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分隋-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私下里纷纷扰扰,杨霖和屈突通仍然在专注于演戏演全套,在汜水关至百花谷一线你来我往的折腾得热火朝天。终于在五月下旬,杨霖的老丈人李渊传来消息,八万原籍关中的府兵收到了屈突通从常平仓送去的粮食作为超期服役的补贴后终于不再闹事,开始离开河东返乡。而同日,在荥阳被杨霖忽悠了十多天的独孤容学也晕头涨脑的启程返回关中。

    六月初,宇文成乾派人在黄河各渡口设卡堵截从河东而来的府兵,并宣布代王杨侑的谕令,再次征召尚未返乡的府兵执役。话说有权征召府兵执役的唯有天子,宇文成乾算个什么东西?别说挂上杨侑这个黄口孺子的名头了,就算杨侑他爹元德太子杨昭重生也没戏,所以离家一载有余、归心似箭的府兵自然不肯答应。宇文成乾是个人精,不过跟着他瞎混的那些二世祖们大都就是些眼高于顶的饭桶,开始还有些不知所措,可是在有心人的鼓动下,没费多大劲二世祖们就很干脆的动了手,还闹出了人命,这下可就乱了套喽,蒲津关、孟津渡和龙门关被愤怒的府兵攻占,宇文成乾派来的人马死伤狼藉,余者纷纷逃回京师告急。

    宇文成乾这下慌了手脚,他是听独孤容学出的这个馊主意。独孤说李渊在河东大肆征召府兵超过十万,杨霖手底下也有不少河东的边军和河南的府兵,宇文成乾这才动了心,哪想到轮到他照葫芦画瓢就能捅出这么大一个篓子?他刚要手忙脚乱的撤销征召令、派人安抚愤怒的府兵,结果一道道晴天霹雳接踵而至,把他炸了个外焦里嫩。

    六月初五,也就是宇文成乾与府兵发生冲突不过一天工夫,河东的李渊、东都的屈突通以及荥阳的杨霖就纷纷传书关中和江都,指责宇文成乾欺君罔上、动摇国本、居心叵测,已经形同叛逆。于是这三方自诩为大隋朝忠臣义士的割据势力不约而同的向宇文成乾宣战,要发兵关中,诛宇文、保代王,捍卫大隋正朔!

第一百五十五章奸雄() 
潼关城下,战死士卒的尸身横七竖八的铺满了大地,但是那道堪称关中锁匙、素来坚不可摧的巨大的关门已经大敞四开,悍勇的左骁卫骑兵正呼啸着扑进关内。

    距离关城一里开外的一座小山包上,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将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傲然俯视着他的战场。

    潼关位于关中与河南交界之处,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遂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之势。自建关以来,便迅速取代了函谷关成为了拱卫关中的屏障,乃兵家必争之地,四百多年来历经大小战事不下百余,始终屹立不倒。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杨玄感叛乱,兵锋所指无坚不摧,可就硬是拿个潼关一点办法没有,最终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自从公开打出旗号讨伐宇文成乾之后,杨霖和屈突通便不再继续躲在背地里勾勾搭搭,而是开始公然接触并迅速达成了和解,在汜水关至百花谷一线对峙的双方大军开始后撤,杨霖的兵自然是退回荥阳,而屈突通则是不顾越王和大族们的反对,只留下五万郡兵留守东都,其余所有的精兵强将一路西向直扑潼关。

    尽管此前屈突通一直赖在东都不肯回关中,那是因为京师有个凶狠如狼、狡猾如狐的宇文成乾。要是排除掉宇文成乾这个因素,那么京师对于老屈突来说可是比东都强出太多了。一则皇帝当初迁都之时将京师的老牌贵族们连根拔起,统统迁到了东都,他在京师受到的掣肘会比东都要小得多,起码不用处处受气。二则相比东都这个四战之地,关中有四塞之险,比起河南来算是太平多了,跟瓦岗、杨霖这些野心勃勃的家伙还隔着一道潼关。至于河东的李渊,屈突通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最后,现在各方势力都在惦记他的兵权,说不定哪天一道圣旨下来他就成了一个一毛不剩的穷光蛋。要是他能躲回关中,起码离皇帝远些,王世充想过来得费老鼻子劲了,就算皇帝想返京,先闹心的也是杨霖,还轮不到他不是?

