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7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举兵叩关,以诛灭李傕诸贼,迎天子还洛阳,是故请借泰山之道,以抵平原、甘陵,而应太守世受国恩,不思为报,竟甘为本初爪牙,阻镇东西向,镇东因不得不兴义师来伐,此大义在我徐州也,泰山实理屈。贤兄固是忠义於应太守,可置汉室如何?琮深忧天下识者会说贤兄是在‘助桀为虐’啊”

    羊秘耐着性子听他说完,笑了起来,说道:“叔圭你我兄弟,你不要拿这些大话欺我了。镇东缘何兴兵来犯,其欲何在,正如卿言,‘天下识者’,无不清楚又哪里真是为了汉室?”

    被羊秘“一语道破”荀贞的真意,羊琮亦不尴尬。

    他趋前数步,到羊秘马下,拽着羊秘的缰绳,放低声音,仰面对他说道:“贤兄镇东到底何欲,非你我可以知道。但是有一点,琮却是知,贤兄应也是知的”

    “卿所言者,为何?”

    “以泰山一郡之地,能敌徐州一州之力么?以应太守之能,可敌镇东之英武神明么?”

    羊秘化用羊琮适才的一句话,奉回说道:“此非你我为臣属者可以议论的。”

    “贤兄泰山必不得保,应府君博学儒雅,然非乱世明君,吾兄何必屈才事之?以吾兄之高才,凭吾家之族望,吾兄如愿附从镇东,何志不能遂?”

    羊秘见羊琮流露真情,他便也实言相对,从马下来,抚摸羊琮的胳膊,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叔圭,至卿与吾父辈,吾族已经八世二千石,所以得立世间者,正是因为你我的父辈、祖辈代代清高守正,於今应府君有厚恩於我,我怎能在他有难的时候弃之而去?我一旦弃去,则天下人恐会非议我羊氏无后,如此,则吾羊氏八代之令誉恐会受污矣我岂不知泰山必将难存?唯一日为郡朝臣,我便得尽一日之臣道。”

    羊琮劝羊秘投降,是为了羊氏,羊秘不肯投降,同样也是为了羊氏。

    羊琮听了羊秘的这番肺腑之言,恍然大悟,明白了羊秘为何执意不降的原因,他下拜行礼,佩服地说道:“贤兄远见,琮所不如。”站起身,正了一下冠,振了振沾染到衣服的灰尘,肃容对羊秘说道,“既如此,琮便不阻贤兄援盖,自回营给荀将军复命了。”

    “你将要怎么对荀将军说?”

    “‘虽为兄弟,今各有主,此吾兄之原话也’。我将以此话回禀荀将军。”

    羊秘欣慰地点了点头。

    羊琮告辞,回到坐骑边儿,翻身马,带着护从返回盖县城外的营,到得营,果以“今各有主”云云回复荀成。荀成闻之,颇为叹息,对郭嘉、高堂隆等说道:“伯深,忠义士也”

    羊琮又将羊秘最多一天后能到达盖县境的情况禀报给了荀成。

    荀成召陈午、孙观、吴敦三人来会,给陈午下达军令:“羊伯深领泰山援兵将至,陈校尉可引本部兵,潜行出营,设阻道,使不能近盖县城。”

    陈午接令。

    荀成问孙观、吴敦:“城可有回?”

    孙观、吴敦依计行事,於前天晚暗射箭给城内,诈言臧霸、昌豨反叛,现正转攻东海郡,而下的荀成营里军心大乱,已经接到了荀贞的檄令,命他们三日内拔营还琅琊,他两人担忧回到琅琊后,荀成会把他二人给杀了,所以请降应劭,愿为韦温内应,共击荀成。

    前晚射的箭,昨天一天,今天一天,若是今天还收不到城内的回,那么此计算失败了。

    孙观摇了摇头,说道:“还没有。”

    荀成沉吟了下,又令人召请王融来。

    不多时,王融来到。

    王融正当壮年,今年三十七岁,平时的言行举止,行事作为,有他的从兄王匡之风,仗义疏财,结纳豪杰,亦一尚气任侠之士。

    荀成对他的态度很亲和,亲自出迎,不叫他行礼,携手入帐,并席而坐,笑谈片刻,荀成说及正事,说道:“记得曾闻君言,君与韦校尉旧识?”

    “融年少时,便与韦校尉相识了。”

    “可有把握劝降於他?”

