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
要知:刘岱死后,州府的吏员们为何同意迎曹操接掌兖州?还不就是看重了曹操会用兵,指望着他能为他们保家卫乡,使兖州州内不受黄巾、外敌的侵略?故此而今山阳“有急”,即使对“此急”深抱怀疑,曹操也不能主动说出“你们错了,我不援山阳”这样的话。
满宠是山阳本地人,他既然不赞可张观等人的意见,实是最好不过,正可由他来开个头炮。
曹操心中大喜,表情不变,从容问道:“伯宁,缘何说主簿诸君错了?”
“用兵之道,重在迅密,不动则以,动如奔雷,守则岿然如山,动则攻敌之不及守,‘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是也,镇东老於用兵,焉会不知此理?山阳,西接济阴,陈留亦不远,若真是以许、赵来犯山阳,镇东怎会先以骑兵入境?如此大张旗鼓,难道不怕济阴、陈留倾郡往助么?说镇东‘声东击西’不错,宠料此才必是镇东的‘虚晃一枪’!”
“噢?那卿以为镇东又为何会‘虚晃’这么‘一枪’?”
“不外乎为把夏侯校尉以及我定陶营的兵马诱入山阳郡,从而以救任城县罢了。”
满宠虽然猜中了荀贞这是在虚晃一枪,但只看到了此虚晃之一枪对徐州守、救任城县有利,却没有猜到荀贞更深的意图是为给乐进制造出一个更好的局面。
曹操问臣吏诸人,说道:“君等以为伯宁所言如何?”
张观等人非常不同意,仍是坚决要求曹操立即遣兵援助山阳。
曹操很是无奈,只能转目去看程立和陈宫。
陈宫皱着眉头,正在深思。
程立和曹操的观点一致,发觉曹操的目光转向了自己,他知道曹操的为难,心道:“张观等担忧乡族,袁伯业又是本初从弟,两边都催援如火,曹公难免难做。”
81 冠军将呼太史慈(三)()
程立开口说道:“诸君所言皆有理,而愚意以为,镇东必非欲取山阳者也。”
当年黄巾乱时,程立一个儒士,能使其家乡东阿得以保全,他在兖州的名气很大,早前连刘岱都专程向他问计,因是,虽然他家声不显,张观等人对他却都是十分尊重的。
此时听了他的这话,张观问道:“先生此话何意?为何这么认为?莫不是先生也以为镇东遣骑入山阳,只是为了解任城县之急么?”
程立不紧不慢地说道:“且不说镇东是不是为了解围任城县,只说一条:吾敢请问诸君,镇东如果真的侵取山阳的话,济阴、陈留会有何反应?”
张观答道:“山阳如失,济阴、陈留坐席难安,所以吴济阴、张陈留必然会鼎力相助。”
“以吾山阳、济阴、陈留、济北与东五郡,可与徐州战否?”
济北郡内现虽黄巾遍地,地盘可以说是所剩无几了,但如说到兵马,鲍信手上却是有部曲的,鲍信是泰山人,讨董时,他曾经在泰山募过骁勇,当了济北相后,为镇压本地黄巾,又在济北征募了一批郡中的剑客、猛士,这些人跟着鲍信打过不少的仗,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徐州兵虽强,然其州中的民口少,富庶亦不及吾州,兼之吾州东有冀州为靠,自是足可与徐州一战。”
程立点了点头,说道:“主簿此言甚是!较以兵强,吾州或稍逊徐州,而较以民口、产出,徐州不如我,冀州方败公孙伯珪,袁车骑行有余力,现已可援吾州,而吕奉先得袁公路之资,侵入汝南,如火燎原,使孙文台无力旁顾,较之形势,徐州亦不如吾州也,是以,愚意也以为,吾州足可与徐州一战。”顿了下,接着说道,“既然是这样,镇东会在此时侵取山阳么?”
张观等不觉沉思。
过了会儿,张观说道:“如此,公意是以为镇东现在不敢大举进犯吾州?”
“外非必胜之敌,内有未抚之民,镇东如何敢大举进犯吾州?”
所谓“未抚之民”,程立说得有点夸张,但他的意思是对的。
荀贞到底是才得徐州,至今才一年的时间,尽管多数的士族、郡县豪强都支持他,或者说,不反对他,但荀贞也不能因此而“穷兵黩武”、“耗尽民力”,打一个泰山,打一个济北,速战速决,一次打一个郡还可以,现在州府的库藏物资完全支撑得住,可一旦与兖州搞起州战来,州府的库藏就不够用,必须要从民间广为征调了,正如张观等人迎曹操入主兖州一样,徐州的士人也是希望荀贞能够安定州中的,结果若是荀贞反而却“搜刮民间”,致使他们的家族利益大受侵害,那么他们就可能会由不支持、或不反对的态度改而反对荀贞了。
简言之,地方士族的势力太大,曹操在兖州有曹操的难处,荀贞在徐州亦不是可以恣意妄为。
张观等人品思之,越琢磨,越觉得程立说得有道理。
张观问道:“然则,以公高见,镇东遣骑犯山阳,确是为了解任城县之围,而至於许显、赵云将统兵继至,则是诈言了?”
