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分隋-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杀驾,结果马上就成了天下公敌,惶惶如丧家之犬被那些反贼们痛打落水狗。再说皇帝对他王世充恩重如山,他要是敢对皇帝下手,名声绝对得比宇文化及更臭大街,下场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王世充把目光瞄向了东都,并贿以重金买通虞世基和裴矩、裴蕴,谋求东都副留守、河南讨捕大使之位。

第一百七十三章杨霖是谁?() 
杨广把自己关进临江宫里边既不见人也不理事,连最亲近的大臣如内史侍郎虞世基想要一睹龙颜都得费老鼻子劲了。可是大隋现在虽然快不行了,可是毕竟还在名义上掌管着天下所有的破事,一天到晚送到江都的各类文书跟雪片似的,虞世基与二裴能替皇帝打发的都打发了,可有些事情毕竟不是他们这个层面能处理得了的,还得皇帝出马。一开始,皇帝每日还派个宦官来把那些重要的奏章拿回去批复,可是时间长了皇帝又烦了,嫌整天盖印这个活儿太累,干脆把除了信玺之外的所有公章一股脑都塞给了虞世基,让他凡事自己掂量着办,只要不再去烦皇帝就好。

    这下虞世基快活啦!他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谁要是想在大隋说话还好使的地方办什么事,只要他虞大侍郎点个头盖个章就没个办不成的。所以老虞一手捞钱,一手办事,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不但效率高,信用更高,从不像以前皇帝那样光说大话就不兑现。

    所以王世充才找上门来,老虞钱也收了,却发现这事不太好办。皇帝现在虽然不管事了,可是他并不傻,一大堆公章都交出去了,唯独把那枚专门调兵遣将用的皇帝信玺给扣下了,否则万一老虞脑子一热想让皇帝屁股挪挪位,杨广到时候找谁哭去?

    不过这事难不倒虞世基,而且他深知想把这门捞大钱的生意继续做下去,就得把信用这面招牌给立住喽,所以十分卖力气的开始为王世充张罗。他为此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章,剖析了大隋中兴之策,那就是“圣驾还京,号召天下”,而实现的途径呢就是“东西并进,夹击瓦岗”。不过他也警告皇帝,此事重大不容有失,所用之人必须对大隋、对皇帝忠心不二,这样的人江都有不少,除了他老虞还有王世充和张须陀皆可信任。可是作为东西并进的那一头,也就是东都方面情况就堪忧了,屈突通那个老匹夫近来一直对皇帝的诏令阴奉阳违,其心叵测,所以必须把他换掉才稳妥。至于替换的人选,陛下觉得您口中的那位“中兴之臣”咋样?

    虞世基的建议让杨广有点小激动,江都虽好但是堂堂一朝天子总蹲在这个远离中枢的小地方确实不太合适,而且也越来越缺乏存在感,要是能回东都想想也不错哈。所以这事皇帝批了,而且打发王世充即刻上任。

    杨广这么一激动就忘了今时不比往日,要放在一年前他把这话撂下来,王世充肯定连家都不敢回、行李都来不及拿拍马就得往东都跑。可是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就算王世充对这道圣谕求之不得,可问题是他想去就去得了吗?

    屈突通不是问题,起码不是大问题。这个老匹夫虽然不怎么听话,但是无论身世、威望、人缘还是胆量都差那么一截,没有造反的本钱。但是杨霖就不一样了,这个杨逆余孽可是没啥事不敢干的。要不先不告诉他,让王世充悄悄溜过去?这事明显不现实,且不论江都现在就像个大眼筛子,皇帝在深宫里放个屁没几天都能传遍天下,更何况这么大的人事变动?而且据说本该成为死对头的杨霖和屈突通这两位神人现在关系好得合穿一条裤子都嫌肥王世充要去东都这事总不能瞒着屈突通这位事主吧,他知道了不就等于杨霖也知道了?

    要是杨霖不打算让王世充过境他还真就过不来,而且他根本不用自己出手,只要把消息透露给翟让和李密,这两位把王世充恨之入骨的瓦岗大头头岂能轻饶了他?

    虞世基挠破了头皮也没想出好办法,只得修书一封对杨霖好言相劝,寄望于他手下留情。谁知杨霖压根没搭虞世基这个话茬,反而是极端粗暴无礼的回了自以为没他啥事的王世充五个字——

    想死,你就来!

    可以想见本就因为自卑而内心极其敏感的王世充看到这五个字时的心情。他本对杨霖没什么印象,这个小家伙在河东、河南干的那点事在他这个“中兴名将”眼中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闹剧而已,王世充甚至觉得杨霖没资格被他列入可以作为对手的名单。可就是这个小屁孩、一个小小的果毅郎将,竟然不把他这个新丰县公、右屯卫大将军放在眼里,还狠狠的在他脸上抽了一巴掌。

    王世充彻底愤怒了。以前他因为血统和地位的卑贱而屡屡被人羞辱,他都忍下了,以为只有飞黄腾达了,才会与这样的羞辱绝缘。可是等到他真正拼到这个位置的时候,一个破落的纨绔子弟,还是罪臣之后居然也敢这么赤果果的继续羞辱他、威胁他,王世充哪里还按捺得住火气?

