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分隋-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见杨霖如此贪得无厌,而李密对他又势在必得,柴孝和一边暗自咒骂一边咬牙切齿的继续加码:

    “那荥阳、颍川二郡世子以为如何?”

    还没等杨霖发话,徐世绩便勃然大怒,戟指柴孝和吼道:

    “荥阳本是我内军历尽艰辛从屈突老儿手中夺得,程知节将军至今仍在汜水、偃师、阳城一线与屈突老儿对峙,尔等竟敢从我内军手中夺食?”

    “哎呀,两位老兄莫要急躁,什么荥阳、颍川的我都不熟,你们的主公也未必愿意。咱们还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把事儿都搞清楚了再说好不?何必为了区区小事伤了和气,不值当嘛!”

第一百三十八章选择(下)() 
本来在翟让和李密看来,杨霖虽然拉起了一大票人马,还热热闹闹的搞了一出大破突厥、替国御边的把戏,弄得声名大振,不过他毕竟崛起得太快,一者没有根基之地二者强敌环伺,日子并不好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杨霖选择自立,无异于将自己同遍地的草头王划上了等号,不仅实力不足以自保,而且前期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名声也将毁于一旦。至于说杨霖接受朝廷的招安、替大隋卖命这条路,翟李连想都没想过——毕竟这年头家大于国,杨霖跟皇帝有灭家之仇、毁族之恨,如果他为了个人的前程和功名跟皇帝捐弃前嫌、卖身投靠,其结果肯定是被天下人的吐沫星子淹死,再说现在跟着皇帝混有什么前程可言?

    所以他们认为杨霖当前最好的选择就是依附于强者——大树底下好乘凉,既足以自保又获得了发展的空间与时间。而当今天下最强者,瓦岗自居第二,谁敢称第一?所以他们认为杨霖几乎不可能拒绝瓦岗释放出的善意,区别就是在于他到底是投翟还是靠李。

    可是他们忘了这天下就没人是傻子。如今各路诸侯都处于蛰伏期,都在拼命的扩充实力、壮大兵马,就凭杨霖的本钱想要自立为王没人会把他当盘菜,不过他要是选择投靠一方诸侯,那分量可就不一样了。一来杨霖的实力虽然不强,只有不到十万人,而且老弱妇孺不少,可毕竟大都是上过阵仗、杀过人见过血的老兵,而且对手还是以彪悍善战著称的突厥人,这就不能等闲视之了。要知道如今各路诸侯大都草台班子出身,手下尽是些乌合之众,最缺的就是老兵,拿十个新兵蛋子换一个老兵他们都干,何况还有几万个?二来杨玄感虽然现在坟头上草都能长出一人高了,但毕竟是造反派们的先驱者、老前辈,各路诸侯中仍有不少遥奉其为共主的,虽然谁都知道这只是个旗号,但若是能把杨玄感的亲儿子招进自己的阵营,起码能壮大声势和影响,对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毕竟杨玄感的名头在造反派当中就算正统,就算赶不上杨广这个皇帝,也差不了多远。

    所以当翟让和李密发现杨霖并非是他们想象中的冷灶,而是颇为抢手的时候,心中的紧迫感油然而生。其实若是瓦岗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谁敢在瓦岗军口中夺食?可问题是翟让和李密间的内斗日趋白热化,他们引进杨霖这个外力的最初目的也不是外争,还是内斗,这就比较麻烦了,尤其是杨霖现在行情看涨,开始坐地起价了。

    先不提徐世绩和柴孝和跑回去给各自的主公报信、争取更高的价码,这二位一走,杜如晦便挥退了闲杂人等,忧心忡忡的向杨霖问道:

    “密公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你却断然拒之,莫非你真的打算进驻东都?”

    “哪能啊?东都虽好,却是天下瞩目之地,没有足够的斤两谁能坐得住?反正我是没那个本事,也没打那个主意,不过我却不介意以此为饵,钓几条大鱼。我看李密与翟让之争即将图穷匕见,无论我们投向哪一方,对另一方都是沉重一击,所以他们轻易不敢放弃我们,这也是我漫天要价的大好时机!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咱能干那傻事吗?”

    “呃主公之言虽稍嫌卑鄙,无忌闻之却颇为欣喜,只是您既不愿意进据东都,又看不上谯郡、淮阳等地,那您是打算以何处作为我军的根基之地?”

    “我曾听辅机兄说过,如今瓦岗的地盘可以一分为二,翟让的势力占据了西北方,李密的嫡系控制着东南方。今日柴孝和许给咱们的谯郡、淮阳暂时由李密控制,又恰好位于两股势力之间,看来他们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哪!既把咱们围得死死的动弹不得,咱们要是投向翟让李密又能一伸手就把咱们吞掉,难道老子会傻到自己钻进这个死地去?

    我看河南这地界,要论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还要数沿黄河南岸这几个郡,我觉得荥阳就不错,要是还能划拉过来一个郡,那咱们就要襄城!”

