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他不希望那些和他一起投降的人,成为消失的那群人。
“首先会对他们进甄别。如果发现在入寇时曾参与屠城,杀无赦!”
李定国的声音不快不慢,只是静静的在讲述一个事实。血债血偿。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处世方针。至于什么所谓的以德报怨,不过只是笑话罢了,这个笑话可以说出来听听,但是绝不能真拿这当回事,更不能真的这么做。
“确实,那些人确实该杀,按年龄就差不多能纠出一半来,这个事好办,也必须要办。”
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对此王化行非常清楚,这不是报复,而是伸冤,杀人者人必杀之!
“我那里有一份名单,虽不敢说十成十都在里面,可也有个**成,你们可以对照一下。”
“你有心了。”
李定国点点头,然后说道。
“建奴步兵衙门里也有相应的资料,那些资料……”
原本想说那些资料可以对应的他,突然想到,现在靖南被围,早晚那些资料会被城里的人当成柴火给烧掉。想要获得那些资料,恐怕还真有些困难。
不过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毕竟军正司的那些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干这种活,只要那个人会说话,他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掏出来,没有任何人能够瞒得过他们。
现在顶多也就是费点功夫罢了。
“那其它人呢?”
王化行继续问道。
“你给名单,名单上的人,都可以安排前往诸夏或者殖民地,如果确实是有功的人,比如你之前发展的下线,这样的人可以留在大明,希望你能理解,毕竟,现在的大明不同于过去。”
对于这个问题,李定国同样也没有隐瞒,他知道王化行一定会问这个问题,同时又特意说道。
“至于明珠,他可以去诸夏或者各殖民地,如果他一定想要留在本土,那么就去北海省,北海岛、库页岛上人烟稀少,应该比较适应他。”
听到对明珠的安置,王化行笑了笑,然后点头说道。
“想来,他势必更愿意去诸夏,去好望角吧,那里的天气更适合他,至于北海省,太过苦寒了,比宁古塔还靠北,他肯定不会去的。不过,我希望他在靖南的房子,还有土地,都能够折笔银子给他,毕竟,我答应过他,要保全他的性命,家业,这是游说他帮咱们做事的前提。”
王化行主动的为明珠做了决定,当初他游说明珠的时候,给过他一些保证,所以他才会提出这些要求。
对于这个结果他已经非常满意了。毕竟。明珠并不是普通人,如果不是因为他立下的功劳,他肯定是必死无疑的。现在能够保住他的命已经非常不错了。
“实在不行,我想由我拿一笔银子出来补偿他。”
“那有让你这样的功臣掏腰包的道理,这笔银子,朝廷肯定会出的,你放心,既然已经答应了他,那咱们就会做到。”
晋王的答复让王化行轻了口气,这个结果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他又沉默片刻,然后才问道。
“那么他们呢?那些普通的兵丁怎么安置?”
面对这个问题,李定国并没有立即回答,而只是在那里沉默着,现在对于投降的清军兵丁如何处置,还没有一个决定,而这个决定也不是他能作主的。
“暂时集中收于看守营,至于将来,还是要等朝廷决定的。这件事是大事,不是本王所能决定的。”
晋王如实的回答,让王化行略点了下头,这也是他目前所了解到的现实。对于投降的清军,明军直到现在也没有“处置”,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他们肯定要去解决这个问题。思索片刻后他说道。
“其实,我有一个建议……”
看着晋王,王化行说道。
“当年进军西域,建奴为避免旧事重现,所以决心“腾笼换鸟”,本地的土人或进被杀,或是被逐,可以说是百不存一,如果一下子将他们都处置了,恐怕……到时候,无论是土民返还亦或是山民占地自立,势必会起起诸多问题,所以,我觉得,可以不处置他们。”
王化行口中的“处置”非常简单,就像当年他“处置土民”一样。让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不处置他们?”
李定国有些诧异的看着王化行。他的心里甚至浮现出一个念头。这小子身在敌营几十年,不会是呆傻了吧。难不成他真准备保住那些人。
他就不知道现在国内对那些人的看法。
“是的,大王,既然他们不介意谁做他们的主子,不妨让他们投入各家为奴算了,就像辽东的朝鲜人投身移民家中为奴一样,反正,他们已经当惯了奴才,让他们继续维持这个身份。岂不更好?”
“继续维持这个身份?”
