千年全部告诉他?所以彭岳只是给徐阶留了那么一词。
这就够了,静静看着一切秩序地展,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彭岳的嘴角又微微荡起了些笑意。
突然,一阵婴儿的啼哭将彭岳从回忆中唤了回来,彭岳身上抖个激灵,蓦地转过身去,瞧向了屋内。
“老爷,夫人生了,是位小姐…”,屋内一个小丫鬟迅跑出屋外,向彭岳报告了这一喜讯。
“是么?婉儿没事么?”,彭岳焦急地问道。
“没事…”,丫鬟喘了两口大气,“母子平安!”
“好!好!”,彭岳满面喜色,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事实上,自因为生了紫菱那件事后,彭岳心中就有了阴影。因此顾婉儿临产之际,他竟出了屋子,因为他实在不敢待在现场,他试图让自己先忘记顾婉儿生产的事情,先想一下其他事分散一下精力,然后再得到一个喜讯。
果然,彭岳终于等到了这个喜讯,他兴奋地向屋外跑去,却正好撞见了从屋内抱着孩子出来的仇青歌。
“怎么把孩子抱出来了?”,彭岳站到仇青歌身前,看着她怀中肉嘟嘟的小家伙,满脸的怜爱之色。
“婉儿说你肯定想先看看孩子,所以就让我抱出来喽…”,仇青歌笑着说道,“而且她说她现在的样子丑丑的,还不想见你…”
“呵呵…她总是这样…”,彭岳瞧一眼仇青歌,又把目光投注到了她怀中的孩子身上。
“赶紧给女娃起个名呗…”,仇青歌朝彭岳努努嘴,“你想好了没?”
“额…”,彭岳搔搔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事实上,他确实还没有想好。
“常言道,今生的女儿,前世的情人,不如,我们叫她菱儿吧!”,彭岳狡黠地向仇青歌眨眨眼睛,继而和她会心地相视一笑。
仇青歌知道,彭岳从来没有忘记过紫菱,他不是一个寡情无良的人。
可彭岳这句话,却又让仇青歌想起了那段纠结而又美好的岁月:自己和紫菱争风吃醋,本以为自己稳操胜券,可最终嫁给彭岳的,竟然是紫菱。
不过无论如何,至少现在是自己陪在他身边,想到这,仇青歌不禁靠在了彭岳肩头,慢慢闭上了眼睛…
仇青歌在想,彭岳又如何不在想?看着落日映下来的余晖,彭岳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当年的青葱岁月,而天空中灿烂的颜色,好像在慢慢凝成印象中紫菱的那张笑脸。
她真的在冲自己笑呢,今生的女儿,前世的情人,可终究有些遗憾,注定无法弥补,有些人是连今生的情人都做不成呵!可自己又能怎样呢?
