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掌大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权掌大宋-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公子放心,既然你要离开京城了,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让赵渊和赵沐也都离开京城才行,不然属下那敢让您随便离京。”

    一听要赵渊和赵沐两人也离开京城,赵治这才觉得可以商量,于是问道:“先生有办法让他们离开京城?”

    “赵渊好说,最近西夏兵频频犯我大宋边境,赵渊此时肯定也想建功立业,说不定我们不去招他,他倒自己先提出去打击西夏兵了。”

    说到这里,白公盛神色微变:“真正不好办的是秦国公赵沐,虽说他所在的户部负责田赋之事,可他们并不需要去各地收粮,想找机会让他离开京城,不容易啊,不过公子也不必担心,机会终归是有的,而您一时半会也不急着离京不是。”

    赵治点点头,他的确不急着离京,如果他要离开京城的话,必须把京城的摊子给交代好才行的。

    --------------------------------------

    赵沐升为秦国公的消息同样刺激了赵渊。

    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建功立业才行,虽然他的势力最大,可在兵部一直没有作为,想要升爵只怕也不容易。

    反倒是赵沐,虽然在朝中并没有多少势力,可做了几件轰动的事情后,不自然的就升到了国公。

    赵渊心有不甘,于是就去找吴蒙商量对策。

    “本皇子要建功立业,要升郡王,升亲王,吴先生可有什么良策?”

    吴蒙在得知赵沐升为秦国公的消息后就已是料到赵渊会为此找自己,所以在赵渊问出之后,他并没有做任何停顿,直接说道:“公子通兵法,精通武艺,想要建功立业,只有去边关了,最近西夏国频频派兵犯我边境,公子若去那里,定能有所作为。”

    听到吴蒙这话,赵渊顿时凝了凝眉,他也有跟赵治同样的担忧,但吴蒙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仍旧继续说道:“我大宋负责抵御西夏的是狄青狄将军,狄青是我大宋名将,有他在西夏人绝对掀不起什么大浪,公子去了边境只需要跟着打仗就行了,凡事多向狄青请教,若能将狄青收在麾下,公子以后想成事还会难吗?而有狄青在,公子要建功立业也绝不是什么问题。”

    吴蒙说完,见赵渊脸色仍旧有些紧,他笑了笑,道:“属下明白公子的担心,这个你放心便是,赵治和赵沐两人我会想办法将他们弄出京城的。”

    听到吴蒙这话,赵渊吃了一惊,他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担心,可他却似乎早有料到。

    “既然如此,那就劳烦吴先生了。”

第87章 屯粮() 
赵沐被封秦国公之后,京城相对安静了几天,赵治和赵渊等人也都纷纷为了建功立业而做着准备。

    可就在这个时候,赵祯突然提出了一个屯粮的提议。

    那天京城的温度很高,早朝持续到快中午的时候,赵祯突然说道:“诸位爱卿,我大宋这些年也算太平,但越是太平,越应该居安思危,你们说是不是?”

    大家不明白赵祯为何会突然说这么一句话,但居安思危是没错的,所以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圣上说的没错,居安思危,我大宋才能够长治久安。”

    “圣上能提出居安思危,真乃我大宋之福。”

    “圣上乃千古明君啊……”

    本来大家都还在表示赞同,可说着说着就成拍马屁了,赵祯微微皱眉有些不喜,接着便道:“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朕刚才之言,那朕有一提议,诸位爱卿且听听吧。”

    “请圣上明言。”

    赵祯颔首,道:“每年粮税收上来后,各州县需要把他们一年所需留下,剩下的则全部运往京城囤积,但朕觉得此法有些不妥,万一一个地方遇到了灾害,粮食无法快速发放到百姓手中,岂不是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混乱,所以朕觉得除了各州府一年所需的粮食外,朕决定各州县留下三分之一就地屯粮,屯下的粮食可用来缓解百姓的粮价,也可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把粮食给运到赈灾区,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赵祯这么说完,整个朝堂先是沉寂了片刻,接着就突然喧嚣起来。

    “圣上,此举万万不可啊,粮税全部移交京城三司,这是祖宗定下的规矩,祖宗规矩不能破啊。”

    “是啊圣上,此举万万行不得,若地方上有粮之后,万一他们造反怎么办,把粮食收到京城,他们无粮可造反,我大宋才能够长治久安啊。”

    “臣请皇上收回圣命。”

    “请皇上收回圣命。”

    “臣附议。”

    ………………

    群臣皆是反对赵祯的这个提议,但朝中的几位宰相在这种情况下却表现的极其冷静,他们很清楚赵祯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守成之主,应该不会想着麻烦自己去改祖宗的制度。

    一定是有什么人向赵祯提的建议。

    他们先不管这个建议是好是不好,他们必须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庞吉突然站出来道:“圣上,您怎么会突然有这个提议的?”

