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的平凡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范进的平凡生活- 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脸蛋更是变得通红。

    薛文龙木木地站在那,不知如何是好。

    窗外,一双美丽的眸子看着两人情景,决绝地转身,擦去眼角泪水,挤出一丝笑容,向着自己的房间走去。覆水难收,命数总归不能违抗。

    阳和堡外,一支商队顶着烈日踟蹰前行,骑在马上的吴石头腰板拔得笔直,吆喝着部下保持阵型,胸中一团火焰熊熊燃烧。这一次或许是这支商队最后一次出行,但是能以这种方式谢幕,他已经没有遗憾。

    一场关系着边关安危以及草原局势的行动,就系在自己身上,就算死也够本了!

第五百五十一章 表态(下)() 
    晋地并不缺乏人才,但是在大同这种边境城市里,文人才子就不多。受外部影响,这种城市的大环境注定更崇尚武力。由于其前身就是大军镇,原住民基本都是军户及军户家属。即使有王府在这里,文教之风也始终兴盛不起来。腹里地区还有些文人才俊,就大同本地而言,读书人是有的,可是整体文化水平不能和东南相比。即便有人能做几篇文章考功名,也不过就是在矬子里面拔高个,距离真正的才子还差得远。

    范进的才学对上东南的才俊未必能占太多便宜,就连二甲传胪身份也是运作远多于实际,平日里他很少参加这种文会,也是方便藏拙。可是在大同,他却足以放心大胆地以才子自居,不管是文章还是诗词,根本没人能跟他比肩。

    当然,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经犯不上靠几篇诗文在文会上求个一鸣惊人,反倒是坐在评审席,和本地的官员谈论几句,谁有了作品他负责点评就是了。以他的才华点评这些人的文字自是绰绰有余,不但不会有人不服气,反倒是心悦诚服,乃至有些人感激涕零,恨不得当场拜师。

    望着那些秀才、童生忐忑不安等待评判的模样,范进不由想起了几年前的自己。第一次去见侯守用时,又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如今自己从考生变成了考官,这些人未来又有如何际遇,尚难预料。但是想来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功名,谁都可以成为天子门生。他心中一动,忽然对身旁的张四端问道:

    “叔父,我们大同大概有多少学堂?”

    张四端一愣,随后道:“大同这里的情形贤侄也看到了,兵荒马乱的地方,文教比不得腹里更比不得江南。即便首辅不下命令,这里也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加上这几年地方财力紧张,官学也只是勉强支撑而已。如今也就是县学、府学,还有两所卫学,不过其中一所卫学已经年久失修,又没有多少人来读书,只怕过不了多久就要关门。”

    范进点点头,随后朝同来参加文会的教谕道:

    “大同不同于腹里,这一点我是明白的。但不能因此就荒废文教,为朝廷镇守边疆固然是大事,以文教约束人心,这更是大事。尤其是军卫,更要注意这点。大家可能觉得读书没用,又不能求取功名,读下去也没有前途,所以就懒得去。但这是不行的,戚南塘练兵时,有人专门负责教授士兵文墨,让每一个士兵都能识字。读了书不但可以看懂军令文书,不至于因为一句口误就错误领会军令,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廉耻和规矩。人心中有了规矩,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不逾矩、不违令,不仗着自己手里有刀,就为所欲为。这样的兵才是好兵。”

    他话里隐而不发的部分,大家都听得懂。这在大明属于最大的正直正确之一,谁也不敢说范进这句话说的不对。几人连连点头,范进又道:

    “本官这次巡按宣大,手上也接到一些有关军卫的呈文。无非就是士兵不遵法纪,军官不能约束士兵,甚至纵兵行抢。说到底,这都是因为没读过书,不知大义所导致。认为自己拳头大,就想拿什么拿什么,这种人一多,百姓就要受害,军队也不可能有战斗力。所以,必须让他们读书。”

    教谕点着头,不过脸上的为难之色谁都看得出来。范进道:“你不用担心,我知道你手上没人没钱,事情很难办。我也不是空口说白话,钱粮的事我来想办法,至于人……本官看来今日参加文会这些人就很不错。他们中凡是未曾得功名的,愿意去军中教授文墨,可以直接给予童生资格。如果表现卓异,可以直接保举为监生。”

    明朝监生可以开捐,尤其在边陲之地,需要钱粮或是马匹的时候,就要开捐纳,允许人们用钱粮马匹换取监生功名。到了万历时期,手段更为简化,粮食、马匹都已经折算成钱,只要开捐交钱,就能换取监生身份。是以范进提出的以工作换取监生身份的提案,在当下而言并不算惊世骇俗,也不算违例。只不过一直以来大家对于军队的认知就是打仗,没人想过让他们读书,范进此时提出这个建议,算是开了先河。

    几位学官对于这种提议自然不会拒绝,从他们的角度上,学校越多,读书人越多,自身的权限就越大,自然不会干涉。这些书生里颇有一些出自豪门大族对于这种安排倒是没什么心动,可是也有一些是寒门学子或是本身就是军户子弟,自然知道军户对于读书的迫切需求。毕竟有一个能中进士,全家就能摆脱军人身份,离开边地到好地方享福。因此范进提案一出,这部分人最是支持,有人忍不住叫道:

    “按院老爷英明!”

