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皇戚-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坦白来说,当了太守以后,伏泉对这种思想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自己也是他的受益者,当年他杀曹破石也是靠的这个理由而避罪。这还是往小了说的,往大了说的话,甚至强汉之所以是强汉,也是因为有这种与异族只见不死不休的仇恨思想在,所以能让一代又一代的汉族先辈们前赴后继的为报国仇,誓死不休,从而开疆拓土,使得汉人威名远扬。

    当然,这种思想可爱,但也可恨,毕竟正是因此才会让民间任侠之风昌盛,游侠恶少年随处可见,稍有结怨必是刀剑相向,不死不休,无端端的为社会增加了不少隐患,甚至也危害不少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少黑恶势力便是由此而生。

    闲话说的远了,对比大汉整个社会,像杨璇这样看得开、想得通透,不因桓帝间接害了其亲兄之事而怨恨大汉,报复皇帝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若是正常之人,随着大汉掀起党锢,迫害士人,早就因为几番仇恨之下,各种名义避仕,普通的如此,而偏激的就应该像后来的袁绍那样,隐忍数年,最终一招得势,颠覆大汉天下了。

    但这杨璇和那些人不同,反而不因私仇而混公事,不仅入了汉朝朝廷为官,甚至做到秩比两千石的一郡太守之职。虽然零陵郡并非大郡,此时人口稀少,可是治下也有数十万人,而且他这官职可不是宦官亲属门生那样,靠着美言和贿赂皇帝得来的,是他一步一步为官亲政得来的,足可见这位的能力有多厉害。

    以杨璇和大汉的紧张关系来讲,若杨璇真的像他那样不记恨汉室,反而因为赵凯无能,没有拯救江夏百姓从而怨恨这阉宦党羽的话,不得不说他可真是一个大汉忠臣,简直说他是楷模级的人物也不一定。

    不过,具体杨璇如何,能不能与之结交,还是需要时间去观察。因此,在感觉谈得差不多时,伏泉便不再谈,而是转移话题,匆匆说了几句,便礼送杨璇。

    杨璇也是知趣,知道他们谈得不少,伏泉点了话头便不推辞,潇洒离去,一点也没有不满之色,名士之风尽显。凭白让伏泉有种感觉,感觉自己不知礼数一般,竟然强制驱赶了客人离去,有种十分不知人情往来的意思。

    至此,伏泉稍安,杨璇之事他虽依旧起疑,但毕竟无证据,暂且相信他对自己无害。若如此,那么仅仅一个赵凯还不至于让他心中忧虑,想着出走,毕竟说穿了赵凯不过是一个靠着宦官势力爬上来的狗而已。在如今天下都在注意江夏平乱的事情时,他要对付自己除了使一些旁人看不到的背后手段以外,也没有其他办法,毕竟,真要传出两人正面不和的事实,这赵凯自己也拖不了干系,皇帝绝对不会容忍一个在这种平乱时候还想着争权夺利的人继续待在这荆州刺史的位置。

    念及此处,伏泉大定,开始思索攻城事宜。这荆州军对他不是龙潭虎穴的话,他自然要想着如何快速攻克鄂县了,毕竟刚才军事会议上,那文姓武将所提的攻城方案就非常好,如果按照他的法子攻城的话,这江夏叛军令汉军头疼的火油之物倒是没有那么可怕了。

    想干就干,对于这类事情伏泉一直不会做过多犹豫,当下就召集了麾下文武前来商议。不一会儿,伏泉麾下文武心腹聚齐,脸色皆是怒气未消,显然还是为今日自家太守被荆州那帮无能兵将围攻而愤愤不满,只是同为汉臣,他们又是客军,再有赵凯这个权利比伏泉大的地头蛇在,他们也只能受这闷气,真是受罪。

    看着麾下文武的脸色,伏泉自然清楚他们所为何事,并未细问,而是直接说道:“今鄂县难破,孤细查之,欲以土挖地道之法,奇袭鄂县,诸君可有异议?”

    帐内诸将听后皆是露出愕然之色,显然十分震惊不解,不知为何自家太守还要去攻那鄂县,毕竟今天荆州军那帮混蛋可是根本不留情面的威逼他。按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们乃是客军,只是奉命来平定叛乱的,去哪里都一样,何必在这掉着,帮这些荆州兵呢?就让他们在这鄂县寸步难行不是很好,到时候他们去其他地方破城立功,好好打一打那赵凯的脸。

    当然,他们心中这样想着,话语里也没有藏着噎着,在震惊之后,纷纷叫喊起来,都是情愿离开也不帮这赵凯破这鄂县县城,帐内顿时一片群情激愤,让伏泉暗叹自己这些年善待他们没有白费,以后他们对自己的忠心可见一般。

    不过,他们的叫喊没有多久,就被伏泉的一句话呛住,只听他说道:“孤可不欲赵凯得功,此鄂县城,吾巴郡兵自破之,岂有荆州兵分功之理!”

