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分隋-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了得了,你是不是又皮子痒痒了?你对我阿爷不满,背后你爱怎么耍小脾气随你,怎么还当众甩我的面子?”

    李秀宁尽管不爱理会这些破事,却也不能不出头。老婆都没面子了,杨霖哪里还能跟唐宪计较?挥挥手让大胡子校尉、也是他的新晋侍卫周大虎把唐宪带走。结果这家伙不肯走,大呼小叫的继续献宝:

    “杨统领,卑职还有要事禀告啊!卑职按照唐公的授意,极力劝说高君雅倾巢而出、救援榆次,而今晋阳仅剩千余老弱守城,统领正可乘胜出击、一鼓而下啊!一旦晋阳得手,必将震动天下,统领亦可威名远扬,声势大振。唐公的一番美意,统领不可辜负啊!”

    杨霖冷冷一笑,道:“唐公的美意心领了!此事不需你操心,本统领自有主张!”

    说罢便挥手让周大虎把他带走了。

    “晋阳唾手可得,怎么你好像不感兴趣?”李秀宁好奇的问道。

    “呵呵,你老爹的算盘打得倒是精明!晋阳是一座空城没错,更是一颗烫手的山芋!取晋阳容易,然后怎么办?把皇帝的东征大军招来怎么办?就算皇帝不来,屈突通、代王杨侑来了怎么办?王仁恭和宋老生能看着我占领晋阳无动于衷?到时候你老公我坐困愁城、走投无路,说不定只能放弃兵权,心甘情愿的投入老丈人的膝下寻求庇护了。”

    “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富贵险中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自己没胆子还怨我阿爷?”

    “谁说我要成大事了?要不是你爹一堆破事,我才懒得趟这摊浑水,结果你爹还算计我不跟你说了,尚德兄!你过来一下。”

    杨霖招来祖君彦,交给他一份军令,让他立刻派人送往榆次交给窦琮。

    这会工夫,高君雅已经被押解到了他的面前。

第七十三章李渊的小算盘() 
榆次城,窦琮盯着刚刚收到的军令久久不发一语,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他手下的三名千夫长李安俨、杨文干和乔公山都是世子李建成的心腹,在窦琮面前自然无所顾忌。为首的李安俨与其他二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才对窦琮说道:“将军,杨统领似乎对我等唐公旧人不甚信任,刚一来就借故撵走了刘长史和赵参军、刘参军等人,还把唐公安排好好的计划篡改得面目全非。对我等的态度也是不冷不热,倒是将长孙小儿、盛彦师和投奔他的杨家旧部视若股肱。而今如此重要之军机事前未曾透露分毫,事后一纸文书就把我等打发得远远的,分明是想排除异己、谋夺唐公基业!将军,切不可让他的阴谋得逞啊!”

    乔公山也跟着说道:“杨统领令将军率三千人马以唐公名义占领晋阳,此事唐公是否知晓?若是唐公不知,是否会影响到唐公的谋划?若是坏了唐公的大事,我等如何担得起如此大罪?”

    窦琮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有些烦躁的抬手阻止了李安俨等人继续喋喋不休,转身用手撑着城墙,望着天边升起的一弯新月继续沉默不语。李安俨三人还想继续劝谏,但是慑于窦琮之威,只得耐着性子等着他拿主意。

    这时一个名斥候跑上了城头,大声禀告道:“启禀将军,盛督尉率本部兵马押解着战俘在城外十里处扎营,令属下前来通禀将军,明日卯时将在城下与将军交接榆次城防。”

    “盛彦师欺人太甚!将军,这是杨统领在赶我们走!末将请令前去找杨统领理论一番,就算杨统领不讲道理,末将也要将此事禀于唐公分说!”李安俨闻言怒不可遏,大声叫道。乔公山和杨文干也不免跟着埋怨起来。

    窦琮一双不大的眼睛朝着三人冷冷的一扫,李安俨等人就赶紧闭上了嘴巴。窦琮对来人淡淡说道:“通知盛督尉,本将明日卯时必在城下恭候大驾。”

    随后他就让亲兵去传令,全军收拾行装,明日一早离开榆次,向晋阳开拔。

    李安俨等人还想劝说,却见窦琮已经头也不回的走了,只是背影显得有些佝偻、萧瑟。

    此时此刻,楼烦郡静乐县。

    李渊的这趟北巡并非临时起意,确是事出有因,但也不乏他的小心思。

    他没想到王仁恭那里出了烦。王仁恭奉皇命率两万右翊卫府兵北上马邑郡,出任河东北路行军总管并掌边军事,结果刚走到晋阳他手下的府兵们就不干了,差点闹出了哗变。

    大隋十二卫府兵威震天下,但在十二卫中也分三六九等,比如左右翊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就被称为内六卫。十二卫中只有内六卫才有资格驻扎在京师之内(后来是东都),并轮流宿卫宫城,堪称皇帝的御林军,不仅牛气冲天,而且战力也是高人一等,堪称精兵中的精兵。能在内六卫中谋得一官半职的,不是出身显贵,便是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士,这些人对皇帝陛下忠心耿耿,打起仗来也没得说,不过不打仗的时候就不好伺候了,动不动就闹幺蛾子,让内六卫的主将们很是挠头。因为这些人不是惹不起,就是不敢惹,而且皇帝还护着他们,事情闹大了谁都捞不到好。

