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人刚刚睡下没多久,现在叫醒,去外面吹冷风,更是容易生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加盖棉被,先让对方睡个好觉再说。。。。。。。。。。。。
华容县一战,明军水师再次夺回了水路控制权,不仅全歼左梦庚船队,更是将阿济格的水师舰队打残。
在郑成功率军,千里追击阿济格的时候,施琅率领的水师联军也没闲着,他们再次回到了华容县的战场,先是用火炮将对岸的陆军清走,然后开始打捞清军沉船。
清军水师的大多数战船,已经报废没法再使用,但是火炮却能用啊!
仅三百多艘楼船上面的红夷大炮,就有7000多门,没错三百艘楼船的火炮数量应该说是七千二百门,这也是为何满清集全国之力,也只造出五百余艘楼船的主要原因。
红夷大炮原本属于进口武器,一门火炮远渡重洋后,能卖到近千两白银,后来经由徐光启改良,加上明朝工匠本身技术就不比西洋人差多少,只要知晓其工作原理,很快就能仿制出来。
而仿制的红夷大炮,射程与威力,甚至略微高过进口火炮,算上废品率,每门火炮的最终造价,大约在二百两左右。
满清同样掌握有造炮技术,所以才敢一次性上马如此之多的红夷大炮,五百艘楼船就是一万两千门火炮,再算上其它中小型战船,以及陆军的火器装备,其火炮数量多达两万门。
就算是按照成本价二百两,那也是四百万两白银,在算上两千艘战船,以及各式弹药,满清为了装备这些火器,足足投入了三千万两白银。
结果这一战,基本拼光了家底。。。。。。。。。。
仅施琅率军打捞出来的火炮,就已经赚回了这次明军西征的弹药钱,如果在算上清军各地官府收刮的民脂民膏,军费也有了着落。
如今长江被封,豪格跟吴三桂还有四十万大军滞留在长江以南,等到消灭了这股力量,清军在国库空虚,又损失了大量兵力的情况下,真的就回天乏力了。
而豪格等人在得知长江水战的情况后,对第一集团军的攻击力度明显下降,知道不会再有援军渡江之后,豪格更是主动放弃了进攻,撤回岳阳打算死守。
可守又能守到什么时候?
城内食物紧缺,甚至都不需要明军进攻,要不了两个月,大家伙都得饿死。
城外以被明军团团围住,找粮食肯定是行不通了,就连云贵地区的“西宁伯”李定国,也率领五万精兵赶来参加这场决战,兵力对比上,清军已经没有了优势。
豪格此番,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吴三桂可不想死在这里,既然没有希望获胜,那便极力劝豪格突围。
降?
吴三桂不敢降,也不能降!
豪格也想突围,可如今没有水师掩护,能往哪里突围?
思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扎木筏,趁夜向北岸突围,能否逃出生天,纯粹听天由命。
不过这样一来,以城内如今的木材数量,又有多少士兵能顺利渡江?
逃走,最少要死伤大半,还不如留下来,与眼前的明军决一死战,拼掉多少算多少。
豪格越想越憋屈,最终反而硬气起来,打算率军主动出击,哪怕全军覆没,只要能拼掉明军一半的兵力就算获胜。
他是满人,更是满清皇室,自然明白如今满清朝廷的处境,只有打疼了西征的明军主力,使对方无法在短时间内渡江北上,才有可能为满清赢得喘息时间。
虽然他心里痛恨多尔衮,但却并不妨碍他为满清尽忠的决心。
豪格想以命相博,吴三桂却不想,见无法劝说豪格,于是转过来篡撵鳌拜。
鳌拜是不怕死,但他也不想豪格就这样死去,于是鬼使神差之下,答应了吴三桂的提议。
一次例行的军事会议上,鳌拜出手将豪格打晕,让吴三桂带领手下亲兵五百余人,趁夜渡江北逃。
而鳌拜本人,则全权接收豪格留下的军队,向包围他们的明军,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鳌拜这种做法,是想一命换一命,他是豪格的心腹,自然得为豪格卖命,如今留在岳阳的,除了豪格,就属他跟吴三桂的兵权最大,吴三桂又是汉人将领,满人士兵难以服众,所以让豪格离开,鳌拜留守是最佳选择。
这也是吴三桂篡撵鳌拜的主要原因,他根本不怕鳌拜不让他渡江。。。。。。。。。。。
第一四九章天下大势()
吴三桂制定的这个逃跑计划,简直是天衣无缝。
因为事发突然,以至于城内明军探子,根本无法及时传出消息,当施琅得知消息,率领联合舰队封江之时,吴三桂已经带着五百多人,逃到了北岸。
丢下四十万大军逃走,就连史德威也没想到清军主帅会这样做。。。。。。。。。。。
鳌拜确实是“大清第一勇士”,但此人在军中威信远远比不上和硕肃亲王豪格。
满人士兵得知被抛弃,心里虽然不满,但为了自己在后方的家人,不得不随着鳌拜一起拼命。
可那些汉人降将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本就是明朝降将,这会儿再次转投,又有何不可?
