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手拈来;要么就是宏才大略,阅人无数,随便碰到一个人就是治世能臣、栋梁之才……可像我这种普通人一旦穿越了假设咋办?在那个空间没有页万年历,根部不知道帝号加个农历几月初几换算成公历是某年某月某一天,那就不可能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不会准确“预言”地震洪水一类的了假设你在当今教育体制下还有意识、有时间看看历史典籍而且能够烂熟于胸的话对于现在各种科技成果我也只会熟练运用,可是对其背后的原理结构、发明过程等等一窍不通,怎么改变会一下子就把祖宗的历史来个三级跳呢?仔细想想,我现在有机会去穿越都不敢,去了就是低能儿呀会用火镰不?会写繁体字正体字不?会说文言文不?会看小篆隶不?最基本一点,给你一套从里往外的旗袍马褂一类的,你会正确的穿起来吗?我的答案是:一概不会现在穿了,那就是猴子一枚,等死好了
三是我追求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穿越,也就是说,历史是由每一个偶然的小节串联起来的。穿越的那一刻,你所面对的应该完全是历史原来的样子。所以,每写一章,本人会用一到两天的时间来查阅大量籍,找到那个时候原本真实存在的那些人、那些事,从真实开始,才会有戏说,才会有改变。加入你穿到一个你一句话、一件事就能够按照你预想的轨道去发展的历史,那我估计,这个历史至少是被别人穿越过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不敢草草动笔,有时候就为了一个历史中的小东西,会用百度超找上百次,而由它引发的附带知识的扩展,就会呈几何倍数增加……
一句话,一切从真实的历史开始,这个准备过程会有点慢。话又说回来,各位读者看我的小说是抬举,是一种娱乐,所以没有必要迁就我的各色和执着,毕竟各位的点击一直在给我鼓励,让我前行
最后,诚挚的道歉,更新太慢、情节进展也很缓慢,归根结底还是本人水平有限,诚挚道歉一百次哈哈请各位看官多多包涵,相信我,后面我会做的更好争取不让你们失望而且,这部小说绝不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谢谢大家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附09——关于写作习惯的调整()
附10——关于节奏偏缓的一点狡辩()
尊敬的各位读者大大:
写了二十万字了,自己都没有想到,这才到了正文第一卷的一半,本来后面还要至少有个**卷的样子呢……
今日几位读者在不同站本的论区似乎不约而同的有一点抱怨,让作者十分开心,因为这说明各位大大真的在关注我的小文,也许这个人群每个站不过三四十人,最多的第一家最大站是100出头,最少的有一家是一位收藏。 但无论人数有多少,每位看我的文字的读者都值得我的最高尊重,所以无论点击率多少,本人都一直在更新。感谢各位
现在说说本文现在的节奏安排原因:
首先,本一开始拟定的题目就是《康熙世界史》,后来在一些站点改成《梦穿康熙换乾坤》,是为了增加读者来第一次点击兴趣。但是文章整个的架构却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个一百年的历程,通过穿越来改变这个时期大清与西方的交流阻隔、本末倒置,而后转换乾坤,引领一个新世界。如果您有耐心看过本的第一卷中《引子之福佑寺》一章,您应该会有印象——曾弘毅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之后,对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话的理解:360多年前的中国,其实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其次,现在穿越而生的曾弘毅,作为一个两岁不到的孩子,想要登基,或者风云突变的来一下子而后另起炉灶,除非他自己随身携带坦克大炮或者传送器之类的,否则怎么对付朝野上下?胎穿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如果要这样,还不如开着坦克突入荒郊,一阵电磁炮之后,连人带车去了大清翻天覆地算了。可就是这样,一部坦克车的柴油够跑上几百公里而已,自携弹药也就几十发而已吧,后面则么办?传送器?那我就不写历史文了,干脆玄幻更yy而要是想天马行空的去肆意而为,不是作者的本意。
最后,两岁的玄烨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的在改变清初顺治朝的面貌,表面的顺理成章,背后却一点点积淀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变数,比如孝庄皇太后,比如顺治帝,还有宗室、满臣、汉人,以及洋人……也许突然一个清晨醒来,您就会发现“风雨欲来风满楼”了。再者,本文的一个新意之处还没有到来,本卷结尾之处或者第三卷上半段会逐步引出,那才是作者处心积虑要好好表现出来的本文的一个亮点和拐点,希望您能在这漫漫长路中坚持到底
