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说远了。
总之,看着眼前的食材,生吃、烧烤,再加上水煮和气蒸,当然煎炸的做法也是有的,这就是吴宁在厨房里能够使出来的所有本事。
至于吴宁能不能开个挂,鼓捣点后世的做法,什么秘制烤翅,砂锅菜之类的。
呵呵,实在不巧,后世的吴宁不但学的不是理科,而且只会吃。
就他现在的手艺,还是穿越之后被逼出来的,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牌的丑舅啊!
他那个娘舅,别说厨艺,人家根本就不进厨房,宁可饿着也不沾半点油烟。
没办法,从十岁开始,灶房就已经是吴宁的专属领地了。
印象中,若不是口渴的实在难忍,进来舀上一瓢水,娘舅是说什么也不来的。
。。。。。。
但是,话说回来,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毕竟是穿越来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招呼吴黎和虎子洗菜剥葱,吴宁开始忙活了起来。
先。。。。
先熬汤。
把卖回来的猪大骨,还有半只肥鸡,洗净下锅文火慢熬。开锅之后,又抓了两把收拾好的蘑菇干扔了进去,之后就盖上锅盖再不理会。
今天这顿饭,可就指望着这一锅好汤了。
接过虎子洗好的一把水芹菜,左右仔瞅了个遍,随手扔给吴黎,“再洗一便吧。”
吴黎无语,揶揄起虎子,“干啥啥不行,就知道吃!”
虎子嘿嘿直乐,“差不多就得了呗。”
。。。。。。
芹菜这东西在唐时就很流行,只不过吃法和后世不同。
唐朝人喜欢吃腌芹菜,而且是用醋腌,名曰醋芹。听说还是太宗朝的名臣魏征家里传出来的。
可是吴宁不喜欢,酸不拉几的,牙都嚼倒了,没啥吃头,所以他打算凉拌。
用刀把水芹菜切段儿,稍微地焯一下至半熟,撒上盐面儿、蒜沫,最后再少少的来上一点米醋,既有唐人喜欢的咸酸味,又不失芹菜的脆爽。
虎子趁吴黎不注意,贼溜溜地偷了一口。随后一脸享受,朝吴宁竖了一个大拇指。
吴宁全不在意,在盘中也捏起一小条,送到眼巴巴瞅了半天的巧儿嘴里。
见小姑娘开心地朝他笑,心里也是舒坦得很。
其实,他的要求也不高,不论在哪儿,不论前世还是今生,守着这份祥和,就已经足够了。
正忙活着,隔壁的五婶来了,手里还拎着一大片羊排。
不用问也知道,是五伯让五婶送过来的。
进到灶房,一见又是菜又是肉的,摆了一灶台,五婶立时就不乐意了。
“不是婶子说你,日子可不是这么过的,得节省。”
指着灶台上的吃食,“怎地?吃了这顿不过了啊?”
“嘿嘿。”吴宁只是傻笑。
一边接过羊排,一边谄媚道:“一年到头儿也轮不上一回婶子在我家开伙,那还不得好好伺候着?”
瞅了眼五婶圆溜溜的肚子,“正好给婶子补补,好给咱填个弟弟不是!”
“去!!”
五婶狠狠地剜了吴宁一眼,想笑,又只能憋着,“端是嘴贱!怎么和婶子说话呢?”
骂完,又忍不住受用地灿笑起来,伸手要接吴宁手里的菜刀,“来,婶子给你搭把手。”
“别别别!!”吴宁急忙躲开。
五婶已经有了六个月的身孕,哪能让她帮忙?
“婶子还是歇着去吧!让祖君见着,还不朝我们几个使鞭子?”
吴黎蹲在地上,一边洗菜,一边也跟着嚷嚷,“娘,你就别添乱了,赶紧回去歇着吧。”
“你现在可是咱家的。。。。”
说到一半,偏头瞅向吴宁,“那叫啥来着?你那话咋说的?”
“重中保护之人?”
“对,重中保护之人!”
“那叫重点保护对象。”一边和吴黎拌着嘴,吴宁一边强行把五婶往外请。
五婶扭不过,只得道:“行,那婶子等吃现成的。”
临走还不忘吩咐,“缺啥让八郎家里取去。”
“行行行!”吴宁连连点头,好不容易把五婶请了出去。
回身就处理起五婶刚拿过来的羊排骨。这可是好东西,平常人家是绝难吃到的。
而且,别看吴黎和虎子拿着五十个大钱进了一趟城,拎回一大堆。可大多数都是青绿时蔬,唯一的一点荤腥只有一两羊油、半斤猪肉。
这时不光是虎子,连吴黎和巧儿都围了过来,看着那一大块羊排,眼睛直冒绿光儿。
“咋做!?”
