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上面刻着“汉”、“黄”、“关”、“严”等文字不一的旗帜,一看便知乃是汉军无疑,在他们后方,还有无数黑压压的步兵,正汹涌而来。
“汉军来了,快列阵!快列阵还击……”
“放弃城头,列阵……”
“呜!呜!呜……”
……
叛军之中,顿时乱做一团,刚刚还在进攻舒县城头失败的叛军,一下子就像失灵了一般,根本不能从容改变阵型,等到汉军前锋百余骑冲来时,顿时就被冲散不少阵型。
这支汉军自然便是伏泉麾下的军队了,在叛军大营完全被纵火点燃之后,伏泉在大赞了一番严颜擒杀了营寨的叛军守将,夸奖其骁勇后,便下令麾下各部速度离开。
此时只要不是军事白痴,明眼人都知道这大营里并非久留之地,他们若非是占了黄穰主力不在营寨的便宜,不然根本就没机会破了叛军大营,现在叛军看到大营有失,担心营内家小,肯定要回援,所以汉军必须要撤退,终究他们的人数还是不如叛军人多。
当然,伏泉虽说是要撤离,但可不是真的撤离,而是准备调转一圈,直接绕进舒县城里。在刚才看到叛军已经攻到城头以后,他就知道舒县城内的汉军守军肯定已然不多了,如果没有援军,那么舒县陷落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毕竟,黄穰麾下的叛军实在是太多了,纵然自己靠着偷袭叛军大营,引来不少叛军救援,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叛军所有人都会回援,包括那位以一人之力,纵横二郡的黄穰,若他打死都要破城,汉军是根本抵挡不住的。
因此,在集结了兵马,先是一路往西边并无多少叛军拦路的方向撤退后,伏泉又率领大军一路绕了一圈,直接奔着舒县而来。
沿路虽说也遇到不少从舒县撤退,救援大营的叛军部队,不过对他们阻拦并不大,毕竟一般人都是会从直线方向加速救援,很少有绕路救援的,想来他们大概是想念家人从而慌不择路了。对于这些人,伏泉抱着只要不是主动应战便不予理会的思想,倒是放过了不少人,终归他现在是在赶路,时间有限,和叛军要救援营寨里的家小一样,他也要救援舒县不被叛军攻破,而那些见面就要死拼的,也是毫不客气,在局部的兵力优势下,他们根本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最终,恰恰在舒县城里进行反攻时,伏泉率领大军赶到舒县城前,此时目测舒县南门前只有五、六千左右的叛军,见到叛军中军那一杆印着“黄”字的大旗,倒是让伏泉不由感谢老天,这真是老天都在帮他,因为那杆旗子一看便是中军大旗,而能用这杆旗子的,自然只有叛军首领黄穰了。
“天助吾也,传令,全军出击,先擒得贼首黄穰者,孤必向陛下奏请封侯。”当下,伏泉也是毫不犹豫,直接命令全军出击,径直往叛军中军杀去,一副擒贼先擒王的架势,甚至将自己手下伤势还没完全康复的黄忠、关羽这两个绝世猛将放到严颜的先锋骑兵里,就是要为了冲破叛军阵型之用。
战局一下子微妙无比,原本应该是手握十余万兵马,气势恢宏的黄穰,此刻却为伏泉所困,对黄穰而言,现在情势真是危急起来。
第三百七十七章 势不在吾当撤也()
舒县城下,汉军和叛军两方人马就在满地的伏尸上交战起来,一方刚刚烧了敌方营寨锐气正盛,另一方却是少了大半人马后又破城未果,士气低迷,两军刚一接触,形势就越发明朗起来。
只见得严颜加足马力,策马向前,手中刚刚在叛军大营里,早已嗜了叛军鲜血无数的大戟,此刻也是丝毫没有手软。胯下战马跃进敌阵,手中那大戟接连挥出,顿时便有书名叛军步卒仿佛纸糊的一般,被扫刺在地,捂着他们的脖子嘴中冒着鲜血,这一击精准无比,直接将几人脖子扫穿。
之后,严颜毫不停息,大吼一声直奔叛军中军,他知道那杆“黄”字大旗下,必有那贼首黄穰,杀了此人,自己再有伏泉举荐,升官加爵,封侯拜相不是难事,这不正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吗?
