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伯解忧之时。我没有什么干才,别的地方帮不到方伯,也就只能在自律上下点功夫了。”
秦松哈哈大笑,说道:“子仲兄,卿家财巨亿,只冲这一点,卿就算真的没有什么干才,也是能给方伯帮上大忙的……我听说,方伯去年搞屯田,便多是赖了卿之家力啊,今年到现在为止,屯田的成绩不错,子仲兄,这是你为州里立下的一件大功啊”
糜竺说话不紧不慢,他慢条斯理地说道:“今年州里屯田的成绩确实不错,但这一是方伯运筹之功,二是陈校尉督办之功,与我何干?”
陈校尉,说的便是典农校尉陈登了。
秦松笑道:“方伯运筹确乎有功,陈校尉督办也确乎有功,但我想问卿一件事。”
“何事也?”
“屯田需要粮种、需要耕牛、需要农具,去年方伯初搞屯田时,如无卿为方伯备此诸物,这屯田,方伯和陈校尉又怎么能搞得起来?”
“粮种、耕牛、农具诸物,我确是拿出了一点借给州里,但这只是末节,称不上功劳。”
“不对,不对。什么‘末节’?你这是大功才对。”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堂上,相对落座。
糜竺止住了这个话头,转开话题,笑道:“文表兄,上次一别,你我有大半年没有相见了吧?”
秦松伸出八个手指,笑道:“整八个月了。”
“我闻得贵郡的张太守离任,来了一位新太守。”
“不错。”
“我还听说这位新太守乃是颍阴荀家的人,而今名声甚响啊”
秦松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吾郡现在的这位新太守虽是出自荀氏,然当年却是以军功起家的,中平元年,先是独保颍川,以数千郡卒对战十万颍川黄巾而进退自若,后又从皇甫将军征战,战功赫赫,逼死张角,因被朝廷拜为颍阴侯,前几年,从赵国中尉任上迁为魏郡太守,治郡一年,郡中大化,政绩为冀州第二,因在任上不经朝旨而诛杀邺赵一族,弃官亡命,不久前才又复起,起家即被朝中拜为左中郎将,到京不过数日,旋又被外任为吾郡太守。”
荀贞做为广陵的太守,秦松对他的履历肯定是清楚的,不过当下对着糜竺的面,他把荀贞过往的功绩、成绩简略道来,却是有一点深意在其中的。
当下士人,盛行清谈点议,糜竺虽非士人,但早就士人化了,士人的那一套“乡里清议”他也早就是习惯成自然了,听完了秦松的话,他拈了拈胡须,自然而然地就说道:“闻卿所言,贵郡的这位新府君,却是堪称‘世之英杰’了。”
“何止世之英杰”
“噢?”
“卿想来应是不知,吾郡荀府君当年以二十余之龄从皇甫公征讨汝南黄巾时,汝南许子将曾有一评。”
汝南许劭以“知人”著称,“月旦评”天下知名,南北士子无不渴望能得到他的一赞,广陵离汝南不远,对许劭的大名糜竺更是如雷灌耳,久思一见,只是无缘无分,没能得人引荐。此时闻得许劭对年轻时的荀贞有过一个评价,糜竺大起兴趣,急忙问道:“是何评也?”
“许子将言:吾郡荀府君乃是‘荒年之谷’。”
“荒年之谷,荒年之谷。”糜竺喃喃低语,味这四字中的意思。
秦松看了眼他,让他味了会儿,又开口说道:“子仲兄以为此四字评语如何?”
“……如说‘荒年之谷’,许子将意可是‘乱世之定国英雄’?”
秦松没有直接地回答他,而是又说起了荀贞过往的功绩、政绩、成绩,说道:“颍川黄巾乱起,吾郡荀府君时为郡兵曹掾,以数千之兵而力保颍川不失;因功迁赵国中尉,时赵国境内巨贼多有,民不聊生,吾郡荀府君数战而尽平诸贼,赵人为之作歌;黑山贼起,众至数十万,兵锋威胁州治,当是时也,冀州震怖,吾郡荀府君将兵出郡,不及十日,而捷报再传,黑山虽众,亦不得不遁退入山,冀州半壁由此得以保全;再迁魏郡太守,魏有巨贼於毒,半魏之城皆在其手,吾郡荀府君到任,旬月之间,而竟使於毒自降,一年之间,而竟使魏郡大治”他以手指点击案面,赞道,“许子将真可谓识人者也‘荒年之谷’,诚吾郡荀府君也”
秦松的话可能有点不尽其实,比如“十日间捷报再传”、比如“旬月间於毒自降”等等,可能有点夸大,但夸大的也只是“时间之长短”在具体的功绩上他没有做任何的夸大,荀贞的功绩就在这儿摆着,任谁看了都也只能服气。糜竺连连点头,连声说道:“正是,正是。”
“子仲兄,你适才云‘世之英杰’,所谓‘世之英杰’者,一世之英杰也。‘世’分‘治’、‘乱’,这‘一世英杰’啊,有治世之英杰,又有乱世之英杰。以我拙见,治世之英杰固一时之雄也,但又哪里比得上乱世之英杰呢?所以我说吾郡荀府君何止‘世之英杰’”
“闻卿所言,贵郡荀府君确非是寻常之‘一世英杰’,是我说错了。”
“哈哈,哈哈……吾郡荀府君虽非是寻常英杰,但我不瞒你,如今却也是遇到难处了啊。”
“噢?是何难处?”