    王世充蛮横的拒绝了虞世基的苦劝,坚持要面圣弹劾杨霖。所谓的弹劾不过是一个托词,杨霖的羞辱让他彻底坚定了离开江都拥兵自立的决心。所以他要凭借两次救驾护驾的功劳从皇帝那里换取一面道义上的护身符,东都他还去定了,既然不能匹马上任,那就带兵打过去!

    可是皇帝哪有那么好见的?现在就连虞世基想见皇帝一面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折腾一大气也未必如愿,更何况还远了一层的王世充?不过王世充也算意志坚定之辈,大热的天就那么顶盔掼甲全副武装的在宫门外的大太阳地里杵着,汗水像小溪一样的流淌,热得几欲晕厥也不肯挪地方。

    后来还是萧皇后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面劝谏她的皇帝老公,杨广才勉强同意召见。

    这还是王世充第一次走进临江宫,不免对这座神秘的行宫有些好奇。可是看到的景象让他很失望,不仅没有外面的传说中的富丽奢华,而且比起京师和江都那两座辉煌的宫殿来,更显得逼仄局促、粗陋不堪。王世充甚至觉得,随便拉出一个士族勋贵的宅院来,都比皇帝驻跸的这座临江宫强百倍。

    这就是外面传说中的皇帝整日里饮酒作乐、宣淫不休的地方?

    杨广把自己关在家里边不露面,他到底在干啥不免就引起很多人的猜想。不过国人一遇到这种事,能想到的无非就两样,不是酒就是女人。而杨广偏偏不知避忌,还修了一座迷楼,光是这座楼的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了,于是乎皇帝遍选江淮美女充入楼中日夜宣淫、萧皇后苦谏无果反被弃入冷宫之类的流言不但传得满天下都是,而且内容细节传得活灵活现,如同亲身经历一般。可是他身边的近臣如虞世基、二裴甚至王世充都知道,这些传说纯属胡扯。

    杨广的性格异常复杂、甚至有些分裂。他胸怀大志,才华横溢,又好大喜功,爱慕浮华,他是个完美主义者,痛恨任何瑕疵和缺陷,同时又对追求完美过程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混乱不屑一顾。所以他仅用两年就建成了一座无比辉煌夺目的巨城东都,所以他用了七年就凿通了别的帝王恐怕一辈子都搞不定的运河,所以明明动用三十万府兵即可灭国的高句丽他非要发动百万大军、数百万民夫,所以他把大隋铁打的江山弄得支离破碎

    把江山要搞丢了,那必然就是昏君,既然是昏君,哪个是不昏庸的?所以不用等到后世,这时候在很多的传说中,杨广已经堪比桀纣了。其实杨广并不昏庸,反而很能干,就是能干的有点过头而且他也并不好色,也许年轻的时候胡混过,可是皇帝与萧后数十年恩爱如初、相敬如宾,这在大隋的勋贵近臣中间是没有不知道的,而惹火了皇帝赶紧找萧后求情必定灵验更是官场中人所共知的事情。至于说什么龙舟选美啦、迷楼藏娇啦这种事好像还真有,不过这对一个皇帝来说算个什么事?他们都很清楚,皇帝对女色的需求其实很淡,以至于这么多年就诞下了四子两女,而且大都是萧后所出。至于为啥搜罗那么多美女?别忘了杨广可是一个极端爱好美好事物的帝王啊,而且内心敏感细腻,人家喜欢鉴赏不行吗?所谓搜罗美女就是为了宣淫,纯属因为贫穷而限制了想象

    王世充一路胡思乱想着走进了成象殿,杨广并没有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而是斜倚着一根攀龙柱正与萧后低声谈着什么。他见到王世充进来打算大礼参拜,有些不耐烦的挥手制止,然后直截了当的问道:

    “王卿急于见朕,所为何事?”

    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倦怠,还带着几分燥气。于是王世充不敢怠慢,更不敢再拐弯抹角,生怕下一刻就被明显有些不耐烦的皇帝给撵出去。所以他也直截了当的高声奏道:

    “臣弹劾通议大夫、右备身府果毅郎将杨霖欺君罔上、意图不轨,而且抗旨不尊,出言恐吓朝廷重臣,企图拥兵自重,实乃不赦之罪。臣请陛下下旨,令臣领兵除杨逆、扫瓦岗,护送圣驾返京!”

    王世充给杨霖安的这几条罪名无论哪一条都够砍他脑袋了,也足够把皇帝气得半死,谁知杨广非但没生气,反而大为奇怪,叠声问道:

    “杨霖?果毅郎将?为何朕不知此人?这个杨霖到底是谁?”

第一百七十四章千古第一帝(上)() 
王世充一开始以为皇帝在逗他,可是他偷眼瞅了一下皇帝的表情又觉得有不像,可是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杨霖是谁?