    “荥阳虽好,却是瓦岗、河东和东都三方交汇的所在,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咱们到了那儿日子可不会好过!还有那柴孝和刚才可是把颍川许给主公了,颍川比之襄城可是要富庶许多!”

    “柴孝和就是顺口胡咧咧,连带着恶心一下徐世绩,不过柴孝和既然说出了口,这荥阳我还就要定了,有什么官司让他们自己打去!这荥阳虽然四面不靖,却与瓦岗毗邻而不深入,正适合我们坐山观虎斗,翟李就算打咱们主意,咱们打不过跑起来也比较容易,无论是北投我老丈人还是西投东都,对于瓦岗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有忌惮。所以这个看似四战之地的荥阳,其实才是咱们的安乐窝。

    襄城也是一个道理,总之我们虽然投向瓦岗,却要离他们越远越好。”

    “主公所言有理,看来在翟让与李密这场内斗,主公是打算置身事外了?”

    “我跟你们说哈,咱们对瓦岗内斗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你们千万要记住这一点!咱们站在两者之间、不偏不倚的时候最值钱,要是屁股一歪倒向一边,弄不好就要大难临头,切记切记!”

    “主公无耻!主公英明!房乔(无忌、克明等)佩服得五体投地呀五体投地”

    第二日一早,杨霖宣布全军出动前往东都,这下可把独孤容学急坏了,赶紧跑过来求见。

    “世兄,你现在万万不可去往东都哇!一旦与越王殿下和屈突将军发生了误会,岂不是令亲者痛仇者快?容学昨日已遣使快马前往京师,请代王殿下上奏陛下并与越王殿下协商将屈突将军所部调回关中事,世兄只需稍待时日便可名正言顺的进驻东都,何必急于一时?”

    杨霖一脸的大义凛然:“独孤兄无需相劝,杨某的生父与养父尽皆命丧于屈突狗贼之手,此仇不共戴天!杨某身为人子,岂能坐视杀父仇人近在眼前而无动于衷?此去东都,正是要与屈突狗贼决一死战!”

    独孤容学这下更慌了:“世兄万万不可!世兄与那屈突老儿虽有深仇大恨,但是毕竟同为大隋臣子,值此大隋风雨飘摇、江山动荡之际,岂能同室操戈,因私仇而毁公义?还望世兄以大局为重,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渡过此番难关,容学必会呈请代王殿下和云逢兄为世兄主持公道。”

    “小弟不是什么君子,报起仇来更不挑时候所以独孤兄还是不要再说了,我意已决,子报父仇乃人伦大道,便是陛下亲至小弟也不改初衷!”

    这真是没法再劝了,再劝下去杨霖火了一刀砍了他都占着理,所以独孤容学只得告退,然后心急火燎的亲自往关中跑求救兵去了。

    从渑池到东都不到二百里的距离,快马一日可至。可杨霖的大军里边老弱妇孺就占了将近一半,这一路上女人哭孩子叫的事故不断,不到十万人的队伍竟然延绵出去几十里,那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快,而且此时要是有敌军突袭的话根本防不胜防,怕是要被人家一击即溃。不过杨霖好像对此毫无防备,而且还体贴的把那些年轻力壮的悍卒们全撵去扶老携幼了,这下子这支队伍更加乱哄哄的好像逃难的难民,走得就更慢了。

    话说此时河南境内遍地蟊贼,寻常人家出门三五里都能被打劫上好几回,像杨霖他们这样携带着大量粮草、财帛和女人,而且戒备又如此松懈,在那些山贼流寇眼中简直就是一只流着油的大肥羊。可是他们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招摇过市,却压根没人敢打他们的主意,为啥?很简单,跟他们随行的还有三万多瓦岗军呢!在河南这块地面上谁敢招惹瓦岗军?那真是老寿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杨霖也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才放弃了戒备。瓦岗想占他的便宜,他也不介意随时随地揩瓦岗的油。

    徐世绩和王伯当对此哪有不明白的道理?可是为了他们各自主公的大计也只能忍了,安心给他当保镖。直到第三日傍晚,眼看着离东都不过一日路程,翟让和李密的信使终于分别赶到了。

    “世子,许王和魏公恳请世子暂且过东都而不入,绕道荥阳相会,届时一切皆可商量。”

    “荥阳?岂不是又要走好远?我媳妇的脚都走出水泡了再说了,我还打算跟那屈突老贼打上一仗再说呢。”

    杨霖还在那矫情,柴孝和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劝道:

    “荥阳距离东都不过百十里,两日可至。至于那屈突狗贼不但是世子宿仇,也是我瓦岗大敌,况且这老儿已被我军三面包围无路可逃,改日我瓦岗军必会助世子除此老贼,还请世子放心。”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走一趟荥阳?”

