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他们看到他们中的一人,那衣领上的牌牌居然有三颗方星的时候,更加放心了,这肯定是个官,如果路上碰到什么歹人的话,到时候,有他们两,大家伙的安全肯定没问题。
不过一直到六安州,这一路上都没有任何意外,在马车驶入城外的车站后,乘客们纷纷下了马车,这两名军人也不便个,他们直接来到一棵大榆树旁的茶水摊停了下来。
“好了,等过完年,初六的时候,咱们再在这里碰头。”
在装满一壶茶之后,魏道安对王玉山说道,他们两个人虽说是同乡,可是两一个城北,一个城西,相隔有十几里,现在下了车,剩下的都要靠自己步行。
“行,等什么时候有时候,再去您那里去拜访您。”
在与战友告别之后,魏道安便朝着家的方向走去,位于城外的车站旁边修有一个广场,即便是作为六安人的魏道安,现在瞧着这广场的时候,也不由的有些惊讶,毕竟,在他离开六安的时候,还没有这场的广场,这是不久前修建的,广场同样也是一座美丽的小花园,只不过因为落着雪的关系,根本就看不出来。但是,公园中却没有人,只有一些家鸡在里面四处刨东西吃。
现在的六安,和过去相比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至于什么变化,魏道安有些弄不太清楚。好像就像是谁都不在乎有什么战争似的,或者说,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太平盛世,人们的神情祥和,目光中似乎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完全不见了过去的麻木。
对,是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在经过的报纸摊的时候,看到居然有一份《六安日报》,显然这是本地的报纸。这种本地的报纸,不过是刚刚实行起来,发行量不大,而且只有一两张,除了登有本地的新闻之外,倒也没有什么新鲜的。
想了想魏道安还是买了一份,毕竟,这是了解本地情况的最好渠道,而且也能打发一下时间,边走边翻着看着报纸,
跟最初的想法不同,他没有来得及读完本地的报道,便在报纸各栏迅速跳着阅读,接着脸上便露出了笑容。
“看来这次西征挺顺利的。”
报纸上可以看到张尚书的西征军已经夺下了襄阳。
好呀,好呀!我们在襄阳城下又打了大胜仗!清军不得不撤出襄阳,一路撤到回了河南……在福建那边也进行得很好……在宁德那边也取得了胜利……
郑王爷、张尚书的大军都打了大胜仗,可是,我们的忠义军又打了什么仗?
看着报纸上的报道,想到服兵役大半年以来,除了一次剿匪作战之外,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就连忠义军,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这自然的让魏道安有些失落。
大半年前,在离开家乡的时候,他是被强逼着服了兵役离开了家乡,可是现在,他早就不后悔服兵役了,虽说每天只50文钱的津贴,当兵七年不过只存了三两银元,可是在魏道山看来,他服兵役是为了保护全天下的汉人,是为了保护他的家人、朋友,是为了保住汉家的衣冠、文明。
在军队之中,这样的道理,每天各级队长都会告诉他们,而晋升为正兵的魏道安,同样也会大声的向战友们宣讲着这些道理。告诉他们为什么而战,不是为了军饷,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他们自己,为了他们的亲人不至于被异族屠杀、被异族奴役,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身为人,而不是奴隶。
我们是在为正义的事业而斗争!
也许是重复了太多次,才使得他坚信这一切,每每看到那些满清的屠杀史记时,他总渴望着立即投身战场,为惨死于清军刀下的同胞报仇,当然也是为了恢复汉人的江山。
但是,战争似乎离这里很难。在过去的一年间,清军没有下南,忠义军也没有北上,大家都是枕戈待旦的等待着。
可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似乎,除了基隆的一场海战,就再也没有什么大仗了。
“哎,总会北伐的!”
按照一直以来的习惯,魏道安对任何东西都非常爱惜,对纸同样也是这样,他把报纸叠起来,没有揉搓,没有撕破,想到以后总会有用处。然后便北着行李往村子的方向走去。
待他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刚一到村口,就传来了一阵狗叫,在狗叫声中,村口的院子里有人走了也来,那人的手中提着鸟铳,不过鸟铳并没有点火绳。对于经历过兵荒马乱年月的人们来说,有些习惯一时间总是无法改变的。
“是……原来是军爷。”
提着鸟铳的魏风勤看见来的人那一身打扮时,连忙收起鸟铳。别的能做得了假,就是忠义军兵卒身上的那一身羊毛呢的军装作不得假。若不是羊毛呢的衣裳,这么冷的天,绝对能冻死他。仔细一瞅,他这才发现,来的并不是外人,而是自家人。
“可六哥家的老三?”