    “不愧是白面包公!”

    这些被邀来助兴的本地乐户也凑趣的上前给范进敬酒,这件事算是说定了七成。范进又道:“除了卫学,还有王府。我知道王府有自己的教官,但是他们教授的只是王府这一脉子弟,城中大批宗室没有机会读书,这显然也不对。同为天家苗裔,不分高低贵贱,怎么能让一些人读不了书?再说,他们不能读书,将来又怎么下场应举?”

    范进说的下场应举显然就是指宗藩则例之事。这件事天子虽然已经批准,但是还没有正式颁布条文实施,官场上有这个消息传开,但条例还没落地,众人依旧有疑虑。范进此时一说,等于是承认了这个条例必然会实施。这些学官没说什么,倒是地方衙门的几个官员脸色微变。

    对于官府来说,这消息的影响巨大,牵扯到宗室土地、禄米问题、教育问题以及未来的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让这些原本与百姓隔离的宗室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注定会产生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最后都会落到地方官府头上,他们得负责解决,谁的压力都不小。

    范进此时又道:“这件事必须抓紧做,不能耽搁。几位把本地饱学宿儒的名单给我提供一份,我从中选拔人才,为宗室教学。学堂的地方我已经看好了,代王府在城中几处别院地方宽阔,足以容纳百人讲学。那些地方荒着也是荒着,作为学堂正合适不过。至于钱粮开支,则由代王府负责支付,这部分使费问题,我会行文给王府长史,你们这边也要快,不能耽搁。”

    众人无语。

    原本准备给范进敬酒,借机会和这位大才子亲近的乐户全都停下脚步,方才敬过酒乃至偷偷塞了手帕过去的,现在都有些后悔。

    范进与代王府不和的事不是秘密,不过说实话,地方官除非彻底失去良心,否则也没人能和朱鼐铉那种人合作愉快。两下有点冲突矛盾是正常的,只是看矛盾控制在哪个范围之内。私下里不和,互相看不顺眼,这都是小事。但是范进眼下的表态,等于公开向朱鼐铉挑战,势成推车撞壁。

    征用王府别院,向王府摊派钱款,不管理由如何正当,都是在打王府的脸。换句话说,范进这些行为就是摆明了告诉朱鼐铉,自己要跟他斗一场。这个时候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看作站队,于自己的前途命运有着巨大影响,谁又敢等闲视之?

    对于乐户来说,她们自身的力量太弱小,不足以承受投机失败的结果。是以大多数人在眼下都保持中立,即便有些人是朱鼐铉的仇人,也不敢此时跳出来。连官府的人都不敢接腔,何况是她们。

    忽然,一个高个子女子分开众人来到范进面前,将杯中酒喝下一半,随后将酒杯高高举起,将那嫣红的胭脂印记呈在范进眼前。“奴家嫣红,敬按院老爷一杯,还望老爷不要嫌弃。”

    范进看看她,这女子二十上下身形高挑,是个典型的北地胭脂。低着头看不见面目,但是从身上衣着看,并不十分鲜艳,大概是当地二线左右的乐户,在今天这种场合可能只是陪衬。他微笑着接过女子手上的杯子,将残酒一饮而尽,又特意将那胭脂印记在鼻尖一晃,赞道:

    “好香。”

    张四端在旁哈哈笑道:“嫣红,你好福分啊。今天这么多敬酒的,退思只赞了你一句好香。今后我看你不要叫嫣红,叫好香算了。下去领赏吧。”

    说话间张四端又朝范进道:“退思不愧是白面包公,到了地方就要大刀阔斧的做事,有前朝包待制的风范。文教是地方上第一等大事,如果不读书,家兄又怎么为国效力,为陛下分忧。兄长的书信中也再三叮嘱,要教导家中子弟读书识字,不为功名富贵,只为学会做人的道理,免得他们胡作非为。退思办学堂这件事,家兄想必是支持的。地方上的难处,我心里也清楚,张家愿意捐献两所别院作为学堂使用,另外以一百两银子、五十石米作为资助,算是略尽绵薄之力。”

    张四端的话,就像是朝平静的湖面丢入一枚石子,随即便荡起层层涟漪。

    范进方才说话没人理会,张四端话音刚落,就有人接口道:“凤盘相公关心桑梓,我辈也不能坐视。大家都是山西人,自然希望家乡多出几个读书种子宰相根苗,自己脸上也有面子。我华家愿捐钱六十两,米三十石。”

    “米二十石!”

