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
但韦太妃不想去纪州,只想留在宫中,皇帝同意了。
前些日子,韦太妃的儿媳——纪王妃在纪州离世,韦太妃也没有出宫去纪州安慰一下儿子。
柳玉如得知这件事时表示了奇怪,认为这位纪太妃同她的儿子纪王之间,根本就没什么母子之情。
妻妾之别有如云泥,庶子只能喊生母“阿姨”,皇室也不例外。
陈王李忠就一直喊他的母亲刘宫人为“阿姨”,可能连纪王和临川公主,都不会喊韦泽一声母亲了。
金徽皇帝听了,又是一阵叹息,他又一次对柳玉如说道,“皇后,出放宫人一事,你们要再加大些幅度。”
今天,柳玉如等人是第一次去大明宫,而皇帝还没去过那里,他问皇后在大明宫的感想。
柳玉如说,“啊,那是一座慑人心魄的宫殿,我们姐妹们都不敢相信,自己以后要住在那里。”
谢金莲说,“尤其是那座含元殿,只地基就有一丈多高,是我见过的最气派的宫殿,比太极宫气派多了!”
大明宫比汉代的未央宫规模更大,在未央宫以东,依龙首山而建,雄伟壮丽,远远望去,含元殿衬在蓝天之下,高大雄浑,柳玉如所说的慑人心魄,一点都不夸张。
不过,金微皇帝很高兴,对她们说,“那就快些把大明宫腾扫干净!我都有些等不及要搬进去住了。”
但皇后说,“可我已经改变了想法,大明宫和太极宫中的宫人,我们不要大批出放了,因为有些人并不想走。”
淑妃樊莺说,“柳姐姐说的不错,其实许多人并不想离开长安,师兄你可别以为做了好事,最后却招人骂。”
皇帝不解,连忙问她详情,樊莺说,“纪国太妃来找过皇后,还有一位太妃也来找过我了,她求我开恩,不要让她随儿子之蕃。”
之蕃,成年皇子离开长安到自己的封地上去。
悄悄来找本朝淑妃的,是贞观朝的淑妃,姓杨,已经加封为赵国太妃了。
这个老杨淑妃是杨素的孙女,早年也是以犯妇身份入宫的,生了儿子赵王李福,随之被太宗皇帝过继给了隐太子李建成。
从礼法上说,李福已经不算是太宗的儿子,他七岁就出京到封地上去了,今年才十五岁,也够可怜的。
这位老杨淑妃今年才三十六岁,身份已是赵国太妃,听说了韦太妃的事情之后,杨太妃也不想出宫随儿子之蕃了。
一个十五岁的儿子,她也担心靠不住。
不要以为一个亲王在封地上就了不得了,那得看他或他的母亲在皇帝眼里有没有地位,如果没地位,那么地方上真正的实权人物是刺史或都督,难怪赵国太妃也不想走了。
皇帝道,“那就也别走了,不过杨太妃的路子也真是广,樊莺你又要看住朕、又要陪着你柳姐姐出放宫人,杨太妃居然还能求到你头上来。”
思晴插话说,“其实,也有个越国太妃来找过我,她也不想走,但她身份有些特别,我没敢答应。”
丽容问,“越国太妃?”
思晴笑道,“是呀,她便是以前的德妃,姓燕。祖父是前隋的酷吏燕荣,被隋文帝赐死,因而这个燕德妃倒是很温和谦让,她有个儿子是越王李贞,”
皇帝道,“我明白了,淑妃找淑妃,德妃找德妃,看来也不能撵走。”
皇后说,“既然前两位太妃都不必出京了,那就也让越国太妃留下来吧,她们姐妹几个一同住在大安宫,没事出西内苑、到梨园去听听戏什么的,也好有个伴儿。”
思晴迟疑地说,“只是这个燕太妃的母亲、与武媚娘的母亲原来是堂姐妹。她不知武媚娘做过侍读的事情,与我说起武媚娘时,是拿这人出来给自己做个帮衬。”
丽容一听武媚娘,立刻说,“那快让她走,去越州找她儿子去吧。”因为武媚娘,丽容吃的苦头已经不小了。
丽容话一出口,思晴脸上便现出一瞬的失落之色,把头也低下了。
皇帝应声道,“丽容你别给朕乱说话,有道是宁落一群不落一人,别人都留下了、怎好单单撵走一个?本来这是好事,可别让越王在蕃地对朕不满。”
思晴这才又问道,“峻,这么说,你也同意让越国太妃留下?”
这位燕太妃能不能留下,其实也关系着思晴的脸面,别的人跑来求着不走、都如愿以偿了,偏偏前朝的德妃来求本朝的德妃不能如愿,这对思晴不好。
思晴一向做事沉稳,谨慎,自从兄长思摩死后更是如此。
皇帝点头,笑道,“留下,凡是德妃找德妃、淑妃找淑妃这样对应着来求的,你们都可说与皇后知道、做这个主张!”