    这帮大爷兵们东征高句丽虽然没什么损失,但是因为皇帝瞎指挥把这仗打得灰头土脸,都是憋了一肚子气无处发泄。好容易回国了又被打发到河东,他们倒是没多大意见,毕竟相比别的弟兄随驾去往江都,河东怎么说也离老家关中近些。谁知到了晋阳,那个看着老实实则蔫坏的王大总管大嘴一张,才知道弟兄们上当了:此行的目的地根本就不是他们自以为的晋阳,而是鸟不拉屎的鬼地方马邑!马邑那是什么地方?人烟稀少、贫瘠困窘,除了一年四季风沙不绝别的啥玩意都没有,免不了成天跟那些烦死人的突厥蛮子抡刀子玩命不说,最过分的是还得跟那些他们从来不屑一顾的土包子边军一起厮混,而且想回家至少得是三年以后!这让这帮在京师繁华之地呆惯了的大爷兵们如何受得了?二话不说就去找王仁恭算账。

    王仁恭磨破了嘴皮子,这帮大爷兵们仍然梗着脖子油盐不进。软的不行来硬的,行刑的板子都打断了十几根,可是这帮老兵痞的屁股早就被粗糙的马鞍和更粗粝的征尘打磨得近乎刀枪不入,压根不把挨揍当回事,反而把一直在心头憋着的那股老火给打了出来,王仁恭都差点挨揍,走投无路之下只好跑去找李渊求助。

    李渊倒是被这起突发事件吓了一跳,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忙必须帮,就算王仁恭不把他们王家跟陇西李氏的关系委婉的告诉他,他也必须得把王仁恭和他的兵撵到马邑去。这帮混蛋玩意想留在晋阳享受花花世界?笑话!杨广那个混球皇帝已经弄来两万右侯卫天天蹲在晋阳盯着他,再加上两万右翊卫他李渊还在河东混什么混?还不如乖乖的听皇帝的话去怀远镇看粮库呢!

    李渊一边安抚王仁恭,一边调兵遣将,半天工夫三万河东军和王威的两万右侯卫就将那帮嚷嚷着要打回老家的右翊卫兵痞们围了个水泄不通。一看这回动真格的了,兵痞们傻眼了,他们也就是嘴上叫得欢,实际上哪里敢造反?他们的出身不是勋贵子弟,就是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基本上就相当于后世的中产阶级,谁造反也轮不到他们。于是骁勇无敌的右翊卫第一回被缴了械,蔫头搭脑的被看押了起来。

    不过这么一件突发事件让李渊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那个从来不让他省心的便宜女婿处处跟他对着干,李渊好心的让他摇旗呐喊一番就缩回磨坪山、等着他老人家施展如花妙手转圜局势就行了。谁知这小子非但不领情,还叫嚷着非得兵发晋阳、跟王威和宋老生决一死战不可。王威和宋老生是那么好打的?如果这俩货真是泥捏的,他李渊早就撸胳膊挽袖子冲上去暴捶了,还轮得到杨霖?那可是左骁卫和右侯卫啊!整整四万精锐府兵,就算是强如突厥铁骑说不得也要退避三舍,杨霖手底下那帮歪瓜裂枣一般的土匪还不够给人家塞牙缝的!

    可是李渊不满归不满,却奈何不得杨霖。一来人家投胎投得好,都成反贼了后台还那么硬,反正李渊是一个也得罪不起。二来他还在算计着女婿的家产和族望,所以只能捏着鼻子忍了,还得给他想辙,怎么也不能让杨霖被王威和宋老生灭了,那他可就是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了——不但女婿便宜占不成,还得倒搭进去一个亲闺女。

    想起李秀宁李渊就气不打一出来。所谓女生外向果然不错,这个死丫头老夫白疼她了!不肯帮她阿爷一把不说,据说还跟那个臭小子好得蜜里调油一般。不过摩诃室利什么时候转性子,居然喜欢上男人了?一直对女儿的性取向忧心忡忡的李渊想到此处,倒是有些欣慰

    既然这小子非要来晋阳,李渊就成全他,不仅如此他还打算把晋阳拱手送给杨霖。这小子去跟宋老生野战那是送死,可是几万名土匪死守晋阳这座坚城把握就大了些,而且宋老生手底下还尽是些骑兵。到时候杨霖坐困愁城,宋老生屡攻不克,就该他唐国公李渊闪亮登场了。反正这一遭不仅要把屁股死死的坐在河东这块风水宝地上不动地方,还要把那些让他碍手碍脚的王威、宋老生之流统统干掉,而且杨霖这个将来用处极大的女婿说什么也得死死的攥在手里,让他分毫动弹不得!

