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 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不过,敬佩归敬佩,人人皆知董卓兵强,对荀贞等此次的出击,却不是每个人都看好的,有不少人都和孔伷是一样的心思,觉得荀贞这是在找死。孔伷没有来看荀贞出兵,只是在闻报后冷笑了几声。

    不管观者如何想,也不管孔伷如何看,却说荀贞等人拔营出县。

    孙坚遵守承诺,把先锋之位让给了荀贞,荀贞部排行第一,其次是孙坚部,最后是谢容、刘秉、丁猛三支郡国兵殿后。

    三四万步骑,加上辎重,再加上各军、各部、各曲间的行军间隔,队伍长达几十里。

    出了阳翟,荀贞等一路向西,行军并不快,日行六十里而已,两天半后,前头汝水在望。

    汝水是从颍川郡的西南边入的境,到了汝水,再前行不远,就是颍川郡界,而一出郡,只需再行二三十里便是梁县了。

    梁县离颍川太近,离袁术屯兵的鲁阳也不远,这里没有董卓兵马屯驻,但是在梁县西北数十里外,却有一支董军屯扎,——这支董军倒不是早前袭掠阳城的那支董兵,袭掠阳城的是驻守轘辕关的董军,轘辕关离阳城很近,四五十里地而已,骑兵朝发午至。说到轘辕关,其实孔伷不出兵对荀贞等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有他这支人马在阳翟,阳翟离轘辕关也不远,二百多里,那么轘辕关的董军就不会轻动,不会从轘辕关西南下,插过来击荀贞、孙坚部的侧翼。

    方才接报,说前头就是汝水,又有一军报送来:军前三十里外,探查到了一支董军,约有千骑。

    荀贞得报,立即遣派亲兵赶去正在行军的各部,召集诸将。

    许仲、荀成等各骑马从本部赶来,汇於中军。

    道上部队正在行军,为不挡住后续部队的前进,在亲卫虎士的扈卫下,荀贞下了大道,针对刚接到的敌情,在路边的野地上和应命而来的诸将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军议。

    他言简意赅,先简单叙述了一下军情,说道:“接军报,前三十里处有一支董军,约千骑上下,料应是从梁西北那处董军驻营里来的。”说完军情,他环顾围在他身边的诸将,按剑慨声说道,“今我与孙将军、诸校尉共举兵击董,尚未出郡,而董兵即先来犯,气焰嚣张,彼辈凉州子,实目中无我,我欲迎击之,以败其锋,沮其气,扬我山东兵威。诸将谁愿为先?”

    从年初起兵到现在,一两个月了,无有一战,空在颍川消耗时日,荀贞麾下诸多猛将早就憋得气闷,好容易出兵,一个个心劲儿正高,这时闻得自家部队还没出郡,那董军却就居然敢先跑过来挑衅,更是无人能忍。刘邓第一个出来,大声说道:“我愿为将军斩来犯贼首献”

    荀贞大喜,说道:“好”

    这是首战,当然得要打胜,一个是振奋士气,再一个也是让颍川的士人、百姓和豫州军看看,孔伷不敢出兵,可他荀贞却敢,而且一出军就打胜仗。

    既然想要打一个胜仗,那自然就最好是选派一员猛将去战。

    刘邓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他只是个曲军候,此次荀贞召集的多是校尉,他原是没资格来的,而荀贞特地把他叫来,本意也正是为了让他出击,此时见他头一个出来请战,荀贞怎不大喜?

    刘邓本曲人马略少,荀贞又拨给他些,合计两千甲士,俱皆英锐。

    增兵完毕,荀贞命他先行,自统军在后为援。

    左右有文士劝谏,说道:“董卓兵强,今千骑来犯,而将军却只遣二千步兵往击,恐将败矣。不如召刘邓回来,再给增兵,或用辛校尉部骑兵迎之,方才稳妥。”

    荀贞笑而不言,只看戏志才送刘邓出去。

    戏志才亲送刘邓到了人群外,笑道:“昔君从将军行郡,至阳城,君与君卿共为护卫,突宅杀贼,君因得号为‘坐铁室’,今从将军讨董,又得首战,此地离阳城未远,望君能再扬昔威。”

    刘邓按着剑,昂首挺胸,雄赳赳地应诺,说道:“必不辱昔日之威,必不堕君侯之名。护军只管在军中陪从君侯,候我捷报就是”

    戏志才又道:“今我尚未出郡,董兵即来袭,我料其意,必是因闻我出兵,故先来试我军虚实。既是为我试我虚实,则其军必然谨慎,董军兵强,今来者又皆骑兵,若再谨慎,不易取也。以我之见,君趋前,见敌后,不必即率兵猛进,与之硬战,不妨先示弱於敌,则敌必骄,待其骄后,可诱其入伏,再以精卒击之,胜之不难也。”

    关东联军数十万,连月按兵无人敢进,董卓部的兵士本多百战悍卒,目观此状,必早轻视联军,如果刘邓在接敌后再示弱於先,加上他带去的人马只有两千步卒,那么身为骑兵的董军肯定就会以为刘邓可欺,为取军功,十有八九就会如戏志才所说的“必骄”,骄兵必败。

