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小首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嘉靖小首辅-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也有例外。

    嘉靖二十六年七月三十,就藩湖广安陆府的郢王朱磬鉼举兵一万作乱。自称要打上京城清君侧。叛军首先控制安陆城,而后杀安陆知府赵堃桀。兵锋直至湖广首府武汉!

    幸亏陈迪给了胡宗宪这个南七省新政督察钦差一个旅三千火铳手!飞虎军一到武汉,立即平定叛乱,活捉郢王朱磬鉼!

    陈迪支会内阁以嘉靖帝的名义发出圣旨,斩杀郢王朱磬鉼,撤销郢王封号,将郢王藩田收归朝廷管辖!

    这一下可谓是敲山镇群虎!各个藩王知道了飞虎军不好惹、陈迪不好惹,自然更加顺服的拥护新政。

    至于那些战力羸弱的卫所军,亦被张居正和胡宗宪裁撤的干干净净。各省的巡抚又各自募兵,募得了不少年轻力壮的国防军士兵。

    既然国防军的募兵已完成了大半,那下一步便是练兵!

    陈迪从飞虎军中抽调了一千老兵,组成了飞虎军教导团。又将他们分为十三个教导连。每一个教导连奔赴一个省,负责各省新募国防军的训练。

    另外一边,戚继光也募足一万飞虎新军。这一万飞虎新军全部装备造办处的新式火器。

    大明飞虎军—国防军的军事力量体系大骨架已经慢慢确立。

    新武官军衔制和新文官制度已经推行下去,文武官员们却犯了难!武官分为士、尉、校、将、帅,该怎么穿官服?是用什么补子?

    文官二十四等,又该穿什么官服?用什么补子?

    陈迪这才发现,自己应该给大明的官员们设计新官服了!

    陈迪找来复兴商行的老板马如云。这复兴商行本是陈迪自己的产业。不过陈迪已然独揽朝政,他看得很开,天下权柄全在自己手中,要钱做什么?故而他将复兴商行并入户部,马如云也被授予了十等文官的官衔。

    马如云来到陈迪面前,下跪道:“见过公爷!”

    陈迪笑道:“马老板如今是马大人了!快快请起!”

    马如云道:“全凭公爷提携!”

    陈迪拿出两张纸,递给马如云:“这是新式的文武官员官服。复兴商行赶紧照着图纸拿出样品。”

    马如云看了看草纸,这新式官服在他看来实在是新奇不已——根本不像是中华衣冠嘛。

    陈迪仿照后世北洋军服样式设计了文物官员制服。

    马如云对陈迪说:“公爷,这新官服很。。。。别具一格啊。只是,难道大官、小官的官服都是一样的?那怎么区分出官职尊卑?”

    陈迪指了指肩上的两道布条道:“你的话问到点子上了,区别就在于肩章!”

    陈迪又拿出一打纸。

    “以这些样式设计肩章。将肩章别在官服上。士兵肩章为空白,下士肩章一道竖杠、中式两道、下士三道。尉官准尉一横杠,少尉一横杠一星,中尉一横两星,上尉一杠三星。准校两横杠,少校两杠一星,中校两杠两星,上校两杠三星。准将一枚金星,少将两枚金星,中将三枚金星,上将一枚小日月徽、大将两枚小日月徽,元帅一枚大日月徽!”

    陈迪顿了顿,又说:“如此一来,尊卑自现!”

    马如云问:“那文官的肩章呢?”

    陈迪道:“文官肩章,以飞禽徽章为装饰。二十四等文官一枚鹌鹑徽章,以此类推,至二十等用四枚鹌鹑徽章。。。。。。”

    马如云道:“我明白公爷的意思了。以前咱们大明官员按照品级不同,补子也不同。文官九品各有九种飞禽补子。您是将补子变成徽章,别再肩章上啊!”

    陈迪点点头:“是的!”

    陈迪又道:“刚才我给你的图样,只是文武官服的常服。我还没来得及设计礼服的样式。等到设计好后,你要立即给我大规模生产。”

    马如云道:“公爷放心,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陈迪心想,官员们穿着新官服行下跪礼未免有些不伦不类。他召集唐顺之等人,宣布了今后文武官员及士兵们见面的新礼节。

    军人见面,将五指并拢至于帽檐处,行举手礼。军衔低的向军衔高的敬礼。文官见面,则依照文官等级大小行鞠躬礼。

    唐顺之等人虽然对这些奇怪的礼仪不感冒却未提出异议,然而谁让这是镇国公的提议呢?