虽说年岁相仿,但魏风勤却高魏道安一辈。
“侄儿见过十三叔,”
魏道安行礼的时候,魏风勤的心头却不由的一紧,盯着他说道。
“老三,你怎么现在回来了?该不会,不会是……”
想到这甲兵的连座,魏风勤的心里顿时便是一紧,一家逃兵,可是要九家连座的!心头紧张之余,他手中的鸟铳已经再次举了起来。
瞧见这一幕,魏道安立即想起听说过的一个“笑话”,就是有一个兄弟回家探亲的时候,被邻居当成了逃兵,给扭送到了官府。唯恐自己也被“扭送”见官的魏道安连忙说道。
“十三叔,我是回来探亲的,你瞧,这是我的探亲证。”
探亲证是士兵返乡的必须品,除了证明他是探亲而不是逃兵之外,同样也是他们报销路费的凭证,凭着探亲证上车站里的盖印和车票,才能报销路费。
“探亲证?你,你是回来探亲的?”
听侄子提到探亲证,魏风勤这才想起早前衙门里的官吏下来收税时说过的话,村出去的几个后生,今年肯定有人回来探亲,探亲的肯定有探亲证。
他是探亲回来的,结果自己把他当逃兵了。
就在魏风勤尴尬不已的时候,身后便传来了女人的声音。
“哟,这不是六哥家的老三嘛?瞧这一身衣裳穿的,这可真精神,当家的,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知会一声六哥,老三回来了,这可是大喜事啊。”
家中女人的话语打破了尴尬,在魏风勤连连应声的时候,魏道安连连说着不敢。
“不敢劳烦十三叔……”
就在他说话的时候,十三婶已经眼尖的瞧见了他衣领处的牌牌,立即惊喜的说道。
“老三,你这领上可是有三颗星星,你十三婶可是听人说过,这星星多的可就不是兵,是官了。”
女人顿时变得眼热起来。
“莫不是老三现在也是官了?”
“那,那里是啥官,就,就是正兵。”
虽说如此,可是在提及正兵的身份时,魏道安仍然显得极为得意,他得意的不是一个月比二等兵多出20文钱,而是他不过才当兵七个月就已经晋升为正兵,将来只要一打仗,士官就是现所当然的。
“哦,原来还是兵啊……”
原本颇为热情的十三婶那眼中的火热顿时淡去了。就在这时,魏道安看到父兄还娘嫂子他们的身影,连忙与十三嫂说了声,便急步朝着父母那边跑过去。
“安儿,安儿……”
听着母亲的喊声,魏道安便想到当初离开的时候,裹着小脚的娘跟着队伍一路哭送的模样,那眼中瞬间便湿了,连忙跪下叩头道。
“孩儿不孝给娘叩头了……”
这边不过只是刚叩头,那边就被娘一把抱在怀中,然后他的耳边便是娘的泣哭声。
“我的儿啊,你可回来了……”
娘的泪水流在魏道安的头上,嫂子、妹妹们也是在那里哭泣着,看到这回来的魏道安时,她们甚至觉得像是从鬼门关里逃回来似的。
“娘,你别哭了,我这不是回来了嘛。”
“三哥,你不知道,打从你被抓了丁,娘成天哭,没收着你的信的时候哭,担心你的安危,收着你的信,又害怕你在兵营里头让人欺负……”
在妹妹于一旁哭诉着的时候,这村口已经挤来了更多的人,
村子里听说他回来的人,瞧着这一幕,无不是眼中皆含着泪,另两家的女人更是紧张的向他打听着儿子、丈夫的情况,尽管他们都曾往家里寄过信,可信上的字,总没有从魏道安口中得知的消息更让人放心一些。
“七叔在部队里一切都好,您不是不知道他为人平和,长官们就喜欢他那性子……”
“在部队里头,自然是吃的好,白米饭管够不说,而且一天一顿肉,小孩巴掌大的肉块,一顿一两块哪……”
面对他们的询问,魏道安自然是一一解释着,甚至还特意从包里头拿出了几瓶罐头来,那是同村战友听说他放了探亲假,特意托他带回来的。
“七婶,这是七叔特意让俺带回来给您的,说是让您尝尝这水果罐头的味道,还有二伯,这是道河给您带回来的……”
—————————————————————————
故事很精彩,正在继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荐……欢迎大家加入《大明铁骨》读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讨论小说
第327章 家人 (第一更,求月票)()
油灯旁边,四个透明的玻璃瓶放桌子上,就着光,能清楚的看到瓶中那让人垂涎三尺的黄色果肉。
那果肉晶莹剔透的,好不诱人。
趴在桌子前,春呢睁大眼睛看着这罐头,那嘴巴甚至不时的吞着口水。
“三叔,这就是水果罐头?”