太阳慢慢落了下去,可它终究会有升上来的时候,不是么?彭岳坚信…
附注:本书一共设计了三个结尾,是为满足读者的不同喜好而补作。如果您不喜欢大结局一,请参考大结局二、三。另,本书业已完结,希望喜欢本书的读者,能来起点,给笔者的结局补一个订阅,只是结局就好,笔者会很开心的,谢谢!(。)8
第三百七十三章:静待天明(架空版大结局)()
“彭阁老,前线来报,戚继光已率军成功收复河套地区!”,张居正匆匆走进西苑朝房,便将一封奏折呈到了彭岳面前。≥≧
“好!”,纵使彭岳平日基本上喜怒不形于色,但听到这个消息,也掩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他想起了当初蒙冤的曾铣,蒙冤的夏言,纵使自己已经为他们平反,但终觉得不够,可此时成功收复河套的消息传来,彭岳才真正觉得,可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来,叔大,坐到这里…”,彭岳冲张居正招了招手,张居正随即三步并作两步,坐到了彭岳面前,也是一脸的喜色。
“彭阁老,此战谭纶等人皆是功勋卓著…”,张居正坐定后,又向沉浸在喜悦之中的彭岳添了两句。
“嗯,凡是立功将领,皆有封赏…”,彭岳点点头,“不过要先将此时奏明圣上,然后再有内阁会议讨论决定具体封赏。”
“是…”,张居正呵呵笑道,“记得您说过的话,自己定下的规矩,可是不能乱了…”
“对,正是如此…”,彭岳同样对张居正报以一笑,“这个头必须得开好,只有做好了这个示范,以后才有可能有序地进行展。”
“嗯,学生记下了…”,张居正点头应道,心里却对彭岳的一些做法感到奇怪。
自从嘉靖帝朱厚熜驾崩以后,彭岳手里握有的实权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是能以自己的意志来行事。
有时候张居正会对这个人感到深深的敬佩与畏惧,因为他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人能有如此聪明的脑袋和雷厉风行的政治手腕,甚至让皇帝都感到无可奈何,因为在朝中,彭岳的“同党”实在是太多太多。
不过张居正却不知道,彭岳之所以会有这种手腕,一是多年政治生涯的淫浸,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后世的彭岳”向“前世的张居正”学习的结果。
就在张居正怀疑彭岳有谋逆嫌疑的时候,彭岳的态度却又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先是扩大内阁规模,规定内阁之中必须有九个人,而且这九个人不能直接由皇帝委派,而是由大臣来相互推荐选举。
彭岳的这个做法肯定是激起了群臣的反对,因为已经有不少大臣开始怀疑他有谋反倾向了,但是彭岳手中紧紧把控着禁军和锦衣卫,谁也奈何他不得。
最后在彭岳采取一边拉拢一边打压的措施后,终于用强硬手段将这个措施推行了下去。
就在众人以为,内阁之中的其他八个人都是为彭岳打工的时候,却没想到彭岳规定什么事情都必须由内阁全部成员讨论决定,以多数意见为准,最后再呈报皇上。甚至就连彭岳自己提出的建议措施,也常常会被否决掉。
而且进了内阁的成员也尝到了甜头,这样一来,就会有许多大臣转变态度,支持这个措施了。毕竟大家都是利益动物,有利于自己的事谁不愿意呢?只不过就是皇上有些不太开心罢了。
最近彭岳又进行了一项改革,规定司法独立,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独立起来,谁也无权干涉,只是相关人员的任命要由内阁会议讨论决定,而不再由吏部任命。
而且彭岳最近又将经济大权交给了张居正,告诉他以后经济的事就由张居正来做,他是绝对不会干涉了。
张居正既欣喜又惶恐,因为他实在摸不清楚彭岳真正的心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岳在试探自己,所以他是坚决推辞,但没想到彭岳还真的挺真诚,坚决要把权力授给自己。
现在张居正都有些奇怪,面前这个大爷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果说他有谋逆之心吧,确实也不向,因为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他现在的权力可是远远比不得两年前。
而且在彭岳的这种努力下,国家确实是渐渐地好了起来,繁荣安定,歌舞升平,基本上没有出过什么大乱子,所以张居正也就********跟着彭岳干了。
“彭阁老,要不然…那个主管经济的权力,还是交由您吧,学生真的做不来的…”,张居正低下头支吾着,再次提出了这件事。
“嗯?”,彭岳抬起头凝视着张居正,继而轻笑两声,“叔大,你还是不相信我…”
“没,学生不敢…”,张居正低声应道。
“你不必如此…”,彭岳拍拍张居正的肩膀,“相信我,我没有试探你的意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家、为黎民着想…”
“你也看到了,我有时候也会出错,会提出许多蠢意见,所以任何事情,都不能由一个人来独断,必须要商议着来,必须要分权。就如同…如同当今圣上,虽是…一代明君,但难保日后的每个天子都能如此聪慧,事实上…当今圣上也不可能每件事做得都对是不是?”
