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耳曼涅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耳曼涅盘-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绝望和可怕困境时的表现”,并且保证“一旦德国享有公平与繁荣后,这些表现就会完全消失”。

    尽管罗斯福并不喜欢沙赫特,更厌恶奉行极端民族主义的希特勒,但与英法等国的态度相同的是,他目前的第一要务乃是将美国拯救出经济萧条的恶性漩涡。只要是能让自己推行的新政得利,罗斯福并不介意握脏了手,更何况在当前的形势下,德国根本不可能对美国造成丝毫的威胁和麻烦。美国银行很快就与德国达成了延期偿还贷款的协定,并且保证今后美国在德国的资本和产业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国使用,这些钱则用于兴建新的军事企业或者改建原来的军工企业。

    凭借着那不可思议的本能和敏锐独到的目光,希特勒迅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国际机会。5月17日,针对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新一轮世界裁军会议,希特勒采取了机智的以退为进策略:他称“德国完全愿意响应罗斯福总统的号召,放弃一切进攻型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他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也完全愿意解散它的全部军队,销毁它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互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但是在这其中,希特勒提出了一个警告:即德国要求同所有其他国家享有平等待遇。如果不能得到平等待遇,德国宁可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

    从这个性格暴躁的**独裁者口中说出来的,竟不是如许多人所预料的强横威胁,而是甜言蜜语,全世界都给迷住了。工党机关报伦敦《每日先驱报》要求相信希特勒的话。保守的伦敦《旁观者》周刊认为希特勒已响应了罗斯福的呼吁,这个姿态使惶惶不安的世界有了新的希望。伦敦《泰晤士报》也认为,希特勒的平等待遇的要求是“驳不倒的”。在华盛顿,罗斯福的秘书也向媒体透露说:“总统对于希特勒接受他的建议感到很鼓舞。”

    然而,目前在西欧大陆上称雄的小协约国,却并不愿意就这么如此轻易地就埋葬掉自己的对德优势。法国坚持要将自己的陆军规模在8年之后才降低到德国水平,这使得希特勒找到了反守为攻的机会。10月14日,希特勒向全世界宣布:由于其他大国在日内瓦不肯给予德国平等待遇,德国立即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与此同时,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把他的退出日内瓦会议的决定交付全国公民投票来认可。

    毫无疑问,这是希特勒的一个极其大胆的冒险。如果法波捷比4国联合起来对德国实施军事惩罚,那么希特勒的政权眨眼间就会灰飞烟灭。但是,这个前奥地利流浪汉的过人之处在于,在一个很长时期里,他对国外对手有多少胆略就像他当年对国内对手的估计一样,了解得极其到家,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胜利的协约国由于分歧太深刻、感觉太迟钝、眼光太短浅,以致不能了解莱茵河对岸所发生的事情的性质或者方向,因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第107章 纵横捭阖() 
1933年11月12日,德国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全民公投:上月希特勒刚刚宣布德国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为了抹去自己在国际上悄然显现出的毫无诚意、狞相毕露的负面端倪,希特勒决定借民众之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在投票的前夕11月11日,德高望重的兴登堡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支持希特勒:“明天你们要表现出坚决的民族团结和对政府的支持,同我和国家总理一起拥护权利平等和光荣和平的原则。我们要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已恢复了德国的统一,而且在上帝的帮助下能够维持德国与世界之间的公平权益。”

    在经过了15年的挫折失望、和对战败后果怀了15年的愤懑不平以后,德国人民的反应几乎是一致的。合格选民之中约有96%参加了投票,其中有95%赞成德国退出日内瓦会议。至于赞成国会中的单一**党候选人名单的则有92%。甚至在达豪集中营中,被拘的2242人中有2154人投票赞成那个把他们拘禁起来的政府!毫无疑问,希特勒的反抗协约国之举,是得到了德国人民压倒性多数的拥护。这不仅让他的独裁政权变得更加深得人心,也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一个意志坚决、不甘压迫的统一德国,让协约国意图展开的一系列制裁都变得失去了底气!