“便是我刚才所说的屯田一事。”
“贵郡荀府君也想屯田?”
“去年黄巾之乱,广陵亦受其害,而今青、兖黄巾狼顾在侧,州中虽有方伯在,然郡之兵事亦不可不备,一来,弹压地方需得有兵,二来,万一州中有事,郡中有了兵,也可相助,而如备兵事,头一件就是要有粮。广陵的情况,子仲兄,你是清楚的,去年黄巾乱后,府库本就没剩多少粮了,而剩下来的这些现在又大多被方伯给征调到州里了,实不相瞒,我郡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了目前这种情况,莫说整备兵事,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所以说,屯田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必须要为之的啊”
糜竺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可要屯田,就像我刚才说的,得有粮种、得有耕牛、得有农具,这些东西我郡中皆缺,故此啊,子仲兄,我这就向吾郡荀府君主动请缨,来求你来了”
“求我?这话说得严重了。”
“徐州谁人不知,卿家富可敌国,手指缝里露出来一点,就足够我郡一年屯田之所需了。”
“这……。”
“子仲兄,你我相识多年,你是知道我的,我也是知道你的,兄一向慷慨豪雄,急人所急,州人谁不赞之?今我郡有难,我特来相求,兄却为何露出这份为难之态?如是因为不愿相助我郡,还请直言就是”
糜竺踌躇片刻,诚恳地答道:“我蒙方伯不弃,被举为州中从事,理应竭忠事君。贵郡荀府君当世英雄,我虽亦心敬之,你我多年相知,卿郡中今有难处,我虽亦应当助之,可奈何贵郡荀府君与方伯却似有不和,……文表兄,实话说,我不是不想助贵郡,真的是为难啊”
“原来是因为这个,……子仲兄,我一向敬佩你目光长远,但在这个事儿上你却怎么鼠视了呢?”
“此话怎讲?”
“现今州中困窘,而卿家巨富,这就好像是幼童怀金饼行於盗林,倘若州中有人对卿家的资产起了觊觎之意,试问之:卿当如何是好?”
糜竺家巨富,这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尤其是在当下这么个乱世中,更是一柄双刃剑。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的家产就是这个“璧”。
他家有钱是不错,可他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他家的钱,秦松说得没错,如果州中有人对他的家产起了觊觎,他还真就弄不好会因此而被搞个家破人亡。
其实不用秦松说,他也早就在在为这个事儿担忧了,也所以去年陶谦搞屯田,他大力相助,说白了,他就是想找个靠山,以保住他的家产,更主要的是,是保住族人的安危。
因而,秦松此话一出,正是戳到他的心里,他的心头顿时为之一跳。
他按住心头,徐徐笑道:“文表兄,你这话未免就有些过了。”
“过还是不过,子仲兄,你自己清楚。不错,你因去年助方伯屯田,而被方伯擢为了州中从事,但就像你说的,说到底,你是方伯的‘臣’,要想真能保住你的家产,以我愚见,你还得找个‘友’才行。”
通过帮助陶谦屯田,糜竺成为了州中从事,有了一点政治地位,可相对他家的巨富资产来说,这点政治地位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以此来保住他家的家訾的,或者干脆直接了当地说,如果不是别人,而正是陶谦对他家的家訾起了觊觎,他该怎么办?所以说,要想保住家訾,还真是如秦松所说,他必须得要找个有实权、有实力的“友”,也即“盟友”,引以为援才行。
糜竺拈须,默然不语。
秦松观察着他的神色,接着说道:“当今之时,董卓威乱於朝廷,寇贼蜂起於四方,此大乱之兆也文表兄,事君固当以忠,可乱世之中,臣亦不能当个愚臣啊”
“文表兄,你此话何意?”
“岂不闻乎?‘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拿出一点家资,以诸吾郡荀府君,对卿来说,既没有什么损失,还能因此而得一‘外友’,又何乐不为?……卿如是担忧方伯或会因此而归罪於卿,以我看来,却是大可不必。”
“噢?”