尤其是关宁铁骑,连年征战看不到任何希望不说,如今又被主帅抛弃,他们为了活命,自然不愿继续战斗下去。
至于原本就留守江西,湖南等地的那些汉人将领,主将或许怕遭受责罚,不敢轻举妄动,但下面的副将、参军之类的,却没有那么多顾忌,甚至有人开始密谋,除掉自己的主将,开城投降。
凭良心说,明朝当初的覆灭,既不是李自成的骁勇善战,也不是满清真有无敌之军,即使是三方(明朝、大顺朝、满清朝)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那也是明朝占据绝对上风。
为何明朝最先顶不住?
第一个原因就是:内部文臣勾心斗角,东林党迫害有志之士,不是将其赶到了李自成麾下,就是迫使对方远走关外,为满清所用。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朝的军户制度,使得士兵为了不至于家族后继无人,在战场上往往以保命为第一要素。
这仗还没开打,就先考虑投降的事宜,能打胜仗才有鬼!
士兵的厌战情绪,带动了上面的高级将领,有些未战先逃的将领,由于保存了足够的实力,加之朝廷当时被各种问题弄得焦头烂额,非但不敢责罚这些拥有兵权的将军,更是反过来表彰他们,毕竟人家“保存实力”了吗嘛!
久而久之,这些将领越发放肆起来,在他们看来,即使吃了败仗,只要手上有足够的兵权,朝廷根本就不敢拿他们怎么样,反之,如果手上没有实力,又吃了败仗的,那么便会成为朝廷杀给猴看的那只“鸡”。
拥兵自重的风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少一腔热血的将领,不是被猪队友出卖,孤军奋战,战死沙场,就是损失惨重,墙倒众人推,为了保命转投敌人。
文臣被东林党排挤,武将被保守派祸害,这样的明朝怎能不亡?
如今朱由检重掌大权,隐约有一代雄主的风姿,之前无论被迫,还是跟风投敌的,现在又想转投回来,可以说只要南明能给个明确信息,不追究以前的罪责,那么看清楚局势的汉人将领,绝大部分都会选择转投。
但朱由检是什么人,在他危难之际,你们各自奔了好前程,如今形势逆转了,还想再回来,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不过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朱由检听取了李鸿飞的建议:只诛首恶,任何投敌的军队,主将绝对不能轻饶!同时只要能将主将的人头献上,那么余下之人,以前的罪过一笔勾销。
此话一出,等于直接封死了所有降军主将的退路,不管你是被迫,还是投机,只要你敢做汉奸,有一个算一个,宁杀错,不放过!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以前为了保命,做出的一切决定,如今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李鸿飞这招可谓是狠毒之极,副将是什么?那是主将的心腹!
这则规定一下来,不少降军主将,都开始提防起了自己的心腹,今后这仗还怎么打?
