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梨子是令支县的特产野梨——杜梨
第一百二十五章 决战伊始()
烈日升空,令支西南方二十里外,刚刚行进到令支的汉军便是于此立寨,不过时间尚短,营地并不完善。
“呜!呜!呜……”
“鲜卑人来了……”
嘹亮的牛角号声响彻军营,接着汉军校尉凄厉的呼喊声划破了长空,只见仆兵、杂役乱成一团,而训练有素的汉军精兵却已披甲集结,从营地中一队队有序开出,列阵于营外空地之上,但觉阵列森森,杀机盈野。
未几,大地震动,远方传来马蹄阵阵,两万鲜卑骑兵在檀石槐率领下,勒马而至,便见数里外汉军列阵以待,他们人人衣甲鲜明,军阵纪律森严,一股腾腾杀气扑面而来。
汉与鲜卑,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近百年来的世仇,又一次开始了野战对决……
鲜卑军以东、中、西三部部落分为左、中、右三军,中军里,数名中部部落大人纷纷请战,他们要以鲜卑的铁骑,剿杀这部挑衅的汉军。檀石槐轻轻颔首,点了中部鲜卑部落的阙居大帅,前去进攻。
稍后只见檀石槐又向左右示意,接着便见其身后一名身强体壮、神情骠悍的胡人下马徒步出阵,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舌头,将背上的铁胎弓卸了下来,又从箭壶里抽了一支足有拇指粗的狼牙箭绰于弦上,在一阵令人发颤的嘎吱声中,手中的两石强弓已经被挽满。
待那胡人手指轻轻松开,在足可震碎耳膜的颤音之后,紧接着响起绵绵不息的凄厉尖啸声,箭矢向汉军方向远远射去,最终落于汉军军阵前。
“杀!”
“杀……”
阙居大喊一声,中军鲜卑万余骑兵紧随其后,嚎叫着控马冲锋,向着汉军军阵进军。
鲜卑左军,弥加面目狰狞,待看到中军箭矢射出,一股复仇的怒意油然而起,与其他的东部部落大人相望一眼,随即大喊道:“檀石槐大人的令箭已出,大鲜卑的勇士们,随吾杀!”
“杀……”
身后三千鲜卑骑兵轰然回应,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纷纷嚎叫着,策马向前。
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鲜卑右军,西部鲜卑大人日律推演与其他几位部落大人,同样带着三千骑兵冲刺而去。几位西部部落大人唯独少了置鞬落罗,他因伤病未好,被檀石槐留着营地,带着千余老弱伤兵,留守营地。
汉军中军,一杆苍劲大旗迎风猎猎招展,上绣威风凛凛地一个“汉”字。猎猎旌旗下,辽西太守赵苞迎风肃立,目视对面鲜卑两万骑。其与鲜卑人交手多次,怎能不知其意欲何为,不过就是要用中军万余铁骑凿穿自己军阵,外加左右两翼游骑散射,穿插突击,看来是想速战速决。
赵苞表情冷漠,看了眼鲜卑中军发现,随即沉声道:“传令,弩兵,张弩,射来犯胡骑!盾兵、长矛兵,列阵向前!弓兵,拉弓,敌军至,万箭齐发!”顿了一顿,又道:“令骑兵伺机护卫左右两翼。”
“刷!刷!刷……”
鼓声擂起,号角激昂,传令兵将手中令旗狠狠挥舞,与汉军其他部队不断联系。
“弩兵,张弩!”
一阵嘹亮的号角响起,汉军弩兵校尉抽出手中利剑,嘶声大喊道,三千名手持劲弩的精锐弩兵,深吸一口气,随即提弩而起。只见他们将身平坐地上,将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接着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弩弦随之而开,将其挂上机括。
强弩已经拉于身上,利矢已经上于弩中,只要军将一声令下,这些久经战阵的冷漠杀手就会毫不犹豫的拉动弩机,亮出他们最为锋利地獠牙,无情地屠戮面前一切来犯之敌。
“盾兵,立盾于阵前。”
与强弩几乎同时动作的是盾兵部队,在汉军盾兵校尉一声令下,随后一声号角响起,只听到军阵中,几声整齐的脚步,便见两千重甲步卒在将领指引下出了军阵,在阵前左右立位站好。
“嚓……”
两千重甲步卒冷眼望着前方冲刺而来的鲜卑骑兵,将手中地大盾重重地插在地上,发出一声巨响,霎时间三堵坚实地坚墙已经横亘在汉军阵前,若是鲜卑铁骑想要凿穿汉军军阵,那么就必须从这里冲过去,破坏掉阵前的盾墙。
“长矛兵,列阵!”
又在一声号角中,无数早就严阵以待的汉军精锐长矛兵迅速跑步而前,进至重甲步卒的盾墙后面列阵。他们神情坚毅,早已见惯了战场的残酷,明知持矛于阵前的危险,却也依然不顾。
“举矛!”