等到三十万字的时候,也就是第二卷的一半左右吧,慢慢来吧。希望您能有耐心支持曾弘毅走下去,谢谢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附11——旗人称“奴才”略述【作者:橘玄()
很多人一直对清史和旗俗有一个疑问,就是清代旗人为什么会自称“奴才”。 这个我在璩璇阁的课程中曾经讲过,旗人所在的八旗制度,是一个十分繁杂的阶级构成,根据入关前的习惯,在阶级构成内具有直接上下级关系中的下级人,在上级人面前,都要自称“奴才”。不过,也并不是说所有时候都要称“奴才”,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一下。
总体来说,清代旗人奏折的自称有两个,一为“臣”,满文作“amban”;一为“奴才”,满文作“aha”。这两个严格对应,汉本为“奴才”时,满本必为“aha”。不过,什么时候使用臣,什么时候使用奴才,其使用条件因为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简单来讲分为两个时期,即清初到高宗时期“未定型时期”,和高宗之后的“定制时期”。'''cp|w:250|h:190|a:l|u:/chapters/29744886351813139592'''【清初至高宗的“未定型时期”】
由于八旗制度带来的身份差距,导致“奴才”一词在八旗内部经常出现。清初至高宗时期的称奴才的情况,主要有几下几种:
1。上三旗旗人对皇帝的自称。八旗制度以旗主为其最上层,所谓上三旗,即皇帝亲统之旗,简而言之,上三旗的旗主即皇帝本人。故而上三旗旗人作为皇帝的直属旗人,处于属人满文harangga的地位,在给自己的属主奏事时,自然要称“奴才”。
2。上三旗包衣对皇帝的自称。上三旗包衣隶属内务府,服务于内廷,也自称“奴才”。
3。下五旗旗人对本旗旗主王公的自称。与上三旗不同,下五旗采取诸王的分封制度,下五旗正身旗人也成为他们的属人harangga。《文献丛编》内有《雍亲王致年羹尧》第一辑,内容即是因为年羹尧没有称奴才,而受到未继位的雍正帝的申斥。年羹尧在康熙年为雍正帝属人
4。下五旗包衣对诸王的自称。同上三旗包衣对皇帝。
5。汉臣的谄称。从清初的时候便有很多汉臣以谄媚皇帝的心理,在奏折上自称为奴才。这种情况在高宗朝之前并没有严格制止。
虽然我们总结了以上五条,但是这时期旗人称奴才的情况,还比较混乱。公事、私事皆称“奴才”,而且有的时候皇帝会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标准,如世宗雍正帝就曾经将镶黄旗汉军高其位的称奴才奏折进行批改,将其自称的“奴才”改为“臣”,也是常见的情况。所以我们称其为“未定型时期”,这时期比较混乱。
【高宗之后的“定制时期”】
高宗乾隆帝时期,清代的各种制度渐渐厘定。于是清代旗人对于“奴才”的用法也正式确定。大题有两个趋势,第一,是皇帝作为“八旗共主”的凸显,第二是公私的区分。
1。皇帝作为八旗共主。众所周知,清代八旗本身并不具有严格的统一性质,私属的情况较多。从太宗、世祖、圣祖三代帝王陆续打消下五旗王公的旗权,终于在世宗雍正帝的时期,皇帝确立了“八旗共主”的地位。与此同时,以前下五旗旗人仅仅作为本旗王公的属人而自称奴才,现在面对“八旗共主”,自然也就要称奴才,这就加强了皇帝对八旗人丁的约束。
2。确立公私的区别。见《高宗实录》乾隆二十三年二月壬申条:“谕军机大臣等:满洲大臣奏事,称臣、称奴才,字样不一。著传谕嗣后颁行公事摺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摺奏,仍称奴才。以存满洲旧体。”于是正式确定,旗人大臣在公事褶子里称臣,在私事褶子里称奴才。
3。汉军与满洲同,公事称“臣”,私事均称“奴才”。见《高宗实录》乾隆六年十二月己酉条:“谕军机大臣等……张广泗系汉军……原为一已私事。摺内应写奴才。”这是将“旗人”这个团体统一化,以便出现特例。
4。禁止汉臣称“奴才”。
伴随着高宗对于称臣、称奴才的定制,他也对奴才这种特殊称呼进行了一种解释,见《高宗实录》乾隆三十五年闰五月丁卯条:“臣仆本属一体,均系奉上之称字义虽殊,其传则一。满汉臣工自称,固有不同。然遇部院章奏,虽满洲大员,亦一例称臣,而满洲督抚奏地方公事亦然,并非以奴才之称之为卑而近,称臣为尊而远也……朕抚御臣民,并无歧视,而朝廷体统,本自尊严。又岂因臣下之称奴才而尊崇有加?称臣而体制有减乎?”借此来安抚汉臣,并且把话说的很清楚,臣和奴才,只是称呼不同,跟尊卑、疏远无关。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附13——阎崇年、李亚平对努尔哈赤的评价()