思晴看向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意。
柳玉如笑道,“那就让她也留下,但是嫣妹,前朝的贤妃就没来求过你吗?”她看向妹妹崔嫣,问道。
崔嫣也笑着说,“没有,但我正端着架子等她来呢!”
贵妃谢金莲说,“可那个纪国太妃并不是来求的我啊,也留下了!”
柳玉如说,“皇帝出放宫人诏都已经下了,宫人还没放出多少,太妃们倒先求上来了。可是,我忽然说不愿意让这些宫人们走了,会不会不妥当?”
皇帝道,“总之出放宫人这件事怎么也不好做,我不把话说到先头,怕你们说我有想法,但将这些宫人全都放出去,细想你们也没多大的乐趣了!”
柳玉如笑问,“怎么讲?”
皇帝指指谢金莲道,“看看她,纪国太妃没来求她,便有些失落了。若是将宫人都放走,她跟谁去摆谱儿呢!”
谢贵妃假装不以为然,“本妃这些日子操心呢,这么大的大明宫,可不如永宁坊那般好管了,多少人多少物?我的算盘珠子该拨不动了。”
一家人决定:有跑过来求着要离开的一概准允,出放,其余的就算了。
但柳皇后强调说,以后皇帝在内宫行走,要时时有一位一品正妃跟着,或是樊莺、或是丽容,总之皇帝在后宫,不自由。
很快,有个杨太妃来找贤妃崔嫣,说也不想之蕃。
杨太妃是吴王李恪的母亲,也是隋炀帝的女儿,不过,直到亡隋时,她也没得到过公主的封号。杨广登基后、离开长安时也没带上她,据说她的母亲只是炀帝后宫的一名宫人。
高祖皇帝的母亲与杨广的母亲是亲姐妹,但高祖得了杨广的国柄,顺手便将表弟的女儿丢给了自己的儿子——秦王作妾,这还不如将她嫁给哪位大臣做正妻呢。
杨太妃倒是生了两个皇子,但别的皇子实封都是八百户,只有她生的这两个儿子,封户加在一起也没够八百。
李恪在益州刺史的任上,踩了地方上的庄稼被弹劾、被贞观皇帝削去了六百户,只剩了二百户。
另一个在虢州刺史任上胡作非为被弹劾,削去了封邑四百户、剩了四百。这位皇子,便是名列“江、滕、蒋、虢”四大纨绔王子之一的虢王李愔。
由此看来,这个杨太妃在贞观皇帝的心中是个什么地位,一点不难想象。
准!都别走了!都去大安宫居住。
丽蓝私下里对苏殷说,“看来还是有权力好呀,谁能想到,贞观一朝堂堂的四妃会跑来求我们,我们的一句话、点个头,便让她们感恩戴德!而我以前只是个烧水开温汤的。”
殷妃对丽蓝道,“姐姐你可别太小家子气了,她们是在恳求你我吗?我们又因何有这样大的魔力?是因为你我贴近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呀!”
第1218章 一人得道()
而既能令后、妃们高兴、又能让前朝太妃们如愿以偿的顺水人情,皇帝何乐而不为!
本来都该出京之蕃的太妃们,就这么留下来了。
但金徽皇帝知道,这件事可不是表面上看到的这样简单,新君继位,新朝开张,每一位太妃的身后,都有远方的一位心意惶惑的亲王。
他们的生母不被赶出长安,这些人才会安心在封地上、替新皇打理政务。
而眼下他刚刚登基,事情千头万绪,拉拢人还嫌拉拢的慢呢,谁会先让后宫乱哄哄起来、牵扯他处置大事的精力?
别说皇后柳玉如担心一眼照不到、皇帝会跑到后宫去找什么新鲜,金徽皇帝一连几天都埋首于文牍堆中,连头都不能抬。
晋王李治去了叠州,金徽皇帝在长安密切留意着这一行人的动向,如果李治能够圆满完成此行的任务,那么金徽皇帝认为,自己可以向九泉之下的父皇交待了。
其实,贞观皇帝生了这么多的皇子,真正像个人样子的却真不算多,就算把上一辈的那些皇叔们拿出来、一个一个从头掂量,居然也同样如此。
恰巧滕州汛情渐起,金徽皇帝忽然想起老师、卫国公李靖对他说起过的李元婴,这个人表面上无所事事,其实是个人物。他准备下诏让李元婴去滕州。
哪知吏部报告说,福王李元婴刚刚被一位王府王官的夫人打得头破血流,已经好些日子不能视事了。
皇帝问吏部官员,“打他的是不是叫郑曼?”