“嗯。”
把春妮抱坐到大腿上,魏道安拿起瓶子说道。
“这罐头就是水果罐头,在部队里头,有肉罐头,也有水果罐头,大家最喜欢吃的就是这水果罐头,你知道这水果叫啥不……”
这几罐罐头是魏道安在探亲回家时,特意跑到军人福利社买的,军人福利社里能够买到外面买不到东西,像罐头就是基中之一,一般人通常吃不起罐头,只有军队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才会偶尔食用,再不然就是舰队和商船上会装有罐头,毕竟,相比于普通食物,罐头的保存时间更长。
同样的罐头也让北方人第一次吃到了热带水果——这些水果罐头都产自于台湾,那里种植有大片的菠萝,不过因为产出有限的关系,目前仅仅只供应舰队,并且少量供应陆军部队,即便是在福利社中,也要凭票购买。也正因如此,菠萝罐头才会作为稀罕的东西,成为官兵们探亲的首选。
“好吃吗?”
“好吃!”
“甜吗?”
“甜……”
在叔叔的回答中,别说六岁的春妮,就是四岁的侄子明磊和他弟弟明扬也都流起了口水,若不是没有得到爷爷许可,估计这会早都闹着要吃了,毕竟这是三叔孝敬的爷爷的。
“春妮,快从你三叔腿上下来,这三叔可是走了几百里路才回来。”
看到女儿做在老三的腿上,刚把菜端上桌的大嫂连忙说道。
“不累,不累,大嫂,从庐州的兵营到这里也没有那么远,再说,现在都是做马车,也就是将近一天的功夫。”
看着儿子,魏风国并不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吸着烟,直到饭菜都上了桌之后,他才叩掉烟袋中的烟灰,然后端起已经倒好的酒,对儿子说道。
“老三,这半年多,你一个人在外头,苦了你了。这杯酒是你爹敬你的。”
“爹?”
诧异的看着爹,魏道安的目中带着不解,片刻后,他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如果他当了逃兵,他们一家人都要受牵累,他在部队里受苦受累,都是为这个家,甚至将来,上了沙场,死在敌人刀下,那也是为了这个家,为了家人不至于被打成贱民。
“还有老大、老二,你们也要给老三敬酒,如果不是老三在兵营里头当差服役,受苦受累,你们可还有安生日子过,还不快敬老三。”
看着给自己敬酒的爹和兄长们,只觉一阵惶恐不安的魏道安连连摆手说道。
“不辛苦,一点都不辛苦,在队伍里头,吃的比家里还好,你瞧这衣裳,瞧我脸上的肉,爹,真的不辛苦,再说,再说,当兵服役,是百姓的本份,如果,如果都不当兵,就和当年一样,那满人对咱汉人想杀便杀,杀抢便抢……”
一边解释着,魏道安端起酒杯说道。
“大哥、二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现在小弟于军中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这家中全靠两位兄长,这杯酒,小弟敬两位兄长。”
“老三,真正苦的是你啊。”
“可不是,老三,你走过后,咱村子里也驻过兵,那些当兵的,瞧着吃的好,可也没少受累,做牛做马的,啥都别说了,你这苦,都是为咱家受的……”
面对父兄们的感激,魏道山只是能不断的解释着,他在部队中过的如何如何好,之所以如此,一来是不想让家人为他担心,二来是不想让家人觉得亏欠他。他甚至还拧开罐头,然后说道。
“爹,娘,你尝尝,尝尝这菠萝,这可是上万里外的地方运来的,那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夏天,这样的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娘,您尝尝,爹,您也尝尝,还有春妮……”
把罐头里的菠萝肉分给家里的人,从没有吃过菠萝,只是听说过菠萝味道的他,面对母亲让他也吃的话语时,更是夸张的说道。
“娘,你多吃点,我在兵营里的时候,天天都吃这个,娘,您不知道,我们忠义军的饭,那可是全大明都知道,就是寻常的大户人家,也不一定能比得上,白米饭顿顿管饱,大块肉想吃多少吃多少,鸡鱼肉蛋什么的,也是应有尽有,压根就没受过什么罪……”
可他越是这么说,越是没有人信,所有人都知道,或许那忠义军饭吃的好,可是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