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丢了这个家不要,也要直插你的老巢。
整个冬季,因为李轨兵马调动未齐和地缘原因,刘备四处出击,频频得手。
夏侯渊部被吕布横了一道,黄丘一战,损兵折将,不能前进一步。
颜良虽然攻入徐州,但迎面遇到张飞,两个猛人连番对碰,撞的火花四溅。
吕布击败夏侯渊后,回兵切断颜良的粮道,颜良大败。
任城方向的战事对李轨也很不利,李轨一连丢了好几座县城,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更让他苦恼的是,他虽再三强令,各路军马却仍然像蜗牛一样慢吞吞的,总是不能按时到达预定地点。
带兵的把责任推给当兵的,当兵的推给运粮的,运粮的说地方官府不提供舟马,地方政府说军队提前没有通知,军队说我提前通知了,地方说通知我没接到,军队说话我是托人带过去了,你不要推诿扯皮……
贻误军机,若按照军法行事,乃是死罪。
按这个标准执行下去,军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未上战场就已经掉了脑袋,这显然是不能承受的。
整个冬天,对外战争节节失利,对内互相扯皮,李轨简直要被折磨疯了。
起兵以来这么多年,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
但这反而证实了他一开始选择的正确,人心厌战,都不愿意打仗了,军人的士气低落到了不堪一战的地步,这还是只是刚刚开始。
若是再拖上两年,只怕就更没得打了。
不拼着这最后一口气把刘备打到南方去,将来三国鼎立时,事情就更不好办了。
所以再苦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怎样驱使一群士气全无,如同行尸走肉的军人去打一场大仗,这是对李轨的最大挑战,这也是他的助手们遇到的新的难题。
过去,军队士气高涨,一群嗷嗷叫的小老虎,便是个傻子也能指挥他们大胜仗。
现在小老虎变成了病猫,你得哄着,吓着,威逼利诱,无所不用其极才行。
每天李轨都和他助手们忙到很晚,通宵加班是常态。
睡觉成了一种奢望,能和衣打个盹儿就是幸福。
更多的时候都是通宵达旦好几天。
在邺城的时候,李轨派人把竹玛和司贵送去长安,阿吉要跟着来做参谋,李轨虽然不能确定他到底能否帮上忙,但人家既然一片好心也不好拒绝不是?
但他人还在去昌邑的路上,竹玛就追了过来,她让司贵一个人去长安入武备学堂,她来昌邑照顾李轨。
人都已经来了,让她走总是不合适,李轨只好听之任之。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竹玛以她的坚强鼓励着丈夫,用她的温柔润泽着那颗焦躁的心。
开春之后,形势渐渐变得对李轨有利起来。
刘备毕竟只有一州之地,军力和底子都不及李轨雄厚。
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打下去,对他自然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李轨军中的厌战情绪也在一个冬天的消磨中得到了改善。
这就像一个早晨赖床的孩子,懒洋洋的不肯起床,但真的被拉起来后活动开了,便又重新变得生龙活虎有生气了。
整整一个冬天,李轨和他的主要助手们已经找到了整治熊孩子的窍门。熊孩子变回了小老虎,刘备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荀谌在前线劝降了吕布。
打了一个冬天,吕布终于明白跟着刘备混是没有前途的,而袁术又不肯收留他,那他只好再投李轨咯。
什么好马不吃回头草,我呸,老子是英雄,我不是畜生。
回到李轨怀抱中的吕奉先手中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简直是神勇无敌。
刘备麾下悍将张飞素来不服吕布,这下终于有了正面对决的机会。
二人相约斗将,找了个没人打扰的地儿,相约不死不休。
乒乒乓乓打了一上午,吕布说肚子饿了要回去吃饭,张飞同意。
下午继续开打,打到黄昏,吕布说要出恭。
张飞又同意了。
晚上挑灯夜战,张飞吃了亏,吕布的方天画戟用极品寒冰铁锻造,锋刃呈棱形,夜晚的时候能折射亮光,急速运动中能迷恍敌人的眼睛。
这让张飞很吃亏,终于,二人在激斗一炷香后,张飞被吕布挑落马下。
吕布恨透了这黑厮,挺戟刺中张飞的肚腹,张飞忍着剧痛,双手抓住画戟小枝,吕布刺杀不得,便将他高高举起,当做一面胜利的旗帜。
张飞被俘,所部团灭。
刘备大惊失色,急忙从任城方向撤军。
李轨看准时机,秘密调张辽南下全权指挥集结在昌邑附近的十万军马展开彭城之战。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201章 徐州之战第二阶段()
小沛、彭城、下邳乃是刘备的腹心之地,恰如人的心脏一般,一个黑虎掏心,他心脏没了,焉能不败?