程立直觉地认为荀贞遣张飞带兵侵入山阳,绝非仅仅是为了解围任城县这么简单,不过这些考虑没有必要在堂上对着这么多人讲,事实上,程立认为,即使给他们这些人讲了,他们估计也听不懂,因此,干脆也就不说自己的这个疑虑,只是顺着张观的话风,接腔他的后半句,答道:“适才满从事说‘用兵之道,重在迅密’,确哉斯言!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以能,镇东这明显是在‘不能而示之以能’,吾料他断然不会调许显、赵云两部入山阳。”
张观等基本被程立说服了,可毕竟山阳是家乡,他们的族人、家业、亲戚、朋友,大多在山阳,即使相信了荀贞不会大举入侵,仍是放心不下,因是,还是有人固请曹操遣兵援助。
陈宫这时说道:“张飞,宿将也,部曲皆精,熊虎之师也,本与李通、荀濮驻屯汝阴,今为镇东特地调回,侵掠山阳,其部号称五千,此固虚言,而至少亦应有千骑之数,即便许显、赵云不会继至,恐山阳也难独御,明公遣些援兵过去也是合宜。”
陈宫和程立两人的脾性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近的地方是,他两人皆性格刚强,不同的地方是,程立家的族姓不显,只是个小士族,与兖州地方的大士族不熟,来往不多,但陈宫不然,陈宫出身右姓,少年成名,与海内、兖州的大姓士人们交往密切,有这样的朋友圈,难免就会不自觉地站在大士族的利益上,这对曹操有好处,也有不利处,好处在於:曹操由是而能得他之力,加以鲍信之助,入主兖州,不利处在於:在得了兖州后,陈宫有时会因为本州大士族的利益而与曹操的心意相违。
不过,陈宫当下说的,请求曹操遣兵援助袁遗,倒也不只是为了山阳大士族的利益,同时也是为曹操着想,曹操刚入主兖州,不能不照顾地方士人的请求,此其一,袁遗半天三道求援的郡檄,看在袁绍的面子上,也不能不理会,此其二。
对陈宫的这层意思,曹操心知肚明,於是略微斟酌,说道:“公台言之甚是。那就这样罢,吾调李乾部入援山阳,君等看可好?”
张观等人不太同意,有人说道:“李乾,豪强而已,不能敌张飞宿将,其所部,不过民兵,甲械不全,少经征战,亦不足敌飞部精锐。明公如要遣师赴援,何不改调别部?”
又有人说道:“朱灵、蒋奇是袁车骑的部将,从车骑征战日久,善战、兵精,袁山阳,车骑从弟也,如调此两营赴援,料朱、蒋必效死力,将既知兵,兵亦雄强,以敌张飞,可也。”
朱灵、蒋奇这两营袁绍的兵马,说是袁绍借给曹操,帮助曹操的,袁绍说把这两营兵借给曹操时,当着袁绍的面前,曹操那时也表现得很高兴,其实在他的内心中,他并不是那么地高兴,相反,对朱灵、蒋奇,他乃至有些提防和忌惮。
为何?便正是因为袁遗。
袁遗是袁绍的从弟,已经掌了兖州的一个大郡,现在袁绍又拨了两营部曲,名义上说是皆给曹操,可万一有事,到底这两营部曲,蒋奇、朱灵是会听曹操的命令,还是会听袁遗的命令?不用想也知道。袁绍“借兵”的这个举动,看似是在帮曹操,实则是在帮袁遗,是在助长袁遗在兖州的势力和影响。亦是因此之故,尽管州府在昌邑,曹操主掌了兖州后,却宁肯驻兵定陶,也不肯去昌邑,他为的就是避免袁遗与朱灵、蒋奇的直接接触,不能让他们天天见面。
听了那州吏的建议,曹操不动声色,笑道:“朱、蒋二校,吾另有大用。朱、蒋部虽多老卒,然俱冀州人,客军是也,李乾和他的部曲则不然,李乾,山阳人,其部曲也多是山阳本地人,而今山阳遭侵,吾使之东还赴援,他们才一定会人尽效死,飞部再强,不足提也。”
那州吏想了想,觉得曹操说得对,因是不复再言了。
定下使李乾率部赴援山阳,曹操叫州府给袁遗回书,告诉了他这个决定。
议事散了,曹操留下陈宫、程立等少数几人,当头说道:“吾意檄允诚,请他立即攻江鹄、李瓒,吾率子廉、蒋奇、朱灵各营,亲攻任城县。君等以为何如?”
