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5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笤倩厥ξ鹘媳妻S辕关之董军。”

    荀贞问孙坚道:“文台以为此计如何?”

    孙坚大喜,说道:“此妙计是也”

    “文台既无异议,那你我便按此计行之吧?”

    “好上次击讨董贼,是贞之你做的先锋,这次董贼来犯,总该由我带兵迎击了吧?”

    荀贞笑道:“卿为颍川太守,在此颍川地界,自一切以卿为主。”

    孙坚哈哈大笑,说道:“那便由卿遣兵去援乐校尉,我自选精卒,暗袭父城、郏县之董军。”

    荀彧这时说了一句,他说道:“君侯、将军前与袁将军订约,如董军去犯鲁阳,则君侯、将军遣兵往援,而如董军来犯我境,则袁将军派兵来助。袁将军日前遣来的那个使者刚离开阳翟未久,君侯、将军何不择选一使、快马去追,与他一道至鲁阳,面见袁将军,请他发兵来助。如此,不但胜算可以更大,亦可速胜之也。”

    孙坚点头说道:“文若所言甚是。贞之,那就劳烦文直再走一趟?”

    荀贞说道:“我这就召他来,请他再去鲁阳一次。”

    ……

    文直奉了荀贞军令,快马追赶,追上了袁术的使者,与之一道星夜兼驰,二入鲁阳。

    离鲁阳还有二三十里时,文直在路上听说董军华雄部已至父城县外,围城将攻。

    他知道军情紧急,所以一到鲁阳城中,就求见袁术。

    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却与他上次来时一样,袁术不肯见他。

    :

57 无信不立丈夫举 围而不击事可疑() 
文直家在南阳,是南阳土著,在南阳郡有不少朋友,鲁阳也有他的友人。

    文氏是南阳士族,文直交往的朋友自也多是士人,袁术到鲁阳后,为站稳脚跟,征辟了一批鲁阳的士子,或纳入军中,或置之於后将军府中,分别委以职务,文直的朋友多出自本地冠族,不少都在征辟之列,除掉不肯应征的,还有两三人因此而投到了袁术的麾下。

    上次来鲁阳,袁术不肯文直见时,文直就找了他这几个袁术军中的友人打听情况,这次袁术又不肯见他,他没办法,只好再去寻友探询。他的这几个在袁术军中的朋友,职位有高有低,今次事态紧急,他没有去找别的人,直接来找了地位最高的这个。

    来到他这个友人家中,文直奉上礼物,两边分宾主落座。

    文直遂说道:“先前,荀侯、孙侯与袁将军有约,愿守望互助。此事卿知之也。今轘辕关董军合计五千步骑将攻阳城,华雄统兵五千亦已围父城,是我颍川西、南皆受敌也。我奉荀侯、孙侯之令,星夜兼程、驰来鲁阳之故,正是为来请袁将军践行盟约。我昨日抵县,到之当时即求见袁将军,可袁将军却至今仍未见我。……卿居鲁阳,又在袁将军帐下,可知缘故么?”

    他的这个友人和文直关系不错,说话并不隐瞒,听得文直此问,他屏退左右侍婢,回答说道:“袁将军所信用者多是他的汝南乡人,或从京都跟他来的那些故友旧朋,如我等者,本就是聊以备位而已,凡军机要事,我等极少参与,袁将军与荀侯、孙侯订约这件事我虽然知道,但是具体袁将军为何不肯见你,我却是不知了啊。”说到这里,他顿了一顿,又道,“不过,我倒是听人说起过一件事。”

    “何事?”

    “前两天闻华雄部沿汝水东去,入了颍川境内后,袁将军召开军议,当时张校尉是有提过,建议袁将军即刻遣兵出县,往援颍川。”

    “张校尉?”

    “便是张勋了。”

    “噢,那然后呢?既然张校尉有提此议,袁将军为何还不肯见我?”

    “因为桥校尉反对。”

    “桥蕤?”

    “正是。”

    “盟约已定,桥校尉缘何反对?”

    “桥校尉言:君子当知权识变。”

    文直顿觉荒谬,险些拍案跃起,强自按下冲动,闭上眼,深吸了口气,睁目说道:“吾闻无信不立,大丈夫行事,当首重然诺,岂有以‘权变’为由而毁约弃诺的?”