开春之后在李典、乐进、庞德三人的攻势下,刘备年前取得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吕布的反戈一击,张飞的被俘,更是要了他的老命。
军心、士气一瞬间就崩塌了。
现在张辽又取得全权,统领十万精锐直击自己的腹心之地。
一州遭遇三路二十几万人的攻击,刘备只能感叹天不助我。
他听从糜竺的意见,不跟张辽纠缠,而是带着残部仓皇退到淮河以南。
这是一步妙棋,徐州淮河以南的广陵郡,西接袁术,南临孙坚,位置很特殊,一旦打不过李轨他还可以投奔袁术或者渡江效忠孙坚。
而继续留在下邳,一旦颜良控制了淮河一线,他就成瓮中之鳖了。
刘备的溃走让李轨有些不适应,大耳贼果然非常人也,能屈能伸大丈夫也,尼玛,跑这么快,老子完全没反应过来好不好。
此时已经是建安十年的夏季,这个夏天格外的热,热的地皮生火,热的河水滚沸。
偌大的徐州也就剩淮河以南的广陵郡了,刘备损兵折将,连兄弟张飞也做了李轨的俘虏,他已经穷途末路,未来的日子里,不被李轨吃掉,就被袁术算计,当然江南的孙坚也不会无动于衷,送到嘴边的肉,他会在乎咸淡吗?
如此看,大耳贼四面楚歌日子很不好过啊。
所以,不管是袁术还是刘备都认为李轨不会再继续追击了,孤军深入可危险的很呢,何况天又这么热,最最关键的是刘备已经输光身家成了穷光蛋,何必心急火燎的非要置他于死地呢,没那个必要嘛。
退一步说,就算要追,那也是秋天以后的事了。
李轨麾下各路将军们也推测不会再追了,打了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部队很疲惫呢,
而且北方军队不适应南方的湿热,极容易引发疫病的。
丞相是个会用兵的人,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但李轨还是想去追。
动员起几十万人来打仗,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趁机多争取一些战果,李轨觉得非常的不值得。
“军队已经动起来了,不乘机扩大战果,此刻收山的话,下一次不知道得是猴年马月的事呢。所以我的意思是继续向南追击,能追上刘备最好,追不上刘备,顺手把袁术干掉也不错,至少也要把广陵拿到手里。”
“军队已经有些疲惫,最主要的是南方湿热,只怕……”
“只要我们准备的充分点,还是可以坚持两到三个月的,等入了秋天气就会好转,南方的冬天来的迟,我们用兵至少可以持续到十月末。这样算下来,我们的成果将会很大。”
周府是主张打下去的,他作为总军师,他深知军队的疲态,好不容易动员起来,若是停一个夏天不动,秋天肯定是赶都赶不起来。
对军队现在的状态,李轨早有不满,他的应对之策是尽快训练出新军,以替代老式军队。老式军队的军人绝大多数都是战乱中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参军的,参军是为了安身立命,是为了混口饭吃,这些人在和平降临之后战斗意志直线下降,很多人都不愿意再打下去,满脑子都是退伍回家去,拿出这些年积蓄娶老婆生孩子,延续香火,过平凡人的生活。
指望这样一支军队来打仗是很不靠谱的。
所以李轨决定组建一支战斗精神旺盛的新型军队,职业军队,人数可能不及先前,但更加精锐,更加职业化。
这个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夏季攻势能延续,到秋季的时候即便不能打过长江灭掉割据江东的孙氏集团,至少也能干掉盘踞在淮南的袁术集团。
这样一来长江以北再无割据势力,向南与孙氏集团划江而治,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给新旧军队的切换争取时间。
但反对继续南征的人更多。
绝大多数将领和谋士都是从气候上来论述不可南征的缘由。
南方湿热,北方军队不能适应,一旦疫病流行那就是灭顶之灾。
也有人从军队的可持续上来论述。
军队刚刚打完徐州之战,十分疲惫,且地方尚未完全平复,此时向南开战,只怕南北不能相顾。所以他们反对继续对南方用兵。
还有人从天象来论述不可南征的理由,说星相显示南方气运正旺,北方气运昏暗疲弱,强行为之的话只怕对国家不利。
李轨不理会这些嗡嗡叫,屁股决定脑袋,他的主张听不得。
他征询两个主要谋士荀攸和郭嘉的意见。
他是分开问的,先问荀攸。
荀攸坚决反对李轨继续南征,他首先分析了双方力量对比,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李轨军力和经济实力更占优势,但李轨的地盘更大,负担更多,需要防御的敌人也更多,打徐州可以六路出击,那是因为徐州和兖州、豫州、冀州无缝接壤,难分彼此。而广陵和扬州则不同,有淮河分解,向南更有长江天堑。大军离开根基南征,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测的困难,孤军远征,谁来兜底?