    “三十五石!”

    文会上被邀请来的士绅以及几位大商贾,在张四端表态后,也都踊跃起来,如同比赛一般抢着输捐。范进命人拿了纸笔,请人写上输捐数字及画押,等到一圈转回来募集的米粮足够学堂支持两到三年。

    这些学官脸上自然满是笑容,毕竟文教是清水衙门,除了祭丁的日子,教谕连猪肉都吃不到。如今这么一大笔经费入账,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欢喜无比。乐户们重又激动起来,纷纷举了杯向范进敬酒,只是范进的态度就比较敷衍,即使喝了酒也不会表态,今天这个场子,他注定要捧嫣红。

    其心头雪亮,之所以场面变得热闹,都是张四端的功劳。自己对付代王府没人看好,可是张四端表态之后,大家就彻底放心。也就是说,在这些人心里,认定张家在地方上的实力,足以颉颃王府不落下风。

    其实这也不奇怪,只看张四端表态之后大家的动作就能知道,在士绅商贾中,张家拥有极强的号召力,堪称一呼百应。这些人是整个朝廷的基础,谁掌握了这些基础,谁就能在地方发号施令,在山西这里,地方官也未必有张家的权威,跟王府别别苗头也无不可。

    果然,王府只是表面的老虎,真正的虎,还是在这里。

    就在范进心头转动念头之时,忽然响起了一阵琴声。

    琴声悠扬,韵律优美,于炎炎夏日中,一缕清风拂过众人心头,让这种躁动的气氛渐归平和。范进靠着系统加持,如今在音律上算是大宗师级别。正因为造诣高,感受也就越深刻。自家娘子张舜卿是音律妙手,自己更是靠着作弊手段当世无敌,可是眼下听来,弹琴人的演奏水平比自己相差也不太多,张舜卿万万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自己的本事是靠作弊硬堆上去的,不能作数。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弹琴人,才可能是当代最出色的乐手。

    原本喧闹的文会渐渐归于平静,人们停止交谈,就连乐户们也停止了和人打情骂俏,或是丝竹伴奏,全都凝神倾听这天籁之音。此时,众人已经发现琴音来源,八面洒金屏风之后。

    这屏风是一开始就有的,众人只知是张家的女眷在后面,由于张家的地位,自然没人敢去看看是谁。随着文会时间一长,人们也就忘了这人的存在。不想此时一曲惊四座,这不显山不露水的女子,居然有如此手段!

    有十数只鸟雀,在屏风附近飞上飞下,如同伴舞。随着弹奏时间越来越久,鸟雀越来越多,有人低声道:“百鸟朝凤……”但随即就被身边人的目光狠狠地瞪过来,不敢再说。

    范进却已经从琴音里听出,演奏者在琴声中发出邀请之意,似乎要请人合奏。放眼四顾,狗资格和这个人合奏的怕也只剩自己。他起身来到嫣红面前,从她手中接过竹箫,随后朝她一笑,道了声:“多谢。”

    随后将箫放入口中轻轻吹动,手按箫孔,不多时,一曲真正意义的天籁之音便在花园里奏响。

第五百五十二章 遇刺() 
    范进之前的文名主要是靠话本外加自己二甲传胪的身份撑起来的,其他方面并不明显。本来就没记住几首古诗词,在明朝能用的就更少。也就是一个人生若只如初见,但是还搞不清楚是送给男人还是女人的,不敢乱用,再有就是一堆竹枝词,因为年头不对,也不能随便拿出来。是以在诗词歌赋这种雅趣上,范进始终都在藏拙。

    固然说天子重文章,不必讲汉唐,但是文会的时候讲诗词总归比讲八股的逼格要高。范进有官身加上又有张家这种大土豪支持,没人敢向他发难讨教诗词,也不至于因此就怀疑他的才华,不过内心里有些遗憾总是难免。

    当这首曲子奏响,这方面的遗憾以及小部分人的怀疑,全都化作无形。即便大家对于两者音乐水平的高低不好判断,但起码可以确定一点,范进在音律上的造诣,绝对不在弹琴人之下。

    张家可能有某个女眷专门学习音律,乃至家里可能豢养有高明乐工,在这个领域有某个能人修为达到某个程度,这都不奇怪。范进作为一名文官,他的立身之本还是学问,诗词音乐都只能算是消遣,不管这个人品行如何,因为安身立命求取功名的需求都注定他只能用业余的时间来练习音乐。

    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