    所以屈突通这回是卖足了力气想打回关中,他麾下左骁卫的将士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大都是关中人,早就闹着要返乡,如今屈突通又大肆宣扬宇文家奴在他们老家倒行逆施,闹得民不聊生,还对他们的同乡、袍泽动起了刀子,这帮府兵们哪有不义愤填膺、战意盎然的道理?所以屈突通在潼关城下汇合了侯君集率领的荥阳军之后便即刻攻城。可怜潼关守军本就是宇文成乾东拼西凑出来的杂牌军,装备破烂士气低落,现在又看到正牌的大隋府兵气势汹汹的来攻城,早就一脸懵相,仅仅抵抗了半天便一哄而散,于是潼关就这么轻易的落到了屈突通手中。

    当初在阳翟城下口口声声骑兵不是用来攻城的屈突通,眼见潼关城下左骁卫将士势如破竹般的表现,不免也有些骄傲。不过想起阳翟又让他心里有些不痛快,不禁歪过头去瞅了一眼立在他身旁的那个年纪不超过二十岁的小将军,这个小家伙别看年纪同样不大,可是跟他那个滑不留手的主公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侯君集感觉到了屈突通的目光,立即策马向前一步躬身施礼道:

    “末将恭候屈突大将军吩咐!”

    屈突通哼了一声,沉吟半晌后方才缓缓言道:

    “潼关已破,不知你家将军有何打算?”

    “启禀大将军,我家将军命令末将协同大将军攻打潼关,以效同盟之义。待大将军率兵入关之后,末将便即刻退守弘农,未得我家将军之令不得进入河南郡境内。”

    “如此甚好!只是你家将军如今在做什么?”

    “我家将军现在屯兵于荥阳,以监视瓦岗之翟让与李密动向。请大将军放心,我家将军曾言,大将军一日未下京师,我军便不会从百花谷西向半步,大将军在京师站稳脚跟之前,我军绝不踏足、也不会让他人染指东都。”

    “嗯,你家将军老夫还是信任的,只是那河东的唐公”

    “大将军放心,我家将军已与唐公约定,唐公之河东军定会止步于延安、雕阴两郡。三方盟约,一方有违,两方共击之,更何况您不是已经召回宋将军驻守弘化,更有八万边军驻扎在朔方、榆林,唐公岂能妄动?”

    “哼,但愿他言而有信,否则老夫麾下十余万将士岂是吃素的?”

    屈突通言罢,打马跃下山包向潼关驰去,身后的大队亲卫紧随其后,数百匹战马卷起漫天的烟尘,把侯君集呛得一边咳嗽一边低声咒骂。

    不过此时杨霖并没有像侯君集说的那样待在荥阳,而是偷偷跑到了河内去见他的大舅哥李建成。

    杨霖最开始不过是谋取一个小小的襄城,没想到阴差阳错之下引出了屈突通的大军,这下杨霖是打不过了,可屈突通也不想打,都想着占点便宜就得。可是两个人算计来算计去,越算计野心就越大,最后屈突通干脆把算盘打到了宇文成乾头上,杨霖则惦记上了东都这块风水宝地。不过这个买卖做得就有点大,俩人的本钱不够,于是就引进了第三方投资人,也就是李渊。

    当然李渊也不可能当雷锋白给他俩打工,除了从屈突通手里抠下了延安和雕阴两块地盘,他还盯上了河阳仓。

    河阳仓位于河内郡,理论上算是李渊的辖区,不过离东都不足百里,中间就隔着一条黄河,而且与回洛、兴洛、常平三仓一样,向来直辖于东都,所以一直归屈突通管。李渊的条件之一,就是把河阳仓彻底划归河东。

    如果说与突厥一战杨霖收获的是名,那么李渊捞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了,不仅一统河东,顺手还收编了十几万的民军,即便去芜存菁之后也还有十万人。不仅如此,他回头又在晋阳城下接手了数万精锐的归乡府兵。为啥宇文成乾截留府兵就闹得天翻地覆,而李渊就弄得顺顺当当?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渊的情商比起宇文成乾来何止是天壤之别?人家能放下身段,能苦口婆心,能许以重利,更重要的是他花了大本钱给府兵们置地安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下子连不少原籍关中和河南的府兵都不走了,安心为李渊效力。

    这下子李渊的兵马超过了二十万,腰杆是硬了,腰包却瘪了,许下的重利还不能不兑现,逼得李渊都快卖老婆了。河阳仓的粮食足够养活他的大军好几年,所以他宁可流着口水把京师让给屈突通,也要把河阳仓占为己有。

    李建成就是被他爹打发到河阳仓来发运粮食的。河阳仓到底还是离河东的腹心之地太远,李渊老是担心屈突通或者是他那个奸如鬼滑如油的女婿一翻脸把他给坑了,所以粮食还是弄回眼皮底下放心。而杨霖的心思跟他老丈人一般无二,他现在虽然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但也是四面是敌,随时随刻面临着危机。东边的翟让恨不能把他碎尸万段,另一个老丈人李密也对他不安好心,西边的东都现在行事不明,连南边那个软得像面条、长跑健将杜伏威都能随便欺负欺负的萧铣现在都打上了他的主意,听长孙无忌说这家伙最近没少在南阳郡搞事情。要知道等屈突通完全撤到关中以后,整个河南西部可都内定是他的地盘!