    唐顺之等人走后,新任北庭都护府行政官、都护府情报官、都护府驻军总兵求见。

    新任的行政官是原沧州知府李画屏。陈迪当年到沁阳赴任,路过沧州的时候曾受过李画平的热情款待。李画屏当初是严党。不过严嵩父子伏诛后,他跟着同僚们上折子向陈迪表忠心。再后来陈迪调阅吏部档案,发现此人虽为严党,却是政绩斐然。亲自召见考察后,又发现此人满腹实干之才。于是便提拔为新任北庭都护府行政官。

    都护府情报官赵达和陈迪更有渊源!当初陈迪兵变,陆炳派人刺杀陈迪未遂被抓。那个刺客就是赵达!当初赵达可差点被陈迪一刀阉了。

    至于赵老根就不必说了,一等日月勋章获得者,飞虎军的英雄。

    陈迪对三人说:“你们三人此去北庭都护府任重道远!李画屏,你虽然只是个六等文官,管辖的区域面积却相当于大明的几个省!此去草原,你要时刻谨记草原是我大明新开疆土!凡事多从大局着想。”

    李画屏道:“下官谨记。”

    陈迪对赵达说:“哈哈,赵达,又见面了!当初你刺杀本公,差点让本公阉成太监!”

    赵达拱手道:“惭愧,惭愧。”

    陈迪道:“草原是我大明新开疆土,自然少不了有人蠢蠢欲动,心怀叵测,你的责任便是将这些人揪出来。同时要将草原各部族的情状及时汇报给朝廷。”

    赵达道:“下官谨记!”

    陈迪有对赵老根说:“上校,你是北伐中的战争英雄,有着非凡的胆识。可我要提醒你一点,你手下的一千火铳手远赴草原,一定不能懈怠!有人说本公灭了鞑靼,草原会得到几百年的平安。告诉你,安逸远比危险重重要可怕的多!你手下的这个火铳团,千万别让太平光景弄的疏于战备,变成那些羸弱的卫所军一般!”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国公有令:不准揪耳朵!() 
赵老根是实在人,说话直来直去。他说道:“镇国公,其实末将也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说什么草原处处都是马奶酒、牛羊肉,还有能歌善舞的蒙古女人!草原人已经被镇国公打服了,会处处尊着咱们飞虎军,驻守狼山便是进了蜜罐子里!我看他们全是放屁!我虽没读过书,却记得我爹跟我说过一句话,叫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那些个草原外族虽然现在服咱们,可怕就怕他们日后力量强盛了,再次作乱!”

    陈迪赞了一声:“赵老根,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真实长进了!对得起你的上校军衔!”

    赵老根道:“咳,末将当初只是义乌的矿工。跟着大都督打倭寇,打鞑靼,南征北战最后成了上校武官。这是末将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末将这人睡觉爱做梦。一做梦就梦见那些义乌建军时候的老弟兄。。。。。。当时的上千老弟兄,如今剩下的不足百人!为啥剩下百人?还不是因为当初皇上调您入京,派朱厚珺那个草包当飞虎军指挥使闹得?他胡乱指挥,至使飞虎军在台州城外大败!如今末将手下也有了千把弟兄,末将一定不会做朱厚珺那样的草包!”

    说道当年在台州战死的那些飞虎老兵,陈迪有些黯然神伤。他站起来,拍了拍赵老根的肩膀:“你能记得当年那些生死与共的弟兄,难得,难得啊!”

    陈迪与三人谈完话,命令他们下去。赵老根却似乎有事,踟蹰着并不退下。

    陈迪问:“上校,还有什么事情?”

    赵老根说:“咳,镇国公,不怕您笑话,我家那口子是个乡下婆娘。我立了功,分了不少赏田,今年又丰收了。我那婆娘选最好的麦子,用最香的油炸了一篓子面鱼儿。她让我把面鱼儿送给镇国公你!我说乡下吃食,镇国公怎么会喜欢?您猜怎么着,她揪着我的耳朵说,要不把面鱼儿送给镇国公,就让我别回家了。。。。。”

    陈迪大笑:“你家的婆娘真是淳朴的很!谁说我不爱吃炸面鱼儿的?我还真就好这一口!”

    赵老根眉开眼笑:“这话儿怎么说的,镇国公爱吃这乡下吃食?面鱼儿放在宫门口了,我这就去拿。”

    盏茶时候,赵老根端着一篓子面鱼儿进到值房,陈迪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好香啊!”

    陈迪问赵老根:“你家的婆娘叫啥?”

    赵老根道:“叫翠姑!”

    陈迪拿起一张纸,刷刷写了几个字交给赵老根。

    赵老根拿起那张纸,看了看,为难的说:“镇国公,这有些字儿我还。。。。。”

    陈迪笑道:“这纸上写着:翠姑,面鱼儿我已经吃过了!赵老根现在是飞虎军的上校,是有身份的人,你可别老揪他耳朵了!下面是落款:大明镇国公,陈迪。。。。。。”

    。。。。。。

    赵老根拿着陈迪批的条子兴冲冲的回了家。他两天后就要出发赴任,家里的事要好好交代一番。

    赵老根数次获得勋章,得了几千亩赏田,已经算得上一个大地主了。可翠姑这个地主婆还是坚持不雇佣人,而且亲自下田耕种。

    翠姑给赵老根端来一碗茶:“当家的,见着镇国公了?”