就拿岳阳守军来说,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原江西、湖南的汉人守军,内部忽然变得微妙起来。
甚至有不少汉人副将,被自己的顶头上司,随便找了个借口杀害,一时间人心惶惶,气氛十分微妙。
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当前线鳌拜孤军深入之时,那些汉军降将却在后方搞风搞雨。
首先是关宁铁骑主动出城投降,虽然关宁铁骑仅剩三万多人,但一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锐,三万关宁铁骑,甚至可顶十万汉军八旗兵。
有了关宁铁骑这个榜样,不少汉军降兵纷纷效仿,先是一哨、一队地,趁夜小规模叛逃,之后更有一镇总兵王遵坦,于府中饮酒时,被手下参将派人击杀,随后全军出城投降明军。
而王遵坦的人头,以及府中财物,全都被这名参将,当做“投名状”交由史德威处置。
一个镇的汉八旗叛逃,加上第二日,这些人居然出现在战场上,而且不是被当做炮灰,只是作为辅助兵种,不过却给城内守军带来了极大的触动。
第一,明军真的说到做到,只追杀首恶。
第二,明军不会事后报复,让他们充当炮灰。
这仗眼看就要打完了,至少清军在长江以南,没有了任何胜算,这时候若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再等下去就没机会了。
很快,战场形势逐渐明朗,史德威的部队越打越多,鳌拜的军队越打越少,而且清军内部不稳,不少副将,副统领,无故被杀,就算那些没有反意的将领,在遇到这种情况后,也开始积极谋划起来。
号称五十万大军的满清,在鳌拜领兵不到半个月时间里,锐减至十万。
锐减的这四十万大军之中,仅有大约八万满人战死沙场,剩余近三十万汉八旗,都选择了投降。
“大清第一勇士”也只是匹夫之勇,就算是百人敌、千人敌、万人敌。。。。。。。。。。
没有足够的领兵才能,在几十万大军之中,根本算不得什么。
距离长江水战刚刚过去一个月,豪格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鳌拜也在最后一战中,被明军火炮炸死。
此番西征,史德威以伤亡八万人的代价,歼敌六十万,顺带还打残了清军水师,消息传回南京,举国同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此刻就是焦头烂额。
大贝勒代善领兵出征,结果就在长江以北放了几炮,然后灰溜溜退回来,敌人没杀几个,自己倒是丢了一万多士兵(渡江时被火炮击沉战船掉江里冻死或淹死的)气得这位老将连吐了几口血。
加上此人又上了年纪,结果在返回京师途中,暴毙而亡。
阿济格与多铎,倒是顺利逃回京师,可此番水战,清军水师舰船毁于一旦,一个都统一个副都统,两人都逃不过罪责,为了堵住朝中大臣的嘴,多尔衮只得下令,革去两人亲王的职位,交由宗人府判决。
此番南下的大将,有一个算一个,豪格同样也不例外,吴三桂将其带入长江北岸后,豪格明白就算这时候再次返回南岸,那也无力回天了。
人,有时候确实不怕死,但如果有了活命的机会,谁又愿意主动回去送死呢?
所以豪格思量一番,决定与吴三桂一同回京复命,殊不知,吴三桂对他的阴谋,才刚刚开始。。。。。。。。。。
吴三桂此时手上就剩下五百亲兵,这在满清还混得下去?
不说别的,倘若豪格回京,他绝对是第一个倒霉的。
以前豪格不会动他,也不敢动他,毕竟吴三桂手上有兵,又是“领”清兵入关的功臣,多尔衮肯定会保他。
可现在不同,他手上无兵无势,一个亲王想杀自己,将战败的“黑锅”丢给自己,那简直是轻而易举。
在这样的情况下,吴三桂只能选择政治投资了。
摄政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只要吴三桂主动投靠多尔衮,然后一口咬定,是豪格丢下部将逃命,自己只是奉命行事即可。
为此,吴三桂在回京途中,多次让亲兵假装土匪,沿途对豪格身边的亲信予以清除,等到二月中旬,豪格抵达京师之时,已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这时,岳阳的那场大战,也传来了最终结果。。。。。。。。。。。。
吴三桂与豪格当堂对峙,吴三桂一口咬定,豪格怯战北逃,因为满人将领大多不愿意撤退,才找了吴三桂,让其助他丢下大军偷偷逃走,吴三桂也是迫于压力,不敢出言反驳,只能服从命令。
清军才入关三年,启用的也大多都是明朝降臣,对于吴三桂自然是各种维护,加上多尔衮有意无意地偏向,豪格最终被以贻误战机,擅离职守等罪名下狱,并于四月初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
而吴三桂虽然免除了死罪,但也因为渎职罪,被削去了王爵,降为汉军正蓝旗副都统,成为了一名从三品的先锋大将。
这样的结果,吴三桂早已料到,他被降职也不是第一次了,如今没兵没权,不给个闲职,反而派到了一线当先锋大将,这等于是给了他一次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过这机会,吴三桂打心眼里不想要,明军现在如日中天,双方打起来清军没有丝毫胜算,这后路。。。。。。。。。还得再谋划谋划。
清军此次匆忙应战,死了两亲王,撤了两亲王,贝勒、王爷、大将更是损失无数,多尔衮手上实在是没有可用之人,明军若是兴起北伐,多尔衮估计只能亲自领兵出战了。。。。。。。。。。。
且不说多尔衮这边愁眉不展,南明倒是举国欢庆,岳阳一战落幕,从此长江以南全境,外加扬州、宿迁、盐城一带,都被明军牢牢掌控在手中。
尤其是扬州、宿迁、盐城一线,这里今后定然会成为明军北伐的桥头堡,只要时机成熟,大军便可由此出击,反攻中原。
打下大片土地算不上太高兴的事情,毕竟这些土地,之前就属于明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