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3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伏泉提出隐忧道,戏志才的话说得没错,但这也是建立在叛军不会出全力进攻北地的前提下,如果叛军真的全力进攻北地,那么这一切可就难说了。

    终究说起来,北地兵马还是太少了,其地处边地,郡内人口本就不多,再加上前面凉州叛乱,北地郡兵在和先零羌人作战时,损失太多,所以现在郡内十分空虚。戏志才提议的,派出一员大将,去北地临时募兵整训,做好防御准备,设想的确是好的,但这也是建立在叛军只是会遣派一旅偏师而已,如果叛军是全力进攻北地郡,那对于汉军来说,便无异于灭顶之灾了。

    即使伏泉派人去临时募兵守城,但是如果叛军舍近求远,行奇谋,绕过此刻正在武都郡、汉阳郡和安定郡。不与这三郡内,正集结守卫的汉军主力交战,全部从汉军的弱侧北地郡攻击,那么北地郡的确最容易被叛军突破,到时候,叛军也许真的就可以入侵三辅了,这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兵者,诡道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一招类似于后世的迂回包抄,伏泉可不相信,韩遂、边章这两个凉州名士,不知道兵法的这一套。其中,特别是韩遂,历史上他能在凉州盘踞那么久,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戏志才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回复,只能转头望向一直缄默不言的贾诩,眼神里似乎渴望他说些什么一样。

    却见贾诩感受到了戏志才的目光,而后摸了摸自己的短须道:“纵是叛军之中,有能人谏言此计,然以诩之见,叛军比不会全军尽赴北地,一旅偏师,便为多也!”

    “叛军为何如此?”见到贾诩开口,也就由不得伏泉不认真考虑,虽然他说话每每都有一股装逼的气息,但是就冲他叫贾诩,伏泉也得听听他的高谈大论。

    “无它,叛军内乱尔,其互不统属,诸事谋划看似为韩遂、边章为主,然真正主事者,实乃绑缚二人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贾诩顿了顿道:“观北宫伯玉、李文侯二人,皆为羌族豪酋,自不通谋略,谋反多为劫掠获利,如今叛军于金城突入汉阳三郡最近,其等安能同意叛军舍近求远,绕道北地出兵耶?”

    这话说得在场其他三人眼前一亮,就是连一直对于形势还不太了解的徐福,都恍然大悟,更何况伏泉和戏志才二人。

    伏泉拍手赞道:“善!幸有文和,何愁凉州乱事不平!”

    “将军妙赞,下官愚钝之人,此分内事尔!”贾诩淡淡说道,话语里,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股逼格,令得伏泉真想打他一顿,不过终却是因为他的看透人心之妖,而罢休。

    的确,贾诩这熟读人心的能力,实在令人惊叹,无论是伏泉还是戏志才、徐福,甚至现下伏泉麾下的凉州兵将,恐怕都没人想到凉州叛军虽然有着对抗汉朝这个统一目标而反叛,但其实他们内部,却也是内斗的厉害。

    任何一个割据势力,真正做主的都是有兵有粮的实权派而已,这也是很多空有名头,却没有实力的上官被架空的原因,因为兵马都在实权派手中。同样,这也导致了很多名义上的上官,会想出各种办法,袭杀那些实权派,进而掌控他麾下的兵马,坐实自己的权利。

    现在,凉州叛军就是如此,说穿了,韩遂、边章两人,只不过是那些反叛的羌胡和盗贼将军劫持来的人质而已。只不过,这两人可能骨头软,又或者本就另有想法,在被劫持后,主动加入了叛军,而因为两人特殊的身份名望,所以叛军主动将他们推举出来,作为他们的首领,从而增加自己的声望和势力。

    然而,就算韩遂、边章二人是首领,但他们也只是一个无兵无粮的架空首领而已,叛军里面真正掌权的只有北宫伯玉、李文侯这样的羌胡盗贼的将军而已。韩遂、边章两人如果建议合适,叛军也许会听从,但是如果建议不合适,不符合其他实权派的心里定位的话,那么很显然,他们是根本不会理会的。

    贾诩所言,就是如此,想想看,那些羌胡、汉人盗贼,起兵反抗汉朝,难道真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吗?