吴宁一耸肩,“还能咋做?烤呗?”
。。。。。。
,
——————————
五一五粉丝节这个事和咱们其实是没啥关系的,不过,看章节说有很多书友在要点赞,那苍山就在这里号召一下吧:
别嫌麻烦,点一下手机屏幕的事儿,咱们观澜匪帮虽说不是什么大的黑恶势力,但是应该像唐疯子和吴老九一样,都是古道热肠的,都点!
不管是不是匪帮的书友,进了咱们的书评,得让人感到咱们的人情味!
都点点哈,爱你们。。。。
下辈子。。。。
咳!!
娶你~~
第七章 抢生意()
你别看唐时没炒菜,蒸煮的做法也很单一。可是论起烧烤来,绝对不比后世来的差。
一来,食材好。
不论鱼羊,必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而且绝对没喂过饲料,受过污染,特别的有“肉味”。
二来,吃法的单一,逼着掌厨者绞尽脑汁的把东西做好。
所以,在大唐,只要是个下厨房的,那都是烧烤大师,火候、调味那都是一等一的。
吴宁别看平时也很少吃肉,很少烤羊,可是鱼多啊!坳子边上的小河沟里,什么草鱼鲢鱼,多得人都不想抓。
每每嘴馋之时,吴宁都要去河边打打牙祭,烧烤的手艺自然娴熟。
一听要烤,都不用吴宁吩咐,吴黎一溜小跑到房后撸了一把茱萸,虎子则是寻了一根长杆子,到山道旁的梅子树下兜了一捧青梅来。
连巧儿都乖巧的挽起袖子,洗上一块鲜姜,四人配合起来默契至极。
。。。。。。
其实,羊肉最好的烤法,就是什么都不放,鲜排直接上火烤,烤至金黄之时撒上一点盐,吃的就是最原始的鲜香味道。
可这种烤法得是现杀的活羊取肉,肉质自然是越新鲜越好,像吴宁手边一块大排,却是不行的。
房州毕竟是小地方,吃得起羊肉的人少,肉铺宰杀自然不勤。放得久了,也就是失去了那股子新鲜劲头。
所以,吴宁得换个做法。
“蜂蜜呢?”
“买了!”吴黎急忙拿过一个拳头大的小罐子。
吴宁打开一看,就这么小的一个罐子,里面的稠蜜也不过只盖住了罐底儿。
一旁的吴黎盯着罐子直咧嘴,“就这么一点,死贵死贵的,要十个大钱呢!”
“呵。”吴宁淡笑,“十个大钱为了吃,贵吗?”
“贵!”吴里肯定点头。
“不贵!”虎子使劲儿摇头。
“看看,你还不如虎子。”吴宁更乐,“一点都不贵!”
人这种动物,从还是猴子到上天,要是细算下来,绝对把创造的一半以上生产力花费在这张嘴上了。
后世忘了在哪听来的,说这个地球上,除了人以外的物种,要是算总重量的话,大概有三亿吨。而全世界总人口加在一起的重量,却有七亿吨。
然而,为了养活这七亿吨,圈养起来供人类满足这张嘴的鸡鸭鱼、猪牛羊加在一块,却有足足几十亿吨。
所以说,从古至今,干什么都是为了吃。
从吃饱到吃好,这个追求高于一切。那你说,这十个大钱花的还贵吗?
把葱段,还有拍散的鲜姜,连同茱萸果、青梅子和盐一起放到羊排里入味,过了老长时间,吴宁才把羊排拿出来细细地抹了一遍蜂蜜。
这时,吴黎已经把烤灶生好了,把羊排往上一架,吩咐吴黎“看着。”
“好嘞!”
吴黎应下,眼一眨不眨地盯着羊排,生怕长翅膀飞了一般。
空出手来,接过虎子淘好的稻米,好好瞅了瞅,最后还是不放心,自己又淘了一遍。
这时锅里的骨头汤也熬得差不多了,招呼虎子,两人连汤带锅端到一旁捂着。
又找了平时盛粥的大号菜盆,直接坐到了灶上,用羊油在盆上抹了一层滑溜,之后就把米倒进去开始蒸饭了。
呵呵,可别觉得吴宁这日子过的不错,还吃得起白米呢。
错了!
稻米虽说是精粮,可却远没有后世认为的那么精贵,也就是比粟米(小米)强上那么一点罢了。
这个时代,最精贵的不是大米,而是白面。
开始吴宁也不理解,按照后世的认知,好的大米应该是比面粉贵一些的,可是在唐朝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一来,不论大米还是白面,都没有好坏之分。
说白了,这个时代哪来的后世那么多品种,还给你五常大米、响水稻,河北的面粉最劲道?
