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其实,大军没打过来的时候,这里的清军就已经人心惶惶了,大多数清兵甚至都备好了马车,收拾好了家当,随时准备离开这,他们虽说没想到我大明王师会出现在这,但一看到王师抵达山海关,那里还敢以卵击石……”
这确实是事实,毕竟,不过一千多清军,分散驻守在山海关各城,别说是守城了,就是守城门也守不住,面对从海上袭来的大队明军,自然是无从抵抗。
甚至也正是因为山海关的清军兵力极少,所以朱明忠才会制定这个夺城的计划,当然,与过去奇袭夺城不同,这次夺城是军正司配合行动的——军正司潜伏于北方的军正负责搜集马匹、大车,以便官兵冒充京城满清显贵的包衣。
只是清军会如此利索的逃跑,确实出乎人们的意料。
“哎,看来多尔哈是不知道,在福临的计划里头,清军还要据山海关阻挡我大明官军哪!”
嘲笑着满清的痴心妄想,朱明忠的神情显得有些得意,虽说夺山海关有些胜之不武,但是夺下了山海关,意味着满清的命门就被他牢牢掌握了。
“存义,你看……”
置身于船头的朱明忠,手指着山海关,对张金生说道。
“你看这山海关,就是满清的命门,只要山海关在我军之手,那满清就不足为惧,自此之后,这世间将再无满清!”
朱明忠的语气中尽显出一阵从未曾有过的得意,夺占山海关,断满清后路,然后将其尽歼于关内,这就是他的计划。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并不困难,唯一的困难恐怕就是,接下来,如何歼灭清军主力,毕竟,只有歼灭清军的主力,才能彻底解决满清的问题。
“大王,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大王出兵山海关之苦心!”
张金生直截了当的道出了另一个问题——别说是在外界,即便是在江北,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大王的用意与苦心。
“存义,你可知道为何隋唐两朝,不异花费百年时间,也要解决高句丽?”
凝视着正在登陆准备进入山海关的部队,朱明忠反问道,他当然不指往张金生回答出来。
“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征服高句丽。……”
在言道着的历史的时候,朱明忠的语气显得有些低沉。
“隋唐君主们在百年之间,前仆后继不惜一切代价对高句丽予以征讨,这不值得后人深思吗?固然隋炀帝或许是任性好斗,为征高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史书上的唐太宗充满理智与自信,深知“君舟民水”,却也不惜冒“水覆”之险亲征高句丽。唐高宗呢,一直是文弱书生,却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象个斗劲十足的斗士似的,发誓一定要完成“父志”。”
或许,其它人无法理解朱明忠为何一定要占据山海关,一定会灭满清于关内,但是他自己却知道,为何要占据这里,之所以非要灭满清不可,其原因正是当年隋唐用百年之功解决高句丽的原因。
“之所以远征高句丽,不仅仅是因为辽东是中国故地,当时的高句丽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一直都在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及集权制度,已经建立起了一个集权的国度。这也让高句丽不像普通的游牧政权那样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使得高句丽对中原政权的潜在威胁非常致命。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提及史书上记载的这句话时,朱明忠更是忍不住赞叹道。
“好一个“不遗后世忧也”!世间史书对于征伐的原因往往皆是一笔而过的,无非就是“不顺天命”、“不臣之礼”等等表面的冠冕之词,没有涉及征伐的深层次原因。时人愚昧不知“不遗后世忧也”,才是其根本原因。”
“臣明白了,今日之满清,就是隋唐之高句丽,若是我等不灭满清,那么必定遗患后世!”
张金生的回答,让朱明忠略点下头,即便是将满清赶出关去,也无法改变他们对中国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的现实。此时满清对于中国,就相当于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三世纪蒙古对于宋朝,二虎不可兼存,中国要想兴盛,必除满清不可。
但是朱明忠并不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后人解决,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山海关,选择在他的手中彻底解决满清的问题,非如此,中国不能安稳。
“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默默的念着这句话,朱明忠现在似乎理解了为何从隋文帝开始,隋唐历经五代帝王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消灭高句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句丽与只能靠掠夺生存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同,他是一个半牧半种的政权,完全可以形成一个如中原王朝一般的集权、生产力发展、文化先进、不受中原王朝制约的国家。中原强大时,高句丽或许威胁不到中原,可一但中原衰弱时,那么他们势必就会打进中原,奴役汉家百姓。正因如此,正是基于为民族负责的角度,五代隋唐帝王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灭高句丽,最终高句丽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高句丽一灭,大唐北方百年无患,至于契丹,直到百年后方才崛起,可若是高丽句没有灭亡,只恐怕……”
不愿再去假设那个历史的朱明忠,因为历史已经非常悲惨,那种假设只是把蒙元灭宋提前数百年罢了,他最后又长叹一口气,指着山海关说道。
“所以,为不遗患后世,孤非得为中国去此大敌不可!”