李定国愣了愣。一时间他还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总不能把这上百万人都杀了吧。大王,我知道。现在内地很多人都希望能够血债血偿。当然。血债血偿没有错。可是咱们不能因为他爹杀过人就把他儿子一起杀了。咱们没有那么野蛮。”
王化行看着晋王继续说道。
“或许现在我们可以快刀斩乱麻的把那些人全都杀死。但是将来呢?将来我们怎么记录这一切?末将知道。知道大王可以不计较个人荣辱。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将来。我们不应该在天朝的历史上留下这么一笔,天朝和蛮夷的区别是什么地方?当然不是以德报怨。我们也不可能那么做,但是我们同样也不会滥杀无辜。”
“他们之中有几个人是无辜的?”
李定国有些不满的说道。
“至少那些妇孺还有很多年轻人是无辜的,那些女人是他们抢来的。那些孩子和年轻人的手上并没有粘着我们的血,甚至他们的父亲手上同样也没有沾着我们的血,我承认他们杀了很多土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我们的人。”
迎着李定国的目光。王化行把目光投向远处。
“大王。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将来。现在这里,这里绝大多数土人都已经被杀死了,如果现在我们把那些人全都处置了。在未来,我们要用多少年的时间才能让我们的移民重新布满这里?如果我们做不到的话,很快这里会重新出现那些来自南方的色目人。他们会再一次布满这里的平原,河谷,山川。相比于那些人,我觉得还不如放这些人一条生路,让他们成为移民的家奴,我相信,他们必定会对此感恩戴德,并且对主人唯命是从,那些人可以帮助我们在这里站稳脚,而且,大王在那些人之中,有绝大多数人,他们本身就是汉人,和我们一样,或许他们是汉奸,让他们世代作为家奴,这个惩罚应该比杀了他们,更加严厉,毕竟家奴的一切都是属于主人的。”
面对王化行的建议,李定国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此时的这里静悄悄的,他们两个人就那样站在那里,谁都没有说话。
再说出自己的建议之后,王化行就沉默了,他知道自己并不能左右什么。但是,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这个建议,这个建议的出发点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对那些人的承诺。同样也是因为他对这里的了解。
这片陌生的土地和内地是截然不同的。决不能把内地的很多事情往这里套。
看着河水流淌的声音,王化行默默地看着河水,他突然打破了沉默。
“这么多年,我做过很多事情。甚至我自己都记不清楚,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或许,现在在很多人看来,这里的人烟实在太过稀少了,但是,当年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其实这里到有很多繁荣的城镇。后来发生的一切您是知道的,我做了很多事情,为什么去做?”
张张嘴,王化行长叹了口气。然后又继续说道。
“归根到底。那些人里头,少有六七成人血管里和咱们留着同样的血,他们或许曾误入歧途。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仍然希望能够给他们一条活路。毕竟,这里……”
扭头看着晋王,王化行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们总需要考虑一下这里。考虑一下这里的将来。”
面对他的请求,李定国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他静静地抽着烟,看着流淌的河水,一言不发的站在那儿……
第416章 (求支持,求月票)()
从春到夏,再到初秋,靖南已经被围困已经快满六个半月了。
天气开始转凉之后,尽管靖南的气候干燥,但是在入秋之后,仍然连续阴了十来天,下了几天的雨衣,随后天气开始放晴。尽管雨下的并不大,可街上却也是满地泥泞,坑洼的地方都积满了臭水。街上鲜有行人,冷清凄惨的模样简直不像是在人间。