    很显然,这一点并非他们最需要的,他们最需要的还是起兵之后,自己可以劫掠财货、女人、俘虏,壮大自己的人口实力,特别是羌胡的豪酋,对于叛乱,他们更把这场叛乱看成部落的扩充而已。

    这一点上看,他们的想法和韩遂、边章这些投靠叛军的人,显然目的不一,甚至可以说简直是背道而驰。

    韩遂、边章他们加入叛军,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自己的政治渴求,并不是烧杀劫掠,他们更希望凉州自成一国,而后有机会替汉,掌国治民。这明显和北宫伯玉、李文侯这些人不一样,对于北宫伯玉、李文侯这些人来说,只要能扩充自己的实力,有钱粮财物的利益就好,至于给自己提升政治名望,加官进爵这些,有当然更好了,没有却是也无所谓。

    因此,即使叛军之中,有人提出从北地进军,那些掌权的羌胡盗贼的将军,恐怕都不会同意,最多就是同意派一旅偏师,去北地碰碰运气而已。

    毕竟,现在凉州叛军势大,优势明显,突破武都郡、汉阳郡、安定郡这三郡,其实都不是难事。而只要突破了这三郡,就是汉朝关中精华的三辅之地,那里面无论是人口财货,都不是在凉州各地抢掠可比的,有这么大的利益在,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绝对不会同意大军先绕原路去北地,再从北地突破,进入三辅这一条路线的。

    因为,想要抢掠,无非就在于一个“快”字,很明显,突破了一个兵力少的边郡,就能去三辅抢掠,明显比还要绕道,更快的多了。

    叛军多是骑兵,一旦突破三郡任何一个,根本不会给听到消息,想要逃命的三辅百姓机会。而相比之下,从北地绕道,一旦他们在金城郡消失几天,如果夜长梦多,让得汉军猜出他们的意图,提早通知戒备,他们能不能突破汉军重兵防守的北地郡就必然是个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明显会让三辅之地得到消息的百姓,提前逃离,到时候他们这些叛军还能抢到多少?

    要知道,叛军现在除了羌人的部落尚在从事生产的老弱妇孺外,其他人根本不事生产,所有钱粮物资多数都靠抢掠。也就是说,他们打仗完全靠得就是以战养战,如果抢的少的话,明显对于叛军打击极大,因此无论如何,北宫伯玉、李文侯等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绕道的,他们只会选择突破三郡,直接去三辅。

    想到这,伏泉蓦然有了一丝灵感道:“文和此言,莫非是已猜测,叛军此番必出兵,主攻汉阳乎?”

    贾诩突然眼中精光一闪道:“诩有九成把握!”

    伏泉听后一愣,忙问道:“剩余一成为何?”他知道,贾诩没有百分百把握,轻易是不会下决定的,现在他竟然说只有九成把握,这实在是令伏泉好奇。

    “剩余一成……”顿了一下,贾诩摸着短须,冷冷道:“倘若韩遂、边章夺权,釜底抽薪,将羌胡、汉人群盗诸将施计斩杀,掌控叛贼全军,以其等才智,后事不可料也!”

    此言一出,在场三人又是一震,这时伏泉经此提醒,也才想起,历史上韩遂后来不正是杀了边章和其他叛军首领,这才把这股肆掠汉末十余年的凉州军,扭成一团的吗?当然,虽然后来韩遂又不可避免的和其他凉州军阀争权夺利了,但是如果不是他那第一次的吞并,恐怕就没有后来他成为一方诸侯的事情了。

    当然,伏泉也注意到,贾诩的话里,却是有所收敛,后事如何不可料?

    换句话说,如果韩遂、边章这些汉人名士掌握了羌胡群贼,他们的进攻方式就不是轻易可以猜到的了。他们不会和北宫伯玉、李文侯这些人一样,只注重抢掠而进军,他们甚至可能都不会选择从北地郡进军,如果不是进攻三辅,可以让他们声势大震,获得极大的政治利益的话,恐怕即使三辅有着金山银山,他们都不会去选择。

    不过,还好,伏泉知道现在的韩遂还没有那个实力,毕竟刚刚加入了叛军不到一年,他如果想入历史那样,将北宫伯玉、李文侯这些实权将领釜底抽薪,显然还差了一些意思。

    想到这里,伏泉不由又看了眼贾诩,这家伙还真得是妖,历史上曹操就靠他才把凉州联军这座铜墙铁壁给离间得了,现在换到自己,直接就猜出了叛军想要彻底崛起的真正走向。

    一番问对,伏泉心中已然明了如何抉择,如果知道叛军意图,他再想不到办法应对的话,那他就别做这个平西将军。

    之后,伏泉有与贾诩、戏志才、徐福三人细细一番问询,便已有所决断。

    翌日,随着数道命令从伏泉处发出,命皇甫坚寿为主,关羽为副,二将携五百板楯蛮兵往援北地郡,并以佐吏戏志才为谋士。

    至于为何让皇甫坚寿为主将,却是因为其父皇甫嵩曾任北地太守,他又出自凉州将门安定郡皇甫嵩氏,安定郡又与北地郡紧邻,换句话说他和北地郡颇有渊源。如此,皇甫坚寿在北地处理募兵防守,以及和北地郡官吏商讨其他事宜,明显比关羽好得多。