    不过,如果谁认为这就是希特勒全部的外交政治手腕,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

    公民投票结束后3天的11月16日,希特勒主动邀见波兰新任大使约瑟夫•利

    普斯基。经过半天的会谈,双方旋即发表了联合公告,称德波两国政府一致同意“用直接谈判的手段来解决两国共同有关的问题,并且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在相互的关系中放弃使用武力”。消息一出,包括德国在内的全世界尽皆大为震动。

    在德国人的心中,波兰是甚至比法国更为可恨和更受卑视的敌人。他们认为,凡尔赛和约缔造者的最不可饶恕的罪过,便是用一条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隔绝,成立但泽自由市、和把波兹南省及一部分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兰。割让部分的居民虽然是波兰人占优势,但是自从150年前瓜分波兰以来一直是德国的领土。即便是在对西方唯唯诺诺的共和国时期,也没有一个德国政治家,愿意把波兰对德国领土的占有看成是永久不变的事情。

    昔日主张与英法合作的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压根就不愿考虑同波兰签订东方洛迦诺条约,来补充同西方签订的维持疆域不变的洛迦诺条约。国防军之父、和共和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决定者西克特,也早在1922年就告诉政府:“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与德国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并存。波兰必须消灭而且一定是会消灭的。”他又说,消灭波兰,“必须是德国政策的基本动力之一……波兰灭亡以后,凡尔赛和约的最坚强支柱之一法国的霸权也将完蛋。”

    然而精明聪睿的希特勒,却是从中看到了与波兰暂时虚以委蛇,所将为自己带来的巨大现实利益。其一,由于宣布放弃用武力来对付波兰,他就能够加强他的和平宣传,并且减轻由于他突然退出日内瓦会议、而在西欧和东欧所造成的疑惧。其二,由于诱使波兰人同他进行直接谈判,他就能够绕过国联、并且削弱这个自己退出了的组织的权威,打击国联的“集体安全”概念。其三,德国与波兰的靠拢,将沉重打击法国在东欧的联盟关系;而在这种联盟关系中,波兰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堡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波兰因此脱离了同法国的联盟,那么今后德国就能放手将其解决、而不至于引起与法国的直接战争。

    1934年1月26日,德国与波兰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尽管这个举动在德国国内并不得民心,但希特勒认为独裁体制优于民主的就在于:如果从长远来看能为国家取得更大的利益,那么即便是违反多数人的意愿,也是可以暂时执行而不引起内部吵闹。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无比正确的,德国不仅化解了因退出裁军会议造成的不利影响,更极大拆散了小协约国之间的联合关系。

    冰花剔透,晨光明丽,位于汉堡市中心的一幢肃穆雄峻的别墅式建筑内,回家休假的方彦正拿着一份崭新的《柏林日报》,在早餐桌前阅读着当天的信息。希特勒与波兰大使握手的照片被刊登在醒目的首页,下方则是御用文人所撰写的满含和平、合作、共赢等词汇的花团锦簇的报道。由于国社党已经完全掌控了德国的新闻媒体,这件事情没有丝毫的负面评价见报,纵然是德国民众心中对此并不如意,但在这众口同声的宣传基调面前,其意识也在潜移默化间发生了改变。

    咫尺之外,西尔维娅正像一只温驯的猫咪般将螓首斜倚在方彦的右肩,翠绿色的晶莹明眸中笑意盈盈,流溢出满满的喜悦和甜蜜。去年初夏,从罗马大学音乐系毕业的她终于结束了近10年的异地分隔生活,来到汉堡和恋人朝夕厮守了。与几年前他们结婚时相比,如今的西尔维娅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她的容貌和身躯都彻底褪去了青涩,变得如同舒张绽放的寒梅蔷薇一样娇美明艳;就连她的气质也在数年的音乐熏陶下变得清灵温婉,好似山涧溪流、冰谷幽兰。

    看到整个人脱胎换骨、几乎成为完美女神的西尔维娅,方彦心中的爱意已经像春洪决堤,根本不受限制的泛滥奔流。而她那张清丽玉靥上所与生俱来的几分柔媚之意,则是将那份凛然不可侵犯的高贵圣洁变成了魔女的妩媚诱惑,这让长期呆在军队里服役的方彦,在面对西尔维娅时根本没能有丝毫的把控力。在方彦日夜不辍的辛勤播种下,西尔维娅很快就在几个月后的初秋出现了细微的反胃异样,当医生将检查结果告知他们之后,二人都感到了近乎眩晕的强烈幸福。

    时至今日,西尔维娅原本平坦光滑的小腹早已明显隆起,为了确保她在孕期内平安无虞,鲁道夫特意雇佣了能组成一个足球队的保姆和医生,24小时守候在她的身边。不过,西尔维娅却还是对方彦有着无与伦比的依恋。当方彦休假回家之时,她总是会抛开鲁道夫请来的那些护理人员,而选择黏在爱人的身边。