    赵祯见庞吉问,神色顿时就凝了一凝,道:“朕身为大宋天子,为我大宋考虑,有此念很奇怪吗?”

    “不,臣……不是这个意思。”

    庞吉被赵祯责问,文彦博和李沆两人自是不敢多问,而因为这事是赵祯突然提出来的,一时半会间他们也猜测不出内情来。

    三人不知内情,也就不好表态,因而在朝中依附他们的人也不好开口,朝中仍旧是那些比较顽固的守旧派在那里嚷嚷着反对的话。

    赵祯见群臣之中守旧派反对,而其他人暂时不发表意见,心知此案一时半会定不下来,因此也就宣布退朝。

    -------------------------------

    退朝之后,文彦博与包拯走的最慢。

    “包兄,圣上突然提及屯粮一事,不知是何意思啊。”

    包拯漫步走着,道:“先不管圣上是何意吧,你且说说圣上此举对我大宋来说可有好处?”

    文彦博想了想,道:“当初太祖皇帝要粮食全部收集到京城来,是有防止地方谋反的用意,几十年来是颇有成效的,但粮食全部集中在京城也有弊端,万一一个地方发现了灾情,救灾的确有些麻烦,当然,很小的一点波动都能影响一个地方的粮价,但这些跟造反想必,并不算什么。”

    文彦博与包拯是好友,更是亲家,为此也就有什么说什么了,包拯听完文彦博的这些话后,叹息一声,道:“太祖时期还是五代十国,那个时候天下未定,有粮就造反是很容易发生的,但如今大宋立国已有多年,政局也是稳定,就算地方上有粮,他们只怕也造不起反来,文兄是聪明人应该知道造反不易。”

    文彦博听到包拯这话,忍不住震了一下,他似乎没有料到包拯会有这样的想法。

    “造反当然不容易,有粮也要有人才行,如果天下百姓都有饭吃,他们自然不会去造反。”文彦博说着,突然望向包拯,道:“包兄是同意圣上之言了?”

    包拯笑着点点头:“算是同意吧,地方有屯粮对于一个地方的稳定是很重要的,更何况粮食还掌控在朝廷手中,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不过粮食运到京城毕竟是祖制,圣上想要全面推行不容易,不知文兄是何意啊?”

    文彦博见包拯如此,也就沉思了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包兄有此看法,那我也只好跟着赞同了,而且粮食少运三分之一到三司,我也轻松了不是。”

    包拯摇摇头:“田赋之事如今交给了户部,文兄觉得你这三司还能管天下的粮食吗?”

    听到这话,文彦博顿时一惊,接着有一种恍悟的感觉:“你的意思是说皇上要将粮食交给户部?”说着,文彦博拍了一下脑袋:“是了,是了,当初三皇子赵沐从三司离开之后直接进了宫,接着圣上就把田赋之事交给了户部,如今粮税收齐,圣上突然又要屯粮,看来这一切早在那个时候赵沐就已经跟圣上商量好了。”

    文彦博觉得自己很笨,怎么直到这个时候才想到这些,而他明白过来后,突然望向包拯:“包兄一向都不参与党争,怎么如今却要支持三皇子的建议?”

    包拯笑了笑:“文兄此言差矣,我并没有支持三皇子赵沐,我支持的是对大宋稳定发展的有利的提议,如果有一天庞吉提出了一些对建设大宋有利的提议,我也会赞同的。”

    两人这样走着离开了皇宫,快分开的时候,文彦博突然向包拯微一拱手,道:“包兄放心,我明白怎么做了。”

第88章 机会() 
早朝的消息传的很快,传到晋国公府上之后,赵治连忙去找白公盛。

    “先生,父皇要在地方屯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白公盛想了想,道:“在地方屯粮的确是有很多好处的,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圣上一向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怎么这次却突然要在地方上屯粮,而且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

    赵治摇摇头,他也不知道,他要是知道就不来问白公盛了。

    “先生且不要管这个,你且说父皇要在地方屯粮,本皇子是应该支持还是反对吧。”

    此时的赵治不关心赵祯是怎么想的,他只想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来得到赵祯的欢心,来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利益。

    “公子,如今田赋之事交由户部,粮食也皆囤积在户部,如果不出意外,圣上应该会将粮食留在户部用以牵制三司,如果户部的粮食少了,他们做起事来自然就不会那么得心应手,地方囤积三分之一的粮食可以有效的制约户部。”

    白公盛并没有想到这事是赵沐跟赵祯早商量好的,因为他觉得这有些想不通,如果是赵沐提议的,那赵沐怎么可能会让户部少收粮食呢?