不止是严颜一人,他身后的汉军百余铁骑也是这般想法,那其中更有关羽、黄忠二人,论起封侯拜相,他们可是比严颜更加看重,因此也是气势恢宏,势要将那黄穰斩于刀下。
可是,看着面前比两人拉开了一大截距离的严颜,关羽、黄忠都是相视苦笑了一声,他们的战马都在那次奔袭火烧叛军营寨前,因为奔袭走山路较多,从而舍弃,并未携带,现在麾下的马匹都是从枞阳征募来的。
南方马匹本身就不好,再加上当时伏泉命令了严颜为这临时组建的骑兵主将,可想而知,那百余匹马里,最好的一匹北方大马肯定被严颜取了,这也是二人以及其他汉军兵士比严颜落后的原因,因为他们多数都是骑的是南方个头相对矮小的马匹,所以速度较慢。
当然速度较慢的话,就会导致阵型涣散,汉军就是如此,不过现在这涣散阵型相对于战场而言,却是无关大碍。只见汉军骑士接连撞上叛军,本身就携带的高昂士气,再加上有关羽、黄忠、严颜这等绝世猛将加持,一下子就叫那些本就因为大部分兵卒撤退而毫无阵型可言的叛军击散,随后,便是两千余手持各式兵器的汉军步卒掩杀而来。
对伏泉以及麾下的全部汉军来说,现在就是破敌的千载难逢之机,毕竟现在黄穰麾下的大部兵卒都撤退回援,而此刻黄穰身边也就只有五、六千人而已,对比伏泉麾下这、经过几番战损,只损失近百人的汉军来说,已经不需要惧怕了。
若是黄穰手中还有万余人,伏泉还要掂量掂量自己麾下那些大半新募的兵卒适不适合突袭了,而现在他的兵力短时间里也就是自己两倍左右,伏泉可不信,自己麾下经过休整的汉军精锐打不过黄穰这五、六千人。
“杀……”
随着战局越发清晰,叛军将士多数也都回过神来,不少汇聚在黄穰身边,保护中军,迎接攻击而来的叛军。双方将士目光如炬,互相交叉,殊死搏斗,一直到死。
此时还留在黄穰身边的军对多数都是他的嫡系,可谓是尽忠职守,死战不退,誓死也要保护黄穰,不过他们从早上饱食过后攻城开始起就没有吃过东西,又打斗整整一日,力气早已不济,加之又是刚刚缓过神,虽然是死命硬抗一阵,可终究抵挡不住此时士气正盛的汉军,只能向后败散,为汉军冲进叛军中帐打开了道路。
见自己前方阵型又散,黄穰大怒不已,呼喝着周围兵卒抵抗,此时那近在咫尺的汉骑,以及自己这有些全军崩坏的防线,让他心中大恨,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如此,自从起义以来便一直顺风顺水的他难道要在庐江彻底被打回原形吗?
“黄穰贼子帅旗在那,随吾杀……”
因不断有叛军兵卒阻止,此时严颜已经没了那超越其他人的马力,在见到黄穰帅旗离自己不远,便当先冲去,背后包括关羽、黄忠在内的七十余骑士紧紧相随,而其他的骑士,都在刚才和叛军步卒的肉搏中倒地,生死不知。
“大人,快看,伏巴郡麾下精兵正攻黄穰中军!”
城头上,火焰终究熄灭,原本知道城外有汉军来援,但一直对于因不清楚汉军局势到低如何的陆儁连忙跑到城楼里,对自己正在休息父亲喊道。
陆康闻言,随即出了城楼,往城楼一观,便见城下有两、三千身着各式衣甲的汉军正在近百名骑士的带领下,直奔那杆挂着“黄”字的叛军大旗而去。那些汉军后方,正有数骑在数十兵卒的保护下,冷冷看着战场,陆康年纪大了眼神不好,看不清那数骑骑士到底如何模样,只感觉中间那帅旗之下的将领很是年轻,而帅旗上刻着的“伏”字,令他兴奋不已,若论现在的庐江有哪位年轻将领姓伏,并且还能是援军,哪一定是自己求来的伏泉的兵马无疑。
援军!
终于来了。
心中喜悦之情不于言表,陆康看着城下的汉军又破了数百叛军的兵卒的阻拦,更近一步事,欣喜若狂,看着那“黄”字旗下,穿着精致铠甲的中年人,陆康心中冷冷道,黄穰老贼,尔破不了舒县,死期必至也。
“杀!”
“汉军威武!”