    “桥校尉乃故太尉桥公族子,久与袁将军交好,素为袁将军所重。袁将军所以不肯见卿者,以我料来,恐即与此事有关。”

    桥蕤、桥瑁是族兄弟,两人都是故太尉桥瑁的族子。出身公族、家世显贵,故此桥蕤深得袁术信用。不过袁术不肯见文直,其实与桥蕤所言无关,文直的这个朋友对此也是约略知晓的,只是袁术毕竟是他的“主君”、长吏,他不能说袁术坏话,所以就将原因推到了桥蕤身上。

    文直也知他的这个朋友在袁术帐下只是个寻常吏士,不得袁术信用,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倒也没有提出什么请求,在搞清楚了袁术为何不见自己后,文直即告辞出来。

    在鲁阳又待了一天,依然不得袁术接见,文直知不必再等下去了,军情紧急,他当晚离了城中,又星夜兼程,赶回阳翟。

    到了阳翟,见到荀贞,文直将“数求见袁术而不得见”的经过禀报了上去。

    孙坚在座,他怒不可遏,说道:“袁公路实非可与谋事者也。”

    荀贞说道:“事既如此,你我也不必等袁将军的兵马了。”

    孙坚说道:“我这就传令,命吴景、程普、韩当诸将择机与父城里外相应,共击华雄。”

    荀贞和孙坚之前议定:由荀贞遣兵去援乐进,而由孙坚遣兵去救父城。

    孙坚从部中抽选了两千精锐,以吴景、程普、韩当为将,於三日前出的阳翟,昨天就已悄然抵至了父城一带,但为了等袁术回信,所以直到现在还没有展开进攻。现下既然袁术不可能派兵来了,那也就不必再等了,所以孙坚有此一语。

    荀贞点了点头,顾问座上的戏志才:“仲仁可有军报送来?”

    孙坚派去驰援父城的是吴景等亲信重将,荀贞遣去助乐进的也是帐下重将,——便是荀成了。

    戏志才答道:“最近的军报还是今早送来的那道:轘辕关董军虽入了颍川郡内,但尚未有展开攻势,反而结营自守,与仲仁、文谦部间隔二十里,观望不战。”

    这次进攻颍川的两路董军合计约有万人,荀贞、孙坚两部联兵现则有三四万之众,单从数字来看,荀、孙似是占着上风,但董军多精卒,如只是守城的话,以荀、孙的兵力绰绰有余,可如是野战的话,荀贞、孙坚两人却皆没有必胜的把握。

    故此,轘辕关的那五千董军不动,荀贞在没有足够把握的情况下,也不能贸然进攻。

    荀贞对孙坚说道:“贼情已然明了:两路董军,一虚一实。轘辕关董军是虚,其目的显是为了拖住我军主力,使我不敢擅离阳翟,全力驰援父城方向;华雄部董军则是实,其目的显是为夺父城、郏县,一来以此控我郡南重镇,二来估计也是为了断掉你我与鲁阳之间的联系。”

    孙坚以为然,说道:“可恨轘辕关离我郡太近,要不然倒是可以全力进攻那五千出关的轘辕关董军。”

    轘辕关挨着颍川,正处在颍川和河南尹的接壤处,那五千出关的轘辕关董军完全可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而一旦他们撤入关中,荀贞、孙坚就只能望关兴叹,无可奈何了。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只要轘辕关这个钉子不拔掉,荀贞、孙坚就没办法全力援助父城、郏县。

    家门口蹲着一条恶犬,时刻虎视眈眈,这滋味不好受。

    却也没奈何。

    轘辕关的地形太险,如要强攻,代价太高。

    荀攸亦在座,他笑道:“虽因轘辕关董军之故,使我不能全力驰援父城、郏县,然孙侯遣去夹击华雄部的吴景、程普、韩当诸校尉皆猛将也,兵士亦皆百战沙场之精锐也,他们又是间道行至,出敌不意,华雄部兵马虽众,以我观来,却是离战败不远了。”

    ……

    父城县北十余里有一个小山坳,吴景、程普、韩当屯军在此。

    吴景是孙坚的内弟,所以三人之中,以他为主。

    他把刚刚接到的孙坚命令出示给程普和韩当:“将军下令了,命我等择机进战。”

    程普皱着眉头,说道:“我看华雄部好像有点不太对啊。”

    韩当问道:“程公何出此言?哪里不对了?”

    程普在孙坚帐下诸将中年岁最长,所以被诸将尊称为“程公”。

    程普说道:“这两天军报都说华雄围城不攻,他明知道阳翟距父城不过百数十里,援兵最多两日可到,如换了是我领兵,我肯定会加紧攻城,绝不会围而不击。我看华雄的架势,反倒好像是在等我们的援兵到啊。”

    “程公的意思是,华雄要围城打援?……应该不会吧,他只有五千兵马,围城已是勉强,又哪里还有余力再打援?”

    “所以我看不明白,也所以我刚才才说华雄部好像有点不太对。”

    论及武勇,吴景不如程普、韩当,论及军略,吴景也略有不如,他所以能为此次驰援父城部队之主将,纯是因他的身份使然,不过吴景有个好处,就是不专断,此时听了程普的话,他细细一想,觉得程普说得对,这华雄部还真有点可疑,因而“从善如流”,说道:“听程公这么一说,华雄部确是颇为可疑,……程公,那以公之见,我部现下该当如何?”