    听完白公盛的话后,赵治点点头:“这不过是牵制了户部罢了,有没有对本皇子更切身有利的好处?”

    白公盛笑了笑:“有。”

    魏国公府。

    赵渊将早朝的事情跟吴蒙说了之后,便询问起吴蒙的意见来。

    吴蒙想了想,道:“如果公子不想被人牵制,这对公子来说是个机会。”

    赵渊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问道:“何以见得?”

    “圣上要在地方屯粮,势必要派人负责此事,公子若是能派人负责一些地方囤积的粮食,那这些粮食可就都在公子的掌控下了,其实粮食并不值多少钱,可没有粮食大家就吃不饱饭,有了粮食就能够控制百姓。”

    赵渊猛然一震,但仍旧强制镇定,道:“但却何来不被人牵制?”

    “如果不出意外,晋国公赵治和秦国公赵沐都会派人负责一些地方囤积粮食的事情,公子若是不做,岂不是想必他们少了一些筹码?”

    吴蒙说完这些之后,赵渊已经明白怎么做了,各州县的粮食可不少,这三分之一的粮食若是被自己的人给掌控,先不说可用这些粮食在必要的时候收买人心,就是负责囤积粮食的这件差事也是个肥差,自己虽说是国公,可俸禄并不能供自己的花销,自己还想暗中养一批死士,这可都需要钱啊,那些粮食要是能被自己贪墨下来一些,可顶大用。

    赵渊心中有这些想法,但并没有跟吴蒙说,毕竟在他心中,吴蒙仍旧是庞吉派来监视自己的人,他只是问道:“照先生所说,此事对我们的确是好事,只是不知庞太师怎么想,他赞成吗?”

    吴蒙笑了笑:“如果公子赞成,又何必管庞太师是怎么想的?”

    听闻此言,赵渊心中有些惊疑,因为吴蒙的话有些逾越,至少不是他这么一个庞吉门生应该说出的话,不过赵渊虽然惊疑,却并未因此而欣喜,万一这是吴蒙的试探之意呢?

    赵渊并未欣喜,也没有因为吴蒙说出这话而对吴蒙有任何指责之意,毕竟在他心中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就算他此时多依仗庞吉,但他并没有真正看得起过庞吉。

    ---------------------------------------

    秦国公府。

    自从赵沐被封为秦国公后,秦郡公的牌匾已是命人给换掉了,就连府上的不少用具都是按照国公府的身份配置的。

    不过范大成的住处还是一如既往的没有什么变化。

    范大成是个读书人,平日里并没有什么侍弄花草的兴趣,也不是特别喜欢安静,他的住处有一间很大的书房,里面的书全是赵沐帮他收集的,范大成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呆在书房看书,偶尔也会吹笛子。

    范大成有一只笛子,那是一只很精致的笛子,上面刻有一朵梅花,写有一个梅字,赵沐第一次见的时候觉得那笛子很像是女人之物,那梅也应该是女孩子的名字,毕竟如果只男子的弟子的话,只需要绣朵梅花就行了,根本无需再多写一个梅字,这不是男子的习惯。

    当然,如果只写一个梅字,断也没有必要再刻上一朵梅花。

    范大成在成为自己的谋士之前肯定是有过一段故事的,不然像他这样的年纪怎么还是孑然一身?

    范大成是个有故事的人,不过赵沐并没有询问过范大成的过往之事,不是赵沐不好奇,而是他信任范大成,如果范大成不想说,他并不信问。

    这对于一个争权的人来说似乎有些不够谨慎,但赵沐愿意赌一把。

    “先生,圣上已经把屯粮之事提上了议程,反对的人不少啊。”

    范大成给赵沐倒了一杯茶,主仆二人相对而坐,外面的蝉鸣有些聒噪,屋内有着一丝闷热。

    “虽然反对的人不少,但如果赵治和赵渊两人都赞同的话,下次就会有不少人赞成,所以公子无需为此担心,唯一的不好就是,本来是公子提出的主意,可好处最后却被他们给分去了。”

    范大成对此似乎有些惋惜,但赵沐却不以为意,这个主意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请求皇上赵祯不要把自己给扯出来的,因为扯出了自己,这事就会遭到赵治和赵渊的反对,如今他们不知是谁替的建议,那么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