    杨广要说他不知道三省六部的长官是哪位王世充相信,因为他也不知道自从高颖、杨素、苏威等位高权重的老臣死的死、贬的贬之后,这位素来喜欢独断专行的皇帝干脆拒绝提拔新人,三省主官空置多年,连六部的尚书现在都凑不齐一桌麻将了,以至于如今大隋的朝政尽掌于内史侍郎虞世基、民部侍郎裴蕴、吏部侍郎裴矩三个四品官之手,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大隋的文官现在严重缺编,武将却严重富余。经过两次叛乱的打击之后,杨广对于大隋的武将严重缺乏信任,把军权紧紧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江都驻军连个小郎将需要调动一下都得皇帝御笔亲批,就算是他最信任的王世充和张须陀都不能幸免。比如王世充亲自训练出来的十万江淮子弟兵被他交到了张须陀手里,而张须陀从齐郡带来三万嫡系则被他交给了从晋阳跑回来的王威。至于江都以外还听他话的武将,例如于仲文、来护儿、薛世雄等十二卫大将军都被解除了兵权,关在江都当闲人养着,不过那些不肯听话的皇帝也只能干瞪眼了。这么一年多来,大隋军方在除了江都以外的地方的主旋律就是裁兵撤将,唯一的一个能升官扩军的例外就是杨霖——皇帝还为他专设了一个右备身府骁果军。再说了,那个小子还是被皇帝恨得咬牙切齿的“国朝首逆”杨玄感的儿子,这么显眼、这么特殊的一个人物皇帝能想不起来?开什么玩笑!

    皇帝现在虽然不管事了,赫赫龙威也没从前那么吓人了,可是问起话来那也得有人答啊!否则皇帝一生气虽不至于砍人,但是大伙也没好日子过。所以虞世基一看王世充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只要硬着头皮出班奏道:

    “启禀陛下,去岁末突厥犯境,有河东义民名杨霖者,散家财、募义兵,挥军北上阻突厥于马邑。其时朝廷大军被逆贼阻于内地,不及北上守边御寇,为免物议,微臣当时曾提议陛下可暂赐官身以正其名。后经陛下钦准,将其所部置入右备身府骁果军,赐杨某通议大夫、果毅郎将之职,受正议大夫、折冲郎将尧君素节制。”

    虞世基这么一提醒,杨广立马就想起这回事了。不是杨广突然间记性好了,而是那位“义民”的姓氏太过特殊了。

    杨广这辈子最恨的俩姓,除了李就是杨。姓李的倒霉是因为那个子虚乌有的桃李子章,为此以右骁卫大将军李浑和将作监李敏为首的数十位李姓高官还丢了脑袋,另一位姓李的大人物、也就是杨霖他老丈人李渊靠装孙子装得出神入化这一自带天赋才逃过一劫,不过日子过得也是惶惶不可终日。至于姓杨的怎么招了皇帝的恨那还用问吗?杨广一直认为他之所以走了霉运、国势中落、皇威扫地,全是杨玄感造的孽!所以要问杨广这辈子最恨谁,杨霖这位老爹绝对排首位!至于恨到啥程度,杨玄感得坟头都快长草了,皇帝还下令将其开棺戮尸,并令人将其残尸后分别抛入四野八荒的深谷之中不得入土,以使其肉体不全魂魄消散,永世不能投胎。你说这怨气得有多大?这还没完,皇帝又下令夷其九族、毁其宗庙、掘其祖坟,改其宗号为“枭氏”,要不是皇帝自己也姓杨实在没法再折腾,否则全天下姓杨的都没好日子过。

    所以杨广当时看见这个“义民”也姓杨心里就觉得腻歪。虞世基更不敢告诉他这个杨义民的身世,否则杨广就算不当场揍死他,收编讨奴军也彻底没戏了。老虞也是没办法啊,皇帝不管事,他不能不管啊!毕竟老虞还是热爱大隋的,没有大隋,他当个屁的内史侍郎,就算能投靠上新主子,还能让他大权独揽、皇帝的公章尽在掌握,肆无忌惮的大笔捞钱?

    所以为了能给大隋再续上几口气,老虞也是拼了。

    不过现在皇帝追究起来,虞世基可是有点麻爪了,赶紧蹦出来给皇帝解释,希望能囫囵蒙混过关。不过现在的形势明显有点复杂,老虞拼命的遮掩,皇帝则面露疑色,而还有一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一门心思想把他的老底揭穿。

    这个人当然是王世充。他跟老虞没啥仇,相反相处得还不错,别看他的官衔比老虞大,可是对这位事实上的虞大丞相向来毕恭毕敬,钱更是没少送。老虞人也不错,没少帮他的忙,比如这回为了他回东都的事四处奔走,可谓操碎了心。

    可是现在老王顾不上跟老虞的交情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自立,自立首先就得有兵,可是皇帝不发话他还真是一个兵也调不动。这位皇帝现在意志消沉,除了保住小命好像在没啥追求了,所以老王拿江山、拿社稷、拿大义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