    王融面现难色,说道:“实无把握。不瞒将军,融如有劝降他的把握,又何需等将军亲问?早主动为将军分忧了。韦温此人,生性颇拗,是个不知变通的,早年他仕县为吏,县长吏为仇家所诬,他被严刑拷打,却始终不肯说出半个对长吏不利的字,长吏因此得被释无罪,而他也由是扬名。以此推断,便是融亲入城招降,他料也定不会从。”

    荀成赞道:“又一忠义士”

    既然王融不能招降,也罢了。却在这天晚,荀成几乎已经放弃计取盖县了,只是出於做戏做全套的缘故,仍是令部曲整军,装出次日便要拔营撤军的样子,二更时分,孙观、吴敦急匆匆赶来报:“城有回来了”献韦温的回,荀成览罢大喜。

    韦温终是相信了孙观、吴敦所言,在回,与孙观、吴敦约定:等荀成撤兵的时候,他会带兵出城追击,要求孙观、吴敦在那个时候叛乱响应。

    荀成笑对郭嘉说道::“韦温小狡,此必是於城高处见我军真的在收整辎重,有撤退之意,这才相信了孙、吴二君的话。”

    郭嘉笑道:“纵是小狡,已入将军彀矣。”

    第二天,为使韦温更加相信,不致临时变卦,荀成令部曲把营垒烧掉,以示不再有围城之意,然后才统带孙观、吴敦部次第返行。行军十余里,斥候来报,韦温果然领兵追击。荀成立即命各部停驻,转向列阵以迎击。韦温军到,遥见荀成部阵列严整,他顿时生疑,却为时已晚。

    荀成提前布置了孙观部埋伏在后,这时一并俱起。韦温军前有荀成、吴敦迎击,后有孙观部掩杀,前后受敌,被两面夹击,战未及半个时辰,即大败而溃。韦温被擒,残部奔北。荀成没有追歼奔逃的盖县残兵,疾挥兵猛进,复至盖县城下。此时的盖县城已经没有多少守卒,主将韦温又不在,城大乱,有兵吏反叛,缚了盖县的长吏、县丞,大开城门,请求投降。

    荀成没有入城,而是遣了孙观领本部入城受降,王融也跟着孙观入了城,协助安抚军民。

    这边盖县方克,那边陈午传来军报:已与羊秘所督之泰山援兵遇,两下展开交战。

    荀成笑对羊琮说道:“叔圭,还好汝兄所将之泰山援兵晚来一步,否则,这盖县城到底能不能被我军轻松克取,尚未能言也。”唤帐下吏,“带韦校尉来”

    韦温被捆得结结实实,由十余甲士带来。

    击破韦温部之后,荀成忙着克取盖县,一直没空见韦温,此时见到,拿眼看去,见韦温方面长髯,体量雄壮,一见之下,便即心喜,令人给他解绑,笑道:“久闻校尉大名,今日一见,名下无虚士”又说道,“听说校尉与子长是旧友,子长刚去了城里,等他出来,校尉可与子长叙叙旧谊。”态度很殷勤和蔼,却是因闻王融所说,敬重韦温忠义,起了招纳之意。

    韦温还没有来得及答话,一人从荀成身后转出,说道:“嘉有一议,奉与将军”

    说话之人,正是郭嘉。

    荀成纳闷心道:“奉孝缘何此时开口,打断我与韦温的说话?”

    他招降韦温之意,诸人皆能看出,郭嘉此时出来献策议,确是有些不合时宜,但在听了郭嘉所献之策议为何之后,荀成即了解了他为何会打断自己与韦温的说话。

    荀成问道:“郎有何高议?”

    郭嘉说道:“凡克敌之术,威势为重。盖县小城,犹自守数日,待击奉高,敢请试问将军,多久可以下之?”

    荀成说道:“这……,不好说。”

    郭嘉说道:“嘉所献之议,明将军如采纳之,奉高或会不战而下。”

    荀成大喜,问道:“是何议也?”

    “明将军可尽斩韦温、守军秩在千石以者,及盖县的长吏、县丞诸辈,传檄泰山诸县,明告喻之‘围而后降者不赦’,以震怖其心,则敌城虽坚,不难取也”

    韦温闻言色变,怒道:“温为主将,斩我一人可也军诸吏何其无辜”

    郭嘉瞥了他一眼,没有搭理他,转回视线,看着荀成,静静等待他的回答。

    底部字链推广位

    :

19 围不赦以威生仁()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t〃)。className = 〃rft_〃 + rSetdef'2';

    正常输出章内容

    document。getElementById(〃readerFs〃)。className = 〃rfs_〃 + rSetdef'3'

    孙子云:“故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w w w 。  。 c o m”攻城是万不得已的最下策,为何?敌人有城为恃,一旦城坚粮足,守将智勇,兵民齐心,再加外有援兵的话,往往延宕时日,久者,甚而数月年余仍不能下,至於用计取胜,得看机会,因时制宜或能成功,却非是每次都能如此的,很多时候,得等到城兵尽粮绝,围城的一方才能克胜,既耗粮秣,又损兵员,纵是名将也要为之头疼。更不必说,万一后勤跟不,可能围城数月,最终也只有无功而返。

    是以,郭嘉建议“围而后降者不赦”,他的这条建议纯是攻心之策,其目的是为了震慑敌城的守将,从而达到“不战而下”的目的。他建议荀成尽斩韦温军千石以的军吏,以及盖县的长吏、县丞,看起来杀戮甚重,事实,还是可称之为“仁”的。

