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之五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月,朝廷降诏赦免王廷凑,并授以检校右散骑常侍、镇州大都督府长史、万德军节度使、镇冀深赵等州观察使等职,任命牛元翼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派遣兵部侍郎韩愈至镇州宣旨慰问王廷凑,并派宦官携带敕令进入深州,监督牛元翼赴任。

    面对朝廷军队失利的结局,万般无奈的朝廷只好默默认清了现状。

    不久,一纸诏书传出大明宫外,直抵镇州城内,朝廷正式任命王廷凑为检校右散骑常侍、镇州大都督府长史、成德节度使、镇冀深赵等州观察使等职。

    既然暂时奈何不了你,那就给你个节度使之职吧,你就不要再闹腾了,朝廷忍气吞声地想着,承认了王廷凑的地位之后,至少可以避免一场战争吧,虽然确实有些对不住田弘正一家,唉,委屈就委屈点吧,田弘正,委屈你了,唐帝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他哪里知道,此番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大错特错了。

    王廷凑虽然受命,却不解除对深州的围困,招抚使裴度致书幽州、镇州,以君臣大义责备王廷凑合朱克融,朱克融解围而去,王廷凑也退兵。

    朝廷想让他们秉承朝命,加授朱克融检校工部尚书。三月,牛元翼率十余名骑手从深州突围赴京师,深州将校臧平献城投降,王廷凑指责他坚守城垣,杀死将吏一百八十余人。

    五月,唐穆宗派宦官杨再昌到镇州,接取牛元翼家属及田弘正骸骨,王廷凑说:“田弘正的骸骨,不知在哪儿;牛元翼家属,请让我秋天再遣送。“

    不久牛元翼去世,王廷凑将他的家人全都杀光,其残酷毒辣到如此地步。

    自从获得宽赦之后,王廷凑便与朱克融、史宪诚彼此勾结,相互接应,一直图谋抗拒朝廷。

    太和元年,沧州李全略去世,其子李同捷企图仿效河朔李惟岳之旧例,请求替代父职。

    唐文宗授予李同捷兖海节度使,李同捷不奉诏命,盘据州郡策划反叛,用珍玩、宝器、钱财、妓女、子弟交结王廷凑及幽州李载义。

    这时李载义刚刚替代朱克融,为了表示忠诚顺从,将李同捷所送礼物全部交给朝廷,唐文宗下诏征召幽、魏、徐、兖诸州军队进讨。

    而面对朝廷征讨沧州的命令,成德王廷凑却出兵骚扰魏州北境,以援助李同捷。

    (本章完)

第454章 成德往事五() 
    王廷凑这么高调的和朝廷作对,那么朝廷自然也不可能一再忍气吞声,毕竟陇西李氏还是非常有血性的。

    大和二年,朝廷下诏拒绝成德军节度使王廷凑进奉,如此一来,君臣之间的脸面再次公然撕破,天下目光又一次聚集到了成德军镇之上。

    紧接着魏博将领丌志沼率行营兵卒叛乱,其领兵倒戈攻打魏州,朝廷诸军随即攻击丌志沼,朝廷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成德军节度使王廷凑见状,毫不犹豫地出兵接应丌志沼。

    朝廷见到魏博节度使史宪诚的情况危急,便诏令义武军节度使李听将他击败,丌志沼失败之后,走投无路便投奔了成德军节度使王廷凑,王廷凑不顾朝廷的看法,再次收留了朝廷的罪犯,毅然站在了与朝廷的对立面上。

    大和三年六月,沧州叛逆李同捷被诛,接着又发生了魏博军将何进滔发动兵变杀死了魏博节度使史宪诚,何进滔趁机占据了魏州,自称留后,发表向朝廷讨要节钺。

    朝廷此刻厌倦用兵,唐帝考虑到此时就算讨伐何进滔也不能成功,于是就授以何进滔魏博节度使。

    八月,身体已经不行了的成德节度使王廷凑再也不愿逞强了,自己老了,就算再强也快要身死了,倘若自己死了之后,那么自己的儿子会怎样呢?