    “亲爱的,你在看些什么呢?”眼见方彦长时间注视着手中的报纸,西尔维娅忍不住将头探了过来。方彦轻抚她滑软光亮的如瀑金发,将报纸的角度转到了她的面前,微笑说道:“希特勒总理和波兰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了。他可真是眼光独到,一下子就将当前对他不利的国际局面瞬间翻转了过来。”

    西尔维娅凝视着报纸上的文章,妙目当中有明亮的光芒不断闪烁;和方彦相恋十年有余,她也完全能用德语进行交流、并阅读相关的文章了。而作为老齐亚诺的女儿,西尔维娅也无疑在耳濡目染当中积累了相当不俗的国际政治功底,经过方彦一番简单的解释,她顿时就明白了这其中的精义和关窍。

    方彦呼出一口气,轻叹道:“仅仅一年的时间,希特勒总理就完成了之前共和政府15年都没能做到的激昂宏图。他消灭了一切其他党派,以他的个人独裁来代替共和国的民主;摧毁了邦政府和它们的议会,让德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统。此外,他还让德国退出了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宣布德国坚持享有大国平等待遇。他这所有的成就和行动,都是得到了德国人民压倒多数的支持,这在昔日的民主政府时期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几年之后,希特勒总理必将成为整个欧洲最瞩目的焦点核心,属于他的时代很快就将彻底到来。”

    “亲爱的,既然德国和波兰都能缔结和平协定,那么为什么不能和意大利达成友好条约呢?”西尔维娅将目光从报纸移到了方彦的脸上,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嫣然说道,“我父亲今天虽然退出了罗马的一线政坛,但他对贝尼托叔叔的影响仍旧是无可替代,而你和你的家族,也与德国新总理希特勒有着极为亲密而深切的关系。如果我们两家能够共同出力,必将能推动双方政府的接触和缔约。说不定,我们还能因此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扬名于欧洲乃至全世界呢!”

    听得西尔维娅的最后一句话语,方彦不由得哑然失笑。他将琼鼻轻哼的妻子轻轻揽入怀中,双手轻车熟路的环上了她纤细柔韧的柳腰。感受到那份沁人心脾的清幽体香,方彦却忽然浮现出了一个念头:或许自己真的可以利用和齐亚诺家之间的联姻关系,促进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进程。

第108章 复兴() 
与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的是,虽然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与意大利一样,都是独裁专制的***国度,但两国之间却并没有因此而产生出多么亲密的电波。

    在希特勒的眼里,意大利是协约国集团的重要成员,在政治和经济上都与英法有着紧密的往来;虽然其在地中海内与法国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但却并没有因此发展到与法国剑拔弩张、尖锐对立的敌对地步。而对于墨索里尼来说,他对希特勒的当政也没有世人想象中的那般热忱:因为希特勒执掌的是一个工业和经济潜力都远高于意大利的国家,而这无疑会使得希特勒能有极大的可能取代自己、夺走世界***运动领袖的“桂冠”。

    历史上,直到1935年,德意两国才出现了相互靠拢的一丝契机: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的行动,极大破坏了由英法主导的东非格局;而次年爆发的西班牙内战,也令积极派兵干涉其中的意大利、与英法间的罅隙变得难以合愈。在对外扩张的共同需求下,两名独裁者终于在波云诡谲的欧洲角逐中走到了一起,并于大战爆发前不久的1939年5月,签署了防御性质的军事同盟条约。

    然而在当前的这一位面,情况无疑较历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方彦的推动下,布罗姆与齐亚诺这两个分属两国的卡塔尔巨头,早已经被巨大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连系起来;再加上它们在各自政府当中的崇高地位,已经足可影响到两国的经济决策——而这无疑能为两国的靠近创造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一旦德国与意大利的蜜月时间能够提前,必将大幅改善德国在外交战略上所面临的格局;而方彦也能更容易的干预意大利海军的建设,将其历史上并未出现的航母送上船台!

    目前被意大利政府视为掌上珍宝的利比亚油田,就是拉拢德意关系的重要纽带。等到这个由布罗姆家族控股达到40%的企业,在1938年完成第三期大规模扩建之后,其每年的石油产量将飙升至惊人的800万吨;本身严重缺乏石油的德国,必定不会放过这个能大幅缓解国内油荒、节省外汇的机会。而在造船、汽车、航空等领域,两个家族也存在广泛而深远的合作,为了维系与彼此间的关系和利益,两个巨头家族自动就会向各自的政府传递相应的合作信息。

    “德国和意大利很快就会订立盟约的。”方彦将西尔维娅浮凸曼妙的香软娇躯又搂紧了一些,在她精致柔软的耳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