而在路边有些角落里,总能看到些白骨,入夜以后有磷火在空气里飘荡,这些白骨大都是人骨,人吃人,在现在的靖南城,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过去靖南城内外的房子很多,如今却是的人死房空,空房又被拆毁当做柴烧,房子被推倒,人们在那里种起了土豆,城内空旷的地方也更多了。若大一座靖南城,现在甚至连一声狗叫也听不见,狗早就进了人的肚子里。甚至就连鸟都已经绝迹了。每一次有鸟飞过来,总是被人们设法捕抓它,或用弹弓打死。也可能是因为城中没有粮食,也没有青草和虫子可做食物,所以久而久之,鸟也不再飞来了。别说是鸟了,甚至就连同老鼠,也越来越少了,对于饥饿中的人们而言,老鼠也是难得的美味。
对于饥肠辘辘的人们来说,那些空地上种着的土豆,更是难得的美味,即便是尚未成熟的,只有鸡蛋大小的土豆,也会被他们扒出来,为了填饱肚子,他们会扒出更多的土豆,这样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城内的饥荒。
粮食越来越少,人越来越饿。
这天下午,在惨淡的斜阳中,靳辅骑着一匹瘦骨磷峋的老马,从知府衙门出来,前后跟着二十几个兵丁和差役。在平常日子里本来用不着带这么多人护卫,但现在的情形不同,现在人吃人在城内可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就是城中的菜市上,也随处可以看到当街叫卖人肉的人,万一落了单,指不定人就被掳走杀了被人分食了,或者被送到肉摊上。
所以每次出来的时候,靳辅必须多带几个人出来,以防在街上被人杀死。至于他骑的这匹马,如今在靖南也成了稀罕东西,只有军中还有一些战马未被杀掉,其余那些各个衙门里,至多也只剩一匹二匹马了,靳辅的这匹马现在看去毛色看起来暗淡无光,肋窝也深深地陷了下去,非但肋窝瘦的能看清肋骨,甚至就连头部都显得瘦骨棱棱。它驮着靳辅,艰难地走在泥泞的街道上,走走停停。其实瘦马已经走不动了,只是在鞭子的驱使下才勉强往前走。
其实的靳辅原本也不愿意骑它,无奈他自己也是饿的没什么力气,虽说身为知府,他每月都有二百斤粮食,可是家里那么多人,靠的就是他这二百斤粮食,也是不够吃的,饿了这么几个月,他的身体也已经极为衰弱了,如不骑马走不了多久,恐怕人也就倒下了。
从衙门里出来后,靳辅的心情非常沉重,这路边,曾几何时还有朝廷设立的粥场,可是现在,粥场早就停下了,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给粥场了,大家只能靠自己了,靠院子里、空地中种的那点土豆了。
可是现在,为了填饱肚子,人们纷纷把还没长成的土豆扒出来吃了。
以后呢?
等到冬天的时候,又怎么办?
其实靳辅并不需要关心城内百姓的死活,他所需要的只是等待,等着城破的那一天,等到城破的时候,就会论功行赏,过去的付出就可以得到回报,可是,现在,在目睹了城内的变化之后,他忍不住会去想——城什么时候会破?
经过差不多六个半月的围困,城内的人已经死了很多,不管是军民还是官绅都受了很大的苦。如今朝廷已经到山穷水尽,再也支持不下去了,甚至就连守城的兵丁,每人每天也就只能喝上几碗粥。
靳辅明白,城是守不住了。
所以,他多次向城外送出情报,告诉他们城内的情报,告诉他们应该立即攻城。
可是每一次,每一份情报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
“为什么还不攻城呢?”
又一次,靳辅的心里冒出个这样的念头。
作为靖南知府,他可以随意的往返内城和外城,外城的土墙根本不堪一击,即便是内城的砖墙,也可以轻易用大炮轰开,至于城中的军民,现在饥肠辘辘的,别说是打仗了,恐怕现在只要明军散传单过来,说投降管饭,恐怕他们中的许多人就会立即投降。
饥饿!
别说是普通人,就是靳辅自己也记不清楚,多少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回到理衙门院中,靳辅被人扶着下马,直接往后边的签押房走去。可是刚走了几步,他回头看见先前骑的马正在被马夫牵到偏院马房中去。可是它不小心碰着一块石头,打个前栽,几乎要倒下去。
看着将要倒下去的马,靳辅忽然想到,整个衙门中的兵丁、衙役、官吏这些日子也都和他一样,也是饥肠辘辘的,这匹马瞧着也很难再骑下去了,于是靳辅咬了下牙,心一狠对一旁的管事吩咐道。
“把这匹马宰了吧,每个人分一斤马肉。剩下的留到明天再分。”
为什么明天再分马肉,靳辅也不知道。至于衙门里仆人也不管什么明天不明天的,一听说老爷要杀马分肉,都高兴地往偏院走去。一斤肉,不定能让一家人多活上几天!
靳辅走进签押房,师爷许成林已经在那里等他。整天吃不饱的许成林脸已经瘦得走了相,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作为师爷的他,靠的是衙门里发的15斤粮食和靳辅给他的15斤粮食糊口,这点粮食够他一个人吃的,却不够一家人吃的,可现在,一家三口人,靠的就是这三十斤粮食,幸好,他每天还能在衙门里喝上一碗稀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