    倘若三军不容自己的子嗣,那天下之大,唯一敢收留自己子嗣的也只有朝廷了,人老了,总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吧,王廷凑派使者赴朝恭恭敬敬地请罪,向朝廷承认了之前自己的错误,哀哀地请求朝廷赦免自己的罪过,朝廷此时也是被战争粘的焦头烂额,因此也就此赦免他,依前授予检校司徒、成德军节度使。

    唐文宗太和八年,王廷凑病亡之后,三军推其子王元逵主军事,向朝廷请求任命。

    朝廷于是任命王元逵为检校工部尚书、镇州大都督府长史、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没有其父亲的那样的权谋,自知自己有多少水平,同时年幼的王元逵自幼跟随自己的父亲理事,亲眼看到了与朝廷作对之下的成德军镇的痛苦,因此王元逵上位之后,便一改其父的骄横跋扈,其对朝廷十分恭敬,贡赋不绝于道。

    唐文宗开成二年,唐帝将寿安公主下嫁给何进滔,并加授其驸马都尉。

    唐武宗会昌四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卒,其子刘稹未经请示便擅领军政,唐武宗震怒,朝廷命王元逵为泽潞北面招讨使,协同刘沔、王茂元一起攻讨刘稹,王元逵率军攻宣务栅,并在尧山击败刘稹,其以破刘稹功,加太傅、太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

    整个成德军镇在忠于朝廷的王元逵的治理之下,保持了稳定和平稳,一直维持到大中九年王元逵去世。

    王元逵去世后,士兵支持其子王绍鼎继任。

    唐宣宗同意王绍鼎为留后,同年稍后任他为节度使。

    但王绍鼎这个人和其爷爷、父亲都不一样,他行为不端,喜好饮酒。士兵们因此感到十分失望,但还未来得及兵变,王绍鼎就在大中十一年患病去世。成德的军将们便推举王绍鼎的弟弟王绍懿继承节度使。

    唐宣宗对此予以认可。

    成德军节度使王绍鼎去世后,军队推举其弟弟王绍懿为留后,唐宣宗便以昭王李汭为镇州大都督、成德军节度副使,都知兵马使、检校右散骑常侍、镇府左司马、知府事、兼御史中丞,王绍懿本官充成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仍赐紫金鱼袋。寻正授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累加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太原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又加检校司空。

    成德军节度使王绍懿对成德镇的治理简单而宽大,军民对他都很满意,因此这一时期成德军镇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

    咸通七年,成德军节度使王绍懿染病,逐渐不起。

    临终前,王绍懿召来王绍鼎的嫡长子王景崇,沉声对他说:“我兄长认为你年轻,所以把军队的指挥权和成德镇的管辖权都交给我。绍鼎,你现在成年了,如今我要把权力交还给你。你要努力工作,忠于朝廷,和邻镇和睦相处,别毁了兄长的遗产,这就是你的功劳了。”说完王绍懿就死了。

    成德军监军当时就在旁边,其向皇帝上奏,皇帝允许了,就任命王景崇为忠武将军、守左金吾卫将军同正、检校右散骑常侍,成德军节度观察留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不久,王景崇正式任成德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

    咸通十年王景崇因为平定庞勋叛乱,进爵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赵国公。

    乾符五年王景崇进封常山王、检校太傅。

    中和三年王景崇逝世,享年三十七岁,赠太傅,谥为“忠穆”,其子王镕继位为成德军节度使。

    成德军进入了王镕掌控之下,年幼的王镕此刻还不知道,天下的大势正在悄然变换着,虽然成德军镇承平日久,但在这纷争的天下,成德军也再所难免地卷入争乱之中。

    王镕,其先回鹘阿布思之遗种,曰没诺干,为镇州王武俊骑将,武俊录以为子,遂冒姓王氏。没诺干子曰末垣活,末垣活子曰升,升子曰廷凑,廷凑子曰元达,元达子曰绍鼎、绍懿,绍鼎子曰景崇。自升以上三世,常为镇州骑将,自景崇以上四世五人,皆为成德军节度使。景崇官至守太尉,封常山郡王,唐中和二年卒。子镕立,年十岁。是时,晋新有太原,李匡威据幽州,王处存据中山,赫连铎据大同,孟方立据邢台,四面豪杰并起而交争。镕介于其间,而承祖父百年之业,士马强而畜积富,为唐累世籓臣。故镕年虽少,藉其世家以取重,四方诸镇废立承继,有请于唐者,皆因镕以闻。

    王镕继位为成德军节度使,年仅十岁。

    王镕继位之初,正是诸镇割据称雄的时候,李克用割据河东,李全忠割据幽州,王处存割据易定,赫连铎割据大同,孟方立割据邢台。诸镇军阀连年征战,互相兼并。其中,以河东李克用和幽州李全忠势力最强。

    王镕年幼继位,河东晋王李克用对成德镇早已虎视眈眈,只是李克用正对孟方立用兵,暂时没有进犯成德。

    (本章完)

