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6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见许仲定下了渡淮的时间,阙宣也已经出去办理此事,刘备因又按剑请战:“备请带甲士五十,今夜渡淮,为将军取徐”

    许仲沉吟了下,说道:“虽有徐县内应,有‘水上豪杰’相助,此事亦险。玄德居‘雍奴校尉’,乃一部之长,不可轻出。”

    :

150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 
这时见许仲定下了渡淮的时间,阙宣也已经出去办理此事,刘备因又按剑请战:“备请带甲士五十,今夜渡淮,为将军取徐”

    许仲沉吟了下,说道:“虽有徐县内应,有‘水上豪杰’相助,此事亦险。玄德居‘雍奴校尉’,乃一部之长,不可轻出。”

    帐中诸人有坐着的,有站着的。

    校尉以上的军官有坐席,校尉以下的军官没有坐席。

    此时,便有一个立在刘备身后的军官昂首阔步,行至帐中,先是微微俯身,冲着正座的许仲等人行了个军礼,继而转对刘备说道:“许将军所言甚是。校尉,将也,安可轻出?况区区徐县,何需校尉出马?有羽足矣”说完这句话,这人又转向许仲,再行了个军礼,昂然说道,“羽不才,愿为将军取徐”

    说话的正是关羽。

    许仲心道:“此来取下邳之前,君侯对我曾有交代,说:玄德好功名,军略武勇固一时之选,然战阵之上刀枪无眼,若其求战,非无人可用之时,万不可使其轻出,以免有失;又说:云长有万夫不挡之勇,治军理阵或有不足,而攻坚拔城,正为其长,可以一用。”

    当下,许仲说道:“云长之勇,闻於三军。今既云长愿去,实是再好不过”

    荀攸等人也道:“云长勇冠三军,如是肯渡淮击贼,取徐县必易如反掌。”

    听了许仲、荀攸等人的赞扬,关羽纵是傲恣,亦不免略有得色,遂又说道:“便请将军下令,羽这便领军渡淮”

    “云长欲携多少人马?”

    刚才刘备都已经说了,“只要五十甲士”,便能够为许仲取下徐县,关羽自不能落了刘备的面子,也是只要五十甲士便够,他说道:“五十甲士足矣”

    荀攸听了这话,微微一笑,说道:“徐县城坚,我军又是渡河远袭,云长虽勇,五十甲士恐亦不足。”向许仲建议说道,“将军不妨从军中各部里边,精选五百勇甲,令从云长过淮。”

    许仲点了点头,顾视帐中诸将,说道:“汝等可将部中勇士,尽数列出,由云长前去挑选。”

    听了荀攸、许仲的这番安排,关羽却是不肯承情,他傲然一笑,说道:“不过一个小小的徐县,岂需诸校尉尽出精锐?吾营中的兵士虽少,然皆能一当百,我自从我营中选用勇士便可”

    关羽说的“吾营中”,实际上指的是刘备的部属。他与刘备两人相识太久,彼此间的关系太熟,名有尊卑之分,情实兄弟之属。故而刘备的部属,也就等同於是他的部属。

    许仲看向刘备,询问他的意思。

    刘备心道:“而今君侯起兵,攻略徐州,陶谦昏聩之人,必非君侯对手,这徐州的全境,早晚落入君侯的手中。玉郎、刘邓、子龙、三陈等等诸校尉,皆虎士也,我从许将军击下邳,如不及早立下些功劳,待到来日战罢论功,怕是不能居诸校尉之上。此次既然争到了攻徐县的机会,索性便赢得漂亮些,也好当日后君侯给我赏赐任命之时,让别人无话可说”

    想到这里,他因而说道:“我营中的兵士固然是不敢称‘一当百’的,但却胜在相熟,云长使之,能够如臂使指。便由云长从我营中选取甲士便可。”

    刘备这话说得很对,他营中的兵士都是久从他与关羽的,日夜相处,彼此相熟,上到战场里去,自然也就配合默契,杀起敌来,就能够事半功倍。

    许仲於是颔首说道:“如此,就由云长从校尉营中选用兵士。”

    刘备、关羽齐声应诺。

    他两人既然接下了攻取徐县的任务,就先告辞离开,回去准备。

    临出帐前,关羽说道:“入夜之后,羽便带兵渡淮,至迟明晨,定有捷报传给将军”