一旦战败,不仅挫伤各军积极性,还要把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迟延一统江山的时间,让更多的百姓受苦受难。
李轨沉吟,没有说话。
在问郭嘉之前,他接到长安送来的一封书信。
信是贾诩写的,贾诩说他夜观星象,发现南方主星熠熠生辉,气运正旺,而北方的主星黯淡无光,十分疲惫。他要李轨关注此事。
贾诩没有直接说出来,却比直接劝阻更让李轨心烦。
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时,他向郭嘉询问南征之事。
郭嘉道:“孙坚在江东经营多日,根基扎的很深,此番南征只怕不能灭掉孙家。丞相不如把目标放在袁术身上,假道伐虢,先解决掉袁公路,取得淮南,则我占据主动,饮马长江也就有了根基。这三五年后等徐州归附,中原大定,丞相新军也初具规模,到时候丞相挥戈南下,试问天下谁人能敌?”
李轨喜道:“还是奉孝知道我的心意,他人都很令我失望。”
郭嘉笑了笑,掩嘴咳嗽了两声。
李轨眉头拧起来,关切地问道:“你的病似乎愈发严重了,吉太医的汤药不管用吗?”
郭嘉道:“我身体偏寒,今年这夏天实在是太热了。”
李轨道:“我即刻送你回河北,先避过酷暑再说。”
郭嘉摇了摇手,勉强笑着说道:“长途跋涉更加凶险,我还是留下来静养吧。”
李轨想想也是这个道理,这大热天的,人稍稍一动就一身汗,他这个样子那经得起长途跋涉,只怕没到河北人就不行了,一动不如一静,还是留在军中养着。
本章完
ps:书友们,我是楼枯。qd,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202章 曹记山寨()
主意已定,李轨当即以夏侯渊为东路军主帅,颜良为副帅,荀谌为军师,率七万人自淮阴南下追击刘备。
令赵云为西路军主帅,乐进为副帅,率五万兵马进驻汝阴,威逼寿春,策应夏侯渊部。
自己亲自督率大军,水陆并进,破龙亢,直入淮河。
三路军马中东路军马实力最强,李轨寄予的希望最大。
但东路军也是败的最惨的,起先夏侯渊为了争功,令颜良渡河后攻打东阳、高陵两县,自己统帅主力南下攻打广陵。
刘备退守广陵后,心中十分惊恐,遣使渡江见孙坚,希望孙坚能出兵北上对抗李轨。
孙坚犹豫不决,他不想得罪李轨,但刘备若是不救,任由李轨侵占广陵的话,却也非江东之福,所以思来想去之后他决定出兵帮刘备。
便遣大将韩当渡江,进攻高阳。
袁术此刻也感受到了切实的威胁,他虽不敢与李轨正面交锋,却也不甘心自己受威胁,于是派遣大将陈兰率兵一万,冒充水贼从全椒县和东城出发进入徐州广陵郡境内,乃与孙坚大将韩当、刘备大将关羽合兵一处攻击颜良。
夏侯渊跟颜良不和,他听人说颜良在背后说要杀他为袁谭报仇,恨的不行,得知颜良在高阳被围之后,他按兵不动,不出一兵一卒救援。
颜良被围多日,弹尽粮绝,不得已突围而走。
却在半道上被关羽拦住,关羽久闻颜良之名,提出与之“斗将”,颜良爽快地答应了。二人大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负,糜竺见状朝颜良射了一箭。
颜良与关羽激斗正酣,浑然不觉身后有人放冷箭,中箭败阵而去。
众人要追杀,关羽不肯,喝问糜竺为何放箭。
糜竺道:“颜良那厮刀法纯熟,颇有匹夫之勇,将军何必跟他一般见识。”
关羽道:“他再强能强过我手中刀吗?果然胜过关某,关某虽死亦含笑九泉。何来不敢厮杀?关某这一点虚名是战场上杀出来的,不是吹牛吹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