第三百二十三章 汝子文聘乎() 
翌日,夏日的江夏难得有不少凉风,让不少士卒更愿意出了营帐游荡,而不是躲在营帐里甚至营寨阴凉处避暑。

    汉军大营,来来往往的荆州兵懒散的游走,不过多数人走到益州军的营地时,却是有些奇怪,因为这益州军的地盘明显少了不少人,好多营帐空空荡荡的,如果不是见到益州军还有人在营地巡逻,他们还以为那位昨日被刁难的巴郡太守待人灰溜溜的逃了呢!

    也是,任那位外戚太守再厉害,到了他们荆州地界也得低头走,不然就得受排挤。显然,昨日伏泉开军事会议被故意刁难的事情早就被传了出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这种类似于大佬之间争锋相对的言语冲突,更是那些底层士兵乐意听到的消息。

    营地里益州军缺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汉军营寨,就在荆州军高层都在疑惑伏泉到底意欲何为时,此时的他早已带着麾下兵卒在营寨外十里的一座隐秘树林里挖坑了。

    既然决定挖地道了,伏泉当然不会拖沓了,在宣布他要挖地道后,便与手下众人商讨计策。毕竟挖地道可不是嘴上说了一句,就能立马决定下来的事情,且不说这是伏泉今生第一次做,甚至他麾下也没有一个有这方面经验的将领,需知各地土壤不同,受限于土层、土质的问题,冒冒失失的去挖,说不得选了一个极差的地点,最后派去挖地道的人没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地道塌方了,这不是凭白让兵卒送命吗?是绝对不可取的。

    最终,在寻遍麾下诸将没有一人适合担当此职,就在伏泉自己都因为没有合适将领准备放弃此职时,关羽提议去寻那提出用地道之法攻城的文姓将领后,伏泉这才眼睛一亮,直接带人夜寻其人。

    如今,指挥这树林里三千余板楯蛮兵挖地道的就是那文姓将领,一番认识,伏泉得知,此人叫文尚,那是荆州南阳郡宛县的一名司马,此番朝廷命令荆州郡兵合兵平乱后,受征召带兵前来的。

    当然了,这文尚一开始听说伏泉要他帮忙挖地道,心里虽然有些意动,毕竟这事情成功率很高,做成了便是大功一件,但是嘴上却是拒绝的。

    原因无他,现在明眼人都知道荆州刺史赵凯和伏泉不对付,像文尚这些在赵凯地下混日子的将领怎么敢去得罪自家上官,事实上整个荆州军集团现在都是如此,不敢和益州军有太多接触。不过,异类也不是没有,那一直和刺史赵凯不合的零陵太守杨璇不就是如此,天天和伏泉密会,也不知道整天两人谈了什么,据说刺史赵凯为此对着身边谋士大发了不少脾气,但终究因为手上没有杨璇的把柄奈何不了其人。

    伏泉最初看到文尚模样,心中便知其人定有能力可挖地道,而观察到他面色犹豫的模样后,略一思索便知其人心中畏惧何事。

    只是,山人自有妙计,伏泉心里对此自有定论,文尚怕的是现管他的赵凯,毕竟后世有句话说得好,现官现管不是?除非是皇帝刘宏亲自来了,这文尚才不会赵凯,不然无论是谁来,在文尚眼里都不如赵凯的命令有用,终归其他人来即使权利大,也只能一时的命令他和限制赵凯,可是只要那人一走,身为地方土皇帝的赵凯,有不知道多少种方法对付文尚,因此这文尚可能因为伏泉的家世身份就听命帮助他吗?

    不过,即使文尚在怎么坚持,当伏泉诸般口舌之后,又许诺出此番战事结束,便在车骑将军宋酆面前帮他谏言,招其入京,随宋酆博一个大好的前程后,这文尚终于抵不过伏泉话语里的诱惑,屈服妥协了,今日一早便拖了副司马管理本部兵马,自己出营帮助伏泉规划挖地道事情。

    之所以文尚答应的这么坚决,其实很简单,因为伏泉给他介绍了一个赵凯都不敢惹的好靠山,当今天子的岳父,外戚车骑将军宋酆。以宋家如今的权势,明眼人都知道赵凯根本不敢招惹他们,甚至他背后的宦官势力也不敢轻易招惹宋酆。

    后顾之忧已解除,甚至伏泉还许诺帮他在禁军中谋得一官半职,这文尚还有什么理由拒绝,是个人都清楚在地方郡兵任职和在禁军任职那个地方升迁的机会大,福利更好,更何况文尚待的还是除非天下有巨变,否则根本不会有任何乱子的光武帝乡。

    树林里,文尚四处勘测一番,便大致安排了在哪里挖地道,同时叮嘱了挖地道的注意事项。而伏泉也是严令麾下将帅兵卒千万要小心,终究是地道土方挖掘,即使是后世有着那么多精密仪器,科学方法挖掘,还是经常事故频发,更何况是在汉代,他可不希望真的出了一次性凭白损失无数兵马,毕竟他手下的都算是百战精兵了,损失一个伏泉都十分心疼。