    刘、关两人离开之后,帐中相继又先走了几人。

    这几人有文职,也有武职。

    文职的几人,有的是去为关羽准备渡河船只的,有的是去为关羽准备后勤辎重的,还有的,则是去和阙宣留下的人联系,负责关羽和阙宣之间的沟通的。

    武职的几人则是奉了许仲之令,归营调兵遣将,准备为关羽接应,或者为他后援的。

    诸项渡河前的工作在入夜前都准备妥当。

    当天黑之后,许仲、荀攸等人亲自来到河边,为关羽送行。

    关羽没有只带五十甲士,也没有如许仲所说,带足五百人,从队伍规模来看,他大约从刘备营中选出了有二百多人,这二百多人中,披重甲的不多,大多数穿得是轻甲,有的甚至没有着甲,——这倒不是因为关羽轻傲的缘故,而是出於实际考量,毕竟在到达徐县前,他们需要先横穿淮河,虽然选的这个渡河地点是周边一带淮水最窄的地方,可到底还是有一段水上距离要走, 并且又是夜间偷渡,所以,士兵们不能穿太多甲,万一走到半截腰,船忽然翻了,身上都穿着重甲,就算再好的水性恐怕也是浮转不开,说不定就徐县没见,淹死半路了。

    果然是什么样的将领,带出什么样的兵。

    刘备虽为汉家宗室,然其家没落已久,与其说他是天潢贵胄,不如说他更像是豪客轻侠,带出来的兵士对他都很服气,皆愿以死相报,因而,尽管这些兵士们都知道此去渡淮击徐,若是胜利,倒也罢了,如是失败,恐便要全军覆没,可却没有一人露出怯色。相反,士气很高。

    隆冬腊月,天气寒冷,夜间的气温尤低,河边水气出来,较之陆上,温度更是低了不少。

    许仲令人取酒,给关羽等将士一人分了一碗,自己也拿了一碗,共同举碗,将酒饮下。

    酒是好酒,入了喉腹,顿起一条火线,让人浑身都暖了一些。

    喝完酒,诸人把碗丢下。

    许仲望了望不远处的河面,河面上有的地方结了冰,但冰层不厚,不足以支撑兵马行走。

    在渡河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浮冰,关羽的兵士可能还需要破冰而行,这给渡河又增添了一些难度。

    许仲望了两眼河面,又抬高视线,眺望了一下河对岸的远方,夜色下,一无所见。

    他没有再多说别的,只是简短地对关羽说道:“吾在军中,候云长佳讯。”

    夜虽寒,水虽冰,刀甲更凉,寒意与杀意相浸逼人。

    :

151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 
许仲、荀攸等人给关羽在岸边送行。   w w w 。  。 c o m

    为了不引起对岸的注意,给关羽预备的船只都不大,虽然不大,一艘船却也足可乘立二十来人。关羽共选出了二百余精卒,一艘船二十人,也即十余艘船便足矣了。

    当下,诸人络绎离岸,登船横渡。

    夜色深沉,冰河泛寒。

    望着关羽等人渐渐消失夜色之中,许仲身为主将,不可能在岸边久留,遂与同来给关羽送行的荀攸等人返回大营,去处理下一步的军事,为全军渡河做准备,而刘备关怀心切,却是不肯立刻就走,仍是留在岸边,尽管已经看不见关羽等人以及船只的身影,却还是远眺不止。

    眺望良久,他握了握悬挂腰上、早已冰凉刺骨的环刀剑柄,既对关羽此去充满期待,又不觉为关羽担忧,心情所至,不禁对身边的简雍说道:“云长此去,若顺利取下徐县,则下邳已入我军手中若有不克,……我军恐就将要陷入苦战啊”

    简雍知他话里虽是在关心战局,实则是心中在挂忧关羽的安危,遂启齿一笑,从容答道:“云长有万夫不当之勇,此去所率又都是我们部中的精锐,皆忘死敢战之士,兼得有阙司马与徐县当地的水湖豪杰相助,更又是趁夜突袭,趁敌不备,料来攻下徐县并非难事。”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希望如此。”

    简雍望了望水上,唯见河面安然,早没了关羽等曾经经过的半点影子,於是笑道:“水畔风寒,玄德,你便是在这里站上一夜,也丝毫不能给云长帮得半点忙。而今大战方启,君久怀壮烈之意,万一在此受了风寒,日后上不得战阵,空见他人夺功,未免可惜。所以啊,你我还是归营吧。”

    “好吧。”

    刘备一步三回头,与简雍等随从离开岸边,自归营而去。

    却说关羽等人。

    跟从关羽渡河的,有一人是阙宣家的门客。

    这个阙宣门客的任务是有三个。

    一个是做为中间人,联系徐县当地的水湖豪杰;一个是做为传令人,命令阙宣布置在徐县庄园中的人配合关羽;再一个就是并有导路之责,关羽等人都非下邳本地人,渡河之后,即为敌地,他们人生地疏的,不可没有熟悉当地道路的人来做向导。

    阙宣能把这个门客派来担当此三项重任,一来可见这个门客必是阙宣的得力助手,再一个也可见这个门客本人的胆气,交战之场、立尸之所,敢参与进来的,没有胆怯之人。而事实上,这个门客本为淮陵县里的一个恶少年,后来便正是因其胆勇,而才被阙宣招揽并被得以重用。