吏部官员惊讶地回禀道,“正是这个女子,不知怎么的,郑曼将福王打得这么惨,居然一点事都没有。但陛下真是神了,连这个都瞒不过陛下。”
皇帝叹了口气,打消了这个念头,让李元婴接着装。
他将顺阳王李泰晋升为濮王,由郡王变身为亲王,将临川公主李孟姜等等一干异母的公主们统统晋升为长公主。
名号提升了,她们的封邑也相应地增加了,虽然有些破费,但由此带来的极为宝贵的安定局面,却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李孟姜的丈夫——驸马周道务也被金微皇帝特别召见,他是已故左屯卫大将军周范的儿子,皇帝问他文章谋略,他的这位姐夫看起来还有些应对。
周道务知道这是一次机会,极尽的表现,还在皇帝的面前演示了弓马。
周道务的这套把式,说心里话金微皇帝不大看得上眼,但与一般人比较来看,还算不错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帝眼里能看上谁、看不上谁,这没办法。
周范死后,周道务承袭父爵封谯国公,只是没有实职,皇帝大笔一挥:你给朕去营州出任都督。
英国公李士勣在叠州正是惶惑不安的时候,他在辽东一个很重要的实职手下,又被金徽皇帝给换了。
江夏王和赵国公听说了这件事,匆匆地赶来求见皇帝,他们提醒皇帝说,营州这件人事变动是不是有些仓促了。
皇帝说,“老子有的是精神,眼下也没个象样子的对手,我怕他?别给朕躺在功劳本子上胡作非为,辽东这块铁板朕非要动动!就拣这个时候。”
他告诉长孙润,“令飞信部飞书告诉晋王,叠州的板子务要给朕打狠一点儿,尤其要仔细看看,叠州大街上有没有饿死的乞丐!”
叠州。李士勣得知金徽皇帝一个大子也没给,“刺史吃什么、乞丐就吃什么”,他立刻下令核减了叠州都督府每一餐的排场:
大鱼大肉都先免了,青菜也只弄两份、一碗汤,汤里千万不要放鸡蛋。
等晋王李治、新任兵部尚书薛礼赶到叠州的时候,叠州都督、英国公李士勣正带着手下人,走街串巷检查有没有乞丐。
灾情是被李士勣夸大了数倍,洮河上游的决口当天便堵上了,沿河边的土地是被冲了一些,但正好不用特意浇溉了。
晋王和薛礼抵达的消息送到英国公的耳朵里后,李士勣一改低眉顺首的作派,拿着架子不出城,薛礼对晋王说道,“英国公这是要给殿下来个下马威,殿下宜有些准备。”
李治道,“本王又不是没杀过人,还能丢了皇兄的脸面?速给本王往城中传信,让英国公速速出城迎接本王!”
李士勣只好出来,将一行人迎进城去,一过城门,薛礼便令手下人接管了叠州城门防务,再亲自陪着晋王进入都督府。
入城后,晋王坐下,转达金徽皇帝的旨意,询问叠州灾情。
英国公说,“下官夜以继日组织抗汛,灾情总算得到控制。”
晋王问,“有没有乞丐饿死呢?”
谁知,英国公正好同时问,“殿下,黄峰岭的案子,不知皇帝陛下打算如何处置老臣,”
两个人同时出口,又同时举目看向对方,一时僵持了。
片刻后,大将薛礼再问,“国公,殿下问你乞丐之事!”
薛礼的大戟此时不在身边,被他的亲兵持着、站于都督府客厅门外,但兵部尚书手按佩剑,一点都不显气短。
英国公回禀道,“老臣按陛下旨意,严防死守,未听有一个乞丐有事。”
晋王自语道,“那叠州城中便是仍有乞丐了!”
李士勣听了一愣,不由面红,由堂堂英国公出任都督的叠州,有乞丐。
贞观皇帝的两个儿子,马王爷对英国公一向是来生猛的,让李士勣没一点儿脾气,而这个晋王殿下只一句话,又令李士勣一阵大窘。
晋王这才道,“那么本王回去一定替国公美言,叠州没有乞丐,因而没有乞丐饿死。”
李士勣连忙致谢,并吩咐摆宴,晋王道,“国公不急,另一件事我们先说明了为好。”
李士勣以为晋王终于要说黄峰岭的案子了,谁知李治道,“本王此行前,陛下声言,英国公到叠州赴任,过家门而不入,打算让本王接了国公的全部家属到叠州来的不令国公有一丝后顾之忧。”
李士勣不会不知道晋王是一语双关,金徽皇帝这是明白告诉李士勣,不惧他在叠州起事。
他起身谢道,“老臣多谢陛下体恤!但老臣忠君之事,哪有什么心思考虑家人呢!”
晋王道,“不错,陛下说黄峰岭一案影响极为不好,这不是功成名就者草菅人命吗?”李士勣竖着耳朵往下听,晋王接着说道,
“但陛下体谅英国公为国效命,不打算深究这件事了,也不打算收没黄峰岭那片山庄。”
李士勣再次起身致谢。
晋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