无关报复!
无关复仇!
所有的一切都是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欲强盛,满清非灭不可!“不遗后世忧也。”这才是身为上位者的责任,而不是把问题留给后世去解决!
“大王,此次山海关已经为我军夺占,右翼军已经入辽东,取沈阳。若是清虏兵败之后,酋首请降,到时,是纳降,还是……”
第12章 河口(第二更,求支持)()
盖平县,虽说是县,但是这县中却并没有多少百姓,自满清入关之后,无论是北部治理旗人的海城县,亦或是南部治理汉人的盖平县,都随着大军的入关而为之一空,也就是在因为熊岳设副都统用于管辖辽东半岛各地满人,还驻有数百旗兵,至于其它地方,早就为之一空了。
不过尽管驻军不多,但是清军却也在河口附近设立了炮台——这炮台是几个月前新筑的,不过只有区区数门炮,不过,现在这区区却成为大辽河河口处,最后的屏障。
滚滚硝烟遮蔽了阳光,轰隆的炮声掩盖了撕杀声。河口炮台上清军仅有的六门大将军炮,这不是被炸翻于地,就是近乎于即将崩裂的边缘。至于炮台这会同样也是千疮百孔,那厚实的土墙更是近乎于溃塌的边缘。而在炮台上随处可以看到被炸得血肉模糊的肢体碎块,相比于实心弹,那落在炮台内的开花弹才是最致命的,一片片钢铁碎片,不断的把兵丁的身体撕成碎片,而在炮台上那鲜血更像是小河似的流淌着。
对于这一切,炮台上的兵勇却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他们将炮弹、火炮抬上炮位,然后守在炮位旁,或是用清水清理冷却炮膛、或是装填火药、弹子,然后再一次朝着海上汉人的军舰打去。
可是他们的炮击却是徒劳——尽管他们总会击中汉人的军舰,但是他们却可以清楚的看到炮子被弹飞……就像是打在铁墙上似的,被弹飞出数十尺。
“莫不成,这明狗的船是铁铸的不成?”
站立在炮台上的巴图看着那被弹飞的炮子,心底不由的涌起一阵绝望之情。不仅仅是在他面前的是二十余艘明狗的战舰,而在另一边,却是正在不断登岸的明狗,足足有上万明狗,就这么如神兵天降似的,从海路来到了这里。
“当初,真应该多铸几门大将军炮啊!”
又一次,巴图后悔着当初的决定——去年岁末,就在朝廷命他于河口筑炮台的时候,他还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只是为了应付差事似的,筑了炮台然后把几门仓库里的旧炮拉上炮台,至于明军,在他看来,明军绝不可能出现在这里,但是现在,明军来了,不但来了,而且还来了那么多。
明军怎么可能会突然到了这?