第一百三十九章尧君素的选择() 
话说杨霖他们自从渡过了黄河,就一直在东都所在的河南郡内大摇大摆的武装大游行,按说这里现在是大隋所能控制的为数不多的要地之一,就算屈突通被揍得再惨,怎么说手下也有十多万大军,稍有点军事常识的都不能将其全塞进东都一座城池里。如今虽说偃师失守,渑池也一度被徐世绩占领,但是东都毕竟是群山环绕、六水并流的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之处数不胜数,可杨霖他们一直溜达到了新安,才好不容易遇到了一股大隋巡兵。而且这帮家伙离着他们老远就掉头逃窜,然后新安城的四门紧闭、警号此起彼伏,战战兢兢的躲在城里等着挨揍。

    杨霖现在哪有心情跟他们较劲?而且就算他抽了疯想攻城,徐世绩他们也不答应,现在他们一心一意的要把杨霖拐去荥阳,生怕他打东都的主意然后据地自立。于是杨霖与瓦岗的大军一路绕城而过,走得倒也太平。只是在途经东都的时候,守军发现这支队伍中老弱妇孺不少,而且财帛辎重甚多,就派出了万余兵马杀出城外准备打个劫,结果不等杨霖有所动作,徐世绩的本部兵马就气势汹汹的迎了上去。结果那些想占点便宜的大隋官兵一看到打着徐字旗号的瓦岗军,连个屁都不敢放掉头就跑,溜回城里就继续闭门不出了。

    不一日大军来到了金墉关下,这回可绕不过去了。要说汜水关是东都的外门,那么金墉关就是东都的内门,想从东都以北直奔荥阳,金墉关就是必经之地。要想绕过去也行,想当初徐世绩潜行数百里奇袭渑池,就是抛弃了辎重,亲率两万悍卒钻进了茫茫邙山,爬山涉水的足足折腾了三天三夜才绕过了金墉关。不过这事也就是瓦岗军能干出来,换成杨霖就不行了。他的麾下号称十多万人马,其实有一大半是在河东、河南到处划拉来的匠人、农户以及难民,更别提还有上万无家可归的大姑娘,就算这些老弱妇孺都是苦出身,爬邙山就算走得慢点也能走得过去,可是辎重什么的咋办?杨霖在河东四处打劫,不管是官府、老丈人还是突厥人统统没放过才攒了这点家底,还指着靠这点本钱过日子呢,哪能像人家瓦岗军那样财大气粗的说扔就扔?所以看来金墉关这一仗就算不想打也得打了。

    可是等他们来到金墉关下,却见关门大开,关下一左一右排开两路兵马,一路看旗号应该是隋军,个个刀出鞘箭在弦,不光对着杨霖他们全神戒备,有一半的刀枪还指向了身侧的另一路兵马。

    那一路兵马人数要少得多,只有三千人左右,为首一员大将面如重枣,美髯垂胸,穿鹦哥绿战袍,使三停刀,骑枣红马,宛若关公再世。他眼见杨霖在徐世绩和柴孝和的陪同下策马抵近,便将大刀挂在鞍辔旁的得胜钩上,抱拳施礼道:

    “瓦岗军许王驾下右威侯大将军、内军骠骑王宣王君廓奉许王钧令前来迎候世子大驾。”

    杨霖看着王君廓觉得挺好玩——好像自从三国之后,凡是使大刀的武将都爱玩,而且一定要留大胡子穿绿袍骑红马,不管长个啥脸色都弄得“面如重枣”,也不知道有没有化过妆反正都是一副关于关羽他孪生兄弟的打扮,可见关羽的“武圣”之名真不是吹的,真是拥趸永不绝,粉丝遍天下啊。

    徐世绩见杨霖一脸好奇的对着王君廓打量来打量去,就是不说话,还以为他心有疑虑,连忙解释道:“王将军确是我瓦岗大将不假,世子无须忧虑。”

    杨霖一声不吭,还把王君廓打量得一脸尴尬,一张大红脸都有了发黑的趋势,也觉得不妥,赶紧接茬道:

    “呵呵,小弟并非怀疑王将军,只是这金墉关号称东都锁匙、坚不可破,而且小弟看这守军尚在,并无厮杀之像,王将军是如何破关而出的?”

    杨霖终于开口了,王君廓如蒙大赦,连忙解释道:“世子有所不知,这金墉关虽险,但以我瓦岗军之威破关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只是难免有所损伤,更会耽搁世子的行程。故此我家主公遣军师王儒信与金墉关守将商议,以王军师为质,换取金墉关开关一日,放世子一行过关。”

    “哎呀呀,为了小弟就让王军师身处险地,小弟真是羞愧无地。只是若我等过关之时守军反悔,则我军岂不是自投罗网?”

    “世子放心,隋将胆小且贪婪,王军师赠以大量财帛,并保证瓦岗军两年之内兵锋不抵金墉关下,他们如何受得如此诱惑?更何况我瓦岗数万雄兵集于汜水、偃师一带,距此不过数十里之遥,他们若敢反悔,顷刻间便是关毁人亡的下场,量他们也没长出这副狗胆!”

    为了接应杨霖,就许诺两年不打金墉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