“卿家不但巨富,而且行商南北,当下之时,州中不但需粮财、更需货殖流通,也就是说,方伯不但需要借重卿家的资财,还需要借重卿家的商路,而卿如能再得到吾郡荀太守为‘外友’,则左为资财、商道,右为外有强助,试问之下,方伯又怎会怪罪於卿?以我看来,不但不会怪罪你,反而还会因此而更加地重视你”
如果得了荀贞为“外友”,陶谦十之八九会因此而生气,可眼下州里又离不开糜竺家财力和商路的帮助,那么就算生气也没用,不但没用,而且确如秦松所说,为了糜竺不被荀贞拉过去,陶谦说不定还真会因此而更加“重视”糜竺,给他更多的好处,更高的政治地位。
糜竺默然。
秦松笑道:“该说的我都说了。该怎么做?子仲兄,你自己做决定吧”
:
70 陶谦虽怒忍不言 糜竺借力反愈重()
陶谦固然是州刺史,荀贞固然只是一个郡太守,可荀贞的名望不比陶谦差,过往又是战功赫赫、政绩显著,可谓文武兼资,更重要的是他手底下有着数千精勇的步骑义从,一旦地方生乱,足能成为徐州地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连陶谦都因此而有点忌惮他。
这么一想,结交荀贞好像确实没什么坏处,还正如秦松所言,是很有好处的。
糜竺家财巨富,惹人觊觎,总不能在一棵树吊死,是得给他家再找个后路,找个强大的外援。
经过一夜的思考,和糜芳等人商量过后,糜竺做出了决定:答应了秦松的借物要求。
秦松辞别糜竺,回到广陵。
他见到荀贞,笑道:“事成矣糜子仲不但愿借给明公粮种、耕牛、农具,还愿再借给府君五千石粮。”
“还愿再借给我五千石粮?”
“正是。”
也难怪糜竺总担忧州郡里有人觊觎他的家产,听了秦松的这话,荀贞都有点眼红了,不觉叹道:“糜家真巨富也”
汉之“石”分大、小石,糜竺额外借给荀贞的这五千石粮肯定是按大石算的,五千大石就是上百万斤,按一人一天半斤粮,能养活五千人一年,一万人半年,不用再去别的地方去找、去挤,只要有了这五千石粮,荀贞搞屯田所需要的“必须的口粮储备”就齐全了。
五千石粮看似不少,也确实不少,但如糜家这样的豪强,拿出这么些粮,却还不至於伤筋动骨。糜家养了上万的奴、客,家里如果没有个几万石粮食的常备,他也养不了这么多的人。
借粮种、借耕牛、借农具,现在又加上了借五千石粮,虽然说是“借”,但这么多的东西,荀贞也不能一点钱不出,广陵郡府缺粮,钱倒还是有一些,荀贞大笔一挥,令由袁绥、秦松牵头,命府中掾吏尽快把钱预备好,只等糜竺派人来谈细节。
糜竺派的人很快就到了,不是别人,正是糜芳。
把自己的同产弟派来,也足可见糜竺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对这个糜芳,荀贞在前世时也是有所知闻的,和对糜竺一样,对他也略有了解,知道他后来好像是因为关羽的关系而背叛了刘备,投降了孙吴。
——说起这一点,插句题外话,关羽的性格确实太过傲上。糜芳是什么人?刘备的妻兄,是国舅,就不说这层亲戚关系,刘备落难的时候,糜竺、糜芳倾家相助,对蜀汉来讲也是大大的功臣,可就这么一个和刘备关系亲密、对刘备大大有功的人,关羽却也是半点不给面子,最后以至糜芳投降孙吴,细思之,亦使人不禁为之一叹。
糜芳颇有其兄之风,亦是温文尔雅,如个饱学儒生。
荀贞亲自迎接,热情地接待了他。
糜芳字子方,荀贞不呼其名,而以他的字来称呼他,既亲切、又礼敬。
糜芳家里虽然有钱,但做为他个人来说,他在州中既无什么特别的美名,又是个白身,没有在州府任职,荀贞以二千石之尊、颍阴侯之身,对他这么的热情礼敬,让他颇有点受宠若惊。
糜竺借粮、物给荀贞,为的不是钱,而是为了结交一个“外友”,糜芳此次前来广陵的任务因而也就很轻松,不需讨价还价,宾主和睦,没几天就把事情的细节都敲定了。
糜芳辞别荀贞,回到郯县。
见到了他的兄长糜竺,汇报完与广陵的商洽结果,说起了荀贞对他的态度,糜芳很是感慨。
他对糜竺说道:“徐州幸赖方伯而安,方伯固一时之雄杰也,而如荀广陵者,实令人心折,如坐春风。”又对糜竺说道,“我在广陵,有幸结识了荀君帐下的一些人,无不为当世英俊。”
糜竺问道:“‘无不为当世英俊’?汝所见诸人,较之秦文表如何?”
“荀君帐下有一名戏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