汉军矛兵校尉右手举起手中利箭,厉声呼喝道,列队整齐的长矛兵纷纷举起手中长矛严阵以待,前排的长矛兵更是透过盾兵组成的盾墙缝隙中,将一柄柄尖锐的拒马长矛向盾墙外挺进。
霎时间,整个汉军阵前,就像长满刺猥身上的钢针,带着狰狞可怖的冷色,那透着寒光的矛尖如同死神一般,等待着冲击而来的鲜卑骑兵。无疑,鲜卑人若想凿穿汉军军阵,不付出巨大的代价是不可能的。
“弓兵,拉弓!”
紧接行动的是后阵的三千弓兵,在汉军弓兵校尉的命令下,随着嘹亮的号角,快速冷漠而熟练地挽弓、搭箭,根据无数次杀戳地经验,将手中弓箭地射角调整到最佳角度,尔后在一片刺耳地嘎吱声中,一张张长弓已经被拉成一轮轮地满月,一支支锋利地羽箭已经蓄势待发……
《六韬·虎韬·军用》有言,“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盾一千,矛盾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汉军派出万人应战,虽边郡之人不善戟,但矛盾四千亦无大碍,加之弓弩六千,在这塞外正面军阵决战,最能发挥军阵的最大威力。
就算对面是汹涌而至的近两万鲜卑骑兵又如何,从汉武帝击败匈奴以来,汉军从未在与异族正面决战中怕过任何人,即使东汉立国以后政策失当,与异族败多胜少,但少有正面决战落败。
这就是强汉,后世汉人引以为豪的王朝,他们更是以“汉”之国号,自称为汉人,传承千年从未改变。
第一百二十六章 强弩在手何惧之()
幽燕大地,令支城外苍茫一角,一场杀戮血腥上演。
这一战,檀石槐要速战速决,不留给汉军建立营寨,稳扎稳打的机会。他之所以如此急迫的的寻求决战,就是为了一举趁汉军立足未稳时,逼其野战,这样胜券更大。
因此,檀石槐身边只留了两千骑护卫身边,其余一万八千骑尽皆派出,他必须一战就要凿破当前汉军军阵,最大限度的消灭汉军。否则他率军带走抢来的财货粮食时,汉军尾随追击,他如何是好?汉军只需盯住财货粮食,自己铁骑的机动性就将荡然无存,因此必须要先解决汉军才行,除非他不需要那些战利品,无疑,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强弩兵阵里,所有弩兵凝神目视前方,等待校尉命令。他们清一色使用蹶张弩,相比较臂张弩的张力小,腰引弩的不实用,蹶张弩无疑是最为适合战场的。
汉以前的弩既有最基本的臂张弩,也有同时利用臂、足和膝之力张弓的蹶张弩,以及绞轴上弦、射程较远,但精准度不佳的床弩。东汉时期,出现一种之前从未有过的弩种—腰引弩。
腰引弩的上弦方式与臂张弩和蹶张弩都不同,上弦时需弩手坐在地上,双手脚掌蹬在弩臂两侧的弩弓上,用拴在腰间连接弩弦和腰部的绳索张弓。这样利用弩手腰部和双腿的力量将弩张开,然后将弩弦挂在弩机机牙上。腰引弩张弓是需要弩手用尽全身力气将弩弓张开。所以,腰引弩弩弓的张力更强,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
不过威力巨大的同时,其需要弩手耗尽全身力气的弊端,在实战中也十分明显,力气弱者只能张弩一次,或者很难张弩,这在实战中无疑是致命的。毕竟持弩的士兵不能兼用其他兵器,不能连续发射强弩的话,效果不大,以至于后来力弱者用蹶张,力雄者用腰引,因此除非是力气巨大、勇于常人者,否则很少有弩兵会选择使用腰引弩。
阙居率领的中路万骑比左右两翼快了不少,与他们明显拉开了一段距离,不过他可没有停下的意愿。骑兵破阵贵在短时间内冲刺起来的爆发了,此时若停,无疑是自毁长城之举。
汉军弩兵部队右侧,汉军弩兵校尉目视前方,远望前方冲刺而来的鲜卑铁骑,他计算着骑兵是否已进入蹶张弩的最佳射程,一边给他们最凌厉的一击。
弩亦弓属,三石以下弩机近战中可连发速射,威力巨大,射程亦远于弓箭,但其最佳射程应比弓短,而且碍于弩矢本身材料、大小长短所致,破甲穿透力、杀伤力并不如强弓羽箭出色,但胜在入手简单,不需要射击技巧,平民百姓很容易掌握它的使用方法。而汉军强弩兵,皆使六石以上强弩,其巨大的拉力,对于敌方部队所造成的的穿透力、破坏力和杀伤力都是难以估量的,特别是两军正面决战,强弩无疑是杀人夺命的利器。
“发矢!”