    赵老根道:“见着了!”

    翠姑道:“我那筐面鱼儿呢?镇国公吃着了么?”

    赵老根道:“吃了,镇国公还夸你做的面鱼儿香呢!”

    翠姑有些不信:“别是你偷着把面鱼儿分给手下弟兄了,回来诓骗我。”

    赵老根得胜般的把陈迪那个条子往桌上一拍:“咱啥时候会看你!看!这是镇国公给你写的条子!”

    翠姑拿起那条子。她自小在家里识得几个字,看完后,她惊讶的说:“镇国公让我以后不准揪你耳朵?”

    赵老根一本正经的说:“那是自然!我现在怎么说军服上也别着一等日月勋章。那些个一等文官见着我都要先行礼!你老揪我耳朵成何体统?”

    翠姑道:“成成成,既然是镇国公说的,今后我不揪你耳朵了就是!”

    赵老根喝了一口茶:“我后个就要启程去草原赴任了。有些话我要交代交代你。朝廷赏给咱家几千亩好田,咱可不能烧包!每季该给朝廷交的粮、税一分一毫也不能少!你得这么想,给朝廷多缴一分的税,我和手下的弟兄打仗的时候就多一些纸壳弹!还有啊,咱现在虽然也算是地主了,可不能为富不仁!那些个租咱们田的佃户要是有困难,租子能少收些就少收些!打下的粮食,咱们也吃不完。遇到那些个穷乡里乡亲,咱们能行善就行善!”

    翠姑道:“得了当家的,这些事情不用你嘱咐我我也知道!”

    赵老根又对翠姑说:“我走之后,你自己要保重身体。”

    翠姑一想到赵老根要去千里之外的草原,情不自禁的抹起了眼泪:“当家的,你也要保重自己。遇上打仗的时候,自己要警醒些,别跟上次一样,从草原回来吊着半个膀子,差点把握吓死!”

    赵老根摆摆手:“打起仗来刀枪不长眼!哪能顾得上这么多!我是飞虎军义乌建军时候的老兵,不能给飞虎军丢人!再说,我现在是上校了,管着一千多弟兄,打起仗来,肯定得冲在前面给弟兄们做个榜样!要是我这个当官的都怕死,手下的弟兄谁还肯卖命啊?!”

    陈迪给立功将士大量赏田,是为了培养新贵族势力。可赵老根的作派,怎么看也“贵”不起来。

    其实不然,赵老根是真正的贵族!

    真正的贵族,不是非要整天穿着华服,屁股后面跟着一群仆人,整日游玩,赴赴宴,喝喝酒。那些人不是贵族,而是躺在先祖功劳簿上的蛀虫!

    真正的贵族,是赵老根这样打仗时英勇无畏、带头冲锋在前的人!是赵老根这样心怀朝廷,心怀百姓的人!是赵老根这样知道帮助穷人的人!

    他比那些躺在先祖功劳簿上的蛀虫们,要高贵的多的多!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万四千所义学() 
内阁值房外有一臣膳房。自永乐年间起,大明的阁老们在内阁当值,饭食便在臣膳房解决。

    陈迪平日里饮食很简单。今日却让厨子做了十几道大菜。因为他要宴请那位老吃货——新任礼部下属考试部长、兴明书院院首胡元春!

    胡元春一进臣膳房就一屁股坐下,拿起筷子:“还是你小子想着老头子我!这一桌有鸡有鸭还有鱼!”

    如今满朝文武见到陈迪,都要尊称一声:“镇国公”或者“公爷”,只有胡元春这老头还是张口“你小子”闭口“你小子”。毕竟胡元春和陈迪是天牢里结识的忘年之交嘛。

    陈迪拽着文说道:“你这老东西真乃饿死鬼托生也!”

    胡元春一边大嚼一只鸭腿,一边说:“前世饿死鬼托生,今生才要做个饱死鬼!”

    胡元春风卷残云般的将一桌子菜吃的七七八八。吃完他一抹嘴:“你小子现在是镇国公,掌着朝廷权柄,整天忙的跟头驴一样,怎么突然有空请我吃饭?

    陈迪道:“你这老狐狸倒是不傻。饭吃完了,该找你谈正事儿了!”

    胡元春道:“如果我没猜错,你小子想要改革科举制度是吧?”

    陈迪一惊:“你这老狐狸倒是料事如神!你是如何猜到的?”

    胡元春回答:“你小子把大明的文武官制、税制、军制都改了,下一步肯定会改革科举制度。这还用猜么?”

    陈迪点点头:“没错。你这个考试部长可不是白当的,改革科举制,你要打前锋!”

    胡元春收敛笑容:“陈迪啊陈迪,你就不怕百年之后到了西天,太祖爷、成祖爷——大明的列祖列宗把你剥皮抽筋?”

    陈迪举起酒杯:“若是大明的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大明民富国强,即便到了西天,被太祖爷剥了皮、抽了筋又如何?”

    胡元春道:“说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