    形势如此险恶,可杨霖手底下还是那几头人,现扩充也来不及,一旦有点啥事怎么也得找个帮手不是?他环顾四周,发现跟他关系最友好、也是唯一能指望上的就剩下个李渊。虽然这个老丈人最爱占他便宜,不过跟这老头斗智斗勇还是挺好玩的。

    所以杨霖带上李秀宁悄悄离开荥阳又渡过黄河,找上了大舅哥李建成的门。

    有李秀宁开路,杨霖进河东军的大营不但连通报都免了,简直都可以横着走,结果他还没得瑟够,就被人给堵住了。

    不过这位也是熟人——他的小舅子李玄霸。这小子手里还捧着一根硕大的羊腿猛啃,不过还是一副皮包骨的痨病鬼模样,瞪着一双大眼珠子把杨霖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个遍,像是没见过他这号人似的,弄得杨霖全身不自在,只得没话找话的尬聊:

    “呵呵,我说小三啊,是不是觉得你姐夫我越长越帅啦?”

    结果人家李玄霸压根没接他这个话茬,反而问道:

    “听说你称王了?”

    “这个就是个挂名的呃,是混事的混事王嘛。”

    “听说你一招就擒下了翟让?”

    “呃不过侥幸而已。”

    “侥幸?我听说那翟让也是一条好汉,号称百人敌,看来你是长本事了啊!要不跟我再比试比试?”

    杨霖被他给整晕了——这货就是一个核武器,一个区区的百人敌什么时候放在他的眼睛里了?这不纯粹是找茬要收拾他吗?他仔细打量了一下李玄霸,发现这小子没一点跟他开玩笑的意思,灼灼双目中隐隐还带着几分杀气,心里不由得警惕了起来。

    “小三子,我最近没得罪你吧?”

    “你是没得罪我,你得罪的是我们李家!刘叔温叔说你就是个奸雄,还说你谋夺了我二哥的基业!现在我二哥病好了,我要先替我二哥教训教训你!”

第一百五十六章裂痕() 
李玄霸说着便顺手把羊腿扔到了一边,握紧两只油腻腻又瘦骨伶仃的拳头就要向杨霖扑过来。可是他的脚还没挪开地儿,耳根子就被人一把扯住——多么熟悉的感觉,多么疼痛的领悟,除了他老姐李秀宁还有谁能一下子就制住这个无法无天的变态?

    李玄霸立马从恶虎变成了病猫,除了吱哇乱叫的求饶竟是连手指头都不敢动一下,即便如此李秀宁也没饶过他,杨霖可是她专属的泄愤沙包,岂容他人染指?就算她亲弟弟都不行。于是她又恨恨的在他屁股上踹了几脚,手上依旧是半分力气也不放松。

    “你这是抽的哪股妖风?他初来乍到的招你惹你了?你竟敢对他动手,看来我几天不收拾你,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唉呀三姐饶命!这事能怪着我吗?还不是这家伙到处占咱家的便宜,小弟是气不过,打算教训他一下,又没想打死他”

    “占咱家的便宜?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李玄霸前言不搭后语的叙述下,杨霖和李秀宁终于搞清了事情的原委。

    杨霖从磨坪山起事到辗转溜到河南,把河东这块地面折腾了个天翻地覆,虽然李渊对他还算是青眼有加,但是其他人还真没把他当回事,认为这小子不过是生得好加上运气爆棚罢了。而且杨霖跟李渊的几个心腹如长孙顺德、刘文静等人都闹得不太愉快,有的甚至还结过梁子,就算与他接触不多的温氏兄弟、刘弘基、唐俭等也觉得杨霖性情轻浮佻脱、浮滑无礼,反正统统对他印象不咋地,所以对李渊费尽心机招揽他颇为不以为然。杨霖开溜那阵子,李渊忙于在晋阳招揽归乡府兵顾不上他,特地遣来长孙顺德和刘文静想把他拐到晋阳去。话说李渊要是强留他,杨霖还真抹不开这个面子,没想到长孙顺德和刘文静两人对李渊阴奉阳违,出工不出力,与其说是劝返,还不如说是把他礼送出境,倒省了杨霖的心思。

    可是其后发生的事情让这帮自视甚高的河东高才们眼珠子差点瞪到了地上——杨霖先是从强横无比的瓦岗军手中强取荥阳,接着又从屈突通的手里硬生生的夺下了襄城和弘农,现在又要借助李渊之力夺取东都!那可是东都啊!那可是天下中枢、历代龙兴之地啊!跟东都比,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来的河东简直就是个拿不上台面的穷乡僻壤,这个什么本事都稀松的小子是怎么做到的?李渊的几大谋士挠破了脑袋也想不通。

    后来他们可算是找到了理由,便纷纷义愤填膺的向李渊上书,指出杨霖这个不学无术的无形浪子、纨绔子弟之所以能够小人得志,完全是因为他占尽了李家的便宜,把李家踩在了脚下才爬上今天的高位!

    李渊差点被这个结论惊掉了下巴。话说李老倌最擅长的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