汉军弩兵司马将手中高举的利剑猛的狠狠斩落,大喝一声喊道,一千名等待良久的弩兵,立即扣动弩机,一千具早已蓄势待发的强弩向天连续抛射出他们隐藏已久的锋利的獠牙,只见连续射出的弩矢如雨点般倾盆而下。
“梭!梭!梭……”
“咻!咻!咻……”
霎时间,漫天的矢雨,越过前方的盾兵、矛兵,扎进汹涌而至的鲜卑骑兵里。此时已不需管弩机在抛射时准星与射程不如平射那般准而远了,因为对面密密麻麻而来的鲜卑骑兵,此时就是一个个密集排列汹涌而来的活靶子,无论是马匹还是骑兵,只要不幸被弩矢击中,便一定会被重矢那巨大的威力,以及骑兵向前冲锋的惯性所击倒,无数骑兵就此被钉在马上,最终湮灭于滚滚前进的鲜卑军里,被后方涌动的鲜卑骑兵踩成烂泥。
这便是强弩的威力?
位于汉军后阵的伏泉愣神的看着前方倒下一片的鲜卑骑兵,呆滞莫名,不由暗暗陪陪古人的智慧,这等强弩之下,与游牧民族堂堂正正决战,有何惧之?
一轮矢雨之后,这些汉军精锐,立即快速换装弩匣。不过无论他们如何熟练,换装后再张弩发射费时太多,到十数息后,才开始第二轮矢雨,而鲜卑骑兵这时早已前进了不少距离,按这速度,相信最多几轮便可至阵前。
这就是弓与弩于战场上最本质的区别,弩射速低,一个弩兵射出一支矢,另一个普通弓兵,说不得已是两、三轮箭雨落下,对于需要用密集火力造成敌人杀伤的远程部队来说,弩兵这一点无疑鸡肋了。不过,强弩在战场上巨大的穿透力、杀伤力、破坏力,以及那远大于硬弓的射程还是让他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晁错在《言兵事疏》云:“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便有此意。
当然,他们这般速度却算是百里挑一了,普通人接触较少与其相比真是难以项背。盖因自东汉立国罢免天下材官以后,三石以上强弩早已藏于中央武库以及地方郡守武库,其他县城只有三石以下的弩机,因此除非像他们这样精选而来的汉军精锐日夜练习,否则旁人善用强弩者寥寥无几。
——————————————————————————————————————————
回答某盗版读者引发的几个书友质疑,关于地方县城是否拥有强弩的问题,我认为东汉对除了险关要塞,以及大郡治地以外,普通县城武库里是不会有三石以上强弩的,至于为何,一方面是因为东汉以胡治胡的政策失当,北匈奴之后鲜卑崛起,东汉败多胜少,所以对于这类高技术含量的强弩如西汉初期的“马弩关”一样,禁止流通,地方武库管制严格,另一方面,也是削弱郡国武备后,地方空虚,害怕这些东西流落到宵小手里,引起动荡。
当然也不排除弩的重量重,构造复杂,技术含量与制造成本比较高,大量制造需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而东汉初期民生萧条,国力不济,裁撤天下材官,为了减少军费开支,限制弩兵发展也有可能。
《后汉书·陈球传》中言陈球在任零陵太守,防守乱贼叛乱时,“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郡太守,守城时竟然要自己临时制作床弩守城,文中说的很明显,“给粗大的木头安上弦作成弓,把长矛装上羽毛制成箭”,是否可以说明东汉以后地方郡县武库强弩少有,不然何为一郡太守都要临时制造?我这么认为可能只有中央军和边军军团才会列装。
柳城只是几万人小县城,在我想来不会配备的,边郡可能也只有郡治所会配备强弩,但也不算多,毕竟东汉对外战争里,弓弩比重虽然多,但多为弓兵居多,因为弓兵廉价,射速快,弩兵只能作为辅助兵种,这是我的想法,各位尽管提意见,但别像那位没粉丝值的盗版读者一样,半句话不离脏字。
第一百二十七章 凿破汉阵()
鲜卑骑兵成片的落马,但几轮弩矢所造成的冲击,显然不会让与汉军交手多年的鲜卑人惧怕,他们明白只要挺过这一段时间,凿穿汉军军阵,一切就将逆转。
弓兵阵前,汉军校尉矗立于军阵最右侧,远望前方冲刺而来的鲜卑铁骑,他计算着骑兵是否已进入弓箭的最佳射程,右臂高高举起。
数万马蹄震颤着大地,前方上空弥漫着滚滚烟尘,汉军将士仿佛感觉天地为之一动,短短的瞬息之间,对他们来说犹如漫长的等待,终于他们听到了进攻的命令。
“放箭!”
随着汉军将领大声呼唤,右臂猛的一挥,狠狠下落,五千名久经战阵的冷漠弓兵,面无表情地松开扣紧的手指,毫不犹豫的亮出他们最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