《帝国政界往事:前清秘史》讲述了明末清初,即从所谓努~尔哈赤“十三副遗甲起兵”,到雍正王朝近一百五十年间起伏跌宕的历史风云,展现了努~尔哈赤、皇太极、袁崇焕、洪承畴、多尔衮、孝庄、康熙、吴三桂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悲喜人生。历史还是这段历史,人物还是那些人物,所引用的史料也基本大同小异,但是,通过自己深入的分析、独特的解读,李亚平呈现给我们的结论,却与当前权威专家的观点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譬如,北京满学会会长、著有《正说清朝十二帝》、《努~尔哈赤传》、《明亡清兴六十年》等书的著名学者阎崇年先生就对努~尔哈赤推崇备至,认为**哈赤是“中华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是堪与“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和明太祖朱元璋”比肩的“伟大的君主”。对于皇太极继承汗位,阎崇年基本持“阴谋夺位”之说,认为皇太极曾“施一箭双雕之计”,“离间了努~尔哈赤与代善的父子之情,为他后来夺取汗位准备了重要条件”。
而李亚平在列举了大量史实、展现了努~尔哈赤一生的所作所为后指出,努~尔哈赤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伟人,他只是一个“嗜血成性的军事抢劫集团的首领”,与开创了新王朝的刘邦、朱元璋等相比远为逊色,“如果一定要找出努~尔哈赤究竟有什么长处的话,大约只能说,他很幸运,因为他有两个不错、或者说是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因此,李亚平认为努~尔哈赤“至死也没有完成从一个部落酋长到一位政治家的转变。更遑论伟大的政治家了”。反之,李亚平对皇太极却评价极高,认为其文治武功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杰出的帝王,其继承汗位是游牧渔猎部落贵族共和制下的必然选择,“阴谋夺位”说过于牵强,所以才会有后世史书对其“圣矣哉”的评价,这个“圣”字,是后一个朝代学者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康熙皇帝被他儿子加封“圣祖”的谥号,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附14——几句想说的话()
历史上,女真人可以分为生、熟两种。
努~尔哈赤对关外各部落就实行了统一,和今天一样,当时关外已有女真、鄂温克、赫哲、蒙、汉、回等民族村庄和部落,其中女真各部落按照汉化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生女真(如完颜部)和熟女真,熟女真就是指汉化程度较高的,努~尔哈赤的部落本是建州女真的一支,也是熟女真。熟女真从历史上来说;也就是唐朝时期的高句丽,后建立的渤海国,唐朝时候渤海郡的边民百姓。他们是全面接受汉化的。注意,高句丽是明末熟女真的祖先,而不是高丽棒子的祖先,高丽棒子是在高句丽灭亡200年后才出现。
而生女真,因为居住的地方离中原较远,所以汉化程度较低,生女真中的完颜部,在历史上建立了金朝,后来完颜部的主体基本上被汉人同化,融入汉族。
努~尔哈赤首先统一的是满洲附近的女真、鄂温克、赫哲各部落,为了军事上的需要,把八旗人户都编入作战体系中,成为最早的满洲八旗,那时在东北还生活着蒙古部落,还有汉人和**的村庄,**哈赤统一这部分人群也都相继编入八旗,从13副铠甲起兵,到6万4千人直至入关时的20万人,队伍迅速扩大。这里面成分是很复杂的;旗人里面有女真、蒙古、汉、赫哲、鄂温克甚至还有俄罗斯人。为了便于管理,入关后;皇太极将八旗扩编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没有厚此薄彼一说。只有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三旗,统一由清朝皇帝掌握。称为上三旗。其余称为下五旗。
清王室的封建皇权意识极强,对旗人从发型、服饰、言行、实行奴化,旗人刮净头发前部仅留后部梳辨,马蹄袖是效犬马之劳、朝珠是马缰、背上的补丁是马鞍、头上的花翎是马鞭等等。意思就是为皇上效犬马之力。满文发展的时间不长,也是**哈赤借鉴蒙古文创立的。
八旗内部等级森严,分为少数上层的王公贵族和占多数的下层旗人,下层旗人对王公贵族有强烈的依附关系,旗人家属也置于佐领的管束之下。“夫佐领之管所领下人,无异州县之于百姓”。在称谓上,旗人称呼
“佐领大老爷、骁骑校二老爷”
因为旗人本身的组成复杂,既有满洲部落的人,也有蒙古人和汉人,因此清朝初年提出了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