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瞎折腾毋宁死的儿子杨广呢?
杨广认为,他爹当初把天下州、郡、县缩编成州县的力度还是不够大,治理起来还是麻烦,比如说每天从各州县快递到他的案头、摞得有几尺高的的奏章实在是批阅不过来,严重影响了他的业余娱乐生活。而且老爹定下的规矩,做儿子的要是不折腾折腾,岂不是意味着他这个皇帝做得没有老爹牛叉?
于是大业三年,他又易州为郡,地方官制变成郡县二级。郡分上中下三等,还把刺史改为太守,京兆、河南二郡则置尹。而且以前凡驻兵郡皆由刺史带诸军事衔以统之,杨广为了杜绝隐患施行军政分开,设置都尉、副都尉领兵,太守便成了纯粹的文官。这样一来,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又被压缩到了个郡、个县。
不过这个结果还是不能让杨广满意,治理起来还是很烦,每日收发快递量还是太大于是他又在中央与郡之间设置监察州监督各郡事务,一共设置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及雍州共九个监察州。监察州置刺史,辅官有长史、司马等,在职权上与各陪京、行都留守无异。
所以这道圣旨将李密、翟让等人任命为监察州刺史,实际上也是分封,与李渊等人无异。
实惠给得大方至极,再说说虚名。
屈突通从纯粹的武职,不仅晋爵县公、加衔右光禄大夫,还有了食邑,火箭般的蹿升速度仅次于此前有数次救驾之功,而且曾被视为皇帝身边第一大大红人的王世充;李密虽然换了个名头还是郡公,左光禄大夫、检校司空,食邑七百户,其荣宠程度仅次于李渊;罗艺的待遇与屈突通类似,也是由一个军头晋升为大隋的顶级大员;不过要论升官之快那是谁都比不上萧铣——没办法,谁让他在造反前仅是个区区县令呢;而萧铣相反,对杨霖来说,朝廷的这次大肆封赏几乎与他无关,因为在来酸枣之前已经升过一回官了,此次只不过多了一个不起眼的华阴侯和堪称笑话的一百户食邑。不过知道内情的人都很清楚,这些所谓的封赏中,只有杨霖那份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亲封,而其他人所得的,不过是裴矩和王缠二人闷头忙活了一宿炮制出来的伪诏。
不过王缠宣示的那道贴金为轴、由大内御制的绢黄纸为底的圣旨却是如假包换,上边盖满的皇帝本人和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大员们的签字和印鉴更是真的不能再真,只不过这份旨意的内容却是杨霖征求了李渊、李密等几位大佬的意见,授意裴矩草拟、由王缠宣读的。
不过现在的皇帝对这些人来说就是个摆设,跟供在寺庙里任凭烟熏火燎的泥塑木雕没啥区别,就是给个面子而已。这道圣旨也是一样,别说内容是伪造的,就算连这道薄薄的绢纸是假的、上边的印鉴也是临时刻个萝卜章盖的,只要合了这些大佬的心意,谁又会把这当回事呢?
134302 。
13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