都是一样的,一样的产量,一样的东西。
所谓好坏,也只是上磨的时候,磨得精不精细,稻皮麦麸多少的区别罢了。
而面粉比大米贵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生产力的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面粉从麦子到磨成粉,耗费的人力和工序比大米多,所以它就贵。
。。。。。。
到了现在,两个灶眼都占上了,也做不了别的,四个娃娃就开始守着那块羊排,大眼儿瞪小眼儿了。
“九哥儿。。。。”
“啊?”
“你说那一贯钱。。。。真是汤水摊子挣的?”吴黎闲得荒,又提起那一贯钱的事儿。
“嗯,真是。”
“那我和俺爹说说,不去窑上了,也在路边摆个摊子。”
“滚!!”吴宁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
奶奶的,这就上来抢生意了?而且还是自己兄弟,做人果然不能太善啊!
“咱俩搭伴不挺好吗?”
“好个屁!”
真当长罗山是九寨沟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反正游人多的是。
长罗山就那么一点大,房州也不是什么大城,每天来山上骚浪的人也是有数的。
“你要真摆摊,那就不是挣一贯了,而是一人五百。”
“哦哦!!”吴黎这才反应过来,“那我不提了。”
“。。。。。。”
“你先别着急。”吴宁知道他是无心,“等两天,到时给你找个好活计。”
“啥活?”
“我雇你,挖窖。”
“窖?啥窖啊?”
“就是城里大户家的那种冰窖。”
“哦哦。”吴黎明白了,点着头,转脸一想,“你挖冰窖干啥?”
瞪着眼珠子,“那玩意可不便宜,挖完还得拿石头垒。不然一到热天,里面就活泥了。”
“土窖就行,我又不存冰。”
“那存啥?”
“你哪来那么多为什么?”吴宁不耐烦了,“存菜!!不行啊?”
“。。。。。。”
吴黎虽然不敢再问了,可是心里却在打鼓,“存菜?”
“菜窖?有啥用?”
正是还想问,可又不敢问的当口,院子猛的一个大嗓门,又来人了。
“九郎何在?出来给四伯瞅瞅,又白净了没有!?”
四个孩子只听音,不用看人,就是同时一喜。
吴黎连羊排都不管了,和吴宁、虎子,还有巧儿,一起冲了出去。
“四伯!!”
只见院中一个黑壮的汉子,一身铠甲,身姿笔直,虬髯之上露出大笑,一把抱起了巧儿。
“巧娘又俊了。”
“怎样,想四伯没?”
。。。。。。
。
第八章 羊排砂锅饭()
四伯吴长路,算起来应该是下山坳里最出息的一个了。用后世的话说,那就是“全村人的骄傲”。
事实上,坳子里这一百多户,有一大半都兵籍。
打从开国之初,就追随太宗南征北战,立过不少战功。往上数几辈儿,也出过帅府掌兵、城门侍官之类的小官。
吴宁听坳子里的人说,好像老里正年青时就随军攻打过高句丽。回师之后,又被一个京中豪贵相中,在其府中听差多年。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小差,起码也是录事、长使之类的大管家之职。
吴宁好奇,也问过祖君,只不过老头儿对于当年的旧事似乎不怎么爱提。
至于四伯,十年前,裴行俭复安西四镇,重震大唐天威。
当时,四伯正好在其帐下听差,并立有战功。回师之后,本可以像祖辈一样在皇城下混个侍官之职,可惜,如今的大唐已非昔日,武人的地位更不如前,曾经显耀的京城侍官已经成了骂人的粗话。
四伯性子刚烈,自然不愿受人白眼,遂去京职,告请还乡。
万幸的事,大唐还没到辱没功臣,令将士心寒的地步,四伯被授予折冲校尉之职,统房州军府。
吴宁对比了一下,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武装部长,主管房州所辖的房陵、竹山、竹溪、保康四乡的武备,府兵督训,偶尔剿匪缉盗,冬时集结兵户,训练战阵杀技。
半官半民,在房州地界,也算是“豪绅”之列了。
吴宁喜欢与四伯相处,倒不是因为他的官身,而是四伯算是下山坳里,为数不多见过世面的人物了。
说起来,祖君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可也许真如坳子里传言那般,由于在贵族府上当过差的缘故,祖君给吴宁的印象就是规矩太多。什么时候都是板着一张脸拿规矩说事,让人敬而远之。
可四伯则不同,有见识,还不拿架子。说白了,就是“好说话”。
头几年,吴宁还小,又是初到大唐,对这个时代充满着好奇。而逃户的身份,让他出个村都是提心吊胆,更别说了解了。
每每四伯回坳子,几乎都被吴宁缠着问东问西,四伯自然也就成了他了解大唐的一扇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