82 冠军将呼太史慈(四)()
♂
战争,从来不是单纯的在沙场上取胜,而是敌我两方在各个方面的角力,包括国力、政治、外交等,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此言诚然,荀贞遣张飞率部袭扰山阳,从表面上看,是军事上的一次行动,但实际上,其中包含了政治上的进攻。
这个政治上的进攻,便是军议时张观等人的表现,以及袁遗半天之内的三次求救。
可以说,荀贞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个阳谋,即便曹操、程立等看出了荀贞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与兖州兴起州战,也就是说,他不可能会於此时大举攻略山阳,可政治上的压力,却使得曹操不得不被荀贞牵着鼻子走,只能分兵去援助山阳。
当然,曹操分的兵不多,没有达成荀贞预期的目的,但至少荀贞的此策算是成功了三分之一,首先,分出了李乾部,其次,使山阳郡的郡兵收缩自守,退出了任城县的战场。
曹操的部队现可分为三类,一个是他的嫡系,一个是州兵,一个是各郡派出给他暂用的郡兵。
他的嫡系当下分在三地,一部驻守东郡,一部由夏侯惇统带,已经对任城县发起了进攻,一部便是曹洪、曹纯营。曹纯去了泗水东岸,曹洪於今在定陶大营,跟在他的身边,换言之,他的嫡系部队,能够调动的,现下只剩下了曹洪部数百人。
州兵多在东平国,分屯两地,一部在须昌,一部在寿张,在寿张的是主力,暂由鲍信统带。郡兵也是分在两地,主力在夏侯惇的帐下,余下的在定陶营中。
此三类之外,又有李乾、蒋奇、朱灵三部。
李乾这一被分出去,曹操能亲自掌握的兵马,亦就是他可用的预备队,也就只余曹洪、蒋奇、朱灵和少部分的各郡兵了,总数不到七千。不到七千,六千余步骑,看起来还是有不少,但问题是这六千余的步骑构成太复杂,蒋奇、朱灵是客军,各郡兵也是“客军”,战斗力姑且先不说,只说在服从命令上、肯否为曹操/死战上,明显就信不过。
曹操因此而产生了焦虑。
他知道,他必须立即对荀贞这次政治与军事上、两管齐下的合力进攻做出反击。
否则,随由荀贞如此逼迫的话,任城县不能攻下事小,他才掌兖州,在州中无多少威望,万一大败,必会导致州中的士族对他失望,想那公孙瓒兵强气盛、进侵冀州之时,有多少冀州的郡县长吏、地方豪强与他暗通款曲,乃至明面迎降的?前车之鉴,真的是为时不远,如果不对此高度重视,设法化解,那他以后还能不能坐稳兖州刺史这个位置都将存疑。
曹操想出的化解之策,就是檄鲍信进攻江鹄、李瓒,自带兵赴任城,亲自指挥战斗。
听他说了此应对之策,程立、陈宫俱皆说道:“明公此高策也!”
程立摸着花白的胡须,连连称赞,表示佩服,说道:“明公此策,反守为攻,定可使镇东挠头。”
遣援兵去山阳郡,这是被动的守,荀贞的攻势如此咄咄,只守当然不行,既是必须要做出反击,那就干脆搞一个大的,荀贞为抓住战场的主动而开辟山阳战场,曹操便报之以李,为夺回主动权而再开辟一个东平战场。
此战未开前,荀贞的用兵、关注重点是在济北,曹操的用兵、关注重点是在任城,而今仗才开打,以眼下的形势而言之,最重要的却已既不是济北,也不是任城,而是东平国了。
东平国在济北和任城的中间,北接济北,南邻任城,鲍信如是能在这个战场上取得大胜,把江禽、李瓒击败或者索性逐走,那么他就可以北上济北国,南下任城县,曹操由此也就能进退自如,攻守从心,战场的主动权将完全落入其手,这场仗,他就有六分的全胜把握了。
这是一步不错的棋,但鲍信能否取胜是一说,即使取胜也只有六分全胜的把握,故此,曹操以为还不够,仍需再加上一点东西,所以他又决定亲自带兵去任城前线。
他去任城前线,可以一举两得。
加强夏侯惇的兵力,增大对任城县的攻势,这是其一。设若鲍信在东平国作战不利,他随时可以提兵往助,这是其二。
曹操的这两招确是大胆,也正因大胆,而才犀利,不愧程立称赞,言说会使荀贞挠头。
陈宫说道:“鲍济北如攻李瓒、江禽,镇东会有何应策?”
他一边思虑,一边慢慢地自问自答,接着说道:“想来不外乎援或不援。如果援,我山阳、任城县所面临之压力就会大为减小;如果不援,东平一旦为我所得,济北率部南下,与明公合兵,任城县也就随之攻复易也。”赞道,“明公此真妙计也!”
程立笑道:“明公,立有一策,可使镇东更加挠头。”
曹操喜道:“公有何良策?快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