“嗯,您说的没错…”,张居正点点头,心中对彭岳的话已是信了几分。
“知道我当初为什么执意要将高拱驱逐么?”,彭岳收起脸上的笑意,“因为这个人太傲气,太顽固,太不能容人,他总觉得权力只能是一个人的,所以我将他驱离了朝廷,这样的人存在着,实在是对当今形势的大害。”
“嗯,学生明白了。”,其实张居正也不喜欢高拱,因此彭岳使计将高拱驱离,也非常符合张居正的心意。
“好了,就先说这些吧,其他的就不要再提了…”,彭岳微微一笑,便又沉默了。
其实他心里明白,自己实行的这些措施,肯定会遭到众多大臣的反对,所以当他考虑设置对内阁成员的弹劾权时,心里还是犹豫了起来,最终将此事搁置了。
所以现在基本上还是任期制,因为推举的时候,都是很慎重的,所以一般不会出什么差错,如果有太不像话的,彭岳就会联合其他阁臣,将此人驱逐出去。
有时候要想实行民主,就必须先学会****,彭岳现在对这句话是越来越信服了,因为他现在必须靠着自己的威势,来将一些措施实行下去。
“对了,叔大,告诉李成梁,东北那里一定要注意一些…”,彭岳好像又想起了什么事情,“多迁过去一些汉民,一定要比当地的少数民族多,最好能将当地的少数民族同化。而且记得,一定要防止出现女真族中出现绝对的民族统治力量,如果有这种苗头,一定要打压下去!”
“嗯,这件事学生早就和李成梁交代过了…”,张居正点头应道。
“还有我前一阵子和你说的,科举制要改革啊,多设一些科目,而且学堂的基础教育一定要推行开来,不能整天只读四书五经,明白了么?”,彭岳又耐心地交代起来。
“嗯,这件事正在做,效果还不错,只不过…不过南方的一些士子,对这个做法较为反对。”
“反对就反对吧,只要能推行下去便好,推行得久了,自然也就顺其自然了…”,彭岳轻叹一声,“咱们不是还可以借助报纸么?叫那些御史,和南方的士子在报纸上争论,总会有个公断的,争论多了,思想也就变过来了,呵呵…”
“彭阁老好计策…”
“呵呵,其实我也颇为为难啊,军器所人才紧缺,必须要从学堂中找啊…”,彭岳笑着说道,“地方学堂留点心,好好物色,一旦有合适的人选,就都调到国子监来,让他们跟着进行哪些器具研究什么的。”
“嗯,好,这些事都在做…”
“这也只是一方面,咱们大明人多,土地总有不够用的一天,所以那些玉米啊、番薯啊、土豆啊,一定要加紧推广,当然,最重要的事要想方设法提高粮食亩产量…”,彭岳叹口气,“可是就算开个化肥厂,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研究人员啊…”
“彭阁老说什么?”,张居正听着彭岳最后一句似乎是在自言自语,不禁又问了一遍。
“没,没什么,呵呵…”,既然是没有眉毛的事,彭岳便也不想再和张居正说了。
“对了,还有沿海的边贸,国内的商业,都是大问题,展得太慢,需要扶植啊…”,彭岳叹息着说道。
“彭阁老,其实现在的情况…已经比几年前好了太多太多…”
“唉,你不知道,这才哪到哪啊…”,彭岳眯起眼睛,脑中又浮现起自己描绘的那幅宏图,“咱们现在差的太远了,要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是几代人的事情啊…”
“彭阁老宏图远大,学生确实差得远了…”,张居正在一旁接口道。
彭岳却没有在意张居正的这句吹捧,因为他心里一直在思考:自己的这些努力,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自己能让大明、让中国于世界中脱颖而出,取得领先地位,不再遭受近代的那些屈辱么?”
“彭阁老…”,张居正轻轻唤了一声,随即用手指了指彭岳的鬓边,“您这里…白又多了些…”
“是么?呵呵…老了…老了…”
附注:本书一共设计了三个结尾,是为满足读者的不同喜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