    经过了解,伏泉知道其人也算戎马半生,军旅经验十分丰富,而这挖地道却是他在军中自学的一番技艺。毕竟这文尚在外貌上虽然长相魁梧,不过武艺却不是十分拔尖,相比较猛夫之流的蛮力解决,文尚更崇尚凭着智慧应变战场,因此自幼便犹爱读兵书,对于兵书里各种战法都爱钻研,而这挖地道的方法就是文尚自己平时钻研所得。

    “文将军,依将军之见,孤这地道需多少时日方可速成?”随着伏泉一声令下,树林里各部兵马依次行动,浩浩荡荡的地道挖掘工程就此开始,想到自己也是时间紧迫,伏泉便向文尚问道,对他而言地道挖掘成功的时间越早越有利,自然十分重视。

    “君侯莫慌,此地据鄂县约二十余里,末将曾与吾儿文聘测算挖掘时日,若依此三千兵马挖掘,昼夜罔替,不出意外,三日内当可至也。”

    这边文尚话语说完,伏泉却是根本没有听进去完全,而是惊呼道:“汝子文聘乎?”

第三百二十四章 鄂县听瓮() 
文聘,这个名字在文尚口中听到,最初伏泉也只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毕竟哪有随便找个军官帮忙,就能碰巧捉到他儿子是后世名将的,这运气放后世岂不是随便买张彩票都能中大奖的节奏吗?

    只是,很明显,伏泉低估了命运这个无巧不成书的安排,经过再三确认,伏泉确定这文尚肯定就是后来那位曹魏大奖文聘的父亲。毕竟两人同样是南阳郡宛县人,而且据文尚所说文聘现在也只有十岁,按照年龄也差不多符合后来文聘的年龄了

    看来这文尚还不能按照自己本来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待了,不好好把握这个潜力股,伏泉肯定要抱憾终身。当然,对于文聘的突然闯入生活,伏泉也只能说命运总会时不时的给你冒出一段惊喜,只是你很难把握到他的脉而已。

    闲话少扯,文尚将诸般事宜安排好后,便告辞离开了,他虽然答应帮助伏泉,可是在没有得到真正官位晋升的报酬前,当然不会真的全心全意的待在伏泉身边,万一伏泉把他卖了,他帮了伏泉,而伏泉不兑现承诺,他不是要被坑死?

    所以,文尚依旧要速度回营地,起码现在除了伏泉的益州兵马外,可没人知道他来帮忙的,他甚至骗了自己的副司马老友,用的出营理由却是说他得了上面吩咐出营有要事执行,这才出来的。因此,他只要不是太长时间不在,快速回营的话,倒是很难有其他人发现。

    对于文尚这么早便要离开的想法,伏泉自然心中明白,也未强留,毕竟如果再经过专人指点,自己麾下这些兵卒连来回挖地道都做不好的话,那伏泉不如让他们自裁来到。

    而且此时留文尚在树林这里用处也不大,倒不如让他回营,一方面让他宽心,另一方面也让他明白自己不会害他,相信文尚自己也明白伏泉早就看穿他的用心,只是没有揭破而已,一切都是伏泉为了博取文尚这潜力股所做的准备,伏泉相信这样下去,终会让文尚归心,信任自己。

    未久,就在这片偏僻树林中,伏泉麾下的巴郡兵正在各部军官的亲自带领下,悄悄的挖掘一条直通鄂县城墙的地道。

    在地底下挖一条长达二十余里的地道,且要保证地道在挖掘过程中不能偏,无疑是一项巨大且十分精细的土木工程。这项工程对于常人而言却是极其困难,伏泉本以为挖地道只要按照方向挖很容易,可是中途连番几次变故出现,却是让他感受到其中的困难。

    鄂县县城周围水道纵横,而且县城周边没有多少丘陵,地形多是平原地带,所以地下积水甚多,这让挖掘工作添了不少困难。而且地道中的水不可能被排干,因此所有在里面参与挖掘的汉军兵卒都几乎是双膝浸在水中。好在伏泉麾下的兵卒皆为自小习惯于行走山林的板楯蛮兵,他们走山林水路也是走惯了,倒也没有太多怨言,而且虽然地上有水,但却不是淤泥之地,黄泥之土相当结实,几番原因相加,这才让挖掘的工作得已继续进行。

    不过,这些还算好的,真正让伏泉担心的是地道挖歪了,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挖地道,他麾下的兵卒自然不可能有那种指哪挖哪的神奇经验,中间出了好几次错误,浪费了不少时间。

    终于,在付出几次地道挖偏重新挖掘的代价后,汉军兵卒在四日后,最终将地道挖到鄂县城外三里处停止。期间很幸运的没有发生地道塌方的意外,倒是让伏泉感叹自己这些日子运气果然是不错,虽然时间比预期花的多了,但终究没有多增加什么伤亡,也算是可喜可贺了。

    当然,之所以在鄂县县城外三里处停止挖掘,倒不是地道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