    河上虽然有风,但风不大,更非逆风,各条船上的兵卒都是壮汉,划动起来,船速甚快,若非被水面上的一些浮冰耽搁住了些许,他们渡过淮水、抵达对岸的时间还能更早一点。

    饶是如此,当关羽等人顺利渡过淮水、到达对岸的时候,天离亮尚早。

    笮融虽在淮水北岸沿线布置了些屯防兵卒,但淮水由西而东,贯穿了整个下邳郡,整条河段蜿蜒曲折,总长度约有三四百里,便是去掉与淮水北边的湖群接界、无需设防之段,余下的也有两百来里,以笮融的兵力数目,他的这条防线显而易见,肯定是不会有多森严的,而且淮水南岸的淮陵等县原本都是笮融的地盘,他本也不需要在淮水北岸设置多严密的防线,再加上现下有熟悉道路、了解北岸设防虚实的这个阙宣门客为向导,故而关羽等人却是无惊无险地就抵靠了北岸,悄无声息地登上了淮北的陆地。

    为了不让对岸的敌人过早地发现他们的踪迹,关羽令部卒将乘坐的船只悉数凿沉,看着它们都沉入了河底之后,这才带领兵士离开岸边,由这个阙宣的门客前头带路,避开大道,挑选小路,趁着天尚未亮,急行军地往东边的洪泽湖湖群一带开去。

    ——关羽确是虎将,他的这个凿船之举虽不能与韩信的破釜沉舟相比,可从他的这个举动中,却也可以看出他对夺取徐县怀有必胜的信心,如若不然,他不可能会把自己的的退路断掉。

    他们登陆的地段离洪泽湖的湖群地区不远,相隔只有数里地。

    行未多时,前头水气扑面,波澜起伏之声已入耳中,关羽远望之,夜色中,看到前边的道路尽头处芦苇丛生,却是已至湖群边上了。

    关羽因令部卒暂停前进,召来便在近处的那个阙宣门客,询问道:“前头可便是湖边了么?”

    那阙宣门客答道:“是。”

    “你家主人联系的湖中豪杰何在?”

    阙宣的这个门客翘足往芦苇丛中望了几望,转回身,答道:“我家主人於昨日军议后即奉许将军之命遣人渡河,联络湖中,此时定已把消息传给了他们。这里正是我家主人与他们约定的会和地点。想来他们已在湖边,只是不知军司马来历,所以不敢轻易露面,或许正远窥我等,尚请军司马勿急,待在下过去一探便知。”

    刘备如今升了官,从别部司马升为了雍奴校尉,关羽也随之升迁,现为刘备部中的军司马。

    关羽抚须颔首,说道:“你且去。”

    这个阙宣的门客因便径往湖边而去。

    关羽一边令部卒备战,以防有变,一边盯着那门客,看着他沿路潜行,进入到芦苇丛中,不多时,又见他从芦苇丛中钻出,身边却是多了三个人。

    关羽心头稍微一松,却仍是令部卒戒备,等得那门客与那三人来到近前,细细观看,见随那门客来的那三人都是短衣打扮,黑巾包髻,各携刀剑,年岁各有不同,然皆十分精干。

    关羽心道:“临渡河前,闻阙宣言说,这湖中愿助我军攻打徐县的水贼共有约七八百人,多是徐县、淮陵等地的贼寇,亦有别处来的亡命,这三人想应即是他们中的头领了。”

    :

152 潘文珪负甲拔县 关云长渡淮克城() 
那湖水中的水贼,虽被阙宣称之为“豪杰”,许仲似也对之默认,便是关羽,在口头上亦以“豪杰”相呼,可众人皆心知肚明,彼等之辈又哪里称得上“豪杰”二字了?分明就是一群贼寇。 故而,为大局起见,关羽嘴上虽是称他们为豪杰,心中对他们的行事却是不以为然的。

    只是,心中虽对之不以为然,话到嘴边,却还是以“豪杰”、“壮士”相称。

    关羽见阙宣的那个门客带着这三人来到近前,遂乃说道:“君等必就是阙司马所说的湖中壮士了?”

    那三人虽是水上行凶讨生,手底下已不知各有人命,此时面对关羽,态度倒很恭谨,尽皆行礼,其中一个年岁较长的人回答说道:“关司马在上,小人等确便是在水面上讨些生计,‘壮士’二字万不敢当。”

    这人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的。

    却也难怪,淮水北岸、下邳境内的这片湖群浩渺雄阔,超过百万亩计,期间的水贼盗寇何止数千之多,如今世道虽然纷乱,可这些水贼盗寇隐伏各个湖中,以劫掠为生,逍遥自在,而笮融又一意崇佛,毫无讨伐他们之意,较之寻常百姓,这些人的日子过得实在不错,也正因此,这次荀贞击下邳,愿意冒着战败覆灭的危险,出来相助荀贞、攻取徐县的只有他们这七八百人而已,要非他们是有些自知、有些远见,料来断然是不会这么做的。

    听得此人称自己为“关司马”,关羽心知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