第455章 幽州节度使() 
    李克用没顾得上对成德出手,不代表王镕猜不出李克用一旦拿下昭义军的孟方立之后,其下一个小目标就是河朔三镇,王镕虽然年岁不大,但军镇内的老叔、老伯们眼睛可都是雪亮的,河朔三镇都是从战火、动乱、军变的血腥中历练出来的,谁还看不出来个大概,李克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摆出来后,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就都明白了。

    怎么办?这个问题让这些河朔三镇节度使们感到有些难以抉择,自己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待的好好的,说起来也算得上是大哥级的人物,就算是朝廷的脸色,自己也用不着看,特别是黄巢作乱后,朝廷的能力衰落,政令不出长安,对魏博、成德、幽州这些偏远军镇无力约束,这让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感到了一阵惬意和愉悦,土皇帝的感觉也无外如此吧。

    正当大家都感觉良好的时候,西面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突然冷不丁地来了一句,别睡了,醒醒跟着俺当小弟吧。

    太伤自尊,这也太伤自尊了,明明自己这百余年的腕儿,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你李克用就敢这样侮辱人?但这些节度使们再仔细掂量了之后,纷纷泄气了,人家李克用确实有这个资本,单凭那数万的塞外骑兵就足以让这些河朔节度使们胆寒,加之这个李克用又拉拢到了义武节度使王处存的投靠,这让河朔三镇的节度使们,特别是成德节度使王镕、幽州节度使李可举感到了异常的压抑。

    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对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进逼,选择了支持孟方立,在昭义军孟方立后方进行大力支援,从物资到兵员全方位的支持,希望能够借助昭义军来打造自己的坚固屏障,无力去和成德节度使王镕一起对付义武军的问题,王镕只能将目光转向了北面,与自己有着唇亡齿寒的盟友,幽州节度使,李可举。

    提起幽州节度使大家也许不是很熟悉,但是作为影响了整个朝代的节度使,幽州节度使绝对是处于第一位的,有一位幽州节度使曾经深刻地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和走向,他的名字叫做安禄山。

    幽州节度使,又称范阳节度使、卢龙节度使,是唐朝在今河北地区设置的节度使,天宝十节度使之一,安史之乱的策源地。

    唐玄宗先天二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初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九州。

    大唐天宝元年,改幽州节度使为范阳节度使。

    天宝三年,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平卢军使等。

    安禄山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

    安禄山小时候失去了父亲,其便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哥哥安延偃娶他母亲为妻。

    开元初年,安禄山跟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突厥,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安贞节任岚州别驾,便把他们两个人抓回来了。

    安禄山年纪到了十多岁之后,其便以与他的哥哥及后父安延偃生活在一起为耻。

    后来,安禄山同安思顺等人约定结为兄弟,从此就定为姓安。

    逆境中的人,往往迸发出惊人的潜力,安禄山长大成人后,其通晓六国语言,当了个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又称牙人、牙郎、牙侩、牙子、牙纪、市牙,现在的这个职业又叫中介,以后跟其一起造反的另一位大佬——史思明,其也是这个行业里的人才。

    开元二十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便拷问他,然后准备乱棍打死,安禄山高声大喊叫道:“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心中不由地一动,于是就放了他。

    张守珪命令安禄山跟其同乡史思明为捉生将,让他俩一起去抓活俘虏,安禄山他们两人能力确实很强,只要他们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果然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看到这两位这么牛,张守珪很高兴,于是他就把安禄山破格提拔为偏将。

    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

    安禄山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任平卢兵马使,他秉性机灵聪慧,人们大多称赞他。后来朝廷授予安禄山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安禄山用厚礼贿赂往来官员,请求求众人在朝廷为他多说好话,在一片歌颂阿谀声中,年老的唐玄宗很欣慰又多了一名能臣干臣,加上其对唐帝的尊崇,唐玄宗便更加信任喜爱安禄山。

    天宝元年,唐玄宗在平卢设置节度,任命安禄山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此后安禄山便可到朝廷上奏议事,唐玄宗更加宠信他。

    天宝三载,安禄山接替裴宽任范阳节度,河北采访、平卢军等使一一照旧。采访使张利贞经常接受他的贿赂;几年之后,黜陟使席建侯又说他公正无私;裴宽又因安禄山接替而离职,至于李林甫又一味迎合唐玄宗,大家都一齐说安禄山的好话,将安禄山打造成了大唐第一好臣子的模样,这几位都是唐玄宗信赖的朝臣,因此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好感更加坚定不移了。

    后来在安禄山的强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