    刘邓以为然,点头称是。

    戏志才又对刘邓说道:“君请附耳过来,我有一伏兵、诱敌之计,可告与君。”

    刘邓附耳过去,听了戏志才之计,欣然欢喜,说道:“得校尉妙计,胜之易耳”

    别了戏志才,刘邓点齐兵马,遂乃率部先出,脱离了正在行军的主力部队,径往前迎敌。

    此次首战,荀贞是决意要全歼来敌,漂漂亮亮取胜的,所以除了刘邓这两千人先发,待刘邓离开后,又点了乐进,命其带熟悉地况的本部四千郡兵亦立刻出发,为刘邓后援,又召来骑部的军司马张飞,令之统五百骑士也立刻出发,命他务必要赶在刘邓前绕到来敌的后边埋伏,以堵截这千人董骑的退路。

    布置妥当,各路相继脱离主力,出发迎敌。

    荀贞自带主力徐徐在后从之。

    左右有文士此时赞道:“难怪将军先前只遣刘邓二千甲士先行,却原来是留了乐校尉、张司马的后手在此啊。”

    荀贞一笑,没有解释乐进、张飞两路只是为全歼来敌,真正败敌的杀手锏其实是戏志才的诱敌、伏兵之计。——戏志才的此计是在荀贞召诸将到前就筹划好了,与荀贞商量过的。

    行有十里余,闻得前头来报,刘邓部已与敌接。

    董卓兵精,又皆骑士,实为强敌,虽有伏兵计在,荀贞也不知刘邓这一战胜负究竟会是如何,心存担忧,表面上却从容自若,笑对左右说道:“昔刘邓护我入阳城,以一当百,号为坐铁室,今疾击董兵,必不落昔日威名。”

    再行两三里,又得前头军报,张飞带的骑兵虽然出营晚於刘邓,然而行速快,又有本地人为前导,已经绕到了来敌之后,堵截住了董卓兵的后路。

    得了这道军报,荀贞心中大定。

    即便刘邓失利,有了张飞在后堵截,这一支董兵也是插翅难飞了,等乐进部又或自己的主力到达,也足能将之尽数消灭,最多就是不如刘邓一战而胜那么好看罢了。

    又前行不远,前头再有军报来到:“刘邓部失利兵溃。”

    荀贞左右不少人闻言皆惊。

    一个前些时投到荀贞帐下的颍川士人失色说道:“刘邓勇冠军中,实将军帐下之樊哙、灌婴也,虽是以步敌骑,而方接敌未及两刻钟,竟就落败?董卓之兵,强竟至斯?刘邓一败,乐校尉、张司马亦难胜也,将军请快派兵驰救吧”

    荀贞却是转顾戏志才,哈哈一笑。

    却是刘邓果用戏志才之计,先示弱於敌,诱敌来攻。

    只是,却不知此计能否得手?

    因为,此计的最重要处却是后半截,是这伏兵之地,不知那董骑会否上当?会不会被诱入?

    又行数里,再有前头军报来到:“敌轻兵而进,被刘邓诱至河边,刘邓先在河边布了伏兵,见敌骑到,鼓噪齐出,河畔泥泞,敌骑难行,为我伏兵所围。敌我正鏖战河边。”

    荀贞、戏志才相顾而笑。

    荀攸拍手喝彩,说道:“志才计成矣董骑将败。”

    荀彧、程嘉等人亦面现喜色。

    余下诸多文士直到此时,才知了戏志才的伏兵之计。

    兵家言战,首讲天时、地利、人和。现今尚在颍川郡内,荀贞人熟地熟,占了地利,又兵马众多,乃是以众击寡,且万众一心,再占了人和,两利在手,加上又还有戏志才这等谋士,有张飞、刘邓这等猛将,只要计策能够顺利地得到实施,取胜也是很快,也很容易的。

    刘邓是中午前后出的兵,这时已经暮色将至了。

    荀贞得了此报后,望了望天色,便即令军马停驻,遣骑通知后边的孙坚等部,今晚就在此地驻扎了,又传令叫各部开始扎营,预备晚饭。

    左右文士见荀贞先前非常重视来敌,以至有亲自上阵与之交锋的打算,现下闻得前头交战正酣,却叫各部筑营安寨,一副不再去理会前边刘邓还在接战的架势,有不解其意的,乃问之。

    荀贞答道:“敌已被阿邓所围,陷进了河边泥地,以阿邓之勇,纵不胜,亦不败也,文谦部四千颍川郡兵紧随在阿邓邓部后,现应已到,敌为泥地所困,又被阿邓所围,本已纷乱,见文谦兵至,旗帜如林,军卒遍野,势必惊惶,肯定会无心再战,夺路而逃,而翼德引五百骑兵蓄锐在其后,以我之逸击彼之散,此战已胜。”