    “以我看来,绝不可贸然进攻,反正华雄部围城不攻,父城眼下并无失陷之危,我等不如遣一信使,将此敌情快马送去阳翟,呈报将军、荀侯,请他两位决断。”

    吴景考虑了一下,说道:“也好,便按程公此言。”

    做出了决定,吴景当即遣人赶去阳翟上报。

    ……

    父城城外,董军中军大营。

    华雄立在帐外的高地上,眺望前方的县城。

    这个位置距离父城有几里地,虽能看到城墙,但对城墙上的具体防御部署却看不清楚,华雄眯着眼远眺了会儿,召左右近前,遥指数里外的城墙,说道:“早年我从相国讨冀州黄巾时,荀侯亦在军中,他帐下的勇将、猛士,我虽见得不多,然多知其名,今日守城的如是辛瑷诸辈,我退避三舍,如是刘邓诸辈,我可与争雄,而今守城者却是陈到……。”他轻蔑地啐了口,接着说道,“只可惜相国明令我只许围城而不许攻,要不然,父城现在已经是我们的了”

    左右俱皆附和。

    华雄问道:“阳翟现有什么动静?”

    “还是老样子。”

    “仍没有出兵?”

    “荀、孙只遣了荀成领兵驰助乐进,至少据我部的军报,并没有见他们分兵来救父城。”

    “讨边章、韩遂时,我与孙坚亦曾同在军中,他用兵重在‘轻猛’二字,而荀侯不然,却多计谋,父城被围,荀侯岂会不救?我料之,他必有兵马来援,只是暂时还未被我部发现。”

    “校尉英明。”

    “多洒斥候探马,务必谨慎小心,不可被荀、孙偷袭。”

    “是。”

    “鲁阳呢?现有什么动静?”

    “无一兵一卒出城。”

    华雄又是轻蔑地一笑,目光从前方的父城转到了南边,那里是鲁阳所在的方向。

    蓝天白云之下,田地一望无垠,虽是根本不可能看到鲁阳城,可华雄的目光好似穿过了百余里的距离,看入了鲁阳的城中,他蔑然地说道:“袁公路死期不远了”

    :

58 胡轸奔袭鲁阳城 王匡兵败小平津() 
“贞之,吴景、程普、韩当军报,说华雄围父城不攻,十分可疑。 ”

    荀贞抬头看去,见是孙坚匆匆从帐外进来。

    “文台,我刚接到一道军报。”

    “是什么?”

    “胡轸亲统兵马,已至鲁阳。”

    “胡轸统兵已至鲁阳?”

    “正是。”

    孙坚正准备往坐席上坐,听到荀贞这句话,呆了一呆,愕然地说道:“董卓匹夫,原来攻我颍川只是佯攻?”

    “用一万兵马佯攻我颍川,也真是看得起你我。”

    孙坚落座席上,稍微收拾了一下惊愕,忖思片刻,说道:“胡轸带了多少兵马?”

    “不多,只有五千。”

    “才只五千?”

    “俱为骑兵。”

    “原来如此难怪他能如此迅捷,又能如此隐秘,……他何时到的鲁阳?”

    “据军报,应是昨日中午。”

    “那鲁阳现在情形如何?”

    “胡轸不但瞒过了你我,也瞒过了袁将军。军报上说:胡轸兵到时,鲁阳/根本就没有一点的准备,袁将军正与诸将饮酒高会,猝不及防,被胡轸驱马策军,接连踏破了三处营垒。”

    “然后呢?”

    “张勋、桥蕤、陈兰、雷簿诸将死战,护得袁将军入城。”

    “城可有失?”

    “那倒没有。见袁将军入城后,胡轸没有攻城,而是继续攻杀被留在城外的袁将军部曲,直杀到入夜。”荀贞起身,来到孙坚座前,把手中的军报递给他看,说道,“你看看,上边写的:直杀了个血流成河,积尸如山。”

    孙坚接住军报,一边看,一边问道:“袁将军部曲伤亡多少?”

    “具体伤亡不知,但肯定损失不小。”

    “胡轸现在何处?”

    “军报最后写的有。”

    孙坚性急,听了荀贞此话,索性不再看军报别的内容,直接把军报展到最后,看到了两个字,讶然念道:“‘已撤’?”

    “进无声息,退如风行,一击即走,毫不拖泥带水,凉州铁骑,名不虚传。”

    董卓分兵两路进攻颍川,荀贞、孙坚本以为他这是在“声东击西”,一路虚、一路实,却未料到,董卓的确是在“声东击西”,但“实”的一路却不是在颍川,而是在鲁阳。搞了半天,原来董卓进击颍川的两路兵马全都是“虚”,是为了骗过荀贞、孙坚和袁术。

    最终的结果证明,董卓此计得售了。

    孙坚忽然想到一事,丢掉军报,一跃而起,拿出吴景等遣快马送来的上报,急声说道:“击我颍川是虚,奔袭鲁阳是实,看来这就是华雄为何围城不击的原因了贞之,胡轸即已带兵撤退,那华雄想来也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