    李渊打定了主意,连夜找到了王仁恭,说是楼烦境内有乱民扰乱治安,他打算率领河东军北上巡视一番,正好跟王仁恭同行。王仁恭闻言大喜,以为李渊是惦记着两家的关系才派兵押送他手底下那些不安分的兵痞北上,哪有不答应道理?而且他头一回对奉皇命监视李渊这事生出了愧疚之情,一激动之下差点跟李渊交了实底,发誓永不相负了。

    李渊搞定了王仁恭,回头又去忽悠王威,说他的河东军又要押解右翊卫,又要平定楼烦乱民,实在是力有不逮,须得右侯卫同行协助。不过王威对李渊戒心甚重,可不像王仁恭那么好骗,任凭李渊磨破了嘴皮子他还是疑虑重重、闷不做声。最后李渊拉来王仁恭敲边鼓,加上王威毕竟对皇帝忠心不二,王仁恭怎么说也算是他一伙的,这才勉强答应下来,不过还是让高君雅带着一半右侯卫府兵留守晋阳。

    李渊一直将王仁恭送到了马邑边儿上,又拉着王威在楼烦绕起了圈子。这一路上王威可被李渊气坏了,楼烦哪里有什么乱民?最多也就是些劫道的蟊贼草寇,简直不堪一提。他没少找李渊理论,结果这老倌不是推三阻四,就是云山雾绕的胡说八道。等到了静乐,李渊干脆“病了”,猫在县衙里不冒头,而且谁也不见。

    自从七日前,王威与晋阳的联系就断了——他哪里知道,李渊早就暗中派人截断了太原与楼烦之间的驿道,高君雅一听说杨霖在磨坪山举兵造反,就心急火燎的派出了好几拨信使星夜赶往楼烦,结果统统被李渊的人截下,信使的脑袋都剁下来了,王威还能收到什么消息?

    王威越来越狐疑,越来越焦躁,他决定去找李渊说道个明白,这老倌再装糊涂,他就独自带兵回晋阳,哪怕翻脸也在所不惜!

第七十四章倒霉催的突厥人(上)() 
王威拿定了主意,刚要出门,就有亲兵来报,唐国公李渊来访。

    王威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浮上心头,赶紧询问亲兵唐国公神态如何、有多少从人、右侯卫大营附近可有异动?

    亲兵告诉他,唐公确实面带病容、头缠白巾,走路都需要搀扶,随行而来除了两个老仆之外只有河东军长史温大雅和司马刘文静,而右侯卫大营早就根据王威的部署,探马斥候放出了十里开外,至今并无异状回报。

    王威稍稍放心,这才出门迎接李渊。才一出营门,就见李渊急得满地乱转,一看到他出来了,便踉踉跄跄的的扑过来,一把抓住王威的手臂,疾呼道:“子风(查不到王威的表字,此为杜撰——作者注)啊,大事不好啦!”

    王威跟李渊打老了交道,一眼就看出他的神色不似作伪,心中不免也有些惶急,赶紧扶住李渊道:“唐公病体未愈,切莫不可再急坏了身子,您有话慢慢说,末将必竭尽全力为唐公排忧解难。”

    李渊不理他,拉着他就往大帐走。直到二人进了中军、遣散了闲杂人等,李渊才低声对王威说道:“子风啊,愚兄刚刚收到了一封告急文书。”

    王威一听到“文书”二字就打了一个激灵,而且文书前边还有“告急”二字作为前缀,哪里还坐得住?跳起来叫道:“可是晋阳出了岔子?”

    李渊苦笑道:“愚兄与晋阳的联系也断了几天了,派出的信使至今没有回信,如何得知晋阳的近况?这封文书却不是从晋阳来的,而是从北边。”

    王威的心放下了一半,嘴角浮起一抹笑意,微讽道:“可是突厥人又来骚扰?王仁恭这厮莫不是前些时日被吓破了胆,这点微末小事也要飞骑告急?再说此事发生在他河东北路行军总管辖境之内,我等无皇命入不得北三郡,唐公何必为他操心?”

    李渊连连顿足道:“子风啊,这回可不是突厥骚扰边境,而是大举南侵!据王仁恭所报,一个月前定襄郡已经沦陷,驻防定襄的万余边军全部战死,定襄太守以下百余官员被突厥人缚于马后活活拖死,百姓死伤无算,大批青壮男女被充作奴隶掳往塞外。十余日前,突厥前锋探马已出现在马邑的云内、神武、善阳一线,后续大军不下十余万!定襄已失,雁门驿路断绝、情况不明,王仁恭兵力不足,边军还分散在上述三座大城来不及收拢,只能向我等求援。”

    王威一脸的不可思议,连连发问:“突厥人大举南侵?怎么可能?突厥人都发疯了吗?”

    其实也不怪王威有此疑问,这还是他为人老成持重的结果,要是换成个轻浮些的,恐怕要对王仁恭连谎报军情都找不到个好借口而大发嘲讽之词了。在当时的大隋,上至皇帝权贵、下至平头百姓都没把突厥人当回事,天下现在确实不太平,高句丽人不肯老实臣服,还公然对抗天兵,国内也是叛乱不绝。但是大隋再怎么乱,也轮不到突厥人来凑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