    “仁”在两个方面。

    只杀千石以的军吏和城的长吏、县丞等“命卿”,不杀其余,如秩较低的军官、民官,如普通的兵士。此是“仁”之其一。

    所谓“小仁为大仁之贼”,杀千石以的军吏和民官的“命卿”,是为了促使底下的敌城投降,以避免攻城,进而减少敌我兵卒、以及城百姓的死伤,可以说是用极少数人的首级换来了更多数人的生存。此是“仁”之其二。

    荀成久经沙场,见惯了流血伤亡,平素固礼贤下士,堪称儒将,实也有杀伐决断,他考虑了会儿,认为郭嘉的此议虽是“杀降”与“杀俘”,但对下边的战事确应是有所帮助,有利於己军速克泰山全郡的,因而,虽然欣赏韦温,却亦只能收起爱才之心,惋惜地看了看他,说道:“君死后,我当遣吏檄地方,令照养君家,不使君家受到你的牵累。”

    韦温惊怒,叫道:“杀我一人可也杀我一人可也”

    随着荀成的示意,甲士们拖着他下去,很快,他的叫声消失,又很快,一个军吏捧着他的首级献。荀成令道:“韦部千石以军吏,盖县县寺命卿以者,皆斩。传报幕府,将此事禀与将军。再传檄泰山诸县,晓喻之:盖县城破,韦温等授首,凡有阻我军者,后降不赦。”

    在场的军吏们齐齐应令。

    自有人写军报和檄,分别送去州府和泰山诸县。

    郯县,州府。

    荀贞接到荀成的这道军报,召荀攸、戏志才、荀彧诸人议论。

    荀攸等人皆以为郭嘉的此议甚好。

    荀攸说道:“海内扰攘,郡国各自立,明将军所将要攻伐者,远非泰山一郡,用奉孝此议,正可攻敌心,威加天下,若能因之而使敌闻风请降,既惜兵士,又省民力,诚以威生仁者也。”

    戏志才说道:“奉孝此议,犹未足也。”

    荀贞问道:“哪里不足?”

    “与其斩千石以及命卿,何如尽屠俘虏”

    戏志才这是要把守城的兵卒都给一并杀了。

    荀彧不忍,说道:“天有好生之德,杀戮过甚,未免有伤天和。”

    戏志才不以为然,说道:“要做,做到彻底。只斩千石以及命卿,如遇宁死不降者,如之何?而若尽屠俘虏,则纵主将固志,而守兵之军心必乱矣,或有为求生而杀其主将者。”

    戏志才说得对,荀彧默然。

    荀贞思忖斟酌,心道:“我向来以仁义行事,今如按志才所言,会不会使天下视我以暴?”转念又想道,“兵者,凶险事也,战阵之间,立尸之地,敌我交锋,各驱将士以赴死,本不是可以讲仁义的,唯以暴,方能使敌怯,是以汉高数屠,汉世祖虽怒吴汉之屠成都,而赐谷二万斛,这正是因为只有使敌怯,才能使己军生威,威而乃能恤军民力,公达言之甚是,这是以威生仁,只要控制得当,不使过度,亦以战止战之意也。”当下做出决定,说道,“奉孝此议甚好,志才所言亦是,我以为:可将之定为今后我军的攻城法,卿等以为何如?”

    荀攸、戏志才、荀彧等皆道:“将军明智,若定此为法,必可使我军威行天下。”

    於是,荀贞檄令荀成、臧霸,命各以戏志才补充完善过后的议策为攻城之法,又传檄徐州、任城、东平、九江的驻兵将校,令他们在以后的攻城战也都必须要按此法实行。

    泰山郡,盖县。

    荀成使孙观、王融入城接收、镇抚,等收容、安顿好俘虏之后,又遣吴敦领兵一部,援助陈午。陈午与吴敦合力,大败羊秘。羊秘带来援救盖县的千余兵马伤亡小半,被陈午、吴敦俘获三百余,得到了盖县已经攻破的消息,他无心再战,带着残留下来的四百多人败归奉高。

    在该县休整了一天。

    次日,荀成留些许兵马守城,以王融的一些部曲为辅,然后带着主力沿沂水向西北行,行军到莱芜、牟县的交界处,分陈午领本部兵北掠莱芜,自引吴敦、孙观、王融部直扑牟县。

    王匡当年讨董时,曾在泰山招募数百弓箭手,战败於河内之后,回到泰山,又在短时间内便募集到了数千精卒,由此可见王氏在泰山的影响力,王融有王匡之风,好侠尚气,本与泰山郡内的轻侠、乃至山贼多有联系,王匡死后,他作为王氏一族目前最有名气的人物,又继承了王匡遗留下来的资源,所以招募些轻侠、山贼作为部曲,对他来说并不难,除此之外,王氏是泰山豪强,族的家兵、徒附不少,两下相加,王融并非一人来从,而却是共带了千余精勇来投的荀成。这千余人,被荀成留在盖县的有百余,其余的皆从他在军。

    荀成遣陈午掠莱芜,只是令他威吓莱芜城内的守兵,使其不敢出援牟县而已,原本并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