面前的叛军兵卒不断后退,汉军士卒越杀越勇,纵声狂呼,他们脸红如血,仿若死神一般靠着手中的兵器收割着气力明显不足的叛军士卒的生命。
“将军,势不在吾,速撤也!”叛军后阵,一渠帅眼见战场形势越发不妙,再继续坚持,说不得就此丧命,连忙向黄穰苦劝着。
“可恨!可恨!哎,传令,撤军!”黄穰最后又一次带着满脸不甘的看了眼不远处的舒县城头,他看到了城头上那个自己一直大恨的陆康老贼,可是他现在却不能亲手杀了此獠,真是憋屈不已。
不过,最终黄穰还是听从那渠帅的建议,选择了撤军,毕竟留住性命,他还有机会,没了命他如何起义?只是,在他心里,却是明白,此番没能破了舒县得到粮食,自己的大军肯定不会再有作为了,也不知到时会生多少内乱。
第三百七十八章 穷寇勿迫莫贪功()
庐江郡治舒县城外,硝烟漫天,在各种嘈杂不清的声势中,叛军随着主帅的一声令下,形成了一幕大溃退。
撤退,永远是战争最重要的事情,特别是冷兵器时代,在通讯不便的情况下,一旦把握不好,那就会将撤退演化为局部败退甚至是大面积的溃退了。很显然,黄穰麾下这些起义不久,没有经受严格军事训练,军纪可谓是一塌糊涂的叛军,是不可能在气势正盛的汉军追击下安然撤退的,而他们也是不可避免的将撤退变成了大范围的溃退。
从天空往下望去,只见得汉军黑色的小股钢铁洪流,如同一柄利箭一般,追着叛军主力部队一直往南,他们根本不管往其他方向撤退的叛军,只追击南方那一支叛军大部,因为在这支汉军大部队里,有一杆“黄”字大旗飘动,那里面有汉军十分渴望的黄穰首级。
“穷寇勿迫,传令,吹号收兵!”汉军后阵,一直坐镇后方目视麾下兵卒追击叛军的伏泉,察觉到严颜等人似乎立功心切,连忙命令收兵。
深知麾下兵卒心思的伏泉可不认为自己麾下这些骄兵悍将会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放弃他们到嘴的肥肉。毕竟,就算让他们用这两千余兵马死磕十几万叛军,只要能有机会斩得叛军贼首黄穰的首级。伏泉相信,会选择不顾一切猛攻数倍于己的叛军的将领绝对不会少,终究对他们而言,只要能得到贼首的首级,哪怕是将手中的兵马全部赔上那也是值了。
《孙子·军争》里有一句至理名言,“穷寇勿迫”,虽然寥寥四个字,但是十分明确的指出了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而现在,黄穰的这支叛军还不是无路可走的,伏泉相信,如果追得深入,碰到其他叛军,说不得自己麾下兵马的追击战就变成包围战了,不同的是汉军从追击的一方变成了被包围的一方,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呜!呜!呜……”
富有节奏的牛角号声低沉响起,有着汉军特有的撤退音律,慢慢传到前方不断加足马力,向着叛军所部冲锋的关羽、黄忠、严颜等人所率领的数十骑耳边。三人听后互相望了一眼,皆是面露不甘,“黄穰”这个肥肉就在他们面前,此刻却要让他们鸣金收兵,谁能简单放下?
“云长、希伯,君侯有令,吾等还是撤吧。”最终,还是年龄最大,在伏泉麾下资历最厚的黄忠发了话来,而黄忠说完话也是“聿”的一声,调转马头离去。
“哎,今日不能手刃此獠,可恨!实在可恨!”
“莫急,终有一日,必可斩得此獠首级。”
关羽、严颜二人最终也是大恨一声,跟着调转马头,带人撤离。其实三人也都明白伏泉的意思,主要还是要保护他们。他们现在也都算是久历沙场的将领,自然知道如果自己短时间里追不上黄穰,很有可能会被带入叛军的陷阱里。而且此刻他们大军的阵型也已经脱节不少,毕竟他们是骑马的,再怎么样,速度也都比后面的步卒速度快,以他们这不到百骑去追击黄穰,显然是敌不过那些主动留下,为了给黄穰争取逃脱时间,不惜性命与汉军肉搏的叛军的。
天边的硝烟渐渐消散,不再有刚才那般稠密,舒县城外,追击的汉军逐渐归拢,慢慢转身向舒县城里进发。沿路不断寻找汉军伤卒以及收纳汉军亡卒尸体,很快,他们便集结于伏泉面前,随伏泉齐走近舒县南门。
“大汉巴郡太守在此,速速开城门!”
随着伏泉示意,身边便有一骑骑士策马入城门外叫门,此时兵卒多数也该累了,正需要休整生息才行。
“在下陆儁,还请伏巴郡率军移步北门,舒县除北门外,其余三门皆封也。”
隐隐约约间,伏泉似乎看到城头上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在对着城外的汉军行礼道歉,似乎在为他们无法打开南门而道歉。伏泉对此也并未不满,守城战时,若敌方势大,将各处城门封杀,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这样的话,任凭敌人如何猛攻城门,即使将城门砸碎了,砸断了,也不能立即攻入城内,如果敌人想破城的话,那就只有从城头靠着人数不断蚕食而已,这也是舒县城下这么多伏尸的原因。而且,如果将城门封死,无疑就是变相的激励守城兵卒,让他们明白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道理。
带着那两千余汉军兵卒,伏泉捂着鼻子慢慢往舒县北门而去,鼻间不时有一股股令人作呕的恶臭传来,他知道这是因为这些尸体死得久了腐烂的臭味。每走一处,伏泉便见得地方的尸体仿佛厚厚一叠一样,心中有些不喜,但更多的是害怕。
倒不是说伏泉害怕腐烂的尸体,而是他害怕这些尸体长时间没有清理,会导致瘟疫。现在正是盛夏酷暑时候,尸体一旦腐烂,它腐烂的速度是极快的,这样也就会导致细菌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