    这些优势,可不仅仅是关羽这个屡立战功的战将,可以比拟的,因此伏泉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皇甫坚寿为主。不过,在他看来,恐怕到了打仗,两人之间的主副关系就得换一换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改变命运的董卓() 
雒阳,自前番朝会,皇帝刘宏决定选派贤臣,查明被伏泉斩杀的左昌,在凉州刺史任上的诸多不法之事后,这几日的朝堂里,都在为选择谁去调查,而争论不休。

    不过,各方都想为此事谋利,所以始终是无法定下,此事也就一直拖延。

    司徒袁隗府里,自从袁绍被袁氏看中,倾尽全力帮他和何进合作后,袁隗的府邸比起昔日冷清许多,倒不是说他这个司徒做得多差,而是除了袁隗的老朋友外,大多数人都去拜见那个明显会是袁氏的下一代最有希望的接班人,天下楷模的袁绍袁本初去了。

    这日,司徒府外,来了一个中年大汉,他身高八尺左右,长着一张四方脸,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鼻翼略宽,两边嘴角微微下垂,形态威猛,气势逼人。不过,虽然外形十分令人震撼,但这大汉明显神情十分失落,无端端的给他的外貌,添上了一层迷茫

    看了眼眼前司徒府这熟悉的故地后,这大汉向司徒府前的苍头通报了身份,并未等太久,便被引进入内,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这大汉乃是司徒袁隗的旧吏出身,他的名将叫董卓。

    入得司徒大堂后,大汉看到大堂里的老者,连忙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拜道:“故人董卓,拜见袁公。”

    故人,董卓说出词语,是他以前身为袁隗故吏的自称,历史上,后来袁绍会愿意招他入京,就是因为这层缘故。汉代故吏与故主之间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比之君臣还要牢靠,因为他们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非常紧密,可惜袁绍后来也没有想到,董卓这位袁家故吏会反客为主。

    汉代门阀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形成了以门生、故吏为首的庞大复杂的关系网。他们两者的关系,小到为主效劳,大到生死相依,乃至故主死亡为其服丧三载者,也不乏有之,很多程度上,两者家族的利益都已经紧密到不可分割了,可以说比君臣关系还要牢固、可靠。

    后来,董卓作为故吏,敢杀故主袁隗一家,有汉以来,绝对是独一份了,以至于正是他开了头,才会有其他人随之效仿。

    这种人,在汉代的主流舆论里,不声名狼藉,遗臭万年,那就没天理了,而袁绍、袁术兄弟后来组织联军讨董,为什么会获得全天下大多数士人党人甚至百姓舆论的支持,原因也就在此。

    因为,其一,董卓触犯了汉代士人党人的禁忌,如果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开头杀故主,那么汉代所结成的故主与故吏的利益关系,就会顷刻破碎,从后来屡屡有故吏背叛故主便可看出,董卓一事带坏了多坏的头。

    至于其二,就是袁绍和袁术,从董卓杀袁隗一家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天下人同情的对象。有汉以来,复仇之风盛行,官府民间对于复仇之人也都报之以同情,而在袁氏兄弟身上,他们所背负的仇恨,却是在舆论宣传之下,成为既有国仇又有家恨的最大的仇恨,这自然让成为复仇者的两人,赢得了极大的支持。

    国仇者,大汉为董卓权臣所乱,家恨者,两人亲叔父袁隗,被仇人故吏董卓杀死。这两者,在二人高呼起兵复仇之下,为国为家的名义,自然让他们开始就站在了舆论的制高点,获得全天下同情者的支持,再加上袁氏四世三公的政治基础,汉末群雄开局,两人实力最大毋庸置疑。

    当然,可能也就是在这方面,袁氏四世三公的威信,让得袁家人都太过自大了,因为无论是袁绍还是袁术,这两兄弟的任何一人,在这方面都信错了不少重要的人。他们兄弟都有被非常重要的袁氏故吏背叛的事情,袁绍有董卓、韩馥,而袁术有孙策。

    “仲颖快快起身,尔大汉宿将,岂可如此?”

    袁隗见到董卓行此大礼,连忙说道,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袁隗却并未去起身扶起,或许是他年岁大了,不想多动,又或许,是他根本就无所谓董卓行礼不行礼了。毕竟,自从董卓因为剿灭太平道未果治罪后,他如今虽然无罪,但还是太敏感了,袁氏现在最佳选择还是不相助为好。

    只是,董卓显然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特别是他被赦免以后,袁氏和何进都没有主动前来询问照顾,他就知道袁氏的态度了。所以,董卓并不回话,他知道口中求情没有,同时也不打算起身,就一直保持跪拜姿势,希望以实际行动,打动袁隗。

    本来历史上,随着韩遂、边章带领叛军突入三辅,朝廷为了抵抗叛军,不计前嫌,因他是凉州宿将,熟悉凉州地理和叛军实力,这才特地起复他,让他作为皇甫嵩的副将,抵抗叛贼,这才有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