    有人说道:“刘军候部仅二千步卒,敌有千骑之众,则刘军候围住的定非敌骑全部,乐校尉部曲虽众,可大半为新卒,战力不强,又是疾行了一二十里地,就算能及时赶到,也不一定会是外围敌骑的对手,如果落败,则刘军候部难免会受其影响,恐怕会有转胜为败的可能。”

    荀贞笑道:“不妨。我大军在后,今距敌骑仅只十余里了,敌岂会不知?如果他们在与刘邓初接战时能够获取大胜,那么他们的胆色或许还能足点,可现下他们交战不利,陷泥入伏,又知我大军在后,哪里还会有胆勇再逆击文谦?我料之,彼辈一见文谦军到,必就会散逃。”

    荀贞是见过大场面,打过敌我数十万兵力战役的人,在这种既占了地利,又是以众击寡,且敌人只有千人之众的小战斗中,他虽然也存有担忧,可在具体战术的运用上和在料敌上却根本不需要多做考虑,一念之想,就能找到正确的办法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也正如他所料,这场战斗的进程与他预料的一模一样。

    在见到乐进部到后,董兵果然是不敢逆击,先是外围的骑兵逃跑,继而被刘邓围住的骑兵也失去了斗志,突围逃窜,有实在是冲不出包围的索性跪地投降。

    逃出去的数百董骑仓皇向西北溃逃,试图逃出颍川,奔回本营,而逃未及远,迎面撞上张飞的伏兵,被迎面拦住截杀。

    张飞的骑兵既是负责截杀,又是负责阻挡董兵的援军。毕竟,这支骑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梁县西北的董营来的,荀贞目前也不清楚他们到底派来了多少人马,不知他们还有没有后援。不过到最终,也没有见有董军的援兵来到。

    刘邓、乐进、张飞合力,尽歼了此千许董骑,斩首八百余,得俘虏二百。

    此次来犯的都是董卓部的精兵,虽然董军的军纪不怎么样,可战斗力却是一流的,所以对这二百俘虏荀贞没有命将杀了,而是叫收入俘虏营中,先让做些苦力,待战罢再做处理。

    击董首战,小试牛刀,荀贞以众击寡,取得大胜。

    战报传到后边,孙坚闻知,扼腕顿足,连声说道:“惜我输给贞之,让他抢了头胜”

    再传到后边,谢容、刘秉、丁猛等闻知,皆喜上眉梢,都道:“敌骑千众,半日而亡,荀侯真善战者也”

    消息传出,全军振奋。

    :

25 临水慨叹古今事 莅敌思量远近兵() 
歼灭了这股前来试探之敌,再往前行便无阻拦,出了颍川郡界就是梁县的地面,顺着汝水前行不多远,已可遥见河对岸的梁县县城。

    梁县的县城在汝水南岸,离水很近。

    战国时有“三梁”之称,指的是三座皆以“梁”为名的城,魏之都城大梁和战略要地少梁是其二,汝水南岸的这个梁县当时属楚,也是其一,为别於大梁和少梁,时称南梁,又称上梁。战国之季,楚、魏、韩三国之师常战於三梁下,这里经常出现战争。

    不止战国时了,秦末以来,凡当天下大乱时,梁县这里仍然是烽火不熄,常是兵家借道、又或相争之处,因为这里是从颍川南部和南阳郡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

    秦失其鹿,高祖刘邦自洛阳南入南阳,寻复又从南阳北出洛阳,皆经此地;王莽篡汉,光武起於南阳,亦是由此而收的洛阳,又有赤眉以山东之众,西出陆浑而去弘农,也是经过这里,——陆浑是个县,在梁县西北二百里外。当其时也,这一带几乎是无日不战。

    那浩荡不停的汝水由梁县北边流过,从古至今,也不知见到了多少战火,见到了多少悲欢,又也不知流走了多少豪杰勇士的鲜血,又流走了多少人的英雄壮志。

    却也不知为何,虽是刚打了一场胜仗,可在这汝水北岸眺望南岸梁县县城时,荀贞却不觉有一股怆然悲凉的情绪浮上心头。

    或许是因为到这梁县对岸的时机不对,正当落日的缘故吧?

    他这样想到。

    梁县在南,长河在其北,壮丽的红日在西,洒下暮辉,使其黝黑耸立的城墙沐浴其中,又使河水波涛闪烁点点粼光。目睹此景,想到和曹操、孙坚联手与董卓的大战在即,回望数万步骑从众,因是穿越而来,故知当代兴衰的荀贞难免会起一点吊古惆怅的心绪。

    他心道:“今我与文台、孟德联军,南北两路合兵近十万众,固一时之盛也,为近来之少见,想来当此之时,应是天下瞩目,群雄望我,可兵家之事,成败固难言也,胜或平手则罢,一着不慎,万一落败,乃至大败,轻则损兵折将,重则性命不保,我这十几年的拼命努力可能也就会因此而不复再提了。嗟乎天下滔滔,唯这夕阳不变,独这汝水依旧东流去。”

    思路及此,荀贞忽然想到了后世那首著名的《临江仙》,遂下马直到岸边,遥望落日下的梁县,按剑轻声吟道:“滚滚长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