在巴图看来,现在中原的明军应该还被皇上的几十万大军牵制着。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多的明军突然越海来攻满洲。
当然在此之前也不是没有得到预兆。其实关于旅顺口一带出现不明身份的人马的消息,早在一天前就传到了他的手中。可是身为副都统的他,压根就不相信这个消息。
毕竟,换成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知道,明军直接从江南出兵辽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若是说明军占领了山东,那么他们出现在旅顺倒也有可能,可,问题是现在在山东在朝廷的手里头。
等到他相信这个消息的时候,河口处已经布满了明军的炮舰,然后炮台就陷入了一片炮火之中。
“大家加把劲,只要撑过一天,朝廷的援军就会过来,到时候,咱们就能把明狗全都赶下海!”又一次,巴图在那里用连他自己的都不相信的言语去鼓励着周围的兵丁,在他的鼓励下,已经疲惫不堪的兵丁叫嚷着“杀光明狗”之类的喊声,再一次投入了战斗。瞧着海面上看去,看着那布满海面的敌舰,巴图的神情显得有些绝望,他知道,这里随时都有可能陷落后,只是不知道周围其地方的情况怎么样了,也不知道盛京那边已经得到了明狗登陆满洲的消息……至于众人期盼的援军何时会到来……根本就不可能有援军。作为副都统的巴图很清楚,这里不会有任何援军,甚至等到炮弹打完之后,这座炮台就会陷落。到时候,明狗就会从辽河直入盛京,大清国的龙兴之地,到时候可就全归汉人了。大清国,难道真的玩了?就在巴图在那里感叹着大清国的末路时,他却听那些炮手便开始惊恐的叫喊道:“明狗的船朝河里驶来了开!”听着喊声,巴图赶紧往前一瞧,不由更是一惊。果然此时的海面上原本还在观望的明军舰队已经排成了一列纵队,然后直接朝着大辽河驶来,与其它的帆船不同,这些船都舷边都带有船桨,那巨大的船桨划动着海面冲着大辽河直冲过,面对明军舰队冲进了河口,炮台清军就像是发了疯似的朝着逼近的舰队一通乱轰,但是炮弹却像是挠痒痒似的,打在船上大都被弹飞上,弹飞的炮子落在海面上击起了几根的水柱。“打中了,打中了……”突然,炮台上响起一阵欢呼声,原来是的一艘明军的军舰桅杆被打断了,顿时引起了一阵激动的嚎叫声,可是明国的战舰却丝毫没有退却的意思,而是排着整齐队列驶入了辽河口,在进入辽河口后,排成一字形的舰队,随即以右舷炮向各炮台一阵疯狂的猛轰击。近几乎于毁灭性的炮火,瞬间便将本就千疮百孔的炮台笼罩于一片火海之中,密集的炮火仿佛是想要彻底把炮台撕成碎片似的,与百炮齐发所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相比炮台上的炮击更显得异常的苍白无力。不过只是片刻功夫,那炮台上的火炮就变成了哑巴。“嚯,丁大力今个可是铆足了劲,想要好好表现一番啊!”分舰队的旗舰上望着远处长江水师进攻,身为分舰队总兵的赵朴之的不禁的大笑道。“想来这两年他们也憋得慌,他们也知道,这一仗打完之后,估计就没有长江水师的事了,所以才会这么大发神威吧。”眼看着被硝烟笼罩的炮台,一旁的郑明贺轻声道出了水师为何会这么拼命。“可不就是如此,以后一旦天下承平,到时候海军在外洋还有与西洋人或者蛮夷开战的可能,但是长江水师,顶多也就是在江口逛逛,恐怕再也没机会上战场了……”赵朴之说到这儿停顿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转而又向郑明贺问道。“郑副将,我军的弹药充足吗?”“回总兵,分舰队并未消耗炮弹。但照长江水师今天的打法估计他们的弹药消耗会比较大。不过总兵放心,我军在旅顺、仁川以及济州岛都留有充足的弹药。舰队随时都能前往补充补给。”郑明贺极为自信的回答道。这次北伐计划从提出就开始进行准备,而舰队与远征军的补给当然是整个北伐计划中的重中之重。朝鲜提供的租借地不仅让忠义军拥有了进攻辽东的桥头堡,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那里设立军需仓库,从而保障军队的后勤。“恩,传令下去。要求各舰舰长注意节省弹药,这么个地方犯不着浪费弹药,打下了河口我军就要在这里筑垒,然后水师还要顺辽河逆流而上直捣沈阳清虏老巢呢!到时候,咱们要尽量先保证他们的需求。”因为长江水师将会随右路军一同进攻沈阳,所以,必须要首先保证他们的要求,至少海军的分舰队——等待后方的物资运来再说。就在他话声落下的时候,炮台上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话被打断的赵朴之立即举起了望远镜,只见此时的炮台上滚滚的烈焰直冲云天,原本就已经是千疮百孔的炮台,这会几乎完全塌陷了下来,如此剧烈的爆炸当然不是忠义军水师炮弹带来的直接损伤,而是一发爆炸弹在爆炸时点燃了火药桶,然后引起了连环爆炸,从而导致炮台彻底被摧毁了。而上千斤火药的爆炸,对于已经就是困兽犹斗的清军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在爆炸中幸存的清兵,完都被那剧烈的爆炸吓到了,他们无